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2961207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卷D卷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 万隆会议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 (2分)1958年,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严重失误,造成这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 ) A . 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B . 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C . 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D . 自然灾害的影响3. (2分)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变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 . 放开肚皮吃饭饭,鼓足干劲搞生产C . 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D . 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4. (2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 新中国成立B . 西藏和平解放C . 土地改革结束D . 三大改造完成5. (2分)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时代的痕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右图所示火花属于下列哪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 A . 抗日战争时期B . 解放战争时期C . “大跃进”时期D . “文化大革命”时期6. (2分)“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B . 毛泽东逝世C . 四五运动D .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7. (2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 学习外国先进的经验和管理办法B . 引进外资,加快发展步伐C . 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D .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8. (2分)20世纪80年代,它已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是经济特区的代表,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它是( )A . 上海B . 深圳C . 珠海D . 厦门9. (2分)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对“站立”一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人民成为新国家的主人 中国人民富裕了A . B . C . D . 10. (2分)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 中共十四大B . 中共十五大C . 中共十六大D . 中共十七大11. (2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 . 1840年底B . 1919年底C . 1945年底D . 1956年底12. (2分)同学们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国现代史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B .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英勇反抗侵略的历史C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D .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3. (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集体土地可以长期包给农民使用,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这是因为( )A . 土地改革的展开B .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4. (2分)下列各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 . 经济特区深圳、上海、汕头、厦门B . 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5. (2分)下列历史事件中,主要内容不同的是( )A . 法国发表人权宣言B . 美国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C .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D . 中国西藏实行废除农奴制的民主改革16. (2分)下列选项中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A . 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1959至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C . 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到极大的破坏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邓小平理论17. (2分)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作者看来,“最可爱的人”是( )A . 中国工农红军B . 中国人民志愿军C . 中国人民解放军D . 八路军、新四军18. (2分)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范围的是( )A . 第三产业B . 农业C . 手工业D . 资本主义工商业19. (2分)发生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 . 绝大多数农户参加土地改革B .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C . 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D . 全国出现了大动乱的局面20. (2分)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A . “文化大革命”时期B . “大跃进”时期C . “人民公社化”时D . 整风运动时期二、 判断题 (共6题;共20分)21. (2分)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22. (2分)判断题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广大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23. (10分) (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4)“一国两制”是针对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提出的构想。 (5)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4. (2分)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展严重失误,但仍取得了如大庆油田等建设成就 。 25. (2分)下图所示现象,主要反映了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26. (2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内地某村实行改革,一位老农高兴地说:“土地所有权又归俺了!俺愿种啥就种啥。”这位老农用朴素的语言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三、 填空题 (共3题;共5分)27. (2分)清政府实行_政策,导致了中国逐步落伍于世界;1978年,_的实施,使中国经济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8. (2分)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_,他的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二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_。29. (1分)他身为国家主席,却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含冤病逝。_四、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45分)30. (15分)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国家富强的不竭源泉,科技创新推动了近代英国等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百年年前,英国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变革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上)材料二 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工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另外,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 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中英国的“彻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和平变革”是指什么重大事件?请写出推动这场“变革”的最重要机器发明,这场“变革”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社会条件。(3)结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积极意义。31.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1月15日,20万人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庆祝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紧接着,天津、上海也先后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50多个中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材料二:(1)材料一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的哪一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情况出现于什么时期?它反映出当时什么现象?(3)当时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这种现象?它导致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32. (15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年代1980年1981年1982年粮食产量5.02亿千克6.70亿千克7.15亿千克材料二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2)材料二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主要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判断题 (共6题;共20分)21-1、22-1、23-1、23-2、23-3、23-4、23-5、24-1、25-1、26-1、三、 填空题 (共3题;共5分)27-1、28-1、29-1、四、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45分)30-1、30-2、30-3、31-1、31-2、31-3、32-1、32-2、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