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自然形成与社会塑造07(人性与心理卫生).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851728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8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性的自然形成与社会塑造07(人性与心理卫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性的自然形成与社会塑造07(人性与心理卫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性的自然形成与社会塑造07(人性与心理卫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性的自然形成与社会塑造07(人性与心理卫生),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杨德森教授,名誉所长410011长沙市人民中路湘雅二院电话与传真:0731-5293409,电子邮件youngds66,一.人性低级欲求与人性弱点记述,商鞅:“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自然人性论荀子:“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性恶论明黄宗羲: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清末某学者:古来儒者立说,无不以利己为人道之大戒,此不尽人情之言也。韩非: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告子:食色性也。孔子: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清鞠普:若男女相悦,正也,非奸也;乐也,非淫也。*清戴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圣人治天下,体民之情,遂民之欲,而王道备。“遂己之欲,亦思遂人之欲,而仁不可胜用矣;快己之欲,忘人之欲,则私而不仁。”,一.人性低级欲求与人性弱点记述,*清李庆芳:贪夫死利,荡子死色,夸夫死名。*亚里斯多德:多数人生来愚昧、懒惰、贪婪、残忍。*康德认为个人之间无休止的争斗(恶),反而是人的潜能得到发展的根源。*德国黑格尔说:“当人们说人的本性是恶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种(比性善)伟大得多的思想。”,“恶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动力”。恩格斯:“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与权势欲,构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在人类思想史上,功利主义的性恶论与理想主义的性善论者长期争论不休;培根、霍布斯、卢梭、尼采、叔本华、弗洛依德等学者都强调人类性恶的一面。,人性欲求与常见弱点分类(杨德森),A趋利(rewarddependence),避害(harmavoidance,)1.求荣求奖:爱奉承、表扬,求名声、口碑。2.求暴利与暴富:爱占便宜,搞传销,盻牛市,赌彩票,3.贪得无厌:争权夺位,好色聚财,4.相信缘份、命运: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无病无灾。,求预知未来。求来生幸福。5.贪生怕死:临难求苟免,遇困求天助.;温顺屈从于妖鬼天神,逢迎、巴结霸主、权威、救世主。,人性欲求与常见弱点分类(续),B.趋乐避苦(pleasurepursuing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义);辞让(恭敬)之心,人皆有之(礼);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智)。孟子:性善论商鞅:“富能生德”,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王符说:“礼仪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又说:“让生于有余,争起于不足”.古人云:“贫能生德,富必败德”,“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君子安贫,达人知命”,“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得志与民与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二.人性中的优点与高级(社会性)追求,1.追求自由: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陈独秀敬告青年)。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法国人权宣言)思想自由在立法上是一种绝对的自由,任何人、任何法律无法干涉他人自由的思想,只能限制其行为,言论是一种行为,它受到法律的规范。行使言论自由权时,以不侵犯他人自由为限,即言论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也不得煽动他人犯罪、败坏道德、妨害社会治安。限制思想自由不利于发展真理,正确的意见也需要反对意见的刺激才能充满活力。人类进入政治社会之后,他所享受的自由就始终是法律指导和规定下的自由。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社会契约论):政治言论自由是判断专制与民主政府的试金石,在西方民主国家中,它包括:1.批评和反对现行法律的言论自由,2.批评政府的自由,3.发表言论宣传和支持各种政治见解、观点、学说和信仰的言论自由,4.批评执政党的言论自由。中国文化传统:安分守己,谨言慎行。,二.人性中的优点与高级(社会性)追求,2.追求平等与社会地位等级:天生素质、智力、能力不平等;后天努力:德能勤绩表现不一致;平等(平均)分配并不公平。每个人在获得政治、法律地位平等之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学术地位也是不平等的。