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283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潮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潮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潮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一、单选题24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战胜有功者,并未涉及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且该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且分封制是导致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重要原因,平衡说法有误,故B项错误;据材料“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和“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可知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刘邦注重安抚降者而项羽不注重奖励战胜有功者,并不能说明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故D项错误。【答案】C【难度】一般25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知识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析】由材料信息“旁通巴汉、前指闽越、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可知唐朝交通四通八达,“交货往来,昧旦永日”反映商贸往来频繁,正是发达的交通推动商贸发展,D项为正确理解。A项“政府重视”材料无法体现,B项不符合唐朝史实,同时材料也无体现,C项对材料片面理解,“天下诸津”包含内河和海运。故ABC排除。【答案】D【难度】一般26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材料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的思想变化,材料并没有体现其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关系,没有体现出随经济发展而做出调整,故B项错误;材料中“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体现出了从孔子到孟子到董仲舒直到宋明理学家都强调了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故C项正确;四则材料都与天人合一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难度】一般27素菜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成为一个菜系,则是在汉代以后。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发展滞后 B新的思想因素 C专制统治干涉 D商品经济推动【知识点】宋明理学【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经济领先于世界,而且材料只是针对素食,并没有否定同时期荤菜的存在,故A项错误;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盛行,道教的养生之道主张人们多吃鲜蔬野果,佛教则全吃素食,南北朝时佛教最盛行,素食拥有颇为可观的群众基础,在一些饮食著作中,就出现介绍素食做法的专章,故B项正确;专制统治与民众饮食种类的选择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故C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全国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交流,食材广泛,并不局限于素菜,而且商品经济在汉代以前就有,故D项错误。【答案】B【难度】较易28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A 英国、美国、苏联B美国、日本、苏联C英国、日本、美国D美国、英国、日本【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解析】18401895年期间英国是主要的对华侵略者,因而其投资也最多,19111919年期间由于欧美国家忙于一战,因而日本对华投资最多,19451949年期间中美签订通商条约,因而美国对华投资最多,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难度】一般29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知识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解析】材料中的厘金和关税收入上升是诸多因素的结果,并不能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田赋的下降也不能说明清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提到税收田赋下降,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上升,说明这一时期的自然经济不断瓦解,近代工业和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难度】较易30图6箭头所暗示的是近代史上某一项军事行动的历程,对这一军事行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太平天国:道光30年同治3年B武昌起义新军:宣统3年C中国国民党:民国15年17年D中国共产党:民国23年24年【知识点】国民革命【解析】太平天国北伐是从天京出发,与地图不符,故A项错误;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纷纷独立,新军没有北伐,故B项错误;民国15年17年是19261928年,此间正值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因此符合该军事行动,故C项正确;民国23年24年是19341935年,处于红军长征时期,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最后到达陕北,与地图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难度】较易31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B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C“双百”方针全面贯彻D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解析】“一五”计划是从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早在1957年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根据“1958年经过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100万字”可知有夸大成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58年中国开始在各行业中掀起大跃进运动,材料反映的就是教育领域的大跃进,故B项正确;“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领域百花齐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材料中用极短时间编出字典显然有夸张的成分,不是在贯彻“双百”方针,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科技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答案】B【难度】一般32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是()A为虚无主义开辟了道路B开启了不可知论的探讨C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D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知识点】智者学派【解析】虚无主义是中国道家的思想,并非智者学派的思想,故A项错误;“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并非不可知论,故B项错误;据材料“对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说法”可知有利于摆脱神学观念的束缚,故C项正确;智者学派思想没有为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故D项错误。【答案】C【难度】较易33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实行()A共和主义B平等思想C民主主义D三权分立学说【知识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解析】题干中提到“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说明托马斯潘恩主张与君主制相对立的共和制度,故A项正确;题干提出的是要与君主制相对立的思想,平等思想是与等级观念相对立的,故B项错误;题干提出的是要与君主制相对立的思想,民主主义是与专制主义相对立的,故C项错误;题干提出的是要与君主制相对立的思想,三权分立是与集权相对立的,故D项错误。