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论语》六则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2859261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论语》六则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论语》六则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论语》六则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论语六则,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主题解说课文中所选的六则论语,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结构图解,重点探究师:本文所选的六则论语,有的谈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有的谈到思想品德的修养,请具体分析。生甲: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十有五而志于学。生乙: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生丙:思想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难点突破1师:论语六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优秀品质?生:孔子认为,自己周围一定有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也一定有有缺点、有错误的人,要学习前者的长处,避免后者的短处。这种学习别人优点、以别人缺点为戒的虚心好学的精神,非常可贵。2师:孔子终身学习取得了什么效果?用课文中的话回答。生: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流传至今的成语(1)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2)三十而立:三十岁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3)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4)博学笃志:广泛学习而意志坚定。,yu,yn,wng,y,di,ho,2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择其善者而从之(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表明温习学过的知识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的句子是:_。(2)文中孔子谈虚心求教的句子是:_。(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史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话:_。(4)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5)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句子是:_。(6)中华民族向来是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我们可以引用孔子说过的“_?”来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B我们常说的“子曰诗云”的“子”指的就是孔子。C论语六则讲的都是学习方法。D孔子整理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尚书诗经等,并根据鲁国的史料,整理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C,6本文中的“而”在这有两种用法:顺承和转折。下列句子中的“而”,表顺承关系的有_,表转折关系的有_。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E学而不思则罔,ACD,BE,7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讲述的论语心得,对人们来讲无疑是一份心灵鸡汤,可口养心。她从心灵之道、理想之道等七个方面拉拽人们下滑的道德底线。如果你是于丹教授,请你谈谈孔子论语六则中的学习之道(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给正在学习阶段的中学生以帮助。学习方法:首先,学习的过程重要,但复习更重要,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其次,孔子强调学思相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首先,孔子在论语六则中倡导要热爱学习,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学好的前提;其次,要虚心好学,学习别人的长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9翻译下面的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知道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知道思考却不学习,学业上就会疑惑而无所得。(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则加以改正。,10论语中有些语句后来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请你从文中找出至少三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亦乐乎_温故知新_三十而立11由“学而时习之”可知,孔子主张将“学”与“习”统一起来。那么,“学”与“习”各自代表着什么?二者结合起来的好处是什么?“学”代表认识的过程,“习”代表巩固的过程;只有将“学”与“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1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采纳并保持;对别人的短处要警惕并戒除。(意对即可)13读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示例: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寢,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意思。(1)诲女知之乎?_通_,意思是:_。(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通_,意思是:_。15翻译下面的句子。(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女,汝,你,知,智,智慧,16用选文中的原句填空。(1)孔子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_(2)在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启发式教学的是孔子。他给后人留下了“启发式”“举一反三”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句子是:_(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君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原句中的“君子”的含义是道德高尚的人。文中与之含义相同的字是“贤”。生活中的“君子”应为人正直、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点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君子”的形象,言之成理即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7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为固定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请写出下列出自论语中的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1)子谓韶:“尽美矣,有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尽善尽美,举一反三,道听途说,18综合性学习。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渴望与中国打交道、希望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至今为止,全世界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4个“孔子课堂”。如果你所在的学校也要开设“孔子课堂”,为了调动全体师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请你帮助语文老师出谋划策,完成下面的任务。(1)为“孔子课堂”拟一则醒目、响亮的宣传语。领略先哲风采,弘扬民族文化。,(2)在布置“孔子课堂”时,为了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请你选择一些合适的张贴、悬挂物品,并就其中一种物品简述理由。(物品不少于两种)孔子画像、古今书法名作、京剧脸谱等。示例:古今书法名作;理由: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书法艺术凭借它“真草隶篆,诸体皆备;风格笔法,各有千秋”的特色,尤能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与纯粹的特点。(3)最近,你们班要迎来一批来华交流学习的国外中学生。请你为他们在“孔子课堂”的具体学习内容出谋划策。孔子经典语录、古典优秀诗歌、中国传统礼仪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