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深圳专版)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273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深圳专版)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深圳专版)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深圳专版)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深圳专版)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前,曾经生活在周口店猿人洞能够控制火的远古人类是(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河姆渡人D . 半坡人2. (2分)我国最早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始居民生活在( ) A . 长江流域B . 黄河流域C . 珠江流域D . 北京周口店3. (2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许多海内外人士皆会齐聚轩辕故里河南新郑,参加盛大的新郑祭祖大典。这盛大的祭祖典礼纪念的是( ) A . 黄帝B . 炎帝C . 蚩尤D . 大禹4. (2分)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A . 约三四百万年B . 约一百七十万年C . 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D . 约七千年5. (2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标志着( ) A .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B . 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C .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D . 诸侯混战局面的结束6. (2分)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是下面哪一项( )A . 四羊方尊 B . 司母戊鼎 C . 青铜立人像 D . 毛公鼎 7. (2分)“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春秋时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 A . 用耒耜翻土B . 用牛来耕地C . 用石刀砍伐枯根D . 用青铜农具耕种8. (2分)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下列选项最有可能导致商鞍悲剧的是( ) A . 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B .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 . 国家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 . 迁都咸阳建立县制9. (2分)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 . 墨子B . 孟子C . 庄子D . 韩非10. (2分)他是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位首领,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第一位国君。他是( )A . 黄帝B . 禹C . 秦始皇D . 皇太极11. (2分)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篮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 .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 .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 .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 . 用泥制陶的事实12. (2分)刘邦入咸阳后与民“约法三章”,项羽入咸阳后大肆掠杀。通过二人做法的对比可以得出刘邦能够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战略战术正确B . 善于正确用人C . 有稳固的后方D . 政策赢得人心13. (2分)对文景之治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B . 重视“以德化民”C .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D .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14. (2分)据下侧“笔记卡片”判断,这页笔记记录的主题是( )A .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 .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C . 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D .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5. (2分)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东汉后期什么社会状况( ) A . 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B . 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C . 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D . 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16. (2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之处是( )都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都导致了乌孙与汉联姻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都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A . B . C . D . 17. (2分)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 . 钳制思想,摧残文化B . 加强文化专制C . 区别对待古代文化D .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18. (2分)在下图所示的两部史学名著中,下列人物的有关活动都有可能查阅到的是( )A . 黄帝B . 汉高祖C . 隋炀帝D . 唐太宗19. (2分)西汉“文景之治”和东汉“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 .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 . 科学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 . 兴衰纷乱总是反复出现的D . 调整政策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0. (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 . 统一国家的建立C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D . 经济重心南移21. (2分)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A . 魏、蜀、吴、西晋、东晋B . 魏、蜀、吴、东晋、西晋C . 吴、蜀、魏、西晋、东晋D . 蜀、魏、吴、东晋、西晋22. (2分)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是( ) A . 三藩之乱B . 安史之乱C . 八王之乱D . 七国之乱23. (2分)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 .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 .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 . 南方人口增多24. (2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 A . 受到北方其它少数民族的骚扰B . 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C . 扩大鲜卑族的地位和影响D .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25. (2分)借助年代尺我们可以清晰梳理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某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仔细阅读年代尺,下列对时代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繁荣、开放与革新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A . B . C . D . 26. (2分)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和中外交融的特点的是( )A . 王羲之的书法B . 顾恺之的绘画C . 石窟艺术D . 文房四宝27. (2分)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对“青铜文明”的表述( ) A . 手工业生产中青铜铸造业工艺高超B . 农业畜牧业得到发展C . 商业比较繁荣D . 农民是青铜文明的创造者28. (2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 有教无类B . 温故知新C . 因材施教D . 仁者爱人29. (2分)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 . 东汉时期B . 西汉时期C . 秦朝时期D . 西晋时期30. (2分)南京是我国古代的著名都城,被誉为“六朝”古都,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六个政权在此建都B .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C . 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在此建都D . 十六国的政权都曾经在此建都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5分)31. (20分)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张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张是战国形势图?(2)观察两幅图片,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3)从图上可以看到无论是春秋时期,还是战国时期,都有著名的重大战役发生。你能比较出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4)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哪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图一、图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2. (15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家评价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鲁迅评价曹操: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材料三: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人口变化(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建立了图示中哪个政权?(写字母)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 (2)请你来客观地评价一下曹操,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 (3)根据材料三两幅图片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33. (2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成皋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材料三:数百年来,历史学界对于“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问题多有争论,诸说并起,被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根据诸说认定的湖北省各个不同地点进行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q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当代观点来看,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摘编自国际在线(1)在上述“有名的大战”中,“弱者”战胜强者的共同策略是什么?在图8所示“大战”中,强者是指哪一方?弱者是怎样战胜强者的? (2)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在今天的哪一省份?目前,“新赤壁大战”的焦点是围绕哪两个地点的争论?历史学界对“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争论不休的原因是什么? (3)从赤壁之战中,你能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5分)31-1、31-2、31-3、31-4、32-1、32-2、32-3、33-1、33-2、3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