人教版三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284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三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三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C卷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2. (2分)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甚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于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与的最多最巨。”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的最直接的一项是( )A . 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的计划B . 在近代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C . 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失去了发展的机遇D .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严重冲击,延误了中国的工业化和民主化3. (2分)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 . 抗日战争胜利B . 南京解放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 . 西藏和平解放4. (2分)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 . 坚持走群众路线B .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C .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D .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5. (2分)1992年,“海协会”角“海基会”达成“九二我识”,“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 ) A . 一个中国原则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 独立自主原则D . 互补互利原则6. (2分)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件“头等大事”是指( )A . 文艺复兴B . 新航路的开辟C . 启蒙运动D . 宪章运动7. (2分)全球通史:“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它(工业革命)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明治维新后,日本出现洋楼、西餐中国洋务派兴办新式民用工业工业革命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A . B . C . D . 8. (2分)下图是张老师在九(3)班上历史课时的板书,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节课张老师带领同学们所学习的内容是( )A .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B . 中国洋务运动C . 美国南北战争D . 日本明治维新9. (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A .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B . 德、奥为了加强同俄法对抗,缔结军事同盟C . 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的矛盾D . 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10. (2分)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文中“另一条道路”是指( )A . 城市暴动B . 农村包围城市C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 新经济政策11. (2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丧失优势地位的欧洲国家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生存,为此,他们开始( )A . 走向联合B . 分庭抗礼C . 追随美国D . 倒向苏联二、 综合题 (共4题;共75分)12. (20分)世界历史潮流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伴随政治文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材料二:针对美国的1787年宪法,易中天如此评价:“正是这个设计使得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材料三: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材料二中“新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该制度对英国的影响。 (2)材料三中“这个稚嫩的国家”在哪场战争中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个设计”指的是美国确立怎样的政体? (3)材料四摘自哪国的哪部文献?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说说促成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13. (20分)曾经辉煌,一度落伍;民族复兴,中国之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盛世与繁华】【屈辱与反思】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团结与觉醒】(1)上表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经济现象?(2)“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赔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分别有什么联系?(3)据图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有哪些?(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述史实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借鉴?14. (15分)世界历史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产生和加强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西欧血与火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活动为欧洲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做出重要贡献。材料二: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材料三: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与发展的同时,有时还会带来环境污染、国际金融风险加大等严重问题,这需要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挽起手来,齐心协力,打造和谐的全球经济,营造和谐的地球村。(1)材料一反映出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还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2)阅读材料二,三次科技革命中有哪些成果“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请各举一例)(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有哪些?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你如何认识这一趋势?15. (20分)【镜头一欧洲】100年前,欧洲的第一次分裂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生灵涂炭,文明衰退。但它却给中国创造了第一次成为战胜国的喜悦1919年,到了巴黎和会,中国却被一瓢凉水浇下来。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改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镜头二中国】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完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镜头三中国】:见下图(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镜头一中的“100年前欧洲的第一次分裂”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主要是迫于镜头二中哪一事件的影响?(3)说说对该事件成为“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理解?(4)右图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及该事件对中国社会有何意义?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综合题 (共4题;共75分)11-1、11-2、11-3、11-4、12-1、12-2、12-3、12-4、13-1、13-2、13-3、14-1、14-2、14-3、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