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三语文.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4894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三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三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三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共10页,18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礼学与理学 刘晓东 礼学与理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流,是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理念。 礼是外部对人言行的制约和限定,在这种制约和规范中,包含了很多礼的思想,形成了一种礼教,对人起到了教化的作用,从而能够使人产生君子意识,不只是求做良民,更要做君子。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特别讲究“内省”的功夫,向内去观察自己,即化而不制。它只是教化,没有一些刑罚的手段来制约和规定。礼学的功效是巩固社会秩序,理学使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这是我们对礼学与理学的大致划分。 礼是由外到内的,是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重复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用习惯来逐渐改变自己的人格。礼,第一步是从外开始的,是由外部慢慢渗入到人精神心灵内部的,这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可以说,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礼是一种“人格面具”,并且这种“人格面具”不是只有一套,而是有若干套。跟不同的人接触,虽然都是礼,却是有差别的,这是由社会地位和身份差别决定的。既然礼是人格面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扮演意识,你的行为总是要符合自己的角色。如果都能做到符合自己的角色,做到上不僭越,也不自我贬低,恰如其分地符合自己的身份,这才叫作礼。 礼培养的是角色性人格,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同时也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依归。所以说,礼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会出现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是以往礼制中没有的。到了唐代,这样的问题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不仅是礼的制度应当有变化,礼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人们进一步来思考。 这就产生了理学。真正代表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的,是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一句话:“以礼决事,孰若以礼制心。”礼学是用来治世的,理学是制心的,这是一种转变。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化中,理学把礼学的很多概念观点进一步深化了。礼学没有提供给我们原始的核心性的东西,但是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学都有一个原始基本点,我们可以模仿着“天赋人权”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天赋良知”。由此,理学就有了很大的突破。礼学把人分成很多等级,比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等,用礼来固化等级的差别。而就理学来说,天赋良知,大家都在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上。这样就淡化了人在社会中有不同等级的观念,在理的面前,等级性无效。 理学对礼学是有发展的。首先,将应然变为自然,礼学是应当这样做,到了理学,是你自愿地很自然地来这样做。其次,变治世为治心,把礼学的治世变成了个人精神的修养。第三,变外铄为内拓,把外部对人的影响变成自己内心向外的拓展。这些就是理学对礼学的改变。 两千多年的礼学与理学的传统,对我们的民族性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影响。尤其是礼学,让我们知道应当怎么做,而不是让我们必须怎么做。我们不能认为礼学与理学和现实社会没有什么关系。它对我们整个民族性的深层次心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礼学与理学建立的是中国传统式的美德,但是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公共道德,中国是把私德夸大作为公德,这是咱们中国化的。我们中国传统只是把自己私人道德无限扩大,当成一种公德。这固然很好,但是这个路走起来相当漫长,我们应当有一个公共道德的标准。 (选自2016年1月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有关“礼”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礼从外部对人的言行进行制约和限定,使人不断学习、不断重复自己的行为,最终用完善的人格来改变自己原先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B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所倡导的行为准则,它是由外部慢慢渗入到人精神心灵内部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C礼作为“人格面具”有多种形式,意在使人们在面对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时,恰当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既上不僭越,也不自我贬低。D礼通过对人进行教化,使人不仅要做良民,更要做君子,但礼有局限性,它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也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和精神依归。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理学是从礼学转化而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出现以往礼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礼的制度就当有所变化,理学也就应时而生了。B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礼学没有提供的原始的核心性东西,类似“天赋良知”的观点提出以后,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差别也就随之消除了。C理学是一种精神的自我肯定,凭借人的“内省”精神,向内去观察自己,改变自己,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D理学对礼学是有发展的,它把硬性要求变为自愿,把巩固社会秩序变为提升个人修养,把外部对自己施加影响变为自己内心向外部拓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在祝福中描写鲁四老爷的书房时,提到两本理学著作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意在点明他的身份和思想:捍卫封建道统,崇尚孔孟之道。B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就是说要约束限定自己,按照礼的规范行事,他希望以此来改变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秩序混乱的社会局面,重建社会秩序。C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以礼决事,孰若以礼制心”代表着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这意味着礼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理学从此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D礼学与理学建立起来的中国传统式美德,把私德无限扩大当成一种公德,固然很好,但我们仍然有建立一个公共道德标准的必要。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间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憙复举恭直言,特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许伯等争田讼,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从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是时东州多盗贼,群辈攻劫,诸郡患之。恭到,重购赏,开恩信,其渠帅张汉等率支党降,恭上以汉补博昌尉,其余遂自相捕击,尽破平之,州郡以安。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注: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仁恕掾:官名;肥亲,人名。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B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C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D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有名又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曾在太学学习过。C鲁诗:是西汉初年鲁地人申公为诗所作的传文,后自成一家。它与齐诗韩诗并立,被统称为“三家诗”。现三家诗均已亡逸。我们现在所学的诗经,是由毛诗流传下来的。D举:往往与“察”并称,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博士、监生、文学、秀才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恭的祖先出自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吏。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掾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D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广收后学,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经他选拔任用的官员多达几十位。