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职称内聘标准细则

上传人:y****3 文档编号:12827643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技术职称内聘标准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业技术职称内聘标准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业技术职称内聘标准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附件:专业技术职称内聘标准细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内部专业技术职称管理,实现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规范化,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断钻研业务,精通技术,发挥技术专长,为公司发展多作贡献。按照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办法要求,特制定本标准细则。第二条 本标准细则以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办法为基础,通过明确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内聘条件、考评标准,严格专业技术人员考评程序,按照考评要求评聘出与专业技术职称条件相符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条 公司成立职称考评组,负责对申请人进行初审、评审、评定聘任工作。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职称评聘事宜。第四条 专业技术人员聘期原则上为三年,当本标准细则因特殊情况有较大修改时,聘期作相应调整。第二章 内聘职称条件及程序第五条 内聘职称条件一、符合要求参与职称内聘的岗位有:管理类:公司领导、部长(主任)、副部长(副主任)、各室主任、各类干事、各类管理员、统计员、业务员、会计、出纳、审价员。工程类:公司领导、部长、副部长、各室主任、技术主管、技术助理、调试员、技术管理员、计量员、检验试验员。二、内聘职称学历及任职资格条件(具备其中之一即可)1、员级职称:(1)相关专业大专毕业,试用期满,经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以下简称考核)合格;(2)相关专业中等专科学校毕业,从事相关工作期限满二年,经考核合格。2、助级职称:(1)相关专业本科毕业,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2)相关专业大专毕业,担任员级职称(指公司内聘职称,下同)二年以上,经考核合格;(3)相关专业中等专科学校毕业,担任员级职称三年以上,经考核合格。3、中级职称:(1)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2)相关专业本科毕业,担任助级职称二年以上,经考核合格;(3)相关专业大专毕业,担任助级职称三年以上,经考核合格;(4)相关专业中专毕业,担任助级职称四年以上,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十年以上,经考核合格。4、高级职称(特指工程类,管理类暂不设高级职称):(1)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担任中级职称四年以上,经考核合格;(2)相关专业大专毕业,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累计十年以上,担任中级职称五年以上,经考核合格;(3)相关专业中专毕业,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工作累计十五年以上,担任中级职称五年以上,经考核合格。三、破格参与内聘条件1、经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各方面表现突出,为公司经营管理、科研技术等做出了较大贡献的,但未达到“内聘职称学历及任职资格条件”的员工,经本人申请,部门同意,并经职称考评组及人力资源部收集证明材料进行初审后,报总经理批准,可推荐参与专业技术职称内聘。2、公司因工作需要引进的特殊人才,可破格参与评聘。第六条 职称内聘程序一、本人申请:由本人根据自己所从事专业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表”,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聘期内的材料)。二、所在部门推荐:根据申请人具体从事专业情况和工作表现,由各部门推荐,填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聘表”,要求部门详细说明该人员在本部门的情况。