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四中高二月考历史必修三1-4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947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照四中高二月考历史必修三1-4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日照四中高二月考历史必修三1-4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日照四中高二月考历史必修三1-4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照四中高二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期中测试题(14单元)【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30小题,共45分)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罗马法的基础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BCD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亚里士多德也说:“男子生来上等,女子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这反映出夫权社会里女子地位相对较低东西方妇女都属于社会底层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妇女都不属于公民古代中国妇女有族权与神权束缚,相对于希腊来说社会禁锢更多ABCD4.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A反对君主制 B主张民主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D维护君主权威5.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 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6.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说明了A“天人合一”思想深入人心B儒学发展适应了统治者需要C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D先秦儒学存在重大理论缺陷7.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朱子说:“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己乃所以复礼,而非克己之外别有复礼之功也。”“克之克之而又克之,以至于一旦豁然欲尽而理纯。”可见,两人的“克己”A产生的背景相同 B实现的途径不同C使儒学上升到了哲学高度 D是封建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8.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9.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典文化中心,如希腊、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ABCD10.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从西汉昭帝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到东晋时皇帝亲自祭奠孔子,再到宋代下诏必须避讳孔子的名字,直到清康熙皇帝对孔子行三跪九拜之礼。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独尊观念受到儒学思想的冲击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不断强化C孔子的思想对古代政治影响巨大 D皇帝借尊崇孔子来提高个人声望11.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天下为主,君为客”以“众治”取代“独治”“存天理,灭人欲”ABCD1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的主要相同点是A强调人的价值B批判专制制度C宣扬理性主义D否定宗教神学13.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14.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特点是A注重实验B理论探究C适可而止D注重实用15.从唐诗、宋词到元代的杂剧再到明清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B逐渐通俗化C有利于白话文的推广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16.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下列文学作品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离骚人间喜剧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ABC D17.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对材料中市民文化“相当细弱”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B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C文化专制政策压制了“市民文化”的发展D列强侵略不利于中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18.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C.把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推向了成熟 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19.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人们崇尚神圣美好的东西B文人们尚未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C人们绝大多数都信仰神圣的宗教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20.全球通史中写到:“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这里的“自然规则”是指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主权在民”、自由平等 D“因信称义”21.下图反映了启蒙运动期间的书籍出版情况,从中可以获悉法国启蒙运动18世纪中后期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在法国社会受到较大关注内容涉及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对宗教神学的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ABCD2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发展了人文主义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BCD23.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A使因信称义主张被广泛接受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舆论准备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24.1530年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出版了一本名为男孩的礼貌教育的小册子,书中作者对日常行为方式和社交生活中的礼仪进行了阐述。小册子广泛欢迎,在出版后6年的时间里再版了30多次。这反映了当时西欧社会A宗教生活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B人文主义者追求文雅的生活方式C资产阶级注重对现世利益的追求D人们用理性精神去探寻社会规律2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26.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27.独立宣言声明:“政府经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独立宣言的这些表述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思想承认了国家主权属于人民鼓舞了北美人民独立斗争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ABCD28.“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文中“”最恰当的应是A智者学派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29.恩格斯曾经指出,“同启蒙学者的华美诺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当时出现的对现实社会批判与反思的作品有ABCD30. 2013年7月,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两幅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下图是展品之一花瓶边的男人女人,半身像)不少观众都在毕加索面前败下阵来,直呼“看不懂”,觉得沮丧,摇着头离去。与之相似,下列西方艺术作品中观众最可能“看不懂”的是A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B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C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D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0分)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一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8分)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6分)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材料四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4)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四说明其“新”在何处?(2分)材料五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5)据材料五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出现“新见”思想的经济、阶级因素(8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 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1)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2分)材料二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作者所说“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的依据。(6分)材料三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3)从材料三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4分)材料四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6分)材料五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5)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思想领域内反封建方式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经济、阶级和文化原因。(7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附加题)材料一 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百度百科(1)依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4分)相同点:都重视道德、知识并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关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4分)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百度百科(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8分)不同: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2分)文艺复兴思想家弘扬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2分)主要原因:传统儒学受到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2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分)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8分)思想主张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4分)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4分)参考答案CDACD BBCDB BBCDB CDCDC DABBA ADDCD1.【解析】因为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由此判断与题意无关。2.【解析】法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表,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特别重视农业,倡导重农抑商,以增强国力。因此法家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商人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3.【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正确;古希腊妇女不属于公民范畴,古代中国只有臣民没有公民,故正确;古代中国妇女受神权、夫权、父权、教权等多重压迫,地位更低,故正确。【答案】A4.【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先哲思想比较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恤民情,重视道德的力量;而苏格拉底既不主张寡头制也不主张民主制,他主张应该由“那个知道的人”统治国家;两者都主张知识和道德的作用。