后来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他,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礼遇非同一般。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许伯等争田讼,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5分)(2)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有 叹杜 甫壮心久零落,白首寄人间。天下兵常斗,江东客未还。穷猿号雨雪,老马怯关山。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注此诗句为杜甫晚年的作品。江东客:诗人自称。武德:唐高祖的年号。开元:唐玄宗的年号。武德至开元时期,是唐朝治理最好的时期。8有人评论此诗“虽身在苦难,却心系苍生”,请结合诗的首联和尾联作简要分析。(5分)9.诗的第二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处境?第三联中“穷猿”“老马”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在离骚中,作者批判世俗崇尚投机取巧,任意更改道德准则的诗句是“_,_”。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作者通过“_,_”两句诗,写桃花源中老人孩童的生活状态来表现此中百姓生活的愉快。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通过场景描写来表达对百姓遗忘历史不思进取的现状的痛心的诗句是“_,_”。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1)(4)题。(25分)西西里柠檬意大利皮兰德娄坐了整整一天一夜的火车,米古乔博纳维诺到了那波里。苔莱西娜和她的母亲马尔塔大婶都还在剧院里没有回家。穿过昏暗的房间,可以看见深处的灯火明亮的餐厅,那里摆着豪华的餐桌。米古乔想起苔莱西娜和她母亲在遥远的墨西拿住过的那间简陋的小阁楼。五年前,如若没有他帮忙,母女二人也许早就饿死在那远方的阁楼里了。他是市乐队里的长笛手,多亏他发现了苔莱西娜那副珍贵的嗓子。难道能在苔莱西娜的父亲死后忍心看她受苦而不管吗?因为她一无所有就抛弃她吗?何况,还有爱心呢!啊,那真是上天的启迪,命运的提示!发现她的嗓子是在四月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就在阁楼的窗子前,苔莱西娜唱的是一支热情的西西里抒情歌曲。第二天,他就把当乐队指挥的朋友带到阁楼里来了。连续两年,他为她花掉了自己的全部收入:租钢琴,买乐谱,给指挥一些友好的酬谢。苔莱西娜全身心燃烧着展翅高飞的愿望,同时对他也柔情似火,那些遥远的日子是多么美好!接着,他连想都没想,就把当神父的叔叔留给他继承的一座田庄变卖了,送苔莱西娜到那波里音乐学院去完成学业。从那以后,他没有再见过她。他们早就有约在先,他等她五六年,让她无牵挂地去闯出一条路来。他们都还年轻,可以等待。一阵响亮的门铃声把他从回想中拽出来。接着,他听见了马尔塔大婶尖声尖气的说话声。他伸长脖子向里面灯火辉煌的客厅探望,看见许多身穿燕尾服的先生们在喧闹。那一阵长久的刺耳的笑声更在他心里引起强烈的痛楚。是苔莱西娜在笑吗?上帝呀,她为什么笑得如此放肆昵?一声压低的呼唤使他张开眼睛,他看见马尔塔大婶站在面前。 “怎么,米古乔是你在这里吗?”老太太慌忙地说下去,“为什么不报个信儿?今晚正好是苔莱西娜的庆祝会,她的专场演出啊,上帝,上帝”好像只过了几分钟,又好像过了一百年,客厅的门再次打开。他听见丝绸的簌簌声和匆忙的脚步声,看见亮光一闪,仿佛房间里猛然灯火齐明,照得他眼睛看不清东西了。“苔莱西娜”话到嘴边却说不下去了。啁,简直就是女王驾临!他的脸烧得绯红,瞪着眼,张着嘴,傻里傻气地盯着她看。她怎么会是这样呢?袒露着前胸、肩膀、手臂浑身珠光宝气,绫罗绸缎闪闪发光她对他说了什么?那声音,那眼睛,那笑容,丝毫都认不出是她,而像是梦中的幻影。苔莱西娜走了,他静默了许久,沉浸在刚才的情景里。在黑暗中,他看见他们之间裂开着一道鸿沟。一切都结束了早就结束了。他曾自认是这个“女王”的未婚夫,苔莱西娜亲口答应过他的,这是真的;可是,当初他如何能够料到事情会变成这样呢?他为她开辟了这条道路,结果呢,她已经走得很远,很远 “让她陪着那些先生吧,那里才是她待的地方。我见到过她,心满意足了我走了。” “可是我,我已经看管不住她了,我的孩子”老太太双手哆哆嗦嗦地蒙住脸,但还是控制不住地让泪水扑簌簌地往下流。米古乔压住心头怒火,尽量轻柔地说:“马尔塔大婶别哭”他从桌子底下拿起手提箱和布袋子。这时,他想起在布袋子里装着他从家乡给苔莱西娜带来的鲜美柠檬。他解开布袋的口,用一只胳臂在桌子上挡着,把那些芳香的鲜果倒在上面。“如果我把这些柠檬都扔出去,”他又说了一句,“砸到那些先生的脑袋上,怎么样?”“千万不要这么干。”小老太太涕泪交流地呻吟道。“不会的,什么也不干。”米古乔接着说,一边苦笑着把空口袋塞进衣兜里。他拿起一个柠檬,举到她的鼻子底下。 “您闻闻,马尔塔大婶,闻一闻咱们家乡的泥土味儿我本来是带给她的,但是,现在,我只留给您一个人。您记住了,只给您一个人”他重新提起小箱子,走出去。门外大雨滂沱。一种痛苦的失落感袭上心头:孤身一人,在黑夜里,被遗弃在一座陌生的大城市里在宴会快结束时,苔莱西娜再次出现在小房间里,她看见妈妈又在那里独自垂泪。 “他走了?”她问道,感到很意外。马尔塔大婶不看她,只是肯定地点了点头。苔莱西娜目光茫然地呆想了一会儿,然后叹息道:“可怜的人”说完又立刻微笑了。“你看哪,”母亲对她说,“他给你带来了柠檬”“啊,真好看!”苔莱西娜一下子跳了过去。她将一只胳臂紧贴在腰前,另一只手往怀里装柠檬,尽可能多地捧走一些。“不行,不要拿到那边去!”母亲强烈反对。可是苔莱西娜耸耸肩,跑向客厅,一路嚷道:“西西里柠檬!西西里柠檬!”皮兰德娄:(1867 -1936),意大利小说家和剧作家,著有300多篇短篇小说、7部长篇小说、40多部剧本和7卷诗集,193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作者于笔端融汇感情,使小说的描写真切而动人。