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9338 上传时间:2020-05-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个体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内化社会价值规范,从生物个体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儿童融入群体与环境中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小学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第一节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n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n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n 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内容上看,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部分。n 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种成分。n 从整体上来讲,自我意识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n 1. 自我认识n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n 自我评价:是在分析和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n 在正确合理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上产生自信。n 2.自我体验 n 对自己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体验.n 个体对自己有价值感和重要感的自我体验表现为自尊 自卑 n 3.自我控制 n 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自我调节过程发动作用和制止作用。三、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1、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生理自我为主n 1岁前,分不清主体与客体,将自己与外部事物混同n 1岁后,自己的身体名字, 区分自我与非我n 18个月时的镜中自我的确认;n 2岁后,“我、你、他”指称代词的使用。n 初生婴儿的意识是混沌的,没有明确的主体和客体的区分,基本没有自我意识,只有生理需求提示着我的存在。n 当婴儿发现咬手指与咬布娃娃的感觉不一样时,就有了最初的自我意识自我感觉。n 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开来,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例如,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n 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知道自己的名字,开始使用第一人称称呼自己,“我是” “我要”“我有”等。这表明儿童已能完成从自己的表象到抽象的飞跃,也表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n 2、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社会自我时期,显著受社会交往和社会文化影响,是角色学习的重要时期,发展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责任、作用的认识。n 自我同一性问题n 3、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成人期),心理自我时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个性逐渐形成,发展个体独立性、自我理想和价值观等。n 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与年龄呈现正相关,但发展速度各年级是不等速的。n 一年级到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尤为迅速的时期;n 三年级到五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平稳时期n 五年级到六年级时又会出现一个加速发展时期。五、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小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特点1.自我描述从具体、外部特征向抽象、内部特征转变 “我是谁”身高体重外貌喜好品质爱好交往2.自我概念具有情境性(不稳定)n 8-11岁,自己是善良的,因为我把东西借给同学用。自己是无能的,因为考试不及格。3.自我概念内容的社会性不断增加n 如爱国、守法,守纪律、孝顺、正直、诚实,善于合作等(二)小学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n 自我评价制约个体活动的积极性,发展良好的自我评价对儿童极其重要。1.由顺从别人的评价向独立的自我评价发展2.从具体、外部行为评价向抽象、内在品质的评价发展(全面、深刻性增强)3.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加4.自我评价的能力低于对他人评价n 5. 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日益提高n 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指的是自我评价的广泛性和深刻性。n 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儿童评价自己的行为时能同时列举自己的优点和缺点。