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新探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927679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新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新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新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新探摘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受生理、情感、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需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前提下,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增强幼儿情绪体验,结合家庭教养方式和幼儿园、社区的环境创设等,努力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关键词:自我控制能力;幼儿;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目标之一。生活中,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出现任性、易怒、爱发脾气的一些问题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对大班幼儿而言,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迫在眉睫的。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若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就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也对幼儿社会交往和人格品质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内涵 在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研究领域中,不同的心理学家在各自研究中定义不同,笔者在对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查阅,做出一个总结性的定义,即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身注意、情感和行为的调控,做出适合内部需求和外界要求的有效反应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首先是受自我意识支配的,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更多表现在自身内部主动调节的转变。 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 幼儿时期大脑重量的增加速度明显,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相关研究指出:大脑机能和神经系统成熟是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生理基础,而大脑和脑神经的发育和成熟能有效帮助个体适应生活环境,并根据环境所产生的变化对自身的言语、行为作出调整。同时,大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成熟,使其传导神经兴奋更迅速准确,这也使个体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根据外部因素调节自己行为来适应环境,这些都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情感因素 约在二到四岁时,幼儿移情能力初步发展,也就是说幼儿能对他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能理解别人的情感,也能感受自身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就开始表现出移情能力,当幼儿因自身原因而违背成人设立的规矩时,他们会感到后悔和内疚;当幼儿将同伴的玩具弄坏了,玩伴哭泣时,他也会难过流泪。因此可以看出,内疚感和同情心早在幼儿时期便开始发展。从情感方面,情感对幼儿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幼儿自身行为与预期意愿发生冲突时,自我调节的内在控制则成为内在的需要。由于幼儿能够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言语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并可根据这些情绪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使之符合他人和社会的规范。 (三)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成长环境,幼儿健康成长和身心和谐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目前,较为普遍的教养方式一般有:放任型、专制型和权威型。 1.专制型 这类父母一般通过严厉监督方式对幼儿进行控制。父母一般在孩子能力发展和学习方面设置要求,将幼儿作为自我实现的工具,一旦孩子言行超出或未达到自己设置的限度,父母会责备、嘲笑,甚至体罚孩子等。不难想象,处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其自控能力都不高。他们没有独立的思想,心理一直被父母的要求所压抑,虽然表面并未做出有违社会道德和标准的事,但其心理却是不健全的。 2.放任型 放任型的父母一般对孩子管教较松,在生活中对孩子过度顺从,较为溺爱,对孩子的行为很少控制,以保护与迁就为主。这类幼儿缺少基本的规则意识,在生活学习、与人交往时不能约束自己的言行,显得不成熟、自我中心较为严重,其独立性和自控能力是最低的。 3.权威型 权威型的父母在教养孩子时显得威严,但却不失友好。这类父母会在了解幼儿的气质和性格发展的前提下,根据孩子的能力和需要设立相应的规则。当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与规则发生冲突时,一般采用说教、示范和其他举例方式来帮助幼儿改正行为。处于这类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有正确的行为观念和内在的行为标准,能与人友好合作。与其他两类幼儿相比,其自我控制能力也是最好的。 (四)学校因素 1.幼儿园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良好个性和智力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环境的多个方面如,幼儿园环境创设时布置的内容、营造的不同氛围、为幼儿提供的活动空间及活动材料的投放都会影响幼儿的情绪状态,交往对象和学习质量,从而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当幼儿园的园所环创为幼儿展示的是温馨、舒适的氛围,幼儿将会有更好的情绪和状态在幼儿园学习活动,克服自我中心化,发展自控能力。 2.幼儿教师进入幼儿园后,教师和同伴与幼儿相处时间最长。英国心理学家Bandura认为幼儿认知水平有限,自身意志较为薄弱,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周围人的观察、模仿和成人指导,强化习得的社会规范,并转化为内在行为准则。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举动、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行为和经验对其自我控制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五)社区因素 社区是幼儿认识社会的主要窗口,也是最先接触的小型社会。构成社区环境的因素中对幼儿自控能力影响较大的是:社区机构(社区一般性福利机构和社区教育机构);社区的文明程度和道德规范;社区文化;社区人际关系的氛围;社区规章制度与社会治安秩序。在社区生活中,幼儿逐渐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信息的熏陶,获得知识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发展。除此以外,社区作为社会的一个实体,有一套制约社区人群言行的规章制度。在此制度约束下的成人所体现出的优良品质能为幼儿树立榜样。随着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逐渐提高,幼儿也开始不断去适应社会行为准则,并进一步促使这些准则被自身所内化。这种变化更有利于促进幼儿交往的去自我中心化,使得幼儿自控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 1.提供有效丰富的刺激 幼儿时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获得认知和能力主要通过对事物的直接感觉和操作,从而得到具体的认识和经验。为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家长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环境刺激,让幼儿有获得多种直接经验的可能,从而得到成长。如活动刺激:让幼儿有机会在不同活动中与同伴进行互动、游戏等,培养其同伴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当幼儿在互动中与同伴产生一些矛盾时,成人应给他们时间和机会去解决,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家长应出面制止和引导幼儿解决问题,从而让幼儿获得不同经验,不断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通过游戏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游戏是幼儿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方式,它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为了使游戏能顺利进行,幼儿需学会遵守一定的规则,从而把在游戏中形成的规则意识和遵守日常规则的认识迁移到学习生活中。