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5134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游戏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教师要运用趣味的游戏化的手段,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从喜欢为自己服务到愿意帮助他人,让幼儿感受到自我服务的快乐,自我服务的自豪。创设“趣味”情境,支持幼儿建立自理意识;利用“趣味”游戏,引导幼儿学习自理方法;增加家园“趣味”互动,帮助幼儿巩固自我服务的方法。【关键词】趣味游戏;幼儿教育;自理能力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对他们这一时期各种习惯的培养,将会是他们成功走向社会的一块坚实的基石。习惯是在长期而又漫长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的情景下自然而然的自动化地表现出来。也只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为孩子奠定一生的幸福。我们中国现代的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里都是2对1、3对1、甚至是4对1。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能力逐渐在退化。幼儿刚入园,不会吃饭,饭粒掉一桌子;不会自己喝水;不会穿脱衣服,起床时衣服裤子扔的到处都是;不会自己洗手、不会自己入厕,需要老师抱着、扶着,有的小朋友甚至入厕后连裤子也不提,光着屁股就跑去玩玩具。事事需要成人帮助。因此,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个秩序的敏感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教师应该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整合语言、游戏、生活、计算、科学、常识等方面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它具有主体性、鼓励性、游戏性、操作性、家园合作性和整合性等特点。因此,从小班开始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加强自我服务意识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使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何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用怎样的方法培养?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趣味”情境,支持幼儿建立自理意识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环境是幼儿最好、最自然的启蒙教师,能对幼儿的情感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试图改变区域活动中的环境,让环境变得有趣味且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中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意识。儿童通过学习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富有灵性的童年生活。记得刚开学时,我发现小班幼儿会自己系扣子的很少。于是,我们便找了许多色彩鲜艳的碎布,设计出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图案,如小乌龟,小花猫,小白兔等。在小动物的眼睛处、腿处、嘴巴等处钉上扣子和扣眼,然后,创设一种情景,让幼儿有兴趣地练习系扣子。例如:狡猾的狐狸来了,他要吃小乌龟,赶快把小乌龟的腿缩进壳里,不让狐狸咬到,这样幼儿就很快把乌龟腿部的扣子系上了。又如:小白兔要睡觉,让他的眼睛闭上吧,孩子们一听就会把小兔子眼睛上的扣子系上。这样,孩子们不仅感受了有趣的故事,更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在趣味情景中边游戏边学习,孩子们很乐意去做,并且很快掌握了系扣子这一基本生活技能。一段时间后,家长反映孩子早上自己会系扣子,并且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二、利用“趣味”游戏,引导幼儿学习自理方法1.生活游戏的吸引力陶行知说过“唤兴味起”。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同时很好的学习自理方法。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课堂。无论个性还是才智,都要通过孩子本身的行动得以实现,遵从孩子意愿,强调游戏和富于刺激性的环境,及时充分发掘孩子潜能,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方法。多年的幼教工作使我对以上理论深有体会,并且努力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我们要求孩子午睡前要脱掉外裤,天气越来越冷了,对于这些刚入园的孩子来说是有困难的。家长的过度爱护,包办孩子完成自己可以完成的事,直接剥夺了幼儿尝试的机会。所以导致孩子们都等着老师去帮助她穿、脱衣服,有的孩子还没穿好衣服就已经钻出了被子,这么一来难免感冒,如何缩短幼儿们穿的时间,以防感冒呢?于是我们决定让幼儿自己学会穿衣穿裤子。来强化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并让幼儿初步了解自我服务的基本常识和方法。我们设计了“火车钻山洞”的游戏,使幼儿愿意动手尝试。首先让幼儿用裤腿当成望远镜来看看,“山洞”里可以看到什么,孩子们抢着说看到了小朋友、看到了老师、看到了在墙上和爸爸妈妈一起照的照片接下来,我就让幼儿“钻山洞”,“哧溜一下钻进小山洞,再哧溜一下钻进另一个小山洞”。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脱衣服的“顺口溜”:“小宝宝脱衣服,从上往下解扣子,小手在后拉袖口,衣服快脱下。”孩子们兴趣极高,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顺序和方法。这次活动让幼儿们感受到了快乐,有了成功感,渐渐地幼儿们喜欢上了穿脱衣服。2.角色游戏强化幼儿自我服务意识角色游戏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所熟悉和喜爱的角色,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和活动,它为独生子女参与社会生活、获得社交能力提供了机会。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动脑筋、出主意,创造性地反映生活,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情,孩子从这些准则中学会了自己做一些事情,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来说,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给与儿童完整与和谐的生活,给与儿童自由与创造的生活。生活与游戏的相互渗透将有助于幼儿最大限度地发展。游戏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幼儿越喜欢,因为它生动、自然。生活中的现象是最容易感知和被接受的,而游戏则是幼儿最形象的对现实生活的模拟。通过参与游戏不仅有利于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勤动手、勤思考的习惯,以此学会一些生活的基本常识。老师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采用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不断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以喝水为例,随着天气变化,有的幼儿不爱喝水,还有的幼儿在家喝惯了“甜水”,对白开水不适应;有的幼儿没有主动喝水的意识,在老师的反复提醒下勉强喝水。