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行为与观察策略探析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35129 上传时间:2020-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行为与观察策略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行为与观察策略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观察行为与观察策略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观察策略探析冉茂乾(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区域游戏1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是实施针对性教育的基础,是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幼儿游戏中关注点的确立、如何观察以及对观察受制因素的克服等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本文从在区域游戏如何观察的阐述中,提出幼儿的游戏状态、游戏水平等重要关注点,提出明确、细化观察项目、确定观察方法、巧用观察记录等具体方法。同时还提出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以及正确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是提高观察能力的主要因素。关键词:区域游戏 幼儿游戏观察 策略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的颁布实施,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等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幼儿园区域游戏无疑是落实指南中倡导的教育理念的主要途径。在尊重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成为共同教育理念后,每个幼儿都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的区域,按照自身发展水平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教师则在观察活动中,通过对儿童活动的理解、反思实现预设期望的程度以及幼儿兴趣点在哪些地方等的观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逐步改进方法,逐步提高区域游戏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可见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知晓从哪些角度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关注每个幼儿不同特点,寻求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一、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中关注什么随着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一观念深入人心,教师不仅关注自己的“教”,也要懂得如何关注幼儿的“学”。只有在真实情境状态下的教育中,观察幼儿真实的表现,准确捕捉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才体现出对纲要和指南的深入领会。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可能更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关注幼儿的游戏状态在关注幼儿游戏状态的过程中,对幼儿个体的观察非常重要。幼儿在和其他儿童在一起时的行为表现如何?他在群体中的位置是什么(游戏的领导者、发起人、跟班)?怎样对幼儿游戏状态“游离”的判断和处理?以及幼儿在活动中是否专注、乐于探索?都与提供材料的丰富性、趣味性、挑战性、层次性等直接相关,涉及到对幼儿现有发展水平的把握、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学习特点的分析、对材料蕴含教育目标的挖掘。丰富有趣、极富吸引力的游戏活动能很好地吸引幼儿的兴趣和产生持久的游戏状态,而了无生趣、机械式的游戏则会使幼儿的游戏状态过早“游离”3。(二)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及表现出来的游戏水平幼儿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游戏中幼儿会用各种各样的个性化方式来表达需要。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表现出的游戏水平是否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普遍发展水平,不同幼儿所表现出的幼儿游戏水平的是否存在差异性,这些都是通过观察所能发现的。通过观察就能看到幼儿能做些什么?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等,这体现教师日常的工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三)关注幼儿对环境的利用幼儿对环境的利用是幼儿与环境更深层次互动的表现,反映出环境是否真正起到支持幼儿活动的作用,这是环境创设的价值所在。游戏材料是连接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可帮助幼儿捕捉自己对外部世界的印象,并将其转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有特定用途和功能的材料。如玩具娃娃和自行车,是低结构化材料,儿童使用时会遵照材料的内在目的,但是他们也会将感觉投射到材料上(如玩具娃娃又淘气又不听话或者苦恼又伤心),或者把材料当成实现想法、愿望或者幻想的方式来使用(自行车是飞机、玩具娃娃是警察等)。教师除了记录幼儿使用材料的技能外,还要记录幼儿对材料的感受,比如喜欢的、使用的和需要避免的材料与活动的数量、种类、频率等。再比如使用时明显感觉满足、失败、自信或不自信的具体材料有哪些。只有通过详细的观察记录,不断总结,才能设计出丰富有趣味、极富吸引力的游戏活动。(四)关注教师指导后,幼儿的反应教师能否发现问题并给予适时适度指导是衡量其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志。在游戏中是否能关注到幼儿活动区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指导是否是启发性的、是否给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还需关注自己的指导是否剥夺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打断幼儿游戏的思路,做到尽可能少的干涉指导幼儿,给幼儿充足的自由探索的空间。如在游戏区,老师过多的说话可能就会限制了孩子,还不如少说话,让孩子自由探索!。(五)关注幼儿引发的学习观察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需求、拓展经验,支持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倾听、观察是了解幼儿需要和兴趣的主要途径,分析和解读幼儿行为体现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的把握,体现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关注幼儿引发学习的前提是在与幼儿的共同生活中,通过倾听、观察,再分析、解读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现有的经验和兴趣,并给予适当帮助,切忌用自己认定的游戏水平标准去衡量要求幼儿,给予幼儿在游戏中充分的自由选择与决定的权利。二、教师在区域游戏中如何观察作为教师,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通过观察可了解幼儿目前的身心发展水平,再将他们的进步与该年龄段群体的水平作比较,才能设计出适应其身心发展的各种活动4。通过观察也使教师能判断出落后于或者大大超前于正常水平的儿童,就能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状态,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案指导儿童游戏,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一)明确观察目的教师在观察幼儿游戏过程时,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这样观察时才能有的放矢。如有一位刚毕业的老师,在组织进餐环节中出现了下列问题:饭前洗手时,许多小朋友草草洗完就走了;吃饭时有些孩子不会正确使用筷子,吃完饭后碗里盘里一片狼藉,还有许多饭粒、菜叶没有吃干净。这些细节老师确没有发现,也没采取任何措施。幼儿园教育是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例子中的老师显然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不知道自己应该观察些什么,留心什么。