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94489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制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制度的基本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制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制度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制度的形成第三节制度的功能第四节制度的效率,引子,为什么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世界工厂”?一个响亮的回答来自比较优势理论,即由于中国具有充足和低廉的劳动力,使得出口型企业获得天然的成本优势。?,这个理由并不尽然,因为至少在两个方面是经不起推敲的。一则纵向比较中国的变迁,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劳动力岂不是更低廉,却没有发生上述奇迹;二则横向比较世界其他发展中国,比如印度的平均劳动力价格更为低廉,但何以印度工业品的价格却奇高呢?深刻地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变迁,分析这些“看不见”的制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引起意识、行为上的变化都是非常必要的。“制度是重要的”诺斯,第一节制度的含义与类型,制度的含义制度的类型,制度的含义,1.新旧制度经济学家对制度含义的界定2.与制度相关的两个概念,凡勃伦对制度含义的界定,凡勃伦是旧制度经济学家中最早给制度下过一般定义的人。1899年他将制度定义为:“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而生活方式所构成的是在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行的制度的综合,因此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可以概括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凡勃伦上述对“制度”的界定把制度看做人们的“一般思想习惯”或者“流行的精神态度”应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制度的一种形式,即非正式规则的存在。因为,制度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正式规则,另一种是非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实际上就是以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思想习惯”或“精神态度”等形式存在的。,康芒斯对制度含义的界定,康芒斯在他的制度经济学一书专门论“制度”的一节中,关于“制度”的定义:“如果我们要找出一种普遍的原则,适用于一切所谓属于制度的行为,我们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康芒斯的“制度”定义更全面地说,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或规则。或者更通俗地说,制度就是由社会一定范围内(也许是全社会范围内)的每个个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或规范。康芒斯对“制度”的这个界定,应该说抓住了制度最一般的本质,即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它的作用在于:对行为进行规范。,诺思对制度含义的界定,诺思是新制度经济学家中给“制度”下定义最多的人。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他说:“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他说:“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规范地说,它们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系列约束。制度是由非正式约束(道德的约束、禁忌、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和正式的法规(宪法、法令、产权)组成的。”,尽管诺思关于“制度”的界定有不少,但只不过是文字表述不同而已,其实质是一样的,即在诺思看来,“制度”就是一种“规范人的行为的规则”。这一点与康芒斯对“制度”含义的界定基本相同,即“制度”是一种规范人的行为的规则,惟一规范的是“人”的行为。诺思的“制度”含义比康芒斯的“制度”含义进了一步的地方在于,规范人的行为的规则被细分为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两种。,舒尔茨和拉坦对制度含义的界定,Tw舒尔茨在其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一文中将制度定义为管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舒尔茨关于制度的定义被以后研究制度的学者所接受。Vw拉坦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一文中也将制度定义为一套行为规则,它们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关系。,其他界定,柯武刚、史漫飞指出:“制度是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它抑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的和乖僻的个人行为,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青木昌彦认为,“制度是关于博弈如何进行的共有信念的一个自我维系系统。制度的本质是对均衡博弈路径显著和固定特征的一种浓缩性表征,该表征被相关域几乎所有参与人所感知,认为是与他们策略决策相关的。这样,制度就以一种自我实施的方式制约着参与人的策略互动,并反过来又被他们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实际决策不断再生产出来”。综上所述,在新旧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制度无非是约束和规范个人行为的各种规则和约束。,与制度相关的两个概念,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制度安排:按照林毅夫的解释,就是管束特定行动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显然,与制度的含义非常接近。制度结构:指某一特定对象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这里,“某一特定对象”可能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也可能是指某种活动。有两点需要强调:任何制度结构中的不同制度安排并非是等价的,其地位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制度结构不能看作是不同制度安排的数量构成。,制度的类型,1.制度的不同分类2.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制度的不同分类,舒尔茨1968年对制度进行过初步分类,分四类:用于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如货币、期货市场等。用于影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如合约、分成制、合作社、公司、保险、公共社会安全计划等。用于提供职能组织与个人收入流之间的联系的制度,如财产包括遗产法、资历和劳动者的其他权利等。用于确立公共品和服务的生产与分配的框架的制度,如高速公路、飞机场、学校和农业试验站等。柯武刚、史漫飞根据制度起源的不同,将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诺斯将制度分为: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卢瑟福把制度分为:不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个人规则和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社会规则。