无论是叙乐事还是写悲情,都有很强的感染力。B小说对人物心态的刻画非常逼真。比如小说结尾处苔莱西娜听说米古乔走了,始而“意外”,接着“呆想”“叹息”,完了“又立刻微笑”,极富层次感。C小说善用对比手法,比如苔莱西娜命运发生转变前后的对比,她的华丽服饰与米古乔寒酸的外表的对比,房间的昏暗与客厅的豪华、辉煌的对比,都十分鲜明。D在小说中,苔莱西娜是作为反面人物出现的,她来自遥远而贫困的乡村,可功成名就后,就无情抛弃了昔日的恋人,投身于名利场中纸醉金迷的生活。E作者在近百年前写下的这个故事,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时有出现,这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所带来的结果,人们不能不面对和思考。 (2)请结合全文,对米古乔的性格特点进行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3) 请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划线段)的作用。(6分)(4)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小说后半部分出现的“西西里柠檬”这一意象在文中的作用。(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历史学家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文版2001年初首次面世时,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郭少棠作序称:“能摆脱西方汉学的阴影,向西方世界描述近四百年中华民族的挣扎历程,以近代之崛起为主线,带出一段跨越文化偏见的历史,徐中约教授在1970年首版的英文著作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极具深远影响的经典力作。”这部力作“使当时流行英语世界的其他汉学史著不得不重新反思他们研究背后的文化观点”。徐中约先生已于2005年作古,但是这部中国近代史,英文原著已出到第六版,中文译本也已经十余次印刷,被美国四百余所大学的历史系定为教科书或必读参考书。书里书外,都是大历史。徐中约出生于二十年代上海一个殷实之家。但是,他刚上中学,就遇到时代和社会剧变。“卢沟桥事变”发生,家国不保,从此他不得不走上一条颠沛流离的求学之路。由于战乱,他就读的燕京大学迁到成都。日本飞机随时来袭,警报拉响时大家不得不到郊外,或农家、或小庙躲避,食物稀少,庙里老鼠乱窜,困扰不堪。四十年代末,带着对民族灾难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徐中约赴美国留学,在哈佛大学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主要师从费正清教授。当时的哈佛历史系,大家云集。其中就有著名历史学家威廉兰格。徐中约后来写论文做研究,兰格的学问为他打下一个世界历史大视野的底色。徐中约曾很动感情地回忆说:“我那时年轻,天天在哈佛图书馆看书,兰格教授已经高龄,还是天天颤颤巍巍地到图书馆来,翻开一本本落满尘土的大地图册,用放大镜在上面仔细查找。我当时非常感动,暗下决心,将来也要和他一样用功一生。”徐中约在海外几十年中,成年累月、独自孤寂地行走在极其浩瀚的历史档案、统计数字、文献材料之中。为了西方世界读者的理解方便,他甚至把中国和西方货币及度量衡折算表也一一列出,终成一部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巨著。他在做这些工作时,经常外受变动中的中美关系的干扰,内受自身健康状况恶化的煎熬。当年哈佛大学历史系东亚研究阵容强大的教授团体,形成了一种在西方汉学界影响深远的学术观点,即在阐述西方与东亚,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时,用“冲击反应”模式来概括。强者冲击弱者,似乎是天经地义。这一思想影响力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学界。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明显地另辟蹊径。他指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1980年春天,徐中约曾到北京讲学。他说,为什么要做中国近代史研究呢?主要是从几百年,尤其是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来看,有个问题必须要想,即中国的“国格”(identity)是什么? 这个“国格”,现在还在形成的过程之中,还在继续探索。“identity”一词,后来多被翻译为“身份”“个性”“特性”。在全球多元文明激荡交融的过程中,这个被徐先生称之为“国格”的问题似乎并不是中国所独有。徐中约曾无数次击案长啸:“中国面临三千余年未有之变局。”这句话,在他的中国近代史中,一遍又一遍出现,如同交响乐中的主旋律。古今中外,尽在其中。“三千余年未有之变局”,首先就是外部世界之巨变。讲中国近代史,必须说透中外关系史这一层。中国近代史在中外关系史上的着力描述中,透着一种很大气的融通和连贯。因为有着对当时的世局和中国国内之局的双重了解,徐先生在谋篇布局中,也就将世界大环境和中国内部环境打通了写。要对付“三千余年未有之变局”的挑战,必须要有这个大格局。2001年一月,中国近代史中文版面世之时,徐中约在美国加州的家中写下了以下文字:“汉唐元清盛世,国人向以为荣,但该时之天下,只是指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而已!二十一世纪之中国,具有庞大潜力,足以推进中国更上层楼。”而在英文版第六版的序言中,他收笔之言是:“在太平洋两岸都需要有睿智贤明的治国之道。” (摘编自袁明书里书外都是大历史)【相关链接】中国近代史全名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通常我国学界的“中国近代史”是指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余年间的历史,而这部近代史却是从1600年(明万历年间)到2000年,长达400年。