为了让幼儿意识到喝水的重要性,并能主动喝水,我们改变以往的说教方式,带孩子到植物角每天给植物浇水(蒜苗、小麦等)。过一段时间幼儿发现没有浇水的植物就会枯萎。于是老师再次组织幼儿喝水时,首先生动形象的向幼儿展示植物缺乏水分的后果,并运用游戏的口吻说“该给宝宝们补充营养了。”幼儿对于水的重要性有了直观的认识,都能高高兴兴的去喝水。3故事、儿歌的神奇作用皮亚杰认为,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必须考虑幼儿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学前儿童属于前运算思维阶段,其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思维具体形象,好幻想。而故事和儿歌以其幻想的夸张性和多样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它与现实生活中幼儿特殊的心理、特殊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是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童话故事对于幼儿发展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着远远超过我们已有认识的意义,其作用不容忽视。如果说儿童通过游戏来感知生活、认识世界,并在游戏中得到了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愉悦。而童话故事以其“无意思之意思”的游戏精神满足了儿童的游戏需要,成为儿童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故事、儿歌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帮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一工作如果只是依靠单纯的说教,幼儿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故事、儿歌中一些可爱的形象深为幼儿所喜爱,对幼儿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榜样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尤其注重发挥故事、儿歌的作用。例如没有牙齿的大老虎时刻提醒幼儿饭后认真漱口,认真刷牙;大公鸡和漏嘴巴在吃饭时就像是监察员一样使幼儿养成了专心吃饭的习惯;猪八戒吃西瓜像一位大姐姐一样提醒你不要乱丢垃圾等等。我认为,童话世界是幼儿精神成长的乐园,对于幼儿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好的童话好似阳光,照耀着每一条幼儿的路;好的童话似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在幼儿的生活中,充满了广义上的童话,穿的是童话(各式动物形状的服装),吃的是童话(各种动物的糕点),玩的是童话(各种动物的玩具),讲的是童话(各种童话故事),看的是童话(五彩缤纷的动画片),想的更是童话,一句话,幼儿的生活充满了童话,童话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我们应该更大地挖掘出童话对于幼儿的教育价值,以引导幼儿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成好奇、爱模仿、想说话是34岁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有趣的情境、故事和儿歌,让幼儿在看看、说说中懂得粗浅的道理,从而学习、掌握动作技能。运用儿歌化的语言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小班的幼儿自理能力都较差,选择合适的儿歌,让幼儿边按节奏念儿歌边洗手:“湿湿手,擦肥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我的小手真干净。这样可以帮助幼儿较快地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孩子们对故事是百听不厌,通过故事可以让孩子们从中知道许多深奥不容易理解的知识。下面再说一个我记忆特别深刻的事情,班里的有的宝宝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以至于拉在了裤子里,经过观察发现这些孩子只要一想大便,便会不停的扭动着屁股。于是我在班里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故事中有个可以排神奇便便的宝宝,他每天的便便都是不同的形状,有的像小乌龟,有的像小鸟,好多好多小朋友从来都没见过的形状。真没有想到,我的故事居然起到了效果。这些孩子自己走到了厕所,试着排出便便,我发现她排便便的时候好奇的看来看去,似乎也在看自己的便便是什么形状。这样孩子的排便就会形成规律,而不再拉到裤子。三、家园共育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新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因为家长的包办导致孩子在幼儿园里不知所措。所以,我们除了在幼儿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很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我们利用黑板报、家长会、家园桥等形式,让家长了解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家长们往往很迷茫,不知道用什么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我们幼儿园每个月都会有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到幼儿园,让她们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自理能力上的差距,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其次我们请优秀家长向大家介绍经验,通过家长之间的交流让大家学到更多的方法;最后我们向家长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如:引导幼儿自己折叠裤子的方法和步骤;“小汽车送货”形象地把小手比作小汽车,从衣袖钻出去再把衣袖往回拉,引导幼儿自己把反掉的衣服翻过来;“小鞋子生气了”在鞋子上各贴一张幼儿拉手(或拥抱)图案的贴纸,如果幼儿穿对了贴纸就手拉手或抱在一起,如果幼儿穿反了鞋子,贴纸朋友就碰不到一起会生气。通过游戏的介绍,家长也了解了幼儿园里的学习方法,更积极地配合教师,使幼儿园教育有了延续性和整体性。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是伴随着幼儿年龄特点而不断调整的,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幼儿意识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运用趣味的、游戏化的手段,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从喜欢为自己服务到愿意帮助他人,让幼儿感受到自我服务的快乐,自我服务的自豪。陶行知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为了使今天的幼儿将来能成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栋梁,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当然,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要不断地为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与条件,使他们不断地学习与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做到心灵而手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