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核心概念》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945026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6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核心概念》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十大核心概念》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十大核心概念》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大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核心概念有何意义呢?,第一,核心概念的内涵在性质上是体现的学习主体学生的特征,它们涉及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因此,可以认为,它们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二,标准将这些核心概念放在课程内容设计栏目下提出表明,这些概念不是设计者超乎于数学课程内容之上外加的,而是实实在在蕴涵于具体的课程内容之中,或者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的。从这一意义上看,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并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有机地去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第三,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的基本思想指对数学及其对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构及数学方法的本质性认识。数学基本思想集中反映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模型思想。这些思想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目标。不难看出,核心概念对数学基本思想的体现是鲜明的。比如,与“数与代数”部分内容直接关联的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核心概念就不同程度的直接体现了抽象、推理和模型的基本思想要求。这启示我们,核心概念的教学要更关注其数学思想本质。第四,核心概念都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通过教师的教学予以落实。仅以“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部分的目标设定来看,标准就提出了:“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这些目标表述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核心概念。,数感,例一:2010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此报告一出立刻引起全国一片哗然。公众普遍反映此数据与实际状况严重不符。面对公众质疑,国家统计局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统计数据来源是否真实可靠?统计方法是否科学?舆论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不论统计部门统计方式是否科学,为何公众对房价的感觉与统计结果是大相径庭的呢?此例说明数感的确是存在的,它与公众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所具有的基本数学素养的一部分。,数感,例二:一老师在教学指数幂的意义时,抛出一个现实情境问题:将一张纸对折32次,它的厚度有多大呢?老师给出的结论使学生在感到惊讶之余,更表示出强烈的质疑。该问题的结论是:其厚度可以超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毫无疑问,这样的问题会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不见结果不信服”的学习内驱力。,1.数感,数感内涵: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主要表现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关于数与数量,在小学低段,儿童对数的感悟是从数数学习辨认各组实物对象的多少开始建立的。这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儿童对多少的感悟离不开具体的情境,这样他就需经历一个察觉实物集合中所包含的物体数量多少的过程,从而积累并形成对量的多少的感知。学习用数表示多少的第一步就是数数,即用自然数表示多少。在数数的过程中,他们能把数量词与其代表的少量物体联系起来,逐渐过渡到数大量的物体;与此同时他们会形成这样的经验:数数的顺序不会改变数的结果;数的过程中下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数数中的最后一个数不但代表这个数,也代表了这组物体的总数(事实上就是序数与基数相等)。随着学习年级的增高,学生还会经历更多的对数意义的感悟,如对分数、负数、有理数,并形成对数的各种表征方式,比如,他们会知道1/4,25%,0.25是同一个数的不同表示。对数与数量建立起来的数感常常与实际情境关联,比如对数量单位的认识,提起教室的长度,应该想到米,提到两个城市的距离则应该想到公里(千米),同样,一个小学生会质疑一个宣传牌中所说“7000平方米森林中生活着两只东北虎”是否成立?结合实际情境,学生的数感起到了判断的作用。,关于数量关系,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理解了所学数的意义及表征后,就具备了理解一定数量关系的基础。比如学生在学习分数概念后,会建立起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感悟,依赖于具体情境或图形,会分辨两个分数的大小,“随着他们数感的增强,学生应该能够用数进行推理。例如1/2+3/8一定小于1,因为每个加数都小于或等于1/2。”随着年级的升高和数系的扩展,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感悟会逐步提升,比如对有理数的大小,以至于一些函数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的感悟。学生对一些相对综合,而显得复杂一点的数量关系的感悟是常常伴随着具体的问题情境而展开的。比如,具有一定数感的学生坐上出租车,他不会对车上的计程器熟视无睹,他会关注跳动的数码,并对数码变动的间隔时间、出租车已行路程、起步价以及每公里价、到达目的地的路程等等数量及相互关系在头脑中作出反应,并形成判断。这里的数感是对具体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的整体把握。,关于运算结果估计,数的运算是数学课程中所占学时较多的内容,过去,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运算法则的掌握和运算技能的训练,其实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以此发展学生的数感也应该成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所以,标准在课程内容中特别是“数与代数”部分多处提到估计及估算的要求。如,“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一学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子上画图,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二学段);“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三学段)。