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基础英语-教科书介绍.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826946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28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专业基础英语-教科书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专业基础英语-教科书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专业基础英语-教科书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专业英语丛书化学专业基础英语(I)INTRODUCTORYCHEMISTRYSPECIALITYENGLISH魏高原编byGaoyuanWei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化学专业基础英语(I)/魏高原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ISBN7301047479化魏化学英语高等学校教材H31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0)第71873号书名:化学专业基础英语(I)著作责任者:魏高原责任编辑:赵学范标准书号:ISBN7301047479/H570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内100871网址:电话:出版部62752015发行部62754140编辑室62752021电子信箱:zpup排版者:兴盛达打字服务社(62549189)印刷者:发行者:北京大学出版社经销者:新华书店787毫米1092毫米16开本15.75印张450千字2001年4月第1版2001年4月第1次印刷定价:25.00元,内容简介本教材根据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试用多年的讲义修订而成,无论从内容取舍还是从教学目的上看都是有开创性的。本书在内容编排上试图训练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的基础上,学会用英语进行科学思维。经北大化学院多年教学使用,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全书45万字,分成基础化学讲座、重要专业术语和化学文献选讲及附录四部分。附录中为读者提供了习题答案和试题、基本化学术语总汇以及一些阅读、会话、写作和翻译用资料及提高听力用的化学录像和光盘目录。本书可与化学专业基础英语(II)配套使用在接受本书的系统学习同时(或之后),如辅以基础英语(II)的配合,读者则不难在领略多彩的化学世界前沿领域的同时,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英语教材或主要参考书,也可作为理工类研究生和教师以及一般科研人员的实用科技英语参考读物。,前言(Preface)化学专业基础英语(I)是根据教育部批准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关于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编者本人多年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而编写的一部教材。该教材已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试用过七个学期,受到学生普遍欢迎。该教材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在化学专业英语方面的较强的读、写、译的能力,并适当训练听、说的能力,不是单纯培养阅读能力。教材分三个部分:基础化学讲座、重要专业术语、化学文献选讲。附录部分包括总词汇表,习题答案,会话材料,翻译材料,常见化学单位、常数等的英文表达方式,常见科技英语语法结构等。该教材的文章全部选自原文材料,有一定难度。文章内容虽然是有关化学,但不枯燥,文字优雅。教材覆盖化学专业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重要词汇和语法现象,并突出化学专业英语文献在文章结构、文字表达方面的特点。这一切都有利于学习者提高英语、迅速掌握化学专业英语。该教材的练习形式新颖,突出实用,使学习者既能获得必要的化学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发表个人独立的观点,在读、写、译方面得到训练,并且能通过对文章和议题的确切理解和对观点的独立、精确的表达,培养科学精神。具体说来,编者希望通过使用本教材后,学习者能不借助字典读懂内容不十分专业的科技期刊如Nature和Science的文章,能写出一篇科技文章的摘要及小论文或能与同行进行有效的书信往来,能听懂一般化学方面的演讲或讲课,能与外国同行进行化学专业方面的口头交流,并能胜任专业知识方面的中英双向口译和笔译。该教材设有考试样题。练习题和考试题大部分选自美国著名大学同类专业的教材,对学习者是一种挑战。练习题和考试题都附有答案。该教材可作为大学化学专业英语教材,也可作为化学类基础课的英文教材。该教材可安排在三年级,用一个学期(18周,周学时2)教完。教学重点应是培养较强的化学专业英语的读、写、译的能力。在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习者的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参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关于专业英语教学各项指标要求。在有条件的院校,可用全英语授课,给学习者全面的化学英语训练。该教材的后续教材化学专业基础英语(II)选用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的原版书设计分子世界化学前沿(作者PhilipBall)。各章配有内容提要、词汇表和难句解释和翻译,使学习者进一步提高化学专业英语水平,并了解当今化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思想。安美华北京大学英语系2001年3月25日,编者的话(WordsfromtheEditor)现代通讯和运输工具正使“地球村”这一设想日益变成现实,而同村的人必须能够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尽管具有悠久历史的象形文字中国汉字在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前,一直难以为非华语使用者广泛应用,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有更多的地球村人能够使用这一令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语言文字。