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单元评估检测(十二).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4851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单元评估检测(十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单元评估检测(十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二单元评估检测(十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评估检测(十二)第十二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连云港模拟)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2.(2013河北名校模拟)如图(木牌上文字:“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郁金友分到伍亩田地,雇农”)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农村经济B.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农民送铁农具去大炼钢铁D.个体经营打破了公社集体方式3.(2013南通一模)史料是以往人类思想与行为所遗留之陈迹。对右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个体手工业者加入合作社B商业界开展社会主义改造C工业落后面貌已开始改变D市场经济体制已逐步确立4.如图是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的“红手印”。他们立下生死状,约定分田到户。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人民公社被撤销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C18户农民分田到户具有很大的风险D小岗村分田到户拉开改革开放序幕5.(2013江南十校模拟)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这一学者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大同构想”的是( )A近代前期的经济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C新民主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2013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它指的是(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发展乡镇企业 外出打工A. B.C. D.8.下表反映了1978年和198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经济成分1978年1987年全民所有制企业776%597%集体经济224%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为05.7%造成表中我国所有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落户中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A B C D9.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我们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可以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已经实现了民富国强A B C D10.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B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D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11.(2013长春模拟)2005年8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2004年,深圳每平方千米土地产生了1.75亿元的GDP和6 000万元的税收,名列全国大中城市之首;2005年上半年,深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量又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8,每万元GDP的耗水量下降了13,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该材料不能体现出( )A深圳的发展不仅有速度还有质量B深圳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低能耗、高产出的良性循环C深圳用具体的实践有力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D深圳成为国内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12.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D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2扬州模拟)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二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全部问题就在于“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列宁全集第卷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恩格斯和列宁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4分)(2)材料三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又是如何认识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三个节拍。(6分)(3)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10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 719万余元,总支出7 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洋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 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 893 597英镑。(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4分)(2)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6分)材料二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质的飞跃的新阶段。(3)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6分)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作为中国现代化的第六次政治选择,是毛泽东模式的改良型,一方面,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导向性,这是邓小平模式与毛泽东模式最大的区别,另一方面,它继承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强大政治资源,通过一个强大的有社会广泛基础的执政党,以实现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稳定,保持着强大的政治整合力。因此它在政治类型学上可以归结为“后全能主义型的新权威主义”发展模式。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4)根据材料三,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来看,我们如何评价邓小平模式?(4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B。题干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跃进”等史实,其中既有正确的探索也有错误的探索,都体现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仅与前两幅图片信息相符; C、D与三幅图片信息无关。2.【解析】选A。由材料中“人民政府领导我们分到田地”等关键信息,可判断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的改造。3.【解析】选B。从图片上的“公私合营”和时间“一九五六”可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解析】选C。根据题干“立下生死状,约定分田到户”说明有一定的风险。A属于政治改革,题干所述属于经济体制改革,而且此时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开始,排除B,D不符合题干内容。5.【解析】选D。A和B的表述与引言明显不符,而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农业集体化的简单调整,故也应排除。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就是小农经济,但它符合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故获得了成功。故选D。6.【解析】选B。通过古代经济和政治思想不同时期的比较得出结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现集中计划、整体主义信念。7.【解析】选D。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题目中提到的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及农村大量农民外出打工。8.【解析】选A。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把握时间信息“1978年和1987年”以及表格标题“工业总产值”,可知此时尚未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容也没有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选择A。【变式备选】1984年3月24日,福建日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封对中国企业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信,在福州召开工业会议期间,福建省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向省委呼吁请给我们“松绑”。这里的“松绑”是指(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D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时间“1984年”和国有企业要求“松绑”,可以推断为计划经济对国有企业管得过死,人们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与1984年中央开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情况相符,故正确答案为A。9.【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没变;错在实现了民富国强,中国现在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10.【解析】选B。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1.【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深圳不仅经济发展快,而且能耗大幅下降,A、B、C是对深圳经济发展的正确评论。材料没有反映深圳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12.【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中国独立走出一条新路”明显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肯定。材料肯定中国的改革开放,但未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排除B;A、D与题意不符。13.【解析】本题以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认识及其实践为主题,考查了学生独立阅读与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信息归纳即可;第(2)题,要结合1978年、1992年和2001年三个时期的改革开放的成就回答;第(3)题属于开放式设问,注意史论结合。答案:(1)恩格斯认为,当生产资料全部被社会占有时,将不存在商品生产,计划将会取代市场;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关系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4分)(2)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只是经济调节的手段。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分)(3)必要性: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制度的标准,而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吸取苏东剧变教训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自身发展的要求。(6分)结果: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2分)结论:中国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模式的萎缩。(2分)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比较。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关键是提炼材料信息,“总收入2 719万余元,总支出7 009万余元”“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第(2)题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特点主要是经济发展模式、所有制结构。原因要结合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第(3)题关键是抓住“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方位开放力度”这两点即可。第(4)题评价邓小平模式,可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来回答。答案:(1)入不敷出。北洋政府出卖国家利权;列强重利盘剥,对华控制加剧。(4分)(2)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工业基础薄弱;(1分)严峻的国际环境;(1分)对苏联工业化的借鉴;(1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分)(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2分)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分)(4)邓小平模式既具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导向性,又继续保持执政党的强大力量,为中国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改革环境。邓小平模式代替了毛泽东模式,成为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新模式。(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