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二次考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7755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第二次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第二次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第二次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 三 历 史 第 二 次 考 试 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分,共计分)1(2012台州)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的是()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B“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2(2012福州)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A正确的,因为符合全球史观 B正确的,因为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C错误的,因为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D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3(2012台州)唐朝长安崇仁坊,大约造乐器在此坊,故多修造乐器的商店,“昼夜喧哗,灯火不绝”;延寿坊有造玉器和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卖蒸饼的“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及“会饮”的饮所。这种状况说明()商业活动空间有突破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业活动时间有突破 出现沿街而市的现象A B C D4(2012莱州)19世纪中期,福州一带很难买到马铃薯,35年后,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并销往香港、新加坡及地。材料反映了()A马铃薯栽培技术日益提高 B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影响加深C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5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历史时代进行划分是历史研究的内容之一。有历史学家将中华民国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划分为“域内文明的成人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时代”“中国民族的争存时代”“东西文明的接近时代”四个时代,下列各项中最有可能成为其分期依据的是()A农耕文明的演进 B不同文明的交流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西学东渐的深入6(2012浙江四校联考)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对1819世纪上半期十三行贸易兴盛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B当时中国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C十三行是清代官方特许的外贸机构 D广州历来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7(2012新乡)对于印第安人而言,1492年哥伦布首次出航美洲意味着()A“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B“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 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8(2012聊城)将近现代历史看作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以这种视野来研究历史属于() A全球史观 B革命史观 C唯物史观 D现代化史观9(2012莱芜)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如继昌隆缫丝厂、江南制造总局,这两个企业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兴办于东南沿海 B是否使用机器生产C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D投资者是否为清朝官员10(2012常德)下图是一幅漫画作品如此“修墙”,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B“遗其体而求其用”C“然欲自强必先理财” D“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11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12(2012濮阳市)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13(2012衡水)据徐珂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A社会革命过程曲折 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 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14(2012莱州)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上述说法()A全盘否定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 B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认识到原有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试图改变所有制形式15(2012哈三中)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他的结论的根据是()A资本主义即将灭亡 B社会主义是天堂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没有自由 D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16(2012常州)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曾提出这样的预见和论断:一旦在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商品生产将会消失,从而与商品生产相联系的价值、价格、货币、市场等也同时消失。对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苏俄政府的态度是()A始终允许 B始终不允许 C从不允许到允许 D从允许到不允许17(2012临沂)到现在为止,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着一些新变化。下面对“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 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18(2012延吉)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大部分经济生活包括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19(2012临沂)1932年,长沙刘越华夫妇创办小吃店“越华楼”,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长沙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越华楼”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刘越华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可能性最大的是()A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B可以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利润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20(2012茂名)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21(2012潍坊)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是由于()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基层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农业合作社运动向纵深发展A B C D22(2012西北师大附中)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 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D农业是关乎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23(2012莱州)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经济改变的硕果”等几个并列栏目。如果要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是()A思想解放的历程 B重返联合国的风雨 C世贸组织的接纳 D上海世博会的召开24(2012保定)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富者、穷者变多,中产阶级很少的“M型”社会来临。对全球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因资本的扩张产生很多问题 B经济全球化只对发达国家有利C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抵制全球化D经济全球化过程无异于工业革命时代的殖民侵略25(2012台州)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26(2012莱州)对“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这些资料的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A资本主义化 B现代化 C全球化 D殖民化27(2012衡水)路透社上海2011年7月23日电,近期继续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国家统计局原总设计师姚景源指出,人民币大幅升值将挤压出口企业利润空间,抑制出口规模。这里的“”应该是()A联合国 B关贸总协定 C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8法国总统戴高乐在20世纪60年代抱怨美国拥有“过分的特权”,即只有它一家可以印制美元,用来进行对外战争,收购法国和其它国家的企业。导致美国拥有“过分的特权”的原因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D美苏冷战的爆发292009年,中国多家商会在美国媒体投放了一则视频广告,运动鞋上写着“中国制造,结合美国运动科技”;家用冰箱上印着“中国制造,整合法国风尚”;时尚少女身上挂的MP3上标注着“中国制造,配合硅谷的软件”。这种宣传方式表明我国企业()A推动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加快所有制经济结构的变革C积极谋求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主动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30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流行一首小调:“贝尔(工党大臣)和丘吉尔的风格,丹麦人或荷兰人都感到如出一辙;工党和保守党的演讲,法国人和希腊人听起来都一样。”这一小调在英国流行时的历史背景是()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英国建成“福利国家”C欧洲共同体成立D.欧洲建立了经济联盟31(2012江苏四市)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这是为了()A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 B让封闭自守的中国人了解世界C获取商业利益而贿赂腐败的清政府 D资助财政万分窘迫的清政府32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二、非选择题33(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管子治国材料二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4分)(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6分)(3)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4分)34(11分)(2012宁德)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阅读下列有关材料:材料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规定的税率,(中国)进口货为其价值的413%,一般普通进口物品为5%,较之开关前的税率降低了5879%。1858年的天津条约签订后,主要进口品的税率又较1843年的税率降低了1365%。18591875年间,英、法、德、美的进口税率为1542%,相当于中国的38倍。如英国对从中国输入的茶叶所征收的关税为25%,美国对从中国输入的熟丝所征收的关税为3560%。摘编自虞和平18951936年间中国关税制度与外贸状况的变化材料二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更加助长了本已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美国将关税水平提高至53%,推动了45个国家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关税。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1947年4月,23个国家签订了123项双边减让关税协议。这些双边协议被汇编成一个单一文件,称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摘自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30多年间中国的进口税率的变化趋势。这种关税有何突出特点?(4分)(2)据材料二,指出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的经济表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经济表现造成的影响。(5分)(3)综合以上材料,就国际贸易的角度,谈点你对关税的认识。(2分)35(12分)(2012常州)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就已经愈来愈国际化了。”列宁选集材料三二战后,全球化逐步发展到新的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覆盖到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全球化”观念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被人们普遍关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往越来越便捷和密切,时间和空间对人们的阻隔越来越小。西方国家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市场机制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各种关税壁垒明显削弱,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开放度不断扩大,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的国际流动更加通畅。材料四18世纪下半叶,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把人类从农业社会带到工业社会。到19世纪下半叶,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气化时代。战后五六十年代的新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原子和电子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西方国家再次掀起科技革命的新高潮,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需要大量资金,也需要多种专业人才的分工协作,进而要求超出个别企业甚至个别国家的限制,寻求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以上材料引自罗文东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依次出现“世界性”“国际化”和“全球化”。促使“世界性”和“国际化”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推动“世界性”、“国际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共同因素。(3分)(2)材料一、二中“世界性”、“国际化”与材料三中的“全球化”之间有何联系?依据材料三归纳“全球化”的特点。(4分)(3)依据材料四,分别指出科学技术为“世界性”、“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并说明科学技术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5分)36.(15分)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国民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歌以咏志,歌以抒情在希望的田野上至今人们津津乐道: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春天的故事唱遍大江南北: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材料二图片诉说历史,图片见证历史材料三数据反映变化,数据体现发展数据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年均9%的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2008年,我国的GDP世界位次由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1978年的1.8%上升到2008年的7.3%。数据二: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3倍请回答:(1)材料一中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1分)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1分)这一“诗篇”有何影响?(2分)(2)材料二中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3)根据材料三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4)综合以上材料,就中国的改革开放巨大成就,从体制层面,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