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Iwanderedlonelyasacloud赏析.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827132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兹华斯Iwanderedlonelyasacloud赏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华兹华斯Iwanderedlonelyasacloud赏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华兹华斯Iwanderedlonelyasacloud赏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illiamWordsworth,Introduction,May,2006,2,华兹华斯1770午出生于英格兰北部的坎伯兰湖区(Cumberland),他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史上的一个领袖人物。大自然是他诗歌歌颂的主要主题,他因此也被誉为“崇尚自然主义者”(“WorshipperofNature”)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真切的爱,他认为大自然除了给人以感官之美外,还给人带来智慧和力量。1797年诗人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共同出版了抒情歌谣集(LyricalBallads),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开始。,Introduction,May,2006,3,与那些崇尚理性、秩序、传统的古典派诗人不同,他主张诗歌语言应生活化、回归自然,他认为诗歌应是人类强烈感情的流露。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IWanderedLonelyasaCloud”)这首诗既是诗人抒情诗的代表作也是诗人诗论的最好例证。,May,2006,4,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是华兹华斯抒情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804年。据说此诗是根据诗人兄妹俩一起外出游玩时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妩媚所吸引这一经历写成的,体现了诗人关于诗歌应描写“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emotionrecollectedintranquility)这一诗学主张。全诗可以分成两大部分;写景和抒情。诗的开篇以第一人称叙述,格调显得低沉忧郁。诗人一方面竭力捕捉回忆的渺茫信息,另一方面又觉得独自漂游,可以自由自在地欣赏大自然所赋予的美景。他把自己比作一朵流云,随意飘荡,富有想象的诗句暗示诗人有一种排遣孤独、向往自由的心情。在他的回忆中,水仙花缤纷茂密,如繁星点点在微风中轻盈飘舞。这是一首被人们广为传诵的诗歌。它被选入了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集,英美各国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都曾在教室里背诵过它。华兹华斯自己则把这首诗视为理解他的作品的试金石。这首诗不仅旨在描写湖畔的水仙,更重要的是其间贯穿着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对于人的想象力的看法。,May,2006,5,May,2006,5,在DorothyWordsworth的日记里,曾记述了他们兄妹看到一片水仙花的情形(见1802年四月十五日的记载):WhenwewereinthewoodsbeyondGowbarrowPark,wesawafewdaffodilsclosetothewaterside.Aswewentalongthereweremore,andyetmore;and,atlast,undertheboughsofthetrees,wesawthattherewasalongbeltofthemalongtheshore,aboutthebreadthofacountryturnpikeroad.Ineversawdaffodilssobeautiful.Theygrewamongthemossystones,aboutandabovethem;somerestedtheirheadsuponthesestones,asonapillowforweariness;andtheresttossedandreeledanddanced,andseemedasiftheyverilylaughedwiththewindthatblewuponthemoverthelake.Theylookedsogay,everglancing,everchanging.,心灵同自然的神交-读威廉华兹华斯的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May,2006,6,全诗分4节,各6行,基本的格律是抑扬四音步(iambictetrameter),每节韵律是ababcc,节奏鲜明流畅,韵律工整简洁,鲜明地刻画了水仙随风嬉舞时轻缓曼妙的姿态。,7,7,IWanderedLonelyasaCloud-ByWilliamWordsworth,IwanderedlonelyasacloudThatfloatsonhighoervalesandhills,WhenallatonceIsawacrowd,Ahost,ofgoldendaffodils;Besidethelake,beneaththetrees,Flutteringanddancinginthebreeze.,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忽然间我看见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May,2006,8,诗一开始,华兹华斯以流云自比。中国的读者一看到诗中云的意象,大多会生出潇洒飘逸之类的联想。而诗人的目的却是凸显自己的孤独。诗人和他笔下的水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是孤独的,水仙则是“缤纷茂密”;诗人“漫游”四方,没有家,没有目的地,甚至像云一样,没有清晰的形态,而水仙则是在“湖水之滨”,在“树荫”下,它们是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的产物;并且,水仙不仅是“缤纷茂密”,而且是一个和谐的群体:这一层含义由第三、四行暗示出来“突然我看见密密的一片/井然的一群金黄色水仙”(“whenallatonceIsawacrowd,/ahostofgoldendaffodils”)。在这里,诗人用了两个词“crowd”和“host”来说明水仙花数量之多。这两个含义相近的词并非简单的重复:开始时他眼中的水仙花只是杂乱无章的一片,没有任何内在的次序;而马上他意识到它们并不仅仅如此,而且是有次序的群体(“host”不光指“一片”,也可以表示“军队”)。当然,水仙花并非军队,但是它们外表尽管松散,却有着类似军队的次序和条理。