“人生而平等”并不意味着事实上平等,社会并没有必要通过正义原则去消除这些事实上的不平等。卢梭在“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提到第一阶段是贫富即经济的不平等,第二阶段是强弱即政治的不平等,第三阶段是合法的权力变成专制的权力,即主仆的社会地位不平等。平等有机会平等与手段平等,二者不可得兼。机会平等有4种类型:1.平等开放前途,2.为才能大致相同的人提供相同的物质资源与客观条件,以实现他们的目的。3.为不同才能的人提供同样的资源与手段,以实现他们的目的,4.为才能最差者提供最优的资源与手段,达到结果的平等。真正的公平既非起点的公平,也非终点的公平,而是竞争规则的公平(手段平等)。社会和谐发展必需兼顾效益与公平。中国文化传统:尊尊/卑卑,平,二.人性中的优点与高级(社会性)追求,3.追求博爱:绝大多数人追求一个互助合作、相互关爱,和睦相处的人性化社会。现实生活中爱有差等:爱自己配偶子女父母傍系亲属邻居朋友,同学同乡陌生人动物、生物、生态环境。从斗争哲学(严刑峻法)到以和为贵:党同伐异求同存异;不同而斗不同而和;坚持“原则”、鱼死网破调和折衷、韬光养晦;你死我活互惠双赢。中国文化传统:亲亲追求博爱的有限性:社会偏见与仇恨,战争的根源A贫富贵贱或阶级的区分与对立B皮肤颜色与种族的区分与对立C宗教信仰的区分与对立(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儒教文明的冲突)D政治制度的区分与对立E城乡居住地域的区分与对立F文化程度、职业的区分与对立G男女性别的区分与对立,二人性中的优点与高级(社会性)追求,4.追求民主与以服从为天职(不犯上,不作乱)的约束:民主政治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和对一切政府限制权力的政策。它不是一种最优的求全机制,而是保证满意的纠错机制。民主是一种“参与机制”与“监督机制”,健全的民主制度不会导致动乱和不安定,而且还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民主社会不是以一种价值观念战胜其他的价值观念,不是以一种生活方式统一其他的生活方式。在法治社会里,对公民来说是:“法无禁止即自由”;对政府来说是:“法无授权不得为”。政治民主化进程:独裁专政为民作主贪生怕死3.大公无私贪得无厌4.吃苦耐劳好吃懒做5.互助合作攻击争夺6.友爱同情冷酷无情7.公平正义歪曲偏袒8.正直、诚信、善良阴险、狡诈、凶恶耻感与罪感是各种宗教伦理、道德情感教化的产物。宗教戒律(底线):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不谎谝。人性美德(顶线):讲仁爱,讲清廉,讲名节,讲诚信要去作什么是人性美德,不能去作什么是基本义务。美德是只允许表彰,只允许鼓励,不应该因为没有达到某种理想的程度就对他进行舆论的谴责(于光远),三.人性的社会教化,教育工程内容:1.以贯输为途径的强化式教育(如家庭、学校的德育,采取天天讲的形式贯输)2.以典型引路的示范式教育(如学任长霞、宋如水、牛玉儒、丛飞)3.以活动为载体的渗透式教育:(如全球广泛开展的志愿者活动,作义工)中国文化主要探讨自己行为的规范而不是对自然的知识,道德论压倒知识论,哲学成为道德哲学,文学强调以文载道,教育强调德育为主,政治学强调仁政、德治,以伦理为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孔子明确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与传统心理学特征,儒家处世养生原则,修齐治平,仁义忠孝少立大志,耀祖光宗3.内圣外王,立德立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儒家文化提倡仁爱、和谐、宽容、进取的人文精神儒家学说的缺点:尊古(缺乏创新),守礼(压抑个性),伦理(人际不平等)亲亲(爱有差等),人治(权大于法),道家处世养生原则(杨德森),利而不害,为而不争2.少私寡欲,知足知止3.知和处下,以柔胜刚返朴归真,顺其自然道家文化追求个性自由与精神超脱道家学说的缺点:出世,复古,弃智,虚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两种处世原则的对比,道家处世养生原则反道家处世养生原则利而不害,为而不争1.损人利己,不为而争2.少私寡欲,知足知止2.极私多欲,得寸进尺3.知和处下,以柔胜刚3.好斗居高,刚愎自用返朴归真,顺其自然4.倒行逆施,违反自然,附道家认知心理治疗操作程序,松静术柔动术病因分析会保健心得志致虚守静老子心斋:心灵空无一物的专一而虚静的状态坐忘:端坐静心、物我两忘的境界(庄子),四.构建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我国长期以来,由于个人迷信盛行,教条主义横行,人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受到严重压抑,养成了一种依赖型人格:对党的依赖,对社会主义制度与集体经济的依赖,对经典理论的依赖。唯唯诺诺,万马齐喑。任何个人欲望、个人利益、个性自由都在“突出政治”,“斗私批修”的旗号下,受到批判和排斥。如果一个领导者独掌政权,不认为人人都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将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强加于人,就可能造成社会的灾难。一个自愿全部放弃个人享乐、只讲牺牲与奉献的人,以此作为唯一标准采用舆论、法律、甚至武力手段强加于全体人民,也只能带来个人与全民的悲剧。如果目标是民主,和平,手段是专政,暴力;目标是富强,手段是使贫困普遍化;目标是百家争鸣,手段是思想控制;手段与目标之间的明显矛盾又不能及时解决,只能是乌托邦式革命的失败。合乎人性的秩序和规则,永远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特征。,四.构建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和谐社会的特征:1.调动一切社会积极因素,增强社会生机活力,2.协调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平,3.加强民主法制,维持社会稳定,4.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与人际关系,5.