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第二版第六章.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917733 上传时间:2020-06-0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基础第二版第六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机械基础第二版第六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机械基础第二版第六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装配图,第四节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第五节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图6-1铣刀头部件装配图,1.一组视图选用一组恰当的视图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各零件间的装配、联接关系以及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等。2.尺寸装配图中应标注出机器或部件的规格尺寸、外形尺寸、装配尺寸、安装尺寸以及其他重要尺寸。,3.技术要求用规定的代(符)号、数字、字母和文字来说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装配、检测、调试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4.标题栏、零件序号和明细栏国标规定,装配图和零件图采用相同格式和尺寸的标题栏。填写内容也基本相同或相似,主要填写机器或部件的名称、代号、绘图比例和责任记载等。,在装配图中,凡相邻两零件的接触表面或基本尺寸相同的配合表面(包括间隙配合)只画一条轮廓线。如图6-1中的端盖11与座体8的接触面、滚动轴承6的内孔与轴7的轴颈的配合面、外径与座体8的轴承孔的配合面等处均画一条线。而基本尺寸不相同的非配合面,应画出各自的轮廓线,即画成两条线以反映两者间的空隙,如两个端盖11上的孔与轴7的相应轴段间、圆柱头螺钉10的圆柱头与端盖上的沉孔间、键5的上顶面与V带轮4的键槽底面间等处均画成两条线。,1.接触面、配合面、非配合面画法,1)在装配图中,相互邻接的两零件的剖面线,应采取不同方向或不同间隔以便区分。2)在装配图中,宽度小于或等于2mm的狭小面积的断面可用涂黑代替剖面符号。3)同一装配图中的同一零件的剖面线应方向相同、间隔相等。,2.剖面线画法,在装配图中,对于紧固件以及轴、连杆、球、钩子、键、销等实心零件,若按纵向剖切,且剖切平面通过其对称平面或轴线时,则这些零件按不剖绘制。如需要特别表明零件的局部结构如凹槽、键槽、销孔等则可以用局部剖视表示。,3.不剖处理画法,在装配图中可假想将某些零件拆卸后绘制,需要说明时可加标注“拆去等”。也可假想沿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剖切。需要注意,拆去某些零件和沿某些零件的结合面剖切,两者在画法上的不同之处。,4.拆卸画法,在装配图中,可以用双点画线绘制出相邻辅助零(部)件的轮廓线,以反映两者之间的装配关系。还可用双点画线绘制运动零件的极限位置的轮廓线。,5.假想画法,对于装配图中的薄片零件、小孔、小的斜度和锥度以及较小的空隙等,当按图样比例绘制有困难或表达不清楚时,可以适当夸大画出。,6.夸大画法,在装配图中可以单独画出某一零件的视图,以便将该零件的结构形状表达清楚。但必须在所画视图的上方注出该零件的视图名称,在相应视图的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字母。,7.单个零件画法,1)对于装配图中若干相同的零、部件组,可仅详细地画出一组,其余只需用细点画线表示出其位置。2)在装配图中,零件的工艺结构,如小圆角、倒角、退刀槽等可不画出。3)装配图中的滚动轴承可按GB/T4459.71998的规定,采用通用画法、特征画法或规定画法。,8.其他简化画法,为了正确、完整、清晰、简明地表达机器或部件,拟订出合适的视图表达方案,首先必须对表达对象有一个深刻的分析和全面的了解,包括机器或部件的名称、性能、用途、工作原理、运动和动力的传递路线;机器或部件的组成零件及其主要结构形状;各零件间连接、装配关系及其主要装配干线等。,第三节装配图的视图选择,一、分析机器或部件,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应遵循形状特征原则,即应能较好地反映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各零件间的连接、装配关系以及组成零件的主要结构形状等;同时还应符合工作位置原则,即主视图的安放位置应与机器或部件的工作位置相一致。,第三节装配图的视图选择,二、主视图的选择,当主视图选定后,还应考虑装配图的哪些内容和要求(工作原理、装配关系、零件形状等)尚未表达或尚未表达清楚,并针对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其他视图以补充表达完善。,第三节装配图的视图选择,三、其他视图的选择,(一)规格尺寸用以表明机器或部件的性能或规格的尺寸,它是设计、了解或选用该机器或部件的主要依据。(二)外形尺寸外形尺寸是指机器或部件的总长、总宽、总高尺寸,也称总体尺寸或轮廓尺寸。它为产品的包装、运输和安装等提供所需占用空间大小的依据。,第四节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一、装配图中的尺寸,(三)装配尺寸装配尺寸是指装配图中相关零件间有装配要求的尺寸。是机器或部件对内的相关尺寸。1.配合尺寸凡两零件间有配合要求时,都应注出配合尺寸。2.连接尺寸装配图中一般应标明螺栓、螺钉、螺柱、键、销等紧固件的规格尺寸(通常填写在明细栏中),以反映零件间的连接关系。,第四节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一、装配图中的尺寸,(四)安装尺寸机器或部件安装到其他部件或基座上的相关尺寸称为安装尺寸。它是机器或部件对外的相关尺寸。(五)其他重要尺寸其他重要尺寸是指设计中需要保证而又不包括在上述四类尺寸中的重要尺寸,如装配时必须保证的相关零件之间的距离、间隙等。,第四节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一、装配图中的尺寸,装配图的技术要求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在装配中应注意的事项和装配后应达到的要求。其内容一般包括:产品的性能指标要求,公差与配合要求,试验条件和方法,润滑和密封方面的要求,对外观、包装、运输和安装等方面的要求等。,第四节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二、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1)装配图中所有的零、部件均应编号。