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可以预见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英语仍将作为国际交往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语言,特别对科学技术领域更是如此。更考虑到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并且教育部又于1999年6月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新大纲明确规定:“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以便从学习阶段过渡到应用阶段”。大纲还将专业英语定为必修课,要求教学时数不少于100学时。此外,大纲对应用提高阶段中在词汇、读、听、说、写、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教材的编写正是在此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期望能在起到抛砖引玉作用的同时,缓解目前高校新型化学专业英语教材紧缺这一燃眉之急。本教材是在1993年秋由编者完成的北京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英语课讲义ENGLISHFORCHEMISTRYSTUDENTSLECTURENOTES(胶印版)基础上整理、增补而成。新教材保留了原教材的风格,即突出对学生用英语进行科学思考的能力的训练。全书共16章,分成以下三大部分内容:基础化学讲座、重要专业术语和化学文献选讲。第一部分(第1章)内容的安排在国内抑或在全世界尚属首次,这主要是考虑到了编者本人在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特别是每章后面所附普通化学习题练习(家庭作业)更系编者本人在国外攻读学位期间应用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专业英语的方法。同时,所教过的学生对此部分的内容普遍表示欢迎。第二部分(第813章)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的专业词汇,以及训练学生准确理解专业术语精确定义的能力。第三部分(第1416章)提供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化学专业文献供选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快速理解不同类型专业文献的技巧。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教材还在第四部分附录中为读者提供了较多的参考和补充资料,特别是在“基本化学术语总汇”中列出了本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基础专业术语,相信会对读者在化学专业术语的掌握方面进行自我测试带来方便。此外,专业英语电化教学方面的参考资料在附录中有所提及,但限于篇幅,未能提供更多资料,希望将来能有这方面的专门教材问世。鉴于本教材属化学专业英语的入门教材,若能与同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学专业基础英语(II)设计分子世界:化学前沿(已列入北京大学专业英语丛书)联用,则效果会更好。尽管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已经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讲授了7个学期,但由于属首次尝试,再加上时间仓促,错漏等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本书能以今天的面貌出现,是与众多领导、师生和亲友的支持和帮助分不开的。编者特别感谢原化学系主管教学的副系主任常文保教授在过去几年里从各方面所给予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领导和本书责任编辑赵学范老师在为使本书得以如期出版方面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责编的高度敬业精神和高超编辑水平十分令人感动和钦佩。北京大学英语系安美华教授在使编者学会如何教好专业英语方面给予很多宝贵的指点。化学学院的同行也给予编者很大帮助,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有张榕森、甘良兵和王剑波,后者还试用过编者编写的胶印版讲义,并提出过宝贵的改进建议。还有编者所教过的数百名本科生的宝贵批评和鼓励意见,更是编者坚持将此教材完成的强大驱动力。最后,编者还要感谢夫人在过去几年里所给予的支持和谅解。事实上,没有她的宝贵理解,也许根本就没有前述胶印版讲义的面世。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者引用了众多科技英语、期刊、教材、专著等英文原版参考文献中的有用部分。这些文献包括:Chemistry(2nded.,JohnC.Bailar,Jr.et.al.,AcademicPress,Orlando,Florida,1984本教材的主要参考书)、FundamentalsofAnalyticalChemistry(Douglas.A.SkoogandDonaldM.West,Holt,RinehartandWinston,Inc.,1963)、PolymerChemistry:TheBasicConcepts(PaulC.Hiemenz,MarcelDekker,Inc.,NewYork,1984)、PrinciplesofPolymerChemistry(PaulJ.Flory,CornellUniversityPress,Ithaca,NewYork,1953)、BiophysicalChemistryPartI:TheConformationofBilogicalMacromolecules(CharlesR.CantorandPaulR.Schimmel,W.H.FreemanandCo.,SanFrancisco,1980)、ScientificallySpeaking:AnIntroductiontotheEnglishofScienceandTechnology(B.C.Brookes,BobKesten,ViolaHuggins,B.B.C.EnglishbyRadioandTelevision&TheChaucerPress,UK,1971)和ACourseinBasicScientificEnglish(J.R.EwerandG.Latorre,LongmanGroupLtd,London,1969&1976)。