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474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一、默写。(14分,每空分)1请依照课文内容、注释填空:云树绕堤沙, , 天堑无涯。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念去去,千里烟波, 。人生如梦,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尽西风,季鹰归未?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到黄昏,点点滴滴。窦娥冤全名 ,其作者关汉卿的号是 。莎士比亚的剧作 、 哈姆雷特与麦克白被人们合称为“四大悲剧”。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 。二文言文阅读。(22分)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礼。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衡少善属文B于是庄王谢优孟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C衣以文绣 乃使其从者衣褐D请归与妇计之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父且死时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B.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C. 尽忠为廉以治楚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D. 王惊而问其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置之华屋之下 天子射上林中B. 马者王之所爱也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C. 何求不得 求人可使报秦者D. 身死而家灭 而君幸于赵王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3分)请以人君礼葬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廉吏安可为也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优盂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拒;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之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盂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3分) (2)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4分) 8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景象?请简要叙述。(3分)答: 9.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情感?(4分)答: 四、文学名著必读篇目考查(10分)10填空题。(2分)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大观园刚刚完工,贾政带领众幕僚并宝玉游园时所作的对联: 绕堤 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 脉香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王熙凤上任伊始,便召集宁国府各管事宣布:要依照我的要求行事,犯错的就马上处置。她为众人安排了各自的事项。不久对一迟到者,先训斥一番,后喝命打二十板子,交代与都总管来升,革他一个月银米。众人皆知凤姐的厉害而不敢偷闲了。B. 宁府为秦可卿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宏大,北静王也来了,贾珍贾赦贾政三人连忙以家礼迎见。北静王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并对贾政说,想见衔玉而诞的宝玉。宝玉只好不情愿地上前拜见。C. 贾宝玉大观园题额题得好,小厮们抢走了他身上佩戴的荷包香袋之类。林黛玉以为宝玉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赌气回房,把正在给贾宝玉绣的香袋剪了。贾宝玉急忙解开衣领从贴身棉袄上解下林黛玉送给他的荷包。D. 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得王夫人忙带人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12.请简述“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故事情节。(红楼梦第15回)(5分) 五、文化经典考查。(6分)阅读以下论语片段,完成文后题目。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2.7)13.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子贡向孔子提出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孔子认为政治上的大政主要有三件: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为政者得到老百姓信任。B. 孔子强调,治理管理国家最要紧的是取信于民,体现了民本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C.在孔子看来,人是要死的,粮食不够,国家还能继续存在,如果百姓不信任统治者了,那么国家就会完蛋。 D.孔子的这些话让我们知道,统治者要考虑人民的利益,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国家将无法得以存续。 14. 阅读下面语句,结合上面选段,请谈谈你对“信”的认识。(3分)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2.22)答: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15分)多事芭蕉 张 瑞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暮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15作者说,芭蕉“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丰子恺漫溢禅意的画笔“也不适合芭蕉”。其原因是什么?(2分) 16文中“芭蕉的那种韵味” ,“韵味”在此有何含义?(3分) 17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人物。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5分)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 (5分)A.本文开篇以梅竹兰与芭蕉作比较,接着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与芭蕉作类比,继而又以芭蕉比照几种人,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表达对芭蕉品质的赞美。B.“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这里的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的逸气。