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2014届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1341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珠海市2014届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4届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珠海市2014届高三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珠海市2014届高三摸底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12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姓氏代表的是血缘,“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说明强调的是家族血缘关系。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因此B项正确。【答案】B13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解析】从材料“秦朝”、“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以及“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等信息可以判断是郡县制。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血缘政治)的重要标志。【答案】A1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B既体现了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又体现了对雅典民主状况的不满C反映了古希腊公民强烈的参政意识和集体荣誉感D与我国的道家思想有某些类似之处【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是由雅典地理环境特点决定的,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柏拉图的思想体现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特点,故是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但是他又把人数局限在5040人中,是对雅典民主中的轮流坐庄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反感,因此B项说法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他提出人数的上限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因此C选项说法正确。他小国寡民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有共同之处,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A15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B经济重心的南移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D南方交通发达【考点】辛亥革命;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解析】从材料可知,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沿海、沿江先进城市、南方先进城市,因为这些先进城市现代化起步早,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传播;而南方城市现代化落后,反动阶级统治力量强,故A正确。B项在古代南宋时已经完成南移,故不正确;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不是最主要原因,故C不正确;交通发达与能否成为革命舞台,关系不大,故D不正确。【答案】A16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 B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 D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 【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故D正确。A项表述不够恰当,材料反映的是权力相互监督,不是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故B项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不是深刻实践,故C项不正确。【答案】D17“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霸维和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 【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 【解析】材料把西方比喻成强盗、虎穴,说明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故A说法正确。这一说法是20世纪七十年代,发生在文革时期,可以判断C正确。“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体现反霸维和特点,故B正确。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双方共同利益要求,不是权宜之计,故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18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颁布于1912年的是()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因地历史教育目标必然也体现与民国相关内容,D项“与民国建立之本”说明正确。【答案】D19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849年他又废除了该条例,其主要原因是()A竞争对手被打败 B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殖民地独立运动兴起 【考点】工业革命【解析】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是针对荷兰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1849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取得世界工厂地位,需要销售更多商品,开拓海外市场,积极推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答案】B20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考点】维新思想【解析】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以强,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材料反对中体西用,故排除A。顽固派不主张维持原有的格局不变,不符合郭嵩焘的思想观点。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奠定的,排除D。【答案】B21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考点】启蒙运动【解析】孟德斯鸠的这段话,分别指出了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的弊端,因此,他个人都不赞成这三类政体,而是主张把这三类政体结合在一起,即实行君主立宪制,才能确保人民权利的有效行使和民主政体的确立,故选C。【答案】C22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考点】文艺复兴【解析】材料表明,15世纪到1520年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说明此时的西方学者重视并推崇古典书籍,同时宗教的地位有所下降,故B、C项正确。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泛流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故A项最佳。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4世纪,故D项错误。【答案】A23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最近的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最全面理解是()A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主要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从材料“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说明全球趋势总体缓和;又从材料“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说明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内容、信息传播相关信息,故B、C不正确;D只是对材料部分理解,不够全面。【答案】A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38(26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据白银资本等材料二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三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材料四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材料五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13、14世纪世界贸易商品的主要流向,(2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4分)(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3)材料三中的“旧工业”指什么?(2分)在此时的世界贸易中,中国居何种地位? (2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思考中国工业与世界经济是怎样一种关系? (4分)(4)材料五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2分)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4分)【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2)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4)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1)从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说明世界贸易商品的主要流向。(2)从材料时间,美洲商品流入欧洲,以及“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3)第(1)问材料表明,旧工业是指清末的,由此可以判断是中国传统手工业。第(2)问又从材料“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手工业走向解体。第(3)问从洋纱大量进口,“洋布行销尤广”可以分析出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下产生并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比始终处于劣势。(4)本问可以从政治、经济角度来思考。第(1)问结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以及中国经济情况来分析。第(2)问从中美关系、中国改革开放等角度思考。【答案】(1)流向:由亚洲流向欧洲(2分)原因:欧洲的经济远没有亚洲发达;亚洲有其中国小农经济发达,国家富裕,手工业发达,丝织业制瓷业发达,印度的棉纺织业发达;旧的商路畅通。(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背景: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3)“旧工业”:传统手工业。(2分)地位: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关系: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中国民族工业在中国特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下产生并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比始终处于劣势,已经被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答出关键词“附庸”“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融入”或 表述出材料的信息“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即可。)(4)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2分,答出两个方面的原因即可。)原因: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9(26分)心理学家认为人一生的发展有阶段性的关键期,区域文明的发展亦是如此。17501850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材料四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推动17501850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因素。(6分)(2)差距面前中国人并没有自甘落后,面对文明冲击带来的危机,从1840到1919年,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试列举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那些方案,(4分)进行了怎样探索实践?(4分)(3)面对西方文明的压力,斯大林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6分)苏联的特色工业化道路开创出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是什么?(2分)【考点】(1)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工业革命;启蒙运动(2)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3)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斯大林模式”【解析】(1)材料一说明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材料二说明的是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物质财富;“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可以分别归纳出马克思主义诞生,启蒙思想。(2)抓住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第(1)、(2)问结合英国工业革命来思考。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工业化模式。【答案】(1)因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6分)(2)方案: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4分,答出两点即可。) 实践: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4 分,答出两点即可。)(3)道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4分,答出从轻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到重工业也可以。)说明:17世纪初,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轻工业领域开始,1840年前后随着机器制造业建立完成。1870年前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等重工业发展起来,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了工业化。(6分,看学生回答酌情给分。)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2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珠海市2013年9月高三摸底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BAAADDDBBCAA38(26分)(1)流向:由亚洲流向欧洲(2分)原因:欧洲的经济远没有亚洲发达;亚洲有其中国小农经济发达,国家富裕,手工业发达,丝织业制瓷业发达,印度的棉纺织业发达;旧的商路畅通。(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6分)(3)“旧工业”指:传统手工业。(2分)地位: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关系: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中国民族工业在中国特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环境下产生并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比始终处于劣势,已经被迫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答出关键词“附庸”“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融入”或 表述出材料的信息“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即可。)(4)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2分,答出两个方面的原因即可。)原因: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9(26分)(1)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6分)(2)方案: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4分,答出两点即可。) 实践: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4 分,答出两点即可。)(3)道路: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4分,答出从轻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到重工业也可以。)说明:17世纪初,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首先从纺织业轻工业领域开始,1840年前后随着机器制造业建立完成。1870年前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等重工业发展起来,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实现了工业化。(6分,看学生回答酌情给分。)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2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