【答案】A【难度】一般34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主要说明进化论在当时()A并没有对传统的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B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C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D顺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主张【知识点】进化论【解析】进化论对传统的宗教势力是有公开挑战的,故A项错误;题干中“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说明当时社会相对稳定,因而其原因与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关,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崛起的理论依据 启蒙思想,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暴力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B【难度】较难35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解析】世界银行是二战后的经济组织,与民族国家无关,故A项错误;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宗旨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与修正民族国家无关,故B项错误;社会福利制度是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政策调整,修补资本主义贫富差距的弊端,欧共体是西欧国家通过、上出部分国家主权而成立区域性经济政治集团,加强西欧的整体力量,以弥补各个国家力量的不足,故C项正确;北约是军事组织,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难度】较难40(25分)国家与国家之间往往通过国际会议和订立条约来协商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与问题,谋求合作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月11日,中国大使魏道明与国务卿赫尔在一份新拟定的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条约上签字。同一天,一项新的中英条约在重庆签订,按照新约,中国不再有租界不再有外国的法律系统。新的条约取消了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结束了中国所称“一个世纪的压迫”。西方人很少把握的事实,但对于认识中国它却有最为重要的意义。 据时代杂志,1943年 材料二 早在战事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力图恢复到1914年前的贸易自由流动和通货稳定。美国在新罕布什州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共同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决定成立“欧洲联盟”; 欧洲统一与联合大事年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为结束“一个世纪的压迫”中国人所做的努力的相关史实并分析当时中国成功取消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1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原因,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8分)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材料二、三共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趋势?(6分)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民革命;国际外交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史实,列举1840年至1949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即可。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1943年的时间,可知中国成功取消与列强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在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第三小问意义,从维护国家主权、鼓舞抗战热情、加强与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等方面合作。 (2)第一小问原因,从历史上大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以及材料二中战后“以重塑战后世界经济”的现实需要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影响,一分为二的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既推动了战后货币金融体系的重建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美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3)第一小问事件,依据材料三可知是欧洲一体化(欧洲的联合)。第二小问影响,欧洲一体化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第三小问趋势,西欧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4)围绕国际会议和订立条约对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与问题的影响展开,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每点1分,任意4点得满分) 原因: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分) 意义:中国收回了部分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加强了盟国之间的团结合作(每点2分,任意2点得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得分) (2)原因:吸取大萧条和二战的教训,稳定国际金融秩序,推动自由贸易(2分)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希望确立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2分) 影响: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4分) (3)事件:欧洲一体化(欧洲的联合)(1分) 影响:冲击两极格局,形成多极化趋势(2分) 趋势:经济全球化(2分) (4)认识:国际会议与订立条约是国家间解决分歧谋求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条约的订立与修改反映了国际地位的变化;条约的稳定有赖于缔约国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平等;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国合作不断加强;大国往往在国际会议中处于主导地位。(一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得满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得分)【难度】一般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者指出:“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根主轴展开的。”既然如此,那么,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凡促进生产力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凡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否定。将社会交往的发展作为历史评价的一个具体标准,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20世纪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历史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论述。