C.第四、五两段都是写芭蕉只能做陪衬,这与芭蕉桀骛狂放的性格形成极大的反差,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像芭蕉那样:心比天高,命如纸薄。D.文章最后一段分别引用秋芙、李清照的诗词句子,有力说明文如其人。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直接表达了她对芭蕉的喜爱。E.文章以说芭蕉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有真率的特点开篇,以称赞李清照“切切地喜欢着”芭蕉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结束,可谓首尾呼应。七、语言运用:(6分)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具幽默趣味。杂剧大多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时日渐 。19“插科打诨”中“诨”读音为 (1分)20.材料中空格处宜选用以下哪个词语?( )(2分)A.衰败 B.衰微 C.衰弱21.根据以上材料给“杂剧”下个定义。(3分)答: 八、作文。(70分)22阅读以下片段,按要求写作。有人说:“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又有人说:“即使不喜欢,那也要去适应。”面对不喜欢的事物,你会怎么办?请根据你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写一篇 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少于800字。泉州一中2011-2012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一、默写。(14分,每空分)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其作者关汉卿的号是己斋叟。莎士比亚的剧作李尔王、奥赛罗、哈姆雷特与麦克白被人们合称为“四大悲剧”。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班固。二文言文阅读。(22分)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礼。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 )(3分) A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衡少善属文B于是庄王谢优孟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C衣以文绣 乃使其从者衣褐D请归与妇计之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 )(3分)A. 父且死时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B. 如孙叔敖之为楚相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C. 尽忠为廉以治楚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D. 王惊而问其故 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4.下列各组特殊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C )(3分)A. 置之华屋之下 天子射上林中B. 马者王之所爱也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C. 何求不得 求人可使报秦者D. 身死而家灭 而君幸于赵王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B )(3分)请以人君礼葬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廉吏安可为也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优盂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拒;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之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盂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3分)马患肥胖症而死,(楚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2)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4分)现在他死了,他的儿子无立锥之地,穷困得要靠背柴来养活自己。(你)一定要像孙叔敖,(我)如自杀。 参考译文: 优孟,楚之乐人。身高八尺,多诙谐之语,常在谈笑之中讽谏。楚庄王的时候,有一匹爱马,给它穿戴绣有花纹的衣物,住在华丽的屋室之中,用露床为席,用枣脯来喂它。马患肥胖症而死,楚玉要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楚庄王下令说:“有胆敢用葬马来进谏的人,罪当死。”优孟听说了这件事,进入殿门,仰天大哭,楚庄王很吃惊问他为什么这样。优孟说:“这马是大王最心爱的,凭楚国这样堂堂大国,有什么寻求不到的?用大夫的礼制下葬太薄了,请求君王用君王之礼下葬它。”楚庄王说:“我的过错全都到这种地步了。”于是把马交给负责的官吏,并下令不要让天下人知道此事,速速处理不可声张。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他是个贤能的人,平素很善待他。得病将死时,嘱咐他的儿子说:“我死了,你定会贫困窘迫。你去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之子穷困不堪背柴为生,碰到优孟,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将要死时,嘱咐我贫困窘迫时去见优孟。”优孟说:“如果没有远见怎会有这种安排。”立即更换上孙叔敖的衣冠,与其子亲切谈话,一年多时间,优孟言谈像极了孙叔敖,楚王和左右侍臣都不能分辨,楚庄王摆酒,优孟前去祝寿,庄王见到他大惊,以为是孙叔敖再生,想要让他任相位。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老妻商议商议这件事,三天后再为相。”庄王答应了他。三天后,优孟又来了。庄王问:“老妻说什么?”优孟说:“她说谨慎考虑,不要做楚相。楚国宰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当了楚相,尽忠尽职廉洁奉公来治理楚国,楚国得以称霸。现在他死了,他的儿子无立锥之地,穷困得要靠背柴来养活自己。一定要像孙叔敖,不如自杀。”优孟趁机高歌曰:“居山中耕田苦,难以果腹。出山为官,贪婪鄙陋的人会发财,只是顾不及耻辱,人死后家室富足,又担心被加以奸邪之罪,性命没了,家也灭了。贪官怎么能做呢!想做廉洁之官,尊奉法律忠于职守,到死不敢胡作非为。廉吏怎可以做呢!楚国宰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谢过优孟,就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封他寝丘封地,民四百户,来俸养祖祀。以后十代都未曾断绝过封赏。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景象?请简要叙述。(3分)答: 描绘了乡村温馨恬静的景象:野地里桑树冒出嫩芽,小蚕已孵出;山坡上小黄牛边吃草边发出叫声;夕阳下,几只乌鸦飞回树林。 (2)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思想情感?(4分)答:对比、衬托/拟人。