如果教师熟知幼儿的发展目标且明确观察内容,就能有目的性、针对性的观察幼儿的每个动作,以此来判断幼儿目前的发展状况5。(二)细化观察项目确立观察目的之后,就需要细化观察内容,根据不同内容不同目的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通过客观仔细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对幼儿具体的分析,有目的地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就能获得第一手详细观察资料,汇总提炼出有用的教学经验。例如幼儿在种子的发芽的实验中,有幼儿观察并询问根的问题,教师并萌生了“在种子萌发实验中对根的观察”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墙上张贴了一些根的结构图片,并明确告之幼儿需要观察根的这一目的,这样一来幼儿的观察目的明确了,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幼儿的实验观察行为进行目的行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关注度和互动情况,目的明确了,观察项目才能够很好完成。(三)确定观察策略为了更多、更准确地了解信息。就需要围绕观察目的来确定相应的观察策略。观察策略主要包括情境创设的策略、师幼互动策略:情境创设策略指有目的创设或利用情境来了解信息,包含物质环境、人、整体氛围等。师幼互动策略指通过自己与幼儿的互动来了解信息。教师可预设一下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来确定互动策略。在活动中教师一旦明确了观察目的,就要想法获得此方面的信息,而不是被动等待幼儿和材料互动的发生。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之前向幼儿说明一下自己投放了新材料(详略程度可以根据目的自己把握),鼓励幼儿尝试玩一玩。幼儿知道有这样一件新玩具,就会依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这样教师能够看到更多的幼儿与材料互动,也因此能够收集更多的信息,为深入细致地分析幼儿各种行为打下基础。(四)巧用观察记录观察记录是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被研究的对象,如实记录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改进教育行为的一种方法。教师不可能把他们真正看到的所有细节近乎完美地以书面形似记录下来。然而,如果能够有目的地去观察并记录,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做观察记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1. 观察记录要真实客观记录的内容一定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不能为完成任务而编写。客观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记录客观,从幼儿的角度客观记录幼儿的行为、动作和语言、表情等真实情况,切忌从自己的角度对幼儿进行记录。如某某是个淘气、攻击性强,不会与同伴相处的孩子等。二是分析客观,目的明确、策略具体适当,针对问题做法的分析表述恰当,不用虚话、套话记录。如在记录时不要只说“幼儿的专注度有待提高”,而是指明通过那些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专注度,从而提高幼儿活动质量。2. 观察记录要深入观察到幼儿的各种现象后,要分析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观察验证策略是否得当,从而使观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更加透彻。观察记录切忌简单肤浅,分析问题切忌就事论事,要深入分析幼儿的特点、需要和产生问题的原因。3. 观察记录要有价值在观察中,教师往往不明确我今天要观察什么,而是看到什么记什么。这是对于游戏的观察缺乏一个整体的把握。如在区域活动的观察记录中,有的往往对各个活动区进行一个简单而又笼统的描述性记录:“娃娃家里,是爸爸,是妈妈,他们抱着娃娃去商店买东西商店里和是营业员,他们在整理货架上的商品”。如此笼统概括的描述,结果虽然记录的资料很多,但真正能提供指导性价值的内容却少之又少。三、影响教师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因素(一)对幼儿各个阶段应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把握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其需要是教育的一个基本依据,要教育好幼儿,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幼儿。幼儿是在行动中学习的,倾听、观察是了解幼儿需要和兴趣的主要途径。分析和解读幼儿行为体现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的把握。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者,在实践中捕捉到幼儿的行为,需要具备一定判断力。只有对该年龄阶段幼儿发展水平了解,才能在活动中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动态和发展水平,适时地更换材料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从而提高区域活动的水平6。深入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看懂幼儿的行为是我们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二)对幼儿学习方式的理解 指南指出:“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来学习,幼儿真正的主动学习体现为亲身参与游戏、在活动中思考、在游戏中发现和解决问题7。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正确判断幼儿现有的活动水平,再通过恰当引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使其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根据观察结果适时调整区角的位置、更换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8。(三) 对幼儿游戏的价值的理解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有愉悦体验,在假想和创造性的活动中获得满足,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是主动、自发、积极、快乐。首先,游戏必须是幼儿自由自主、自发参与的各种活动,这样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真实的知识。在游戏中要淡化预期计划,加强观察是提高游戏指导能力的切实保证。如果介入越多,干扰越多,则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就越少,对幼儿游戏的“来龙去脉”就越不清楚。同时会导致幼儿的游戏状态的游离。其次,幼儿在游戏中的经验有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游戏是一种“重过程,轻结果”的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调整,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经验知识。只有认识到幼儿游戏的这一特点,教师才会关注到幼儿点滴的行为进步。关注幼儿的需要、关注幼儿引发的学习是转变教学视角,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满足幼儿需要的方式就是提供支持,为幼儿创造行动和思考的机会,激活、分享、建构、提升幼儿的经验,为每一个幼儿发挥潜能提供现实可能性,让区域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参考文献:1.刘焱著:儿童游戏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2.教育部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3.Dorothy H.Cohen等著: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第五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4. 樊春青等:浅议区域活动的障碍及解决,山东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9期5. 顾春晖: 解析有目的观察,学前教育幼教版,北京教育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2009年第7-8期6.黄巧凤:区域游戏中教师有效观察与指导的策略研究,文教资料,2015年第8期7.陈璐璐: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教育观察,2016年第2期8.朱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的策略研究,浙江教育科学,浙江教育科学院出版,2007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