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堂课前言课.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919924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一堂课前言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第一堂课前言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第一堂课前言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haveadream重新认识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学习历史非常重要,从名人身上看看历史的价值:1、诺贝尔物理将获得者扬振宁先生所研究的“对称与物理学”课题,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他对中国古代冶金、建筑、文学、思想观念的了解。他的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对于他发现物理学科要解决的理论问题起了重要作用。2、开国领袖毛泽东之所以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中外历史的深入研究和领悟。他不仅驰骋史海,熟读了古今史籍,还点评了二十四史。其运用历史知识之娴熟,分析现实问题之精辟,足见历史思维对一代伟人的影响之大。,贺新郎读史毛泽东1964年春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不同?,初中历史,梗概、基础,拓展、深入,高中历史,较窄,较宽,较浅,较深,以时间线条为主,以专题模块为主,来龙去脉清晰,有利于研究问题,什么是新课程?,高中新课程历史体系,选修模块,必修1,必修2,必修3,必修模块,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高中新课程教材编写的新特点,一、教科书结构与编写体例(一)单元(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必修一、二、三合计25个单元)(二)课(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二、导入部分(一)单元导入(二)课导入框三、课文正文部分(宋体字部分要求掌握的内容)四、课文辅助部分(“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等)五、测评部分(“本课测评”“学习延伸”单元学习小结等)六、探究活动课七、附录部分,高中新课程培养及评价目标,一、知识目标(一)历史概念和历史史实类(二)历史线索和历史规律类二、能力目标(一)获取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五)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六)表达和辨析历史观点的能力,Howtostudyhistory?,事,物,人,历史学习的三核心六要素,历史史实血与肉,历史概念细胞,历史线索筋骨,历史规律灵魂,Whatisit?,历史学习的基本思路,马克思主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原理:(1)、原因与结果(2)、继承与发展(3)、现象与本质(4)、主观与客观(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6)、共性与个性(7)、必然与偶然,2、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3)阶级分析法(4)发展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低级形态(原始社会)向高级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反复、曲折的向前发展的。(5)人民史观:人民群众的群体行为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速度;但个别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也起着重大的作用。,。,几个重要的历史思维能力,一、比较思维: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二、发散思维:纵横联系,由此及彼三、聚合思维: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四、辨证思维:注意两点,突出重点,进入实战,看一则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问题:一、找出材料所涉及到的有关历史知识的三核心六要素二、从以下四个层次理清学习历史的基本思路(一)材料讲述了哪些历史史实?(二)材料向我们提供了哪个历史概念?(三)分析材料是按照什么线索展开的?(四)材料给我们揭示了哪些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律?三、试用如下历史思维方式对这段材料进行思考(一)逆向思维:将材料与中国当今高考制度进行异同比较(二)发散思维:你可以将材料内容和哪些你所了解的知识结合?(三)聚合思维:你是从哪些角度进行发散思维的?(四)辨证思维:你如何辨证看待材料所讲的制度?,进入实战,附:影片文字摘录“清代南京贡院”“始于隋文帝”“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不分出身、民族,按考试成绩选拔国家官员”“隋炀帝推广普及”“为了解除江南人的不满情绪”“不分出身、地位一律平等”“成为古代读书人进入朝廷的一道龙门”“高高张贴,有很多人观看”“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必须是科举合格者”“衣锦还乡,享受荣华”“不少人考到白发苍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这种凭能力和考试成绩选拔官员的制度,成为历朝用人的支柱”,战果展示,一、三核心六要素:核心:Who:When:Where:Why:How:What:,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国古代读书人中国古代(“始于隋文帝”“持续到20世纪初”)“贡院”巩固统治(“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为了解除江南人的不满情绪”)科举考试(“不分出身、民族,按考试成绩选拔国家官员”“不分出身、地位一律平等”“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必须是科举合格者”)(1)对个人:仕途发达,享受荣华(“高高张贴,有很多人观看”“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必须是科举合格者”“衣锦还乡,享受荣华”)禁锢思想,劳民伤财(“不少人考到白发苍苍”)(2)对国家:选拔人才,维护统治(“成为古代读书人进入朝廷的一道龙门”“这种凭能力和考试成绩选拔官员的制度,成为历朝用人的支柱”,二、四个层次理清历史学习的思路史实:概念:线索:规律:,见六要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Why+How+What)以时间为经,以概念(目的+方式+影响)为纬编织而成1、辨证唯物主义原理:(1)原因与结果(2)继承与发展(3)现象与本质(4)主观与客观(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6)共性与个性(7)必然与偶然2、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3)阶级分析法(4)发展史观(5)人民史观,(WhyHowWhat)(始于隋朝历代继承清朝结束)(主观:巩固统治客观:促进人才)(封建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要放在具体历史时期去分析其内容),三、用如下四种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比较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辨证思维:,与中国当今高考制度比较:同:方式考试;原则不分出身、地位一律平等;影响对个人(前途攸关)、对国家(选拔人才)异:目的古: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今:人民深造、社会发展性质古:为剥削阶级服务;今:为工农阶级服务原则古:剥削阶级内平等;今:全体人民的平等影响古:在扩大统治基础,发展文化的同时束缚人的发展今:促进人的发展与深造,推动社会进步(1)古:世袭为官、荐举为官(2)今:高考制度、公务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3)“知识就是力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4)孔乙己、范进中举(1)(2)从方式上发散;(3)从积极影响上发散;(4)从消极影响上发散;两点论:积极影响+消极影响重点论:积极影响为主或消极影响为主,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历史?,(在学生分组讨论、集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并提出个人的意见),以课本为本,以课标为标,以大纲为纲,切实搞好预习和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削枝强干,精讲精练,作业:,同学们继续对历史教学提要求和建议,科代表加以搜集,并整理成文,然后上交老师。,Nopains,nogains,一堂课的“历史”:1.小测(由老师操纵,以填空、选择、改错、简答等形式考核上节课所学的书本基础知识,约耗时5分钟)2.评讲作业(分组,请优秀小组代表上台阐述作业思路,学生质疑,老师总结,约耗时10分钟)3.教授新课(书本结构的整合,重要知识点的解说,提供新的材料、图片、影音等素材拓展思路,典型题目的练习与讲解,约耗时20分钟)4.作业布置(或者老师统一命题,或者由学生自主命题,各小组选定题目集中讨论解题思路,寻求思维碰撞的火花,约耗时5分钟),“历史”要求我们:1.明确课标要求(这是每节课的重点以及思维的方向)2.做好课前预习(根据老师的预习提纲,掌握本课涉及到的三核心六要素,按照历史学习的四层次要求记忆史实、理解概念、梳理线索、探索规律)3.保证听课效果(参与课堂、掌握知识、获取信息、探求方法、提高情趣)4.完成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积极思考、思维碰撞、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