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拟人化,并形成强烈对比,以“城中桃李”衬托“溪头荠菜花”,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平凡的事物往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天是属于它们的。 四、文学名著必读篇目考查(10分)9填空题。(2分)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大观园刚刚完工,贾政带领众幕僚并宝玉游园时所作的对联: 绕堤柳 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 一 脉香10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3分)A. 王熙凤上任伊始,便召集宁国府各管事宣布:要依照我的要求行事,犯错的就马上处置。她为众人安排了各自的事项。不久对一迟到者,先训斥一番,后喝命打二十板子,交代与都总管来升,革他一个月银米。众人皆知凤姐的厉害而不敢偷闲了。B. 宁府为秦可卿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宏大,北静王也来了,贾珍贾赦贾政三人连忙以家礼迎见。北静王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并对贾政说,想见衔玉而诞的宝玉。宝玉只好不情愿地上前拜见。C. 贾宝玉大观园题额题得好,小厮们抢走了他身上佩戴的荷包香袋之类。林黛玉以为宝玉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赌气回房,把正在给贾宝玉绣的香袋剪了。贾宝玉急忙解开衣领从贴身棉袄上解下林黛玉送给他的荷包。 D. 王夫人已知薛蟠官司一事,亏贾雨村维持了结,才放了心。又见哥哥升了边缺,正愁又少了娘家的亲戚来往,略加寂寞过了几日,忽家人传报:“姨太太带了哥儿姐儿,合家进京,正在门外下车。”喜得王夫人忙带人将薛姨妈等接了进去。11.请简述“王熙凤弄权”的故事情节。(红楼梦第15回)(5分)参考答案:宁府送殡,王熙凤独住馒头庵。庵中静虚老尼受张财主之托请她帮忙退回长安张守备家聘礼。王熙凤假托贾琏之名,修书给长安节度使,守备忍气收回聘礼。张财主之女张金哥与守备之子相继自杀,王熙凤坐享三千两。五、文化经典考查。(6分)阅读以下论语片段,完成文后题目。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2.7)12.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子贡向孔子提出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孔子认为政治上的大政主要有三件: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为政者得到老百姓信任。B. 孔子强调,治理管理国家最要紧的是取信于民,体现了民本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C.在孔子看来,人是要死的,粮食不够,国家还能继续存在,如果百姓不信任统治者了,那么国家就会完蛋。 D.孔子的这些话让我们知道,统治者要考虑人民的利益,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国家将无法得以存续。 13. 阅读下面语句,结合上面选段,请谈谈你对“信”的认识。(3分)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1),小车无軏(2),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2.22)答: 孔子认为,“信”是治理国家、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作为统治者,应取信于民,国家才能存续;作为普通人,应取信于他人,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15分)多事芭蕉 张 瑞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暮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14作者说,芭蕉“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丰子恺漫溢禅意的画笔“也不适合芭蕉”。其原因是什么?(2分) 齐白石的笔墨讲究平和淡远,不能体现芭蕉很浓的仙气;丰子恺的笔意温润晶莹有余,缺少芭蕉的率性狂放。 15文中“芭蕉的那种韵味” ,“韵味”在此有何含义?(3分) 指的是芭蕉逸气亲切、狂放率性、淋漓大气的特点。 16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人物。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5分) 借用秋芙的诗句,又以齐白石、丰子恺、怀素、董桥、李清照等人的作品、人品来横比竖比,说明芭蕉具有多方面的特点,有逸气但亲切,很家常但狂放,很直率又甘于做陪衬,探讨了“芭蕉”这一意象在文学艺术史上的丰富的意趣,给人以不同角度的启发思考,所以称之为“多事”。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 E ) (5分)A.本文开篇以梅竹兰与芭蕉作比较,接着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与芭蕉作类比,继而又以芭蕉比照几种人,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表达对芭蕉品质的赞美。B.“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这里的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的逸气。C.第四、五两段都是写芭蕉只能做陪衬,这与芭蕉桀骛狂放的性格形成极大的反差,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像芭蕉那样:心比天高,命如纸薄。D.文章最后一段分别引用秋芙、李清照的诗词句子,有力说明文如其人。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直接表达了她对芭蕉的喜爱。E.文章以说芭蕉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有真率的特点开篇,以称赞李清照“切切地喜欢着”芭蕉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结束,可谓首尾呼应。(提示:B项引用的句子主要突出的是芭蕉的狂放与率性。C项对比作用概括有误,作者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芭蕉的。D项中“应是绿肥红瘦”是对海棠而言的,这里是借用,而非“直接表达”;“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也不恰当。)七、语言运用:(6分)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具幽默趣味。杂剧大多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时日渐 。18“插科打诨”中“诨”读音为 hn (1分)19.材料中空格处宜选用以下哪个词语?( B )(2分)A.衰败 B.衰微 C.衰弱20.根据以上材料给“杂剧”下个定义。(3分)答:杂剧是一种 盛行于元朝、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 八、作文。(70分)21阅读以下片段,按要求写作。有人说:“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又有人说:“即使不喜欢,那也要去适应。”面对不喜欢的事物,你会怎么办?请根据你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立意自定;(3)标题自拟;(4)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