三、部门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四、专业技术人员考核:1、凡上年度被评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拟聘职称的人员都要参加年终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2、考核的办法见“QG/PID020305-2010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3、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可与当年年度考核一并进行。4、考核结束后形成考核材料。五、由公司职称考评组,根据“管理类内聘职称考评标准”、“工程类内聘职称考评标准”并结合上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的年终考核情况,进行考评打分。六、人力资源部统计汇总职称考评分的情况,以提供公司职称考评组进行审查。计算方式如下:职称考评分=固定计分部分+职称考评组打分部分其中:职称考评组打分部分为每位职称考评组成员打分的平均分。七、将已通过审查的内聘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考评情况进行公示。八、经公示无异议后,将内聘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考评情况提交公司经理办公会议进行评聘。如有特殊情况,经总经理提名,办公会议讨论,进行破格评聘。九、根据任职资格聘任的技术职务,发给聘任证书。第三章 专业技术人员考评要求第七条 管理类和工程类内聘职称考评标准中的考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固定计分部分;二是职称考评组打分部分。两部分打分中均以0.5分为一个计分点。第八条 管理类和工程类内聘职称考评标准(见附件)中带“*”号项(共三项)为否决项,此三项中任意一项不得分者则不能进入评聘。第九条 固定计分部分:一、考评标准内容“德操”中的(2)(3)、“资质”中的(5)(6)、“学识水平”中的(7)(8)、“业务能力”中的(10)(12)、“工作业绩”中的(18)项均根据部门或本人的证据或证件情况统计计分。二、计分说明1、第(2)项“出勤”:按个人年度出勤情况进行计分,病假、事假均列入扣分情况。2、第(3)项“个人所获奖励”是指:个人所获得的奖励,如“先进个人、优秀员工”等,各类竞赛中所获的奖励计1分。3、第(5)项“职称”:根据个人所获得的国家职称或公司内聘职称情况,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计分,个人所获国家职称专业需对口。4、第(6)项“国家认可的文凭”:个人所获文凭需与所聘专业技术职称对口。管理类所包含的专业有:工商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汉语言文学(包括文秘)等;工程类所包含的专业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工程力学等。5、第(7)项“从事与专业技术相关联的工作时间”: 管理类按从事管理实际工作时间累计计算;工程类按从事技术类实际工作时间累计计算。6、第(8)项“论文发表”:所发表论文要求与专业技术相关。7、第(10)项“专业知识传授能力”:指专业技术人员在公司各级培训中的授课情况,须有教案,同一授课内容只计分一次。8、第(12)项“岗位胜任能力”: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组提供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情况统计计分。9、第(18)项“技术专业工作所获奖励或管理业务工作所获奖励”:“技术专业工作所获奖励”指:所从事的技术专业工作所获奖励,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管理业务工作所获奖励”指:所从事的管理工作上所获奖励,如专业相关的质量QC小组奖励等。其中质量QC小组奖励只有执笔人和公司质量QC小组推荐者才能得分,其他小组成员不计分。同一项技术专业工作或管理业务工作若同时获奖,就高不就低得分。第十条 职称考评组打分部分一、考评标准内容“德操”中的(1)(4)、“业务能力”中的(9)(11)、“工作业绩”中的(13)(14)(15)(16)(17)项均由职称考评组根据各相关部门提供的证据统计打分。二、打分说明1、第(4)项:违规违纪情况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证据。2、第(9)项:所写的制度或管理方案是指已经通过办公会议或各类专业委员会通过并实施的;技术文件必须经过技术部门认可归档的。此项由人力资源部、办公室和技术管理部等部门提供证据。3、第(13)项:管理类行政管理工作或涉及任职资格的人员是由公司经理办公会议明确的行管人员及公司已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工程类技术主管由技术管理部科研项目任务书明确,打分时由技术管理部提供依据。