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176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如图是联合国总部走廊里壁画为人准则,画中文字为“DO UNTO OTHRES ASYOUWOULD HAVE THEN DO NU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历史上,提出类似思想的东方与西方的思想家是( )孔子普罗塔哥拉韩非子康德A . B . C . D . 2. (2分)“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 创立中央集权制度B . 创立行省制度C . 稳固大一统局面D .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3. (2分)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 A . 沿袭历史传统B . 开创一代帝号C . 加强思想控制D . 宣扬个人功业4. (2分)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A . 中央集权B . 经济发展C . 外族入侵D . 儒家学说5. (2分)毛泽东说“百代都姓秦政治”,你认为这里的”制“指的是( )A . 世袭制B . 行省制C . 郡县制D . 分封制6. (2分)下列对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B . 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C . 不利于当时人们的文化交流和思想交流D . 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7. (2分)公元前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A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 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 . 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 . 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8. (2分)如图画作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农民起义的情景。图中的农民领袖挥臂呐喊的豪言壮语应是大泽乡起义( ) A .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B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 . 民为贵,君为轻D . 为政以德,道之以政9. (2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A . 夏朝B . 西周C . 商朝D . 秦朝10. (2分)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 . 社会十分贫困B . 秦朝灭亡教训C . 大臣陆贾的建议D . 刘邦远见卓识11. (2分)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 . 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的统一,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局面B . 国家加强了对边疆的统一C . 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对抗D . 革除秦朝的弊病,沿用秦朝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12. (2分)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形成始于( ) A . 炎黄部落的形成B . 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C . 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D . 元朝推行行省制二、 判断题 (共3题;共4分)13. (2分)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 14. (2分)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15. (0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史料推 论正确与否“武帝施主父之册(同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汉书这一措施的实施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对抗中央。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朝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敬告青年陈独秀的这些言论冲击了封建旧思想、旧文化。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权利法案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宪法保障。土地是我们的,粮食是你们的;池塘是我们的,鱼是你们的;森林是我们的,木材是你们的。苏联亡党亡国二十年祭材料表明苏俄实行的余粮征集制越来越引起农民的不满。马歇尔在演讲中说:“美国的援助促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出现。” 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马歇尔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恢复西欧因战争遭到破坏的经济。三、 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16. (25分)【夏商周时期的文化思想】材料一: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如图所示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2)它在青铜器铸造史上有什么地位?(3)材料一和二依次是谁的观点?(4)材料二所包含的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5)哪一事件促成了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17.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互爱互利)、“非攻”(反对不义战争)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材料二:“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学习要反复温习,要有恒心,要坚持不懈。”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材料一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观点?它体现了这个学派的什么核心思想? (2)指出材料二中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观点。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他”的历史地位。 (3)根据材料三,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18. (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此建议有何影响?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 判断题 (共3题;共4分)13-1、14-1、15、答案:略三、 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16-1、16-2、16-3、16-4、16-5、17-1、17-2、17-3、18-1、18-2、18-3、1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