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之,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多一点科学,多一点民主,多一点理智,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关爱,就会创造更多的和谐.,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尊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新加坡社会共同价值观(内阁倡导,大众讨论,国会批准,1991),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尊重个人(同舟共济)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1993年请社会学心理学专家成立家庭委员会,拟定“家庭价值观”,举行全国各族讨论会修改制定,即:亲爱关怀,互敬互重,孝顺尊长,忠诚承诺,喝和谐沟通。1994年通过“赡养父母法案”。1977年起,成立居民委员会及其他社区组织,开展“睦邻节”及多种文明礼貌活动,违规者重罚。中学生普遍接受伦理道德课的教育。18岁青年普遍服兵役1-2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近同,东方文化1.重农轻商2.重义轻利3.重道德轻法律4.重家庭为本5.重社会关系6.重群体意识7.重教育(政治、伦理)8.讲仁爱、尊长、克己;以含蓄、谦虚、服从为德,西方文化1.重商主义2.重利轻义3.重法律轻道德4.以个人为中心5.重个人自由6.重个体意识7.重教育(科学、创新)8.讲博爱、平等、自由;以开放、创新、张扬为本,.未来:廿一世纪中国人的文化与心理特征(杨德森),如果拒绝了现代文明中的科学、民主、开放、自由、法律、平等、市场、个性等观念,我们就无法在价值观念上实现与现代化的对接。中国传统观念必需现代化,接受西方文明必需中国化,实现两方面的整合创新(张岱年)。1.爱国爱家,关心社会2.义利兼顾,礼貌诚信3.勤奋勇敢,朴实谦和4.标新立异,敬业乐群5.民主自由,遵法守纪,人格发展坐标示意图(杨德森)为己者不拔一毛,兼爱者摩顶放踵,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在于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出具体的全民社会公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精神文明建设纲要提出六个坚持: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4.坚持注重社会效益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社会控制)相结合。,公民道德建设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加,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有5类实践活动:1.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3.学习先进典型的活动;4.重要节日和纪念日的庆祝纪念活动;5.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促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德育的目的: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按社会要求的道德标准自觉调节思想与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教育对象接受(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过去思想政治教育的缺点:1.首先确定一系列不切实际的原则与目标;2.要求教师不管理解与不理解,都必须贯彻执行;3.不管讲授内容是否符合实际,教学效果如何,继续搞形式,走过场,固守不移,僵化不变。4.只看考试成绩,及格过关,不管现实表现,学生素质。新人类、新新人类、嬉皮士、雅皮士、愤青与德育缺位1.只知享受现代生活,玩世不恭,不愿承担社会责任。2.热衷于追赶各种流行时髦风尚,服饰、发型、音乐、舞蹈、休闲生活方式,性自由,以及创造新词新语,对工作不感兴趣。3.愤世嫉俗,反对任何权威,痛斥社会黑暗,缺少自控自律,不遵守学校纪律与社会公德。自我中心,自我表现。,政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相关性选择题:一条即将沉没的海船上,剩有7个人,旁边一条救生艇,只能载4人。一个是虔诚的有德行的教会长老,一个是医学教授兼党委书记,一个海盗出身的懂航水手,一个才貌双全的妓女,一个乐善好施的亿万富翁,一个抑郁胆小体弱的女厨工,一个是持枪警察,为了他们的个人生存权利兼顾社会效益与公平,你选择留那4个人?,人性与心理卫生推荐参考书目一人的生物学方面威尔逊:论人的天性贵州人民出版社,贵阳,1987洛伦兹:攻击与人性作家出版社,北京,1987莫里斯:人类动物园文汇出版社,上海,2002莫里斯:裸猿文汇出版社,上海,2003达尔文:人与动物的情感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99二人性分析方面黎鸣: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国社会出版社,北京,2003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广州,2003解思忠:中国国民素质危机中国长安出版社,北京,2004何宗思:中国人格病态批判中国社会出版社,北京,2003王海明:人性论商务印书馆,北京,2005李西建:重塑人生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1998三.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5艾伦艾维等:心理咨询的技巧与策略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上海,2005,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德主刑辅,富民教民。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精神文明。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