,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1)正式制度(2)非正式制度(3)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别,正式制度,也叫正式规则,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按照诺斯的观点,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柯武刚等也认为,外在制度(即正式制度)的层级结构本质上由三个不同层次的规则构成:即顶层的宪法、中层的成文法和底层的政府条例。,非正式制度,也叫非正式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习惯习俗、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为什么非正式制度能够不断出现和持续存在呢?一个普通的和相对简单的解释是,这类制度形式是在用传统来解决协调问题,这些规则尽管从来没有被设计过,但保留它对每个人有利。,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它不仅可以蕴涵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还可以在形式上构成某种正式制度安排的“先验”模式。非正式制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习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区别,(1)就表现形式而言,非正式制度规则是无形的,它一般没有正式地形成文字,制成条文,也不需要正式的组织机构来实施,它存在于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之中,以舆论、口谕的方式相互传递,世代承传。而正式制度都有其相应明确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它通过正式、规范、具体的文本来确定,并借助于正式的组织机构来实施或保障。(2)从变革的速度来看,正式制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变更或废止;非正式制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改变较之正式制度也要困难得多。(3)从制度的实施机制来看,正式制度依据的是政府的强制手段,如通过政府的暴力性手段来实施;非正式制度则主要取决于社会成员的相互作用和他们对某种团体习惯的自发遵从。,(4)从实施成本来看,由于非正式制度的实行是依靠人们的自觉自愿,或社会的风尚和习惯,既不需要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也不需要雇请特别的人员监督和执行,其实施几乎不要花费太多的社会成本。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专门的组织机构,而且需要通过一定的工作程序,其间不乏讨价还价和营私寻租等活动,这些都要耗费一定的社会资源,因而,其运行成本较高。(5)从制度的可移植性来看,由于非正式制度内在所具有的传统根植性和历史积淀性,使它很难在国家或地区之间移植,正式制度较之非正式制度则具有较大的可流动性、可移植性。,第二节制度的形成,制度的形成的途径制度自发演进的博弈论解释制度设计对制度形成的重要意义,制度的形成的途径,制度形成的两个案例制度的形成的两条途径:自发演进与人为设计,制度形成的两个案例,1.“和平之烟”的产生2.悬赏天文钟,制度的形成的两条途径:自发演进与人为设计,对制度形成的两条途径,新旧制度经济学家的认识是一致的。区分制度形成的自发演进与人为设计过程的主要根据是意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实际的制度形成过程中,完全自发演进的制度和完全人为设计的制度并不存在。往往是两者相互交织的结果。,制度自发演进的博弈论解释,1.博弈论简介2.“囚徒困境”与合作制度的形成3.协调博弈与交通规则的形成4.鹰/鸽博弈与“先来者先受用”规则的形成,博弈论简介,也叫对策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者区别主要在于人们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能否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若能,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则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强调效率、公正和公平;而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人理性和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无效率的。博弈论进入主流经济学,反映了经济学越来越重视人与人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一致以及竞争与合作的研究。,“囚徒困境”与合作制度的形成,囚徒困境乙坦白不坦白坦白甲不坦白如果博弈只进行一次时,结果将是占优策略。在重复博弈中,参与者双方会越来越发现合作的重要性,并最终导致有利于合作的制度自发形成。,协调博弈与交通规则的形成,交通行驶中的协调博弈乙左行右行左行甲右行存在多重均衡情况下,在一次博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在重复博弈中,人们会逐渐形成一种约定或规则,或者都靠左行,或者都靠右行。,鹰/鸽博弈与“先来者先受用”规则的形成,鹰/鸽博弈乙鸽鹰鸽甲鹰,制度设计对制度形成的重要意义,第一,人的制度设计能弥补仅靠制度演进难以满足社会对有效制度需求的不足;第二,制度的人为设计能够加速制度的演进过程;第三,人为的制度设计有利于纠正制度自发演进中的路径依赖现象。,第三节制度的功能,新制度经济学家论制度的功能制度的具体功能分析,新制度经济学家论制度的功能,科斯(1937)降低交易费用是制度的一项重要功能德姆塞茨(1967)(产权)制度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预期和外部性内在化的激励功能。舒尔茨(1968)提供便利、降低交易费用。提供信息、共担风险和提供公共品。诺斯1973年,制度具有激励功能;1981年,制度能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林毅夫制度具有安全功能和经济功能。,制度的具体功能分析,1.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2.提供人们关于行动的有效信息3.降低不确定性4.降低交易成本5.外部性内部化,第四节制度的效率,制度效率的含义制度效率的决定制度效率递减规律制度效率标准与测度,制度效率的含义,效率一般指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家也从成本与收益的对比来解释制度效率:制度成本主要包括制度变革过程中的界定、设计、组织等成本和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组织、维持、实施等费用;制度收益指制度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给经济人提供的激励与约束的程度制度的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假定制度所提供的服务或实现的功能为既定,则选择费用较低的制度是更有效的制度;另一种,假定制度选择的费用给定,那么能够提供更多服务或实现更多功能的制度是更有效的制度。,制度效率的决定,1.制度安排效率的决定制度的“普适性”;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实现其功能的完善程度;制度的实施机制。2.制度结构效率的决定制度结构是由不同制度安排构成的系统,它的效率首先取决于构成这一结构的各单项制度安排的效率,因此,上述决定制度安排效率的因素同样是决定制度结构效率的因素。还受到制度配置状况的影响,制度效率递减规律,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生产关系实际上是有关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关系的经济规则和合约,即各种制度安排。生产关系(即制度安排)的效率必然随着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表现为,从促进生产力时的高效变成阻碍生产力时的低效。从对制度需求的角度来看,制度的需求者也即是制度的“消费”者,那么制度“消费”的过程也一定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制度效率标准与测度,1.制度效率标准的性质从制度收益来看制度效率必然使制度效率标准表现出多元性、差异性;效率成本总是各种客观的可计量的资源的耗费,且计量标准一致。2.制度效率测度的实践目前新制度经济学家对制度效率的测度主要从测度制度的成本交易成本方面展开(假定收益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