对运算结果的估计涉及的因素很多:对参与运算的数与量意义及关系的理解、对运算方法的选择与判断、对运算方式角度的把握、对具体情境的数量化的处理等等,所以,对运算结果的估计反映的是学生对数学对象更为综合的数感。,关于学生数感的培养,1、重视低段学生对数的感觉的建立,并在数感培养上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比如刚入学的儿童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应该通过实数、图片等,将数与物对应起来;以后在认识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可以对具体实物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十、百等数量大小的感觉,如数100粒黄豆、100根小棒,估计教室里的学生人数,估计一堆水果的数量等。我们还可以就同一个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多种意义所表现的数量来加强对数的感知。比如1200张纸大约有多厚?你的1200步大约有多长?1200名学生站成做广播操的队形需要多大的场地?类似这样的问题可让学生举一反三。,2、紧密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培养学生的数感,比如,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弄清楚自己的学号、地区邮编号、汽车牌照号、身份证编号的规律和意义。如下的一个问题更是能让学生感到,建立良好的数感,对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释与推断的重要:火车票上车次号有两个含义,一是数字越小表示车速越快,198次为特快车,101198次为直快车,301398次为普快车,401598次为普客车;二是单数表示从北京开出,双数表示开往北京,现在有一张车票的车次号为122,它能给你什么信息?,3、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组织学生参加调查活动,让学生调查: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有多远?你上学大约要多少时间?教室面积有多大?学校食堂有多大?你家住房多少平方米?你所在城市有多少人口?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还可组织学生针对一周出版的某种报纸讨论中间出现了哪些与数、数量、运算有关的数学问题,分别表述这些问题中关于数的意义作用,如何用数来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等等。,2.符号意识,符号:是针对具体事物对象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一种简略的记号或代号。数字、字母、图形、关系式等等构成了数学的符号系统。符号意识(Symbolsense)是学习者在感知、认识、运用数学符号方面所作出的一种主动性反应,它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符号意识的表述,1.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2.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3.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关于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1.唤醒学生的符号意识,初步体会符号的优越性2.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构建学生的符号模型体系3.活用数学符号,优化符号意识,3.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标准是从四个方面加以刻画描述的: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包括对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的运动、变换和位置关系的认识,以及数形结合、代数问题的几何解释等,(1)现实情境和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空间观念的形成基于对事物的观察与想象,而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及其关系是学生们观察的最好材料,学生的已有经验也是观察、想象、分析的基础,因此教学中,结合学生们熟悉的现实问题情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策略。例如,绘制学生自己房间或学校的平面图;描述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描述观察到的情境的画面;描述游乐园中各种运动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既是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又是在数学学习中需要重新审视和加工的。平时看到的东西,要进行回忆,在头脑中想象、加工之后的再现,已经是数学的抽象了,这其中即渗透了空间观念发展的元素,建立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视觉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观察基础上进行概括和表述操作与想象并行,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几何知识运用于各种具体问题中。生活经验的回忆与再现、实物观察与描述、拼摆与画图、折纸与展开、分析与推理等,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4.几何直观,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发展学生几何直观注意问题,积累表象动手操作联想与想象,5.数据分析,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对数据分析观念要求的分析,1.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2.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3.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6.运算能力,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主要包括:数的运算能力和符号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1.由具体到抽象2.由法则到算理3.由常量到变量4.由单向思维到逆向、多向思维,小学数学教育中发展学生是运算能力?,明晰运算教学的改革思路,明确运算能力意义与范畴的拓展之处重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各种数的内涵重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7.推理能力,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师生和确定的规则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推理能力的培养,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到四个内容领域之中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注意层次性和差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