在此,对作者和出版商们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魏高原1999.6.26于燕园,第一部分(PartI)基础化学讲座(ChemistryLectures)第1章(Chapter1)化学的本质(TheNatureofChemistry)HomeworkSetNo.1第2章(Chapter2)作为定量科学和物质科学的化学(ChemistryasaQuantitativeScienceandaScienceofMatter)2.1Introduction2.2NumbersinPhysicalQuantities2.3UnitsofMeasurement2.4TheDimensionalMethodandProblemSolving2.5AtomsandElements2.6AtomicStructure:FiveClassicExperiments2.7NuclearArithmetic2.8KindsofMatterHomeworkSetNo.2第3章(Chapter3)原子、分子和离子(Atoms,Molecules,andIons)3.1AtomsandIonsinCombination3.2Atomic,MolecularandMolarMassRelationships3.3CompositionofaChemicalCompound,SimplestandEmpiricalFormulas,andMolecularFormulasHomeworkSetNo.3第4章(Chapter4)气态(TheGaseousState)4.1TheNatureofGases4.2Volume,Pressure,andTemperatureRelationships4.3Mass,Molecular,andMolarRelationships4.4BehaviorofGasMoleculesHomeworkSetNo.4第5章(Chapter5)化学反应和化学计算法(ChemicalReactionsandStoichiometry)5.1ChemicalChange:EquationsandTypesofReactions5.2StoichiometryHomeworkSetNo.5第6章(Chapter6)热化学(Thermochemistry)6.1Energy6.2HeatsofReactionandOtherEnthalpyChanges6.3MeasuringHeatHomeworkSetNo.6第7章(Chapter7)有机化合物和基团的命名(NomenclatureforOrganicCompoundsandGroups)7.1SaturatedandUnsaturatedHydrocarbons7.2FunctionalGroupswithCovalentSingleBonds7.3FunctionalGroupswithCovalentDoubleBondsHomeworkSetNo.7,第二部分(PartII)重要专业术语(SignificantTerms)第8章(Chapter8)无机化学术语(InorganicChemicalTerms)第9章(Chapter9)有机化学术语(OrganicChemicalTerms)9.1Hydrocarbons9.2HydrocarbonsandEnergy9.3SomeIntroductoryConcepts第10章(Chapter10)物理化学术语(PhysicalChemicalTerms)第11章(Chapter11)分析化学术语(AnalyticalChemicalTerms)第12章(Chapter12)高分子化学术语(PolymerChemicalTerms)12.1Polymers12.2NaturalPolymers12.3PolymerNomenclature12.4HistoricalIntroduction第13章(Chapter13)生物化学术语(BiochemicalTerms)13.1Biochemistry13.2LevelsofStructuresinBiologicalMacromolecules第三部分(PartIII)化学文献选讲(ChemicalLiterature)第14章(Chapter14)说明性短文(DescriptiveShortArticles)14.1LaboratorySafetyRules14.2KeepingRecords14.3UseofaBalance14.4AnExperiment14.5MolecularWeightofaSubstance14.6ToolsofChemistry:NuclearMagneticResonance14.7ToolsofChemistry:TheComputer第15章(Chapter15)期刊论文(PeriodicalPapers)15.1Progesteronefrom3Acetoxybisnor5cholenaldehydeand3Ketobisnor4cholenaldehyde15.2ExactShapesofRandomWalksinTwoDimensions第16章(Chapter16)获奖演说(AwardReceivingSpeeches)16.1TheDiscoveryofCrownEthersbyCharlesJ.Pedersen16.2ConceptandInnovationinPolymerSciencebyPaulJ.Flory16.3ScientificResearchMovestowardsthe21stCenturybySamEdwards,第四部分(PartIV)附录(Appendices)附录A单位、常数等实用资料(TablesofUnits,ConstantsandOtherUsefulMaterial)TableA.1FundamentalConstantsTableA.2CommonlyUsedPrefixesTableA.3BaseUnitsoftheInternationalSystemofUnitsTableA.4DerivedUnitsoftheInternationalSystemofUnitsTableA.5AtomicMassesListedAlphabeticallyTableA.6GreekAlphabetTableA.7ListofCommonVideotapesandCDsonChemistry附录B习题答案(AnswerstoHomework27)附录C试题举例(SampleFinalExamwithAnswers)C.1QuestionsandProblemsinChemistry(50%)C.2ComprehensionandWriting(50%)附录D会话材料(SpeakingMaterial)D.1PlasticsD.2OilD.3ComputersD.4Lasers附录E速读及英译中材料(SpeedReadingandEnglishtoChineseMaterial)E.1SpeedReadingE.2EnglishtoChineseTranslationExercises附录F中译英材料(ChinesetoEnglishMaterial)F.1拉胀性高分子材料F.2发展中的中国科技F.3化学反应的实时观察与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附录G常见科技英语词汇(WordStudyMaterial)G.1WordsfromaTextinReadingG.2WordsfromaTextinSpeaking附录H常见科技英语语法结构(StructureStudyMaterial)附录I基本化学术语总汇(BasicChemicalTerms)I.1TermsListedinOrderofAppearanceintheTextI.2TermsListedAlphabeticall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