科研人员对应该项中第1条打分;工艺、检验、计量人员对应第2条打分;技术文件审签人员对应第3条打分。4、第(14)项:管理类重要管理工作的参与人员指由公司行文确定的人员,打分时由人力资源部收集相关资料,重要管理工作每年年底由公司具体明确;工程类经济效益情况以经营计划上的产值确定,打分时由经营计划部提供依据。第十一条 管理类考评总分为265分,其中德操24分,资质45分,学识水平27分,业务能力71分,工作业绩98分,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占总分的63.77%;工程类考评总分为285分,其中德操24分,资质45分,学识水平27分,业务能力71分,工作业绩118分,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占总分的66.32%。第四章 激 励第十二条 从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当月起,将根据公司员工工资方案,调整已获专业技术内聘职称员工的津贴。第五章 附 则第十三条 本标准细则自经理办公会通过之日起实施。.管理类内聘职称考评标准(2013)序号考评项目考 评 内 容分值考 评 标 准1德操(1)工作态度是否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是否团结同事,密切配合工作12好计9-12分;较好计5-8分;一般计1-4分;差计0分。(2)出勤3满勤计3分;请病、事假15天内计2分、超过15天计1分;迟到早退一年内累计20次、旷工计0分。(3)个人所获奖励(聘期内)3获得省(或以上)级奖励计3分;获市级奖励计2分;公司级奖励计1分。各类竞赛中所获的奖励计1分。* (4)是否有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和严重违反公司规定情况6无违规违纪计6分;有较轻的违规违纪计1-3分;有严重的违规违纪计0分。2资质(5)职称(国家职称专业需对口)25国家认可资质:高级计25分;中级计18分;初级计10分;员级计6分;或已获公司内聘资质:高级计22分;中级计15分;初级计8分;员级计4分。(6)具有国家认可的文凭(专业须对口)20研究生以上计20分;本科计16分;大专计12分;中专(或相当文凭)计6分。3学识水平(7)从事与专业技术相关联的工作时间125年内计4分;10年内计6分;20年内计8分;30年内计10分;31年以上计12分。(8)论文发表(聘期内)要求与本专业相关15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或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三篇(含三篇)以上计15分;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两篇计10分;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计6分。4业务能力(9)完整编写公司规章制度或其他各类管理方案能力16及时规范编写一个项目全套制度或管理方案计10-16分;编写部分制度或管理方案一篇计1-4分、三篇以上计5-14分;修改制度或管理方案一篇1-3分、三篇以上计2-8分(若不同篇但修改同一内容算一篇)。(10)专业知识传授能力10部门级培训授课3次内每次计1分、4次以上计5分;公司级内外培训授课3次内每次计3分、4次以上计10分。(11)专业技术综合能力15综合能力强计11-15分,较强计6-10分,一般计1-5分,差计0分。* (12) 岗位胜任能力30胜任高级职称岗位优秀计30分、称职计26分、基本称职计22分;胜任中级职称岗位优秀计24 分、称职计20分、基本称职计15分;胜任助级职称岗位优秀计18分、称职计14分、基本称职计10分;胜任员级职称岗位优秀计12分、称职计8分、基本称职计6分;不称职不给分。5工作业绩(13)行政管理工作(或已获任职资格)8主持公司管理工作(副总或相当级别以上)计6-8分;部门管理工作(副部长或相当级别以上)计4-5分;室主任(或主管公司某项工作)计2-3分;班长计1-2分:已聘中级职称计4-5分、助级职称计2-3分、员级计1-2分。(14)公司重要管理工作中完成工作10负责整体组织工作计8-10分,担任主要助手计6-7分,负责此项工作中有关本部门的工作计4-5分,协助本部门完成该工作1-3分。(15)日常管理工作30负责公司级管理工作并及时协调解决重大的工作问题计20-25分;负责公司级某项管理工作并及时协调解决较重大问题计15-19分;负责部门两项以上管理工作或责任较重及工作突出并及时协调解决管理工作的难题计10-14分;负责部门一项管理工作并及时协调解决管理工作的问题计1-9分。工作有创新的另加1-5分。(16)工作量20非常饱满计16-20分;饱满计11-15分;较饱满计6-10分;不太饱满计1-5分;没有工作量计0分。*(17)工作质量20工作出色、质量好计16-20分;较好计10-15分,一般计1-9分,重大失误或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的0分。