n 从小学高年级直至初中,这时的儿童能将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动机联系起来,分析自己的个性品质,过渡到对自己个性进行综合评价。n (三)小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n 1、儿童自我体验主要发生于4岁左右,愉快感和愤怒感发展较早,自尊感羞愧感和委屈感发展较晚,随着年龄增长,由生理性需要体验向社会性需要体验不断发展。2. 提高小学生自尊感的策略(1)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n (2)获得充分的社会支持n (3)积累成功体验n (4)掌握应对策略(四)小学生自我控制的发展1.中低年级外部影响下的自我控制(他律)n 由成年人指定可接受行为和不可接受行为n 成人奖惩;认知能力;人际信任;替代满足2.中高年级自我作为动因的自我控制(自律) 内控型n 王振宇等研究发现小学儿童的自我监控表现出低年级儿童的自我控制分数比高年级儿童高的现象。n 原因?n 低年级儿童容易受权威人物控制,他们的自我控制分数高是由外部原因造成的,实际上是外部控制的结果。n 而到了高年级,小学儿童的独立性增强,外在约束力减小,内在的自我控制增强,但这种控制力的发展是缓慢的,因而表现出自我控制分数下降。第二节 小学生的社会行为一、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n 帮助他人或采取有益于他人的行动,如助人、合作、分享等。随着年龄增长,在社会强化的影响下,亲社会行为逐渐增加。 n (一)分享行为:n 5-7岁从自我中心出发,自己居先n 7-9岁按个人能力和成绩,分给有能力的人n 9岁开始同情和重视个体需要n (二)互助与利他行为n 1. 随年龄增长,小学生的互助行为不断增加n 2.1-3年级表现为互惠性互助动机, 4-5年级表现为利他性互助动机n (三)合作与竞争行为n 多伊奇:合作目标竞争目标个人化目标(合作学习优于竞争学习和个人化学习)n 1. 小学生的合作与竞争行为受外部指导和奖励的影响n 2. 在奖励的条件下和合作目标的引导下, 6-13岁的小学生都能较好地进行合作n 3. 团体奖励更有利于产生合作行为n 二、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表现n 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攻击Y 美国心理学家W. Hartup研究4-6岁和6-7岁的儿童,发现:在整个学前期,儿童的工具性攻击呈减少趋势,敌意性、报复性呈增多趋势。Y 张文新等(1996)研究小、中、大270名儿童的攻击行为,也得到类似结果。n 相对于幼儿时期,许多6-7岁儿童的攻击行为减少,言语攻击增多;男生多于女生;攻击行为有相对的稳定性三、影响小学生社会行为的因素见小学生心理学教材288-293)n 1.生物因素n 2.社会认知能力n 3.文化的影响n 4.家庭教育环境n 5.宣传媒介四、促进亲社会行为,控制攻击性行为策略1. 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n 2. 提供亲社会行为的机会n 儿童承担家务活越多,对家庭帮助越大,利他水平越高。n 3. 强化亲社会行为,利他主义n 4. 教会儿童掌握交往策略n 5. 提高社会认知能力n 6. 媒介正面宣传,树立良好榜样第三节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一、同伴交往n 同伴关系是儿童除父母及亲属以外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儿童掌握社会技能,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n 小学生的同伴交往的频度和深度都进一步发展,关系是平等密切的。n 1. 小学生友谊关系的发展n 友谊是伙伴与朋友之间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亲密关系。通过友谊,可以实现交往、合作和自我控制,相互学习社会技能,并体验不同情绪情感,奠定人际交往的基础。 塞尔曼将儿童的友谊发展分为5阶段n 3-7岁,不稳定阶段。朋友与实利的物质属性及其临近性相联系。(糖果) 游戏同伴n 4-9岁,单向帮助阶段。强调他人的顺从。 顺从伙伴n 6-12岁,非实质性双向帮助阶段。有明显功利性特点。n 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n 12岁开始 ,友谊发展最高阶段。 稳定持久的友谊阶段。n 儿童对同伴的依从性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曲线。n 研究者为:在3-6岁期间是不受同伴影响的,只是自己管自己,没有一个孩子按童龄组的判断改变自己的主张;n 7-10岁儿童有明显的依存性,一直是按同龄人一致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意见;n 11-13岁儿童就不向7-10岁的孩子那样依从别人。n 表明同伴的影响发展呈倒马鞍型,两头低,中间高。幼儿园儿童最少依从,7-11岁最易依从,而再大一些的儿童甚至成人在依从性上居中 。n 研究表明,友好、亲社会、有反应和积极交往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强使儿童更容易被同伴接纳,更受同伴欢迎。大多数情况下,受到同伴赞扬和喜爱都能强化儿童的交往行为。n 2. 小学生同伴团体发展班集体n 二、同父母的关系n 接受拒绝;限制允许两个维度说明儿童与父母行为(图P309)n 父母的影响机制教导;强化; 榜样;慰藉n 父母同儿童的关系接受;拒绝; 控制;放任三、师生交往n 1、小学生对教师态度的情感成分较重n 低年级对教师的态度处于权威认知阶段,从三年级开始,儿童不再无条件服从。 n 2、小学教师对学生的期望n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列翁效应)n 因教师向学生传递不同性质与程度的期望而导致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发生相应变化的教育现象 n 教师因素(人格、态度)、n 学生因素(性别、身体特征、家庭背景)n 环境因素 思考题n 1.浅谈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n 2. 如何促进师生关系n 3.小学生攻击行为的表现与矫治n 4.说明小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