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82699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把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学科中的重难点把握,教学重难点的说明,教学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系统、文化教育功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的。,教学重难点的说明,教学难点:是指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一般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感到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的关系,教学难点具有相对性和暂时性。,教学重点一般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1.地位和作用2.课题分析法3.习题分析法4.学情分析法,(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重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和空气的成分。2.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4.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设计难点:1.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探究实验现象的解释。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气体收集方法3.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实验设计,(二)水与常见的溶液,重点:1.水的净化方法,硬水的危害、检验、软化方法2.水的组成及电解水的实验3.溶液的概念、组成4.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转化方法6.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意义、应用7.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8.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9.结晶现象,结晶方法,混合物的分离10.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二)水与常见的溶液,难点:1.各种净化水方法的原理2.电解水的微观过程解释3.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探究实验设计4.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5.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形成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7.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8.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9.混合物的分离,(三)金属与金属矿物,重点:1.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炼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4.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难点:1.合金的概念,合金与纯金属性能的区别2.炼铁的基本原理3.金属锈蚀的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重点:1.用酸碱指示剂(石蕊和酚酞)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3.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的化学性质及用途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的化学性质及用途5.化肥的种类6.有机物的特征以及甲烷的化学性质难点:1.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2.稀盐酸、稀硫酸等稀酸的化学性质及用途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的化学性质及用途,(一)认识化学物质的多样性,重点: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及区分难点: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区分,(二)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重点:1.分子的概念和特性2.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涵义3.离子的概念及离子结构特点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和说明生活、生产中的化学现象和问题难点:1.对物质微粒性的认识2.原子概念的形成、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3.离子概念的形成,(三)认识化学元素,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及其意义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意义,(四)知道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1.化学式的意义及书写2.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3.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4.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点:1.化学式的意义及书写2.化合价的概念3.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关系4.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重点: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催化剂的概念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形成,(三)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原因、应用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四)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书写、意义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四)学习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重点: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书写、意义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简单计算,(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重点:1.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2.人类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急及缓解水资源危机的措施3.氢气的可燃性及其做燃料的优点4.化石燃料的种类及不可再生,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缓解化石燃料紧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措施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2.燃烧、自然、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3.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重点: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鉴别方法,(三)化学物质与健康,重点:1.矿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2.食物中有机营养素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重点: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措施2.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3.温室效应的产生及防治措施难点:能根据污染物及污染物的来源提出一般的防治措施,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常用的策略,1.合理安排时间,疏密分布得当,案例1:“燃烧与灭火”一节中,“燃烧的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是重要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可以为提供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设计“燃烧条件”的实验,谈论“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而“常见物质的着火点”是本节课的非重点内容,学生只需“知道”就可以了,教师不必在此费时间和精力。,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常用的策略,2.情景设置要扣紧重点内容案例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情景创设,【主要成分】过氧化氢【含量规格】15%【作用与用途】本品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活泼的新生态氧,用于养殖池塘的增氧,药性温和,使用方便,分解快,无残留,绿色环保。【用法与用量】用法:将本品以1000倍水稀释后直接泼洒于养殖池塘中。用量:每亩水深1米用本品100150ml,病情严重可加量使用。,生活情境1,【主要成分】过氧化氢【含量规格】15%【作用与用途】本品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活泼的新生态氧,用于养殖池塘的增氧,药性温和,使用方便,无残留,绿色环保。【用法与用量】用法:将本品以1000倍水稀释后直接泼洒于养殖池塘中。用量:每亩水深1米用本品100150ml,病情严重可加量使用。,过氧化氢分解只产生氧气、水,首尾呼应:解释原因,特种部队30秒野外生火技巧,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分解后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首尾呼应:解释原因,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常用的策略,3.板书巧妙、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得当,案例3:质量守恒定律在天平上教师点燃蜡烛,示数不断减少。教师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质量都减小呢?学生分成五组实验,每组完成两个实验,五个小组的实验内容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和氯化铁溶液,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铁丝与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铝片与硫酸铜溶液、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铝片与稀盐酸、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教师提供的仪器:小试管、烧杯、锥形瓶、塑料饮料瓶、滴管、带气球导管、细线、皮筋、胶塞等。每组两个实验中都有一个实验为产生气体的实验,因此,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两个实验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结论不一致的情况,学生在小组内就会反思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或不相等的原因,反思自己使用的实验装置是否合适,称量的办法是否妥当。经过组内同学的讨论和反思,大多数同学都能实现自我矫正,从而初步得出质量守恒。,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常用的策略,4.精心设计练习,反复巩固,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难点,1.由于知识抽象造成的难点,要以形象、直观、实践的教学加以突破,案例4:在学习分子、原子概念时,由于分子、原子概念抽象,学生难于理解,这时就可以先通过例举生活中的事例,如:走到花店门口就能闻到花香、糖能溶解在水中等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知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再通过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等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通过将分子、原子比作盖房子的砖和瓦,不同的砖和瓦可以盖成形状、结构各异的房子等形象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直接了解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的头脑中直接建立起分子、原子的概念及有关知识。,案例5:在探究燃烧的条件,对于燃烧的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条件,是探究活动的一个难点。学生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认识是“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点火”。教学中帮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点火”并不是燃烧的必要条件,认识“点火”的本质是用某种方式加热可燃物,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按照如下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点火”的作用是什么?认识到点火是为了供给可燃物热量,提高其温度,引发燃烧为什么一些时候没有对可燃物点火也发生了燃烧?不同可燃物引发燃烧的温度是不同的吗?同一可燃物引发燃烧的温度是一个定值吗?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的条件应该怎样归纳?为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讲解、举例或演示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认识使白磷、纸张、木棍、煤燃烧所需要的“点火”方法不同,是因为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从而,突破“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一难点。,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难点,2.由于缺乏基础知识造成的难点,就要做好铺路架桥工作,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难点,3.包含多个知识点或知识点过于集中而造成的难点,要采用分散处理、各个击破的方法来突破,案例6:“化学式书写”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大难点”,对于这个难点我们不求一节课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是从化学课伊始,有意思地渗透化学用语的教学,将教学中接触到的重要物质的符号介绍给学生,这样细水长流,到学习化学式书写时,学生已经了解了很多物质的化学式。等到学完化合价概念、一般规律、常见元素化合价、化学式和化合价关系后,在以后的教学中,若每遇到一种新物质,就要求学生自觉地按化合价原则正确书写其化学式。分步地将化学式书写的难点攻破,化学方程式等难点的教学也可以采用这种分散难点的方法去解决。,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难点,4.由于内容相近或相似易混淆造成的难点,要通过反复对比的方法加以突破,案例7:元素和原子的比较,1元素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作业:根据重难点确定方法,请确定常见的酸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你在教学中是如何突出这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谢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