(18)管理工作所获奖励(聘期内)10个人管理工作或主持管理工作获得省(或以上)级奖励计10分;个人所参与的管理工作获得省(或以上)级奖励计8分;个人管理工作或主持的管理工作获得市或公司级奖励计6分;个人所参与的管理工作获得市或公司级奖励计4分。(同一个管理工作若同时获奖,就高不就低得分。)工程类内聘职称考评标准(2013)序号项目考 评 内 容分值考 评 标 准1德操(1)工作态度是否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是否团结同事,密切配合工作12好计9-12分;较好计5-8分;一般计1-4分;差计0分。(2)出勤3满勤计3分;请病事假15天内计2分、超过15天计1分;迟到早退一年内累计达20次、旷工计0分。(3)个人所获奖励(聘期内)3获得省(或以上)级奖励计3分;获市级奖励计2分;公司级奖励计1分。各类竞赛中所获的奖励计1分。* (4)是否有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和严重违反公司规定情况6无违规违纪计6分;有较轻的违规违纪计1-3分;有严重的违规违纪计0分。2资质(5)职称(国家职称专业需对口)25国家认可资质:高级计25分;中级计18分;初级计10分;员级计6分;或已获公司内聘资质:高级计22分;中级计15分;初级计8分;员级计4分。(6)具有国家认可的文凭(专业须对口)20研究生以上计20分;本科计16分;大专计12分;中专(或相当文凭)计6分。3学识水平(7)从事与专业技术相关联的工作时间125年内计4分;10年内计6分;20年内计8分;30年内计10分;31年以上计12分。(8)论文发表或专利(聘期内)要求与本专业相关15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或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三篇(含三篇)以上计15分;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两篇计10分;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一篇计6分;聘期内获专利1项计15分。4业务能力(9)完整、正确编写各类技术文件能力16及时规范编写一种产品全套技术文件(电子类或机械类)计10-16分;编写部分技术文件(包含工艺文件、检验试验文件、计量规程)一篇计1-4分、三篇以上计5-14分;修改技术文件一篇1-3分、三篇以上计2-8分(若不同篇但修改同一内容算一篇)。(10)专业知识传授能力10部门级培训授课3次内每次计1分、4次以上计5分;公司级内外培训授课3次内每次计3分、4次以上计10分。(11)专业技术综合能力15综合能力强计11-15分,较强计6-10分,一般计1-5分,差计0分。* (12) 岗位胜任能力30胜任高级职称岗位优秀计30分、称职计26分、基本称职计22分;胜任中级职称岗位优秀计24 分、称职计20分、基本称职计15分;胜任助级职称岗位优秀计18分、称职计14分、基本称职计10分;胜任员级职称岗位优秀计12分、称职计8分、基本称职计6分;不称职不给分。5工作业绩(13) 参与产品科研情况或科研工作中技术管理工作情况251、主管公司大型产品的设计开发(主管或总师)并按期完成计21-25分,在大型产品设计开发任主要助手或主管一般产品两个以上设计开发并按期完成计16-20分;主管一般产品设计开发并按期完成计11-15分;在一般产品设计开发中任助手或负责编写有关技术文件计5-10分。2、在产品科研过程中主管技术工艺、检验、计量技术工作计1-10分。3、在技术文件审核过程中的审签人员计5-15。(14)主管产品产生经济效益情况8年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生产产值50万元以上或科研产值20万元以上7-8分、生产产值20-50万元或科研产值10-20万元5-7分、生产产值20万元以下或科研产值10万元以下1-4分。当年无效益计0分。计算产值时,按三年内就高不就低的原则。(15)生产中技术工作情况30负责公司复杂产品生产中技术工作并解决技术问题计20-25分;负责复杂产品中某组合或一般产品生产技术工作并解决技术问题计15-19分;在产品生产中负责整机调试工作并能解决技术问题或解决生产中工艺、检验、计量工作的难题或编制相关技术文件计10-14分;在产品生产中负责部分调试工作并能解决技术问题或解决生产中工艺、检验、计量工作的一般问题或编制相关技术文件计1-9分。工作有创新的另加1-5分。(16)工作量20非常饱满计16-20分;饱满计11-15分;较饱满计6-10分;不太饱满计1-5分;没有工作量计0分。*(17)工作质量20工作出色、质量好计16-20分;较好计10-15分,一般计1-9分,失误0分。(18)技术工作所获奖励(聘期内)15个人技术工作或主持的技术工作获得省(或以上)级奖励计15分;个人所参与的技术工作获得省(或以上)级奖励计12分;个人技术工作或主持的技术工作获得市或公司级奖励计10分;个人所参与的技术工作获得市或公司级奖励计7分。(同一个技术工作若同时获奖,就高不就低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