并应与明细栏(表)中的序号一致。2)装配图中一个标准部件只编写一个序号。同一装配图中相同的零、部件用一个序号,一般只标注一次(必要时也可重复标注)。,第五节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一、在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的编排方法,3)指引线(细实线)应自所指部分的可见轮廓内引出,并在末端画一圆点,见图6-3a;若所指部分(很薄的零件或涂黑的断面)内不便画圆点时,可在指引线的末端画出箭头,并指向该部分的轮廓,见图6-3b;指引线不能相交;当指引线通过有剖面线的区域时,它不应与剖面线平行;指引线可以画成折线,但只可曲折一次,见图6-3c;一组紧固件以及装配关系清楚的零件组,可以采用公共指引线,见图6-3d、e。,第五节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一、在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的编排方法,图6-3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的编排方法a)序号的一般编写形式b)箭头代替圆点c)指引线曲折一次d)采用公共指引线序号垂直排列时e)采用公共指引线序号水平排列时,4)序号一般注写在基准线(水平细实线)上;或注写在细实线圆内;也可直接注写在指引线的非零件端附近(省去基准线或圆)。但同一装配图中编排序号的形式应一致。序号的字高比该装配图中所注尺寸数字的字高大一号。5)装配图中的序号应按水平或垂直方向排列整齐,并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次排列。在整个图上无法连续时,可只在每个水平或垂直方向顺次排列。,第五节装配图的零(部)件序号和明细栏,一、在装配图中零、部件序号的编排方法,二、装配图中的明细栏,图6-4明细栏的格式,(1)序号填写装配图中零(部)件的序号,并按由下而上的顺序填写,以便在需要时可以继续补充。(2)代号填写图样代号或标准号。(3)名称填写零(部)件的名称。必要时也可写出其型式与尺寸,如齿轮的模数、齿数,滚动轴承的型号,紧固件的规定标记等。,二、装配图中的明细栏,(4)数量填写零(部)件在装配图中所需的数量。(5)材料填写制造该零件的材料标记。(6)质量填写零(部)件的单件质量和总计质量,以kg为计量单位时,可以省略单位。(7)备注填写该项的附加说明或其他有关内容。,二、装配图中的明细栏,1.分析机器或部件在深刻分析和全面了解绘图对象的基础上,制定视图表达方案。2.选定比例和图幅应根据所选定的视图表达方案和机器或部件的大小和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比例,并确定图样幅面。在确定图样幅面时,应考虑留有足够的位置用以标注尺寸、书写技术要求以及编写零(部)件序号、布置标题栏和明细栏等。,3.画底稿画装配图底稿时,首先应画出最主要的零件,一般为箱壳类的基座零件,如铣刀头座体。为了视图的布局合理,在画座体时,又应先画出作图基准线,同时注意从主视图入手,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画,以保持各视图之间的投影关系。然后按装配顺序,逐一画出装配干线上的其他零件,如滚动轴承、轴、端盖和端盖螺钉、V带轮、铣刀盘(用双点画线画出)等,完成底稿。,4.完成装配图底稿完成后,应仔细检查、修改、确认正确无误后加深全图,并补全各项内容:标注尺寸、画出剖面线、书写技术要求、编写零(部)件序号、填写标题栏和明细栏,完成装配图。,1)了解机器或部件的名称、用途、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等。2)了解机器或部件中各组成零件的名称、数量、材料、结构形状以及功用。3)了解机器或部件中,各零(部)件间的连接、装配关系,以确定其装拆顺序和方法。,一、读装配图,(一)读装配图的要求,一、读装配图,(二)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图6-6轴向(单)柱塞泵装配图,通过阅读标题栏、明细栏和有关资料(如设计任务书、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等)可以知道这个部件是轴向柱塞泵,它是向机床或其他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供油的部件,起到润滑机件和设备的作用。,一、读装配图,(二)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1.概括了解,(1)读懂装配图的视图表达方案和表达方法(2)搞清各视图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零件间连接、装配关系(3)了解部件的工作原理(4)分析各组成零件的结构形状和作用(5)分析本部件与其他部件间的连接关系,一、读装配图,(二)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2.阅读视图,1)柱塞泵装配图中有多处配合要求,应仔细分析其配合制度是基孔制或基轴制;配合种类是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还是过渡配合;并能分析其理由,掌握其装拆方法和要求等。2)仔细分析用文字说明的每一项技术要求,并应考虑达到这些要求应采用的技术措施等。,一、读装配图,(二)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3.分析尺寸,分析装配图中所注尺寸的功用并进行分类。,4.分析技术要求,全面回顾和综合归纳上述读图内容,并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刻理解部件中各零件的功用、结构形状以及各零件间的连接、装配关系;熟练掌握部件的用途、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结构特点以及检验、调试、使用等方面的要求;根据装配关系,考虑装拆顺序和方法、轴系的轴向定位、轴承间隙的调整以及润滑、密封等方面的问题。,一、读装配图,(二)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5.归纳总结,二、拆画零件图,1.分离零件,确定视图表达方案和表达方法,并画出各个视图,2.标注零件图尺寸,拆画零件图时,应标注出制造和检验零件所需的全部尺寸。其尺寸数值可按抄、查、算、量、定五种不同情况确定,二、拆画零件图,3.拟订零件图的技术要求,(1)表面粗糙度要求(2)尺寸公差要求(3)形位公差要求(4)其他要求,4.填写标题栏,在标题栏内填写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以及绘图比例、责任记载等全部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