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5.【解析】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封建社会统治者治国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即外儒内法,因此法家思想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墨家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辉煌后,逐渐衰落。D项正确。6.【解析】“天子受命于天”为君权神授思想,故A项错误;君权神授思想是汉武帝建立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依据,故B项正确;秦朝已确立中央集权体制,故C项错误;董仲舒思想是先秦儒家学说的演变,并非完善和发展,故D项错误。7.【解析】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朱熹生活在宋代,儒佛道呈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其思想产生的背景明显不同,故A项错误;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但没有使儒学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宋明理学使儒学哲理化和思辨化,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朱熹主张“而非克己之外别有复礼之功也”可得出两人的“克己”实现的途径不同,故C项正确;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进入封建社会,故D项错误。8.【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武帝为了打击诸侯王国问题在思想上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为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服务。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9.【解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故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故正确;“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英国莎士比亚的名言,是文艺复兴时期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主张人文主义,提升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错误;“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出自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上认识了自我,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成为启蒙运动的源头,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10.【解析】从历代统治者不断尊崇孔子,得出儒家正统地位不断被强化,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皇权独尊受到儒学冲击,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为古代政治影响儒学,而非儒学影响政治,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尊孔后皇帝个人声望提高的问题,故D项错误。11.【解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解放思想。是儒家思想宋明理学做人哲学的经典总结,是抹灭人性的体现。原文是“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其意思是:在古代是以天下为主人,君主为客人,君王一生所努力做的事,都应该是为了天下。君主只是天下的公仆而已。体现了反君主专制的思想。也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12.【解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更多的是批判专制制度,西方的启蒙思想除了这方面以外,其它几个选项的内容都有。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对两者思想进行比较。13.【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他们需要新的文学形式和题材来满足自己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章回小说也就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14.【解析】中国古代科技不重实验,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可知,不重理论探究,故B项错误;若适可而止,中国古代就不会有卓越成就,同史实逻辑相悖,故C项错误;从“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知注重实用,故D项正确。15.【解析】唐诗大都讲究格律,宋词和杂剧以及小说则属于通俗文学,故B项正确。16.【解析】离骚是浪漫主义,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17.【解析】据材料逻辑,市民文化细弱的原因是由于商品经济没有充分发育,自然经济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君主专制奉行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发展,进而使得市民文化细弱,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化专制使得市民文化发展缺乏宽松的氛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列强侵略使得中西方市民文化交流成为可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8.【解析】是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19. 【解析】文人们崇尚神圣美好的东西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在文学方面文艺复兴有大量作品出现,阐述文人的人文主义的主张,故B项错误;人们信仰宗教并不能作为题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发展还不充分,故D项正确。20.【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运动主张,不符合 “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的信息,故A项错误;“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主张,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中“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是指启蒙运动,“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故C项正确;“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的主张,不符合材料所指,故D项错误。21.【解析】图片中显示18世纪20年代宗教书籍印刷比例下降,故正确;“宗教书籍在巴黎的印刷”信息说明正确;从图片右面书籍分类来看,由哲学、自然科学等,故正确;宗教书籍印刷下降说明启蒙思想对宗教产生强烈冲击,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22.【解析】注意关键词:“一致性”,也就是这三次运动的共同点。其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没有抨击世俗封建君主专制的内容,当然就谈不上有这样的作用,故带的可排除。都是正确选项。23.【解析】欧洲近代早期,现代化最大的障碍来自天主教的神学统治,因为中世纪人们只知道一种形态的意识形态,即天主教神学,这是上述四件事情都要反对的目标。另外,A项是指宗教改革,C项是指启蒙运动,D项则是指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24.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1530年出版男孩的礼貌教育对日常的礼仪进行了阐述(受到)广泛欢迎”可知当时的人文主义者对文雅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故B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宗教生活,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对现世利益的追求,故C项错误;理性精神出现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期间,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530年”,故D项错误。25.【解析】宗教改革反抗罗马教会的权威,否认教会和教士在信仰中的中介作用,强调个人自由;启蒙运动反抗封建专制权威,强调个人自由,崇尚理性,重视法制保障民主制度。因此B.C.D三项属于启蒙运动,A项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共同点。26.【解析】十八世纪是启蒙运动的时代,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就是理性主义,他们以此为武器,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并对未来的社会提出了许多构想。27.【解析】独立战争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28.【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运动已经直接对封建宗教进行批判,而且提倡自由平等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思想,故可知是启蒙运动。29.【解析】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巴黎圣母院、红与黑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代表,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它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思和批判。国富论阐述自由主义思想,这是工业革命后时代的潮流,不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选择C项。30.【解析】毕加索作品属于现代派,采用夸张、抽象、扭曲、变形等手法表现艺术主题,因此观众难以看懂,等待戈多属于荒诞派戏剧,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手法警醒世人,与毕加索作品同属现代派文艺作品,故D项正确;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与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故A.B项错误;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故C项错误。31.(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4分)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实力衰微,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4分)(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4分)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3)多元性(兼收并蓄)。(2分)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4分)(4)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5)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2分)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2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壮大。(4分)32.(1)依据: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关注人的发展;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2分)(2)依据: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是对古希腊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的人文精神的继承发展,因此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生”;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因此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新生”。(6分)(3)原因: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在思想文化领域,局限于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则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较广泛。(4分)(4)内涵: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6分)(5)变化:借助复兴古典文化到以理性为武器直接批判。(2分)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近代科学的进步。(5分)33.(1)相同点:都重视道德、知识并看到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关系;都重视教育的作用。(4分)(2)不同: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2分)文艺复兴思想家弘扬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2分)主要原因:传统儒学受到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2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分)(3)思想主张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描绘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4分)经济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确立,资产阶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