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919951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 当涂县中医医院 刘允富【摘要】糖尿病为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病程冗长,易发生心脑血管、肾、神经、视网膜、皮肤及足等微血管病变,严重威胁病人生命。西医治疗方面,虽然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等都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药物肝肾损害、继发性失效和并发症防治等。面对西医治疗存在的弊端,不妨考虑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进行论治。对于未患人群实施高危防病,对已患人群则要既病防变,将疾病控制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因此,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实施中医“治未病”综合干预具有重大意义和实际意义。【关键词】糖尿病 综合干预 中医“治未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是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高血糖为其主要标志。其基本病理生理为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其病程冗长,易发生心脑血管、肾、神经、视网膜、皮肤及足等微血管病变,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糖尿病目前无法根治,只能适当治疗与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控制必须饮食、药物、运动多管齐下,控制不良可能出现并发症。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节约医疗资源,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中华医学最大的优势不仅仅停留于治病,更突出的表现在其系统的养生防病观念之中。黄帝内 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早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一论述已经彰显着“预防为主”的中医治未病思想。而“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唐代孙思邈这一论述则与现代医学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思路不谋而合。因此,在中医健康服务中中应用“未病先防、将病治萌、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论,对常见慢性疾病的防治不但是社区居民乐于接受的方式,还是中华医学溯本求源,创新发展的大势所趋。现就“治未病”理论对于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性作一分析。1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未病先防 众所周知,年龄在45岁以上,肥胖,有患2型糖尿病家族史、血脂偏高、好逸恶劳等都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情志调摄、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控制体重等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积极手段。 1.1情志调摄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的过极是百病之源。因此,中医始终把心理调治作为防病健身、治病疗疾的第一步。对糖尿病病机从情志上的认识,中医认为七情过极可导致机体气血紊乱,气郁日久便能化火,以灼伤体液。阴虚则阳亢,而发消渴病。现代医学研究的结果证实,心理因素影响糖尿病的物质基础是肾上腺素,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的患者,其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较高,肾上腺素不仅可以使血糖升高,还会使血小板功能亢进,造成小血管栓塞。从而诱发各种并发症。因此,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 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控制并发症都有重要的作用。1.2合理饮食 中医养生强调节制饮食,周礼天官记载有“食医”专门研究饮食养生。同时古代很多文献记载为食治,宜食,忌食。饮食要注意适当,在饮食时间、数量等方面均有记载。黄帝内经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孙思邈说“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药尔。”中医养生之要以食为本。在讲究保健与健康生活的今天,食疗的意义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食疗安全、经济、简便易行、无创伤痛苦、无毒副作用,是亚健康状态的重要疗法。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合理安排,日常膳食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要按照健康的结构比例合理划分。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1.3坚持运动 医学家华佗说过:“动摇则骨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吕氏春秋指出“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坚持定时、定量且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运动,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消耗,和血糖浓度的降低,还可有增加胰岛素的功效。运动也可增强胰岛素的效能,使血糖减低至正常,对治疗不太严重的糖尿病有积极的作用,对预防心脏病也有效果,同时运动还有助于降低血液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对血中胆固醇过高者有莫大裨益。机体正气的强弱、血液循环状况的好坏、新陈代谢质量的高低、抗病能力的大小、疾病治疗和恢复的快慢等,都与运动有关。在既病之前,运动疗法属于防的层次,在既病之后,运动又具有治疗和康复的意义。古代的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等健身功法强身健体,老少皆宜,适合各类人群,也是中医思想的体现和应用。 1.4减轻体重 身体超过正常体重的27时,患冠状动脉疾病的概率便加大。身体肥胖的人多会同时患上糖尿病、高血压和胆固醇过高的疾病,减肥是控制这三种危险因素的有效方法。中医在减肥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诸如:耳针(口、食管、十二指肠、胃穴)、药粥(荷叶粥、白茯苓粥)、药茶(山楂麦芽饮、荷叶饮)和太极拳都有较好的减肥效果。 1.5戒烟限酒 1.6积极控制糖尿病前期症状 定期进行空腹血糖检查、糖耐量检查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利用中医相关知识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宣教,作到糖尿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2 缓解糖尿病、防止并发症既病防变 2.1合理应用中医技术控制并发症 防止并发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有一整套治疗方案,但是中医对糖尿病也有着自身的优势。中医注重整体调理,辨证施治,治疗手段丰富。近年来,中药、针灸、推拿、按摩、 外敷法等被应用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起到一定的效果。对慢性并发症有显著的疗效,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等,中医能有效地治疗和遏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3定时监测防患于未然 对糖尿病患者除了进行定期的检查,包括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等生化检查,记 录动态信息外,还要及时开展糖尿病足、外周神经、眼底动脉等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早期筛查工作。根据糖尿病病情的发展进程,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不同时期、不同病状、不同病情表象,利用中医阴阳五行藏象理论作指导,从五藏阴阳气血平衡着手,辨证论治,调和人体五藏阴阳气血,恢复人体生命本来的节律,纠正病态的生活行为习惯。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先期疾病和新发疾病,减少并病与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既病率和病残率,提高个体自然、社会生存能力。 3 血糖有效控制超过三个月者瘥后防复3.1监测血糖,定期体检,积极预防和治疗新生新发疾病。 3.2扭转病态的生活行为习惯,顺应自然规律与生命规律,根据不同的个体制定不同的康复方案,提高自然的、社会的生存适应能力,收摄心志,调控情绪,劳作有序,起居有节,和五味,节音声,配五色,择宜居,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3.3适时保健治疗,根据自身条件按经络运行规律,经常敲打经穴,导引经气运行,舒畅肢体远端及皮肤经气的运行,或以散步、气功、导引拳、温足等等自我保健。也可根据条件适当选择一些医疗保健,如推拿、点穴、药足、药浴、药膳等等。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无论是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还是并发症的预防,都能见微知著,先行一步。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发挥未病先防,早治防变的作用,降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与复发率。这对于糖尿病的预防、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生存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该论文为2014年安徽省中医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年会交流论文BatchDoc Word文档批量处理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