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卷新版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1732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卷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卷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卷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I)卷新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我们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 . 元谋人B . 半坡居民C . 北京人D . 山顶洞人2. (2分)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是根据化石复原的原始人头像示意图,这种猿人曾经居住于现在的( )A . 云南境内B . 北京境内C . 陕西境内D . 浙江境内3. (2分)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 . 聚族而居B . 原始农业C . 贫富分化D . 采集狩猎4. (2分)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 “竭泽而渔”成为主要生产方式B . 开始走向定居生活C . 按血缘关系组成生活集体D . 促进了家畜饲养业的产生5. (2分)传说中他的发明为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 )A . 炎帝B . 黄帝C . 尧D . 禹6. (2分)下列古代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 A . 世袭制B . 禅让制C . 分封制D . 等级制7. (2分)传说中治水有功的英雄是( )A . 黄帝B . 尧C . 舜D . 禹8. (2分)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生活的地区是( )A . 黄河流域B . 长江流域C . 淮河流域D . 珠江流域9. (2分)如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 . 陶器B . 瓷器C . 青铜器D . 铁器10. (2分)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秦朝11. (2分)我国原始社会的起止时间是( ) A . 距今约200万年前至约公元前2070年B . 距今约170万年前至约公元前2070年C . 距今约170万年前至约公元前1600年D . 距今约200万年前至约公元前1600年12. (2分)与下图相关的制度是( )A . 分封制B . 世袭制C . 禅让制D . 郡县制13. (2分)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 A . 西周B . 秦朝C . 唐朝D . 清朝14. (2分)下图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秦朝15. (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战国16. (2分)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它们最早出现于( ) A . 原始社会B . 战国后期C . 春秋晚期D . 史前时期17. (2分)某电视台打算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历史上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的纪录片!假如请你当导演,在以下情景中,你不会选择使用的是( ) A . 周天子号令天下莫敢不从B . 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C . 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D . 长平之战中秦军打败赵军18. (2分)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B . 纸上谈兵桂陵之战C . 卧薪尝胆马陵之战D . 围魏救赵长平之战19. (2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儒、道、墨、法、兵等各家学说,同时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学家的是( )孔子 老子 孟子 韩非子 庄子 董仲舒A . B . C . D . 20. (2分)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A . B . C . D . 21. (2分)明朝状元赵秉忠在状元卷中提出“天民说”,认为皇帝必须爱护人民,否则就违背天意,这一观点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A . 道家思想B . 法家思想C . 墨家思想D . 儒家思想22. (2分)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家被消灭,出现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A . B . C . D . 23. (2分)观察战国形势图,其中、四处分别为( )A . 燕、楚、齐、秦B . 燕、齐、秦、楚C . 齐、秦、楚、燕D . 楚、燕、齐、秦24. (2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B . 楚汉战争C . 长平之战D . 秦完成统一25. (2分)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B . 西起咸阳,东到辽东C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 . 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26. (2分)下图所示是与秦朝有关的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能够印证的历史结论有(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设郡管理地方 秦朝统一了文字A . B . C . D . 27. (2分)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 . 焚书坑儒C . 修筑长城D .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8. (2分)“楚汉战争”指的是( )A . 陈胜、吴广反秦的战争B . 楚国和汉朝之间的战争C . 项羽、刘邦与秦朝之间的战争D . 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最高统治权的战争29. (2分)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都是因暴政而亡的A . B . C . D . 30. (2分)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的因素有( )废除贵族特权 发展生产 改革内政 以“尊王攘夷”为口号A . B . C . D . 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55分)31. (5分)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受到诸子百家思想的影响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分别说出以下四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哪个学派的影响,并分别说出这些学派的代表人物。(1)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2)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的班规,然后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3)李老师认为老师要爱惜学生,主张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4)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同学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行为。32.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北师大版教材材料三:忽必烈即位之后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推行重农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北师大版教材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君”是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改革的性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实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例说明忽必烈重视农业的主要表现。(4)综合上述改革,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33. (15分)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二:秦汉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和防止官员贪腐开创了监察制度并不断加以强化。摘编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材料三: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廖燕明太祖论(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指出秦汉开创和加强了监察制度,那么秦朝和西汉在中央分别设立了什么监察官职? (3)材料三是对什么制度的评价?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34. (15分)阅读下列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请回答:(1)这段材料介绍了哪一水利工程的作用?“天府之国”指什么地方? (2)这项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该工程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3)这项工程直到今天依然造福于人民,完全归功于历代人民的维护。说说你的好主意,看看如何更合理的保护和使用它。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55分)31-1、32-1、32-2、32-3、32-4、33-1、33-2、33-3、34-1、34-2、3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