(百度百科)明末清初,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并不大,仅就徐中约对近代史上限的确定来说,很难让人完全信服。徐中约的结论,即中国的近代仍旧是未完成的“近代”,显见作者醉心于长时段历史写作的雄心,事实上作者也创造了一个中国近代史写作的全新范式。(新京报)(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徐中约就读的哈佛大学历史系大师云集,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著名历史学家威廉兰格,兰格的学问为徐中约后来写论文做研究开阔了视野。B西方汉学界有一种文化偏见,即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冲击看作促使中国回应并发展的动力,这实际上是以西方为中心来看待中国近代史。C徐中约之所以多次击案长啸“中国面临三千余年未有之变局”,是因为他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有足够的信心,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无穷。D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是针对西方读者写的,是一部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巨著,而中美关系不断动荡对这部书中他的学术观点也产生了影响。E徐中约把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上限推到400年前,是想强调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自己的背景,这与他否认中国近代史是对西方的被动反应的观点相吻合。(2)徐中约写出煌煌史学巨著中国近代史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3)文章为什么说“书里书外,都是大历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4)在徐中约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看法中包含着他对历史研究的哪些观点?请结合材料进行探究。(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从警26年来,牟清元一直坚守在加格达奇区最繁忙的“一号交通岗”,他忠于职守,情系百姓,曾为外地开发商寻找丢失在出租车上的包而 ,将巨款全部追回。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很多科研人员正 地研究一种能够起到快速预防作用的实验性疫苗,希望它最终能够用于治疗和预防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广大建设者为解决南山区110万群众饮水难题而英勇奋战:在路上,他们 ;隧洞里,他们泥浆裹身;梦境中,他们脑海萦绕的是旱区群众对水渴盼的眼神。A夜以继日 废寝忘食 披星戴月 B夜以继日 披星戴月 废寝忘食C废寝忘食 披星戴月 夜以继日 D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 披星戴月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漫游费被人形象地称为“化石费用”,就在于其是20年前2G时代的产物,可如今早已是4G时代,收取漫游费,道理上是很难说得通的。B“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C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D“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在晚清那个思想太动荡的年代里,王国维投湖自尽的原因应该说是落在了一个愚忠上。_在极度的矛盾痛苦中,他只能紧急刹车,用生命作代价,画上了自己人生和思想的句号。郭沫若说王国维头脑是近代式的,而感情却是封建式的,这话不无道理。A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B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C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但作为一个大智者,他又能够看清大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D作为一个大智者,他能够看清大清帝国即将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但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他又不能跳出儒家的道德价值体系。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 ,或是急功近利,或是没规没矩,或是爱慕虚荣,很难想象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遵法度。可以说, ,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 17下面是“企业贷款担保流程对比图”,请简要说明改革后的担保流程与现有担保流程相比,对企业而言具有哪些优势。