因此,为有效提高幼儿自控能力,教师可对幼儿进行想象、自我暗示等认知策略的训练,同时给予幼儿游戏机会,尤其是多参与角色游戏和规则游戏。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守社会的规章制度,使幼儿逐渐减少自我中心化,试着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提高社会适应性,使自身行为慢慢融入到社会角色中,自觉形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日常游戏活动中,教师也可把保持较长注意的要求变成幼儿扮演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责任。如在扮演交通警察指挥马路上的交通时,明确告知幼儿需遵守的规则和承担的责任:作为交警必须要站岗多少分钟,一旦走掉,马路上的交通就会混乱,很多人都不能按时上班、回家。 (二)增强幼儿情绪体验,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 情感的变化对幼儿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因失败导致不良情绪体验后,其情绪的失控伴随着生理和心理产生变化,易做出大声喊叫、破坏玩具等生气、不理智的行为。教师应培养幼儿调节情绪、情感的能力,在了解班级幼儿性格的前提下,根据个体差异来指导幼儿适应新环境,控制预期失败经验可能影响幼儿失控后的反应;察觉到幼儿已产生挫败感后,引导幼儿总结经验,并在其情绪平复后,给予有效的指导方法。由于幼儿认知水平有限及自我中心化严重的原因,他们不能很好地站在同伴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同伴交往时,容易产生矛盾。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和圆圈谈话活动提高他们对同伴情绪情感的敏感性,理解和感受自己行为为他人带来的影响,学会站在他人角度理解问题,从而有意识的调整和控制自身言行,逐渐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三)家长要做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榜样 1.父母树立榜样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俗语说言传身教,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除言传”外,更重要的是身教”。幼儿对周围的人和事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不能在幼儿面前吵架或随意发脾气,更不能把工作生活的不愉快转移孩子身上。父母之间的敌对和争吵会给孩子提供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同时,父母要允许自己的孩子犯错,在孩子犯错时,要学会平息自己的脾气,和孩子好好的沟通,以孩子接受的方式向他说明道理。 2.选择正确的教养方式,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父母不仅要为孩子树立榜样,还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教养方式。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来说,是其他环境不可比的。在和谐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和关注能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幼儿在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冲动时能得到正确的支持和理解,使其在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拥有自信、宽容的品质,为将来发展做好准备。同时建立良好有效的父母控制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父母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管教态度,要关心孩子,尊重孩子,把孩子视为和成人平等的地位。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既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又能限制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等,并给予孩子行为和言语正确指导的控制模式。 (四)幼儿园要注重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1.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除家庭外长期活动的场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不仅离不开系统的学习活动,也要受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为幼儿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幼儿在这种环境下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幼儿园在新设一些区角活动区域时,从幼儿角度出发,提供能够满足幼儿活动的材料,并在相关区域贴一些图画,尽量减少幼儿在进行区角游戏时因缺少材料而争执。同时,在各个教室的一角设置一个栏目今天谁没来”。教师将请假幼儿的照片贴在上面并写下原因,让幼儿知道自己的同伴为什么没来,当幼儿来时,能去关心同伴,从而慢慢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能力,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 。 2.教师要做好榜样作用,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进行积极培养和引导 幼儿在幼儿园一般能够听从教师的指导。教师若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教给幼儿自我控制的策略并加以练习,将延长他们的自我控制时间,使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教师不但为幼儿提供行为上的指导,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在学习生活中,幼儿喜欢模仿成人,但由于其自身认识能力有限,他们所模仿的行为往往与榜样有一定的偏离,此时,教师在面对幼儿模仿时,可引导幼儿对模仿人物的行为和内心活动进行适当的语言描述,加以理解,让幼儿进行正确的模仿。同时,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通过自己学会处理和协商事情,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习得一些社会交往经验与知识,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逐渐学会控制自己言行,减少矛盾的发生。 (五)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养成的良好环境 社区环境是一种特殊的幼儿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复杂、生动、充满社会性教育的机会。一般而言,好的社区环境能有效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其较高的道德水准与文明程度,更易让幼儿形成互帮互助、互相谦让、与人分享的良好习惯。社区工作者应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丰富刺激的社区环境下成长。通过积极宣传,加强社区的制度建设,鼓励社区成员践行文明言行,创造文明环境;通过经常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激发互助精神,提高整体素质。成人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要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明白每个人都需遵守不同环境下的规则。在社区生活中,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信息的熏陶,获得知识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发展,当幼儿不断成长,逐渐明白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要控制自身行为时,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便在提高。参考文献:1徐速,刘金花.幼儿自我控制水平与父母管教态度间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1999,(2).2周少贤,陈尚宝,董莉,沃建中.36岁幼儿独立性和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及家庭影响因素.学前教育研究.2004,(11).3朱智贤.中国幼儿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4徐速,刘金花.幼儿自我控制水平与父母教育观念间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2).5王玉华.论幼儿的自我控制极其培养.D.硕士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05(10)6郭晓飞.自我控制行为研究概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11)7叶小红.幼儿自控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D.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2007(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