(要求:概述内容,简析原因、影响,并运用材料中所述的观点进行评价)【知识点】全国卷41题;“海禁”政策【解析】根据材料中“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可知所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应该与世界交往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有关,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从事件的描述,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事件的影响这三个角度分析作答即可。【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符合题目要求,逻辑严密,有理有据的都可。(可以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等) 以闭关锁国政策为例: 自明朝晚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限制中国的商品出口,限制中国民众与西方进行贸易,阻碍了中国对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的学习。(3分) 原因: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天朝上国思想:防范外侵略的需要。(3分) 影响:助长了排外心里,导致中国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4分) 由此可见,清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予以否定。(2分) 也可用以下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一等(912分):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典型:论述步骤完整,材料观点运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48分):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合理:论述步骤基本完整,材 料观点运用基本合理:论证较完整,表述较清楚。 三等(03分):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不够妥当:论述步骤不完整,未运用材料观点: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难度】一般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危机日趋严重,众多知识分子、实业家、爱国人士都纷纷呼吁“救济乡村”,“复兴农村”。南京国民政府也意识到“若不设法救济,国家前途,危险将不堪设想”,开始重视农业问题,农村复兴问题,着手于农业科技的改良和推广工作,发动了一场农村复兴运动。自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全国稻麦改进所在当时的“农村复兴运动”中,来自民间各种自发的行为可谓为农地改革之中坚。当时以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北平燕京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济南齐鲁大学、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等为主的民间团体以及大中职院校,在各地,或与政府合作、或独立建立实验区,从事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乡村建设。 摘编自:杨柳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运动 (1)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村复兴运动的特点。(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场农村复兴运动。(7分)【知识点】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解析】(1)根据材料中“众多知识分子、实业家、爱国人士都纷纷呼吁救济乡村,复兴农村”“南京国民政府也意识到若不设法救济,国家前途,危险将不堪设想,开始重视农业问题”可知其特点为引起各界关注和政府重视;根据材料中“自19271937年间先后成立了中央农业试验所、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全国稻麦改进所在当时的农村复兴运动中,来自民间各种自发的行为可谓为农地改革之中坚。”“从事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乡村建设。”可知其特点为救济与复兴结合,民间力量是中坚;采取改良手段;内容涉及农村经济、教育、卫生、风俗等。 (2)从对农村问题解决的影响,对农村状况改变的影响,对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影响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答案】(1)特点:引起各界关注(或商界学界政界积极参与);救济与复兴结合;政府重视;民间力量是中坚;采取改良手段;内容涉及农村经济、教育、卫生、风俗等各方面(或内容广泛)。(任答4点8分) (2)评价:试图探索与解决近代中国农村问题具有进步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落后状况;但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问题,(或不涉及农村危机的本质问题),因而并不能有效地抑制中国农业的衰退之势,化解中国农村的危机。(7分)【难度】较易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CDABCDCBCABC40【答案要点】(1)史实: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每点1分,任意4点得满分)原因: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3分) 意义:中国收回了部分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加强了盟国之间的团结合作(每点2分,任意2点得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得分)(2)原因:吸取大萧条和二战的教训,稳定国际金融秩序,推动自由贸易(2分) 美国经济实力强大,希望确立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2分) 影响: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金融货币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4分)(3)事件:欧洲一体化(欧洲的联合)(2分) 影响:冲击两极格局,形成多极化趋势(2分) 共同趋势:经济全球化(2分)41. 【答案】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符合题目要求,逻辑严密,有理有据的都可。(可以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等)以闭关锁国政策为例: 自明朝晚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限制中国的商品出口,限制中国民众与西方进行贸易,阻碍了中国对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的学习。(3分) 原因: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天朝上国思想:防范外侵略的需要。(3分) 影响:助长了排外心里,导致中国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使中国的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4分) 由此可见,清政府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严重阻碍了我国与世界的联系,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予以否定。(2分)也可用以下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一等(912分):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典型:论述步骤完整,材料观点运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48分):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合理:论述步骤基本完整,材 料观点运用基本合理:论证较完整,表述较清楚。三等(03分):选取的历史事件或现象不够妥当:论述步骤不完整,未运用材料观点: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44【答案】 (1)特点:引起各界关注(或商界学界政界积极参与);救济与复兴结合;政府重视;民间力量是中坚;采取改良手段;内容涉及农村经济、教育、卫生、风俗等各方面(或内容广泛)。(任答4点8分) (2)评价:试图探索与解决近代中国农村问题具有进步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落后状况;但运动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问题,(或不涉及农村危机的本质问题),因而并不能有效地抑制中国农业的衰退之势,化解中国农村的危机。(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