(6分)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从5月15日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柯蓝、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文学与娱乐节目结合”这种形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语文参考答案1 A 应为“用习惯改变人格”;2 B “人在社会中的等级差别也就随之消失了”说法过于绝对;3 C “意味着礼学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理学从此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错误。4、 A 5、D(博士是古代学官名,不是察举科目) 6、D(“选拔任用官员”是“在公位”时即在公爵位之时,而不是在担任博士时)7、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累”、“决”、“为”、“平理曲直”各1分,句意1分)当时,东州一带有许多盗贼,他们一同劫掠百姓,各郡县都深感忧虑(或为此感到担心)。鲁恭到任后,加重悬赏,广施恩信,盗贼的统帅张汉等人带着党羽前来归降。(“是时”、“患”、“购”、“渠帅”各1分,句意1分)文言文翻译: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他的祖先是鲁顷公,被楚国灭亡后,迁居到下邑,因此就姓鲁。祖父叫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有机智善变的能力,被称为“智囊”。他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当时鲁恭十二岁,弟弟鲁丕七岁,兄弟俩整天整夜号哭不停,郡里赠送的财物一概没有接受,办完了丧事,礼数超过成年人,乡里人都啧啧称奇。十五岁的时候,和母亲及弟弟都住在太学里面,学习鲁诗,闭门诵读,远离与自己无关的事,兄弟俩都受到儒生们的称赞,在学之士都争着归附他们。太尉赵憙仰慕他们的志向,每年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他们,他们都推辞不接受。鲁恭同情鲁丕年龄小,想先成就他的名声,推托生病不做官。州郡多次以礼相邀,他都谢绝不肯答应,母亲再三强求,鲁恭迫不得已才西行,到新丰做了教授的学官。建初初年,鲁丕考取了秀才,鲁恭才做了郡县的官吏。赵憙又向“直言”举荐鲁恭,在公车署里等待皇帝的诏令,被授予中牟令的官职。鲁恭一直把道德教化作为政理,不施用刑罚。许伯等人为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亭长放纵他人借牛却不肯归还,牛主人告到鲁恭那里。鲁恭召来亭长,再三责令他归还他人之牛,还是不肯听从。鲁恭叹息说:“这是教化不能施行啊。”要解开印绶辞官离去。掾吏们哭着挽留他,亭长于是感到惭愧后悔,归还了人家的牛,到刑狱接受处罚,鲁恭宽恕了他不再追究。于是官吏们很是信服他。建初七年,郡县蝗虫危害庄稼,犬牙相错环绕县界,就是不进入中牟县。河南尹袁安听说后,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派仁恕掾肥亲前去察看。鲁恭随行田间,一起坐在桑树下休息,有一只雉鸟飞过,停留在他们身边。旁边有个小孩,肥亲问他:“你为什么不捕捉雉鸟?”小孩说:“它将要生小鸟(不能害它)。”肥亲惊讶地站起身,和鲁恭诀别说:“我之所以要来,是要看看你为政的情形。现在虫害不侵犯边境,这是第一个特异之处;德化能及于禽兽,这是第二个特异之处;小孩子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特异之处。我再长时间逗留,只会是干扰贤能之人了。”回到府衙,把情况详细禀报袁安。鲁恭在位三年,适逢母亲去世,辞官,官吏百姓都很想念他。后来被授予鲁诗博士,从此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恩遇礼节宠爱非同一般。升任乐安相。当时,东州一带有许多盗贼,他们一同劫略百姓,各郡县都深感忧虑。鲁恭到任后,加重悬赏,广施恩信,盗贼的统帅张汉等人带着党羽前来归降,鲁恭上书朝廷任命他们为汉地博昌县的县太尉,其余的盗贼就进行捕杀,全部击破平定了盗贼,州郡于是得以安宁。鲁恭在公爵之位,选拔征召才学优良者,大到各级卿相小到郡守多达几十人。那些年高而久负声望的大族,有的没能得到举荐,因而心有怨愤责备。鲁恭听说后,说:“学问不勤于研习,这是我所忧虑的啊。诸生(如能勤于研习)不是还有乡里可以推举吗?(哪里还要待三公征辟呢?)”最终没有人再说三道四。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对治理国家大有益处,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三年,因年老多病上书请求辞官。六年,八十一岁,在家中去世。8第二联描写了诗人处于战乱之中,客居在外不能回乡的境况。(2分)第三联中,诗人写处于困境的猿猴在雨雪中哀嚎,归途中的老马望着关山而泣。诗人以“穷猿”、“老马”来比拟(比喻)自己,表达了诗人处境穷困、有乡难回的哀伤之情,寓情于物,含蕴深沉。(4分)9首联写自己的壮志早已衰退,年老白头而寄居他乡,抒发的是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2分)尾联,诗人感叹当今的百姓难以过上武德至开元时期那样的盛世安定生活了,在对百姓所遭受的苦难作哀伤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希望国家兴旺昌盛,百姓生活安定的心系苍生的情怀。(3分)10答案: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答B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C、D不给分。(C项,文中找不到对“米古乔寒酸的外表”的描写;D项,“反面人物”“无情抛弃恋人”的概括失当;E项,将小说故事的悲剧结局归因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不够准确)(2)善良,充满爱心:竭尽所能接济苔莱西娜母女,并变卖田庄送她去深造。敏感,极富自尊(或者答“自尊”):发现自己与苔莱西娜之间“裂开着一道鸿沟”,就果断地离开。隐忍,克己奉人(或者答“心胸开阔”):发现苔莱西娜的改变之后,也从未想到对她报复或索求补偿;就连想把柠檬扔出去发泄一下,也因为马尔塔的央求而作罢。(每点2分,其中,性格概括1分,举例1分;共6分。