从crowd到host的转换揭示出诗人对水仙花观察领悟的深入。,May,2006,9,在第六行,诗人又用了另外两个词fluttering和dancing来再一次强调水仙的这种群体性:“正随风摇曳,舞姿潇洒”(flutteringanddancinginthebreeze)。Fluttering一词表明诗人开始注意到的只是个体的水仙花无序的运动,每一朵花就像一只蝴蝶,各自扇动着翅膀,相互之间并无某种必然的联系;然后他进一步发现水仙花其实是一个整体,它们的运动是有自身规律的,它们在风中的摇曳是和谐优美的集体舞蹈。正是与环境融洽相处、内部又有着整体性水仙和孤独的诗人之间的对比给予了该诗第一节以力度。然后,诗人进一步认识到,水仙花不仅有着内在的次序,它们也是整个宇宙次序的一部分:悠长的湖湾岸在他的眼里犹如连绵不绝的银河,而水仙如同千万繁星在银河里闪烁。风儿在湖水中吹动层层涟漪,而水仙舞得更欢。诗人的心受到水仙欢乐情绪的感染,与风中的水仙共舞。在这一个过程中,他不自觉地走出了孤独的内心。这一过去某一时刻的经历埋藏在他的心里,等到日后回忆起来时才能领会到此时的他其实以融入了水仙所代表的宇宙次序之中。,May,2006,10,May,2006,11,12,诗歌开头,诗人将自己比作一朵孤独的流云,独自徘徊在高高的山谷之上,突然孤傲的诗人看见一大片金色的水仙,它们欢快地遍地开放着。这里,诗人清新自然地给出了本诗的歌诵对象水仙。自然景物往往是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它激发了人们思考和创作的灵感,而同时诗人也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生命、情感和表现力”,从而使其分享着人的思想和感情。阅读全诗会发现,在诗人心中,水仙已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一种象征,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生命力,是自然的精华。诗人在无目的的飘荡中,也就是追寻生命本质的过程中,大片水仙的出现,使得诗人精神振奋,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3,13,ContinuousasthestarsthatshineAndtwinkleonthemilkyway,Theystretchedinnever-endinglineAlongthemarginofabay:TenthousandsawIataglance,Tossingtheirheadsinsprightlydance.,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在银河里闪闪发光,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14,第二节中,华兹华斯描写了湖畔水仙婀娜多姿,随风飞舞,微微颔首的情境。他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来转达意象,刻画了一个清新淡雅,生动形象的水仙。随着诗人的视线我们看到了“水仙花像群星闪烁一片晶莹,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一眼望去就有千朵万朵,万花摇首,翩然起舞。粼粼湖波在近旁欢跳,却不如这水仙舞的轻俏。“于是,诗人不自觉地将自己融入自然,享受这其中的乐趣。,15,15,Thewavesbesidethemdanced;buttheyOut-didthesparklingwavesinglee:Apoetcouldnotbutbegay,Insuchajocundcompany:Igazed-andgazed-butlittlethoughtWhatwealththeshowtomehadbrought:,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16,第三节中诗人“Igazed-andgazed-”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浑然忘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物与人,景与情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契合无间。景是情的外化,情是景的内化,因景而生情,缘情而造景。这个意象扩大了想象的空间,给人不知“湖边与水仙”是“天空与繁星”,还是“天空与繁星”是“湖边与水仙”的感觉。所有的这一切显得那么的生机盎然,叫人们同诗人一起“欣喜雀跃”。这里,诗人以物托志,刻画了未被现代工业文明浸染的质朴自然之美。在他看来,这种自然之美可以一扫都市生活的喧嚣、浮华、世故、无情,激发人的情感并净化人的灵魂。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的序言中指出:“诗歌是强烈情感的流露,它来自宁静的回忆。”水仙的创作正是诗人“沉思的习惯加强并调整了我的情感”的结果。,17,17,Foroft,whenonmycouchIlieInvacantorinpensivemood,TheyflashuponthatinwardeyeWhichistheblissofsolitude;Andthenmyheartwithpleasurefills,Anddanceswiththedaffodils.,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飞白译),18,第四节中,在这自然美景的影响下,诗人激情澎湃,心灵受到启迪,得出财富的真正含义:当诗人郁郁独卧时,水仙在脑海中不时闪现,带来极大的幸福孤独中永远的福祉。此时诗人又情绪振奋,心中充满欢乐。于是水仙花成了诗人的精神慰藉。这里与第一节遥相呼应,“我”已不必像云一样孤独和飘荡,而是同水仙同乐共舞,这就是自然带来的极乐世界。通过以上对水仙的解读,可以发现,对华兹华斯来说,自然不再是一道由花草、树木、山谷、溪流组成的风景,更是一种动力和充满巨大能量的精神。动词时态由过去转为现在,现在的诗人重归孤寂,似乎又恢复过去那一片孤云一般的心境。但是,现在的他已经不同了。在经历了同水仙的神交之后,他能通过想象力把自我和水仙的世界乃至更广大的宇宙次序联系起来。每当孤独之时,他的心能与水仙舞踊不息,从而回归自然次序,成为宇宙中的一部分。这一转变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水仙唤醒了诗人所具有想象力。过去的记忆通过这被唤醒的想象力把苦闷无助的孤寂转变成了快乐的独处。,May,2006,19,这种精神与自然相互交融,充分体现了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自然观:自然与人本为一体,只有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才能净化情感,达到和谐,生命的本质才能得以再现。这是对18世纪理性主义的超越。大凡浪漫主义诗人们,都对想象力加以推崇,威廉华兹华斯更是如此。他在诗中已表明,人的心灵是活跃的,它并不像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一面镜子,客观地反映外部世界;它也是一盏灯,能够发射出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存在,驱赶孤独投下的黑暗。,The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