大意对即可)(3)答案:这一段使用的是插叙的手法(叙述方式1分),通过米谷乔的回忆,交待了人物间的关系和事情的缘由(内容2分),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结构2分),并且使得苔莱西娜母女当时的困窘、米谷乔对她们的关爱与后文苔莱西娜母女处境的优越以及苔莱西娜对待米古乔的态度的转变形成鲜明对比(对比1分)。(4)推动了情节发展,把小说推向震撼人心的高潮;细致刻画人物性格。米古乔不远千里带来鲜美的柠檬,体现出他对心上人的钟爱。是过去美好生活和主人公美好情感的象征。 使小说的情感色彩更为浓郁,也留给读者更多的回味。(每点2分;答案的答题方向正确、大意对即可。)【参考答案】【举例不唯一,举下面的例子,同样可给分:米古乔说柠檬只留给马尔塔大婶一个人,体现了他失去爱人、失去未来憧憬的痛苦;(1分)苔莱西娜轻率地捧走柠檬与客人分享,不能领会米古乔的爱意与痛苦,反映出她的寡情。(1分)马尔塔大婶反对苔莱西娜捧走柠檬,反映了她对女儿的强烈不满(1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项“影响最大”原文无据; C项“击案长啸”并不针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是针对中国整个近代史;D项中美关系的动荡是干扰他的工作,并未影响其在本书中的学术观点。)(2)自身的生活经历。青少年时期遇上时代和社会剧变,对民族灾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1分)哈佛大学大师云集,在学识和治学精神上对他产生深远的影响。(1分)治学严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有甘于寂寞、执着追求的学术态度。(2分)家国情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促使他去探索中国的“国格”和发展之路。(2分)(3)书里写的1600-2000长达400年的中华民族挣扎奋斗的历史,拉长了通常所谓的“中国近代史”的时限,创造了一个中国近代史写作的全新范式。书里不仅讲中国的历史变迁,还着力描述中外关系史,将世界大环境和中国内部环境打通了写,具有大视野、大格局。书外徐中约自身的经历与世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部充满艰辛奋斗的大历史。(每点2分,共6分)(4)历史研究不能存在文化偏见,应把每个国家放在一个独立的与他国平等的视角来研究。徐中约认为研究历史必须要在历史的进程中去探索一国之“国格”。徐中约认为不能孤立地研究一国历史,应该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去研究。(研究历史必须具有世界大视野)徐中约认为,研究历史目的是要在历史的机遇中寻找睿智贤明的治国之道。(每点2分,共8分。若只是摘抄原文得一半的分。)13D(“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夜以继日”指日夜不停,“披星戴月”指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三个成语均含辛勤之意,但“废寝忘食”更强调工作的专注度,“夜以继日”和“披星戴月”均含争取时间之意,但“夜以继日”更强调时间的连续性,昼夜不停,“披星戴月”更强调工作的辛苦性,早出晚归。强调牟清元对本职工作的专心,所以应选用“废寝忘食”;中科研人员“夜间”也在继续研究这种疫苗,所以应选用“夜以继日”;中有“梦境中”的信息提示,所以只能选用“披星戴月”。)14、A(B项偷换主语,应改为“节目组力求把该节目打造成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C句式杂糅,“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应为“有危险”或“会遭到破坏”D.搭配不当“引导和推动”不能与“氛围”搭配,在“引导和推动社会”之后加“形成”。)15.【答案】D16. 而家风家教则是人生的“第一课堂” 如果家风不正、家教不严 有什么样的家风家教(填对一处给1分,填对二处给3分,填对三处给5分。意思对即可。)17(1)简化了贷款程序,企业能更快获得贷款。(2)取消银行手续费,减轻企业负担。(3)企业能先获取贷款再支付担保金,利于资金链运转。(4)企业无需向担保公司上交抵押品。 (以上答到3点即得满分。)18、【解析】河南卫视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在户外真人秀成为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大环境中,由河南卫视的做法可以提炼出“要敢于创新”的立意。但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材料实际上倾向于不支持这种做法,文学是严肃的,非功利性的,非娱乐化的,娱乐化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因此最佳立意可确定为:以真人秀的形式传播文化应当慎重,不要急功近利。【立意探索】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讲河南卫视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引发热议,有人为河南卫视的创新点赞,也有人质疑担忧。考生可联系社会生活,根据自己的看法,从以下角度立意:要敢于创新。将文学与娱乐活动结合不失为一种睿智之举,可以促进文学的传播,无形之中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文学是严肃的,娱乐化的文学是对文学的亵渎。虽然以真人秀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文学,但这里的文学已经丧失纯洁性,成为了娱乐的附属品。以真人秀的形式传播文化应当慎重。我们不排斥用娱乐化的手段传播文化,但是要慎重,避免文化成为娱乐的附属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