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求购信息-常见的鱼病.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826194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药求购信息-常见的鱼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兽药求购信息-常见的鱼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兽药求购信息-常见的鱼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非寄生性鱼病2.病毒性其他器官病3.细菌性其他器官病4.寄生虫引起的其他器官病5.细菌性肠道病6.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7.细菌、真菌性鳃病可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帮助!,常见的鱼病,2020/5/26,2,1.非寄生性鱼病,(一)食物缺乏引起的疾病跑马病跑马病主要发生在鱼苗至夏花培育阶段,常见干草、青鱼。鱼苗下塘后10多天,鱼苗绕鱼池边成群狂游,长时期不停止,如跑马状,故称“跑马病”。此病主要是由于缺乏食物引起的。多因鱼苗下塘后,阴雨连绵,水温较低,池水肥不起来,缺乏鱼苗适口的饵料。池塘漏水,也能引起跑马病,因漏水影响水质不肥,也能引起跑马病。由于鱼成群结队围着池边狂游不停,造成体力过分消耗,使鱼体消瘦,体力枯竭,最后大量死亡。(二)不良水质引起的疾病1.泛塘泛塘是池塘水中的溶解氧不足而引起的一种鱼病。养鱼水体要求每升水中含溶解氧5毫克以上,如果低于1毫克,鱼就要浮头,甚至发生死亡。泛塘一般多发生在59月。每当天气闷热、气压降低、风向由北转南、暴雨过后等情况下,半夜之后最容易发生泛塘。泛塘之前,一般池塘水面出现泡沫,甚至有一股腥臭味;小鱼虾聚集于池边等。泛塘时塘内鱼群狂游乱窜、翻白,如不及时抢救,会全池死光,2020/5/26,3,2.弯体病病原:弯体病又称畸形病、龙尾病。症状:鱼类发生弯体病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水中含重金属盐类过多,刺激鱼的神经和肌肉收缩所致。新开的鱼池,由于土壤中的重金属盐类溶解在水中,所以鱼种患弯体病的较多,养鱼较久的老鱼池,土壤中的重金属盐类大多溶解完了,一般不易发生此病。二是由于鱼缺乏钙质而产生弯体病。患弯体病的鱼,主要的症状是身体呈“s”形弯曲,有的病鱼身体身体有两三个弯曲,有的只尾部弯曲,有的鳃盖凹陷或嘴部上下腭和鳍出现畸形。知名兽药厂家兽药求购,2020/5/26,4,1.草鱼出血病病原: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鱼病。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种病毒寄生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所以难以用药物治疗。病症:病鱼体色发暗,微带红色。病症主要有三种类型:“红肌肉”型,撕开病鱼的皮肤或对准阳光或灯光透视鱼体,可见皮下肌肉充血现象,有全身充血和点状充血;“红鳍红鳃盖”型,病鱼鳍基、鳃盖充血,常伴有口腔充血;“肠炎”型,病鱼肠时务须仔细观察病鱼体外和体内肠道等器官,以免误诊。首先检查病鱼口腔、头部、鳍条基部有无充血现象,然后用镊子剥开皮肤观察肌肉是否有充血现象,最后解剖鱼体,观察肠道是否有充血症状。如果充血症状明显,或者有几种症状同时表现,可诊断为草鱼出血病。流行情况:草鱼出血症的流行季节:59月主要危害草鱼,其中57月主要危害2龄草鱼,89月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2.鳜鱼暴发性传染病病原初步查明是由一种颗粒的截面呈六角形的病毒引起的鱼病。症状病鱼严重贫血,鳃及肝脏的颜色苍白,并常伴有腹水,肝脏有淤血点,肠内充满淡黄色粘稠物。流行情况病毒在鳜鱼体内可长期潜伏,在广东省流行于511月。,2020/5/26,5,2.病毒性其他器官病,1.草鱼出血病病原: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鱼病。病毒的个体极小,呈颗粒状,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这种病毒寄生在鱼体组织细胞中,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所以难以用药物治疗。病症:病鱼体色发暗,微带红色。病症主要有三种类型:“红肌肉”型,撕开病鱼的皮肤或对准阳光或灯光透视鱼体,可见皮下肌肉充血现象,有全身充血和点状充血;“红鳍红鳃盖”型,病鱼鳍基、鳃盖充血,常伴有口腔充血;“肠炎”型,病鱼肠时务须仔细观察病鱼体外和体内肠道等器官,以免误诊。首先检查病鱼口腔、头部、鳍条基部有无充血现象,然后用镊子剥开皮肤观察肌肉是否有充血现象,最后解剖鱼体,观察肠道是否有充血症状。如果充血症状明显,或者有几种症状同时表现,可诊断为草鱼出血病。流行情况:草鱼出血症的流行季节:59月主要危害草鱼,其中57月主要危害2龄草鱼,89月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2020/5/26,6,2.鳜鱼暴发性传染病病原初步查明是由一种颗粒的截面呈六角形的病毒引起的鱼病。症状病鱼严重贫血,鳃及肝脏的颜色苍白,并常伴有腹水,肝脏有淤血点,肠内充满淡黄色粘稠物。流行情况病毒在鳜鱼体内可长期潜伏,在广东省流行于511月。李女士:18037128029QQ:923080139,2020/5/26,7,3.细菌性其他器官病,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病原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为主的多种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病症早期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和鱼体两侧轻度充血,进而严重充血,有的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腔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肠内没有食物而被粘液胀得很粗,鳔壁充血,有的鳞片竖起,肌肉充血,鳃丝末端腐烂。但也有症状不明显而突然死亡的,这是由于鱼的体质弱,感染病菌太多,毒力强所引起的超急性病例。病鱼表现为厌食、静止不动,继而发生阵发性乱窜,有的在池边摩擦,最后衰竭而死。流行情况初发于江浙一带养鱼老区,80年代以后才蔓延至全国各养鱼区。,2020/5/26,8,4.寄生虫引起的其他器官病,四极虫病病原:四极病鱼是由鲢四极虫寄生引起的鱼病。虫体孢子球形,一端有4个形态和大小相似的球形极囊,无嗜碘泡,缝脊直,壳片有810条与缝脊平行的雕纹。病症:患四极虫病的白鲢体躯消瘦,有的体色发黑,眼圈出现充血现象或眼球稍突出,鱼腹和鳍基部变成黄色,有的病鱼与水霉和斜管虫病并发,造成大批死亡。流行情况:四极虫主要侵袭鲢鱼胆囊,使胆功能失常,能造成大规模死亡。,2020/5/26,9,5.细菌性肠道病,1.肠炎病病原:肠炎病又叫烂肠瘟、乌头瘟。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孢杆菌。细菌为短杆状,两端圆形,单个或几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有运动能力。病症: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腹部膨大,体色变黑,特别是头部显得更黑,有很多体腔液,肠壁充血,呈红褐色。肠内没有食物,只有许多淡黄色的粘液。如不及时治疗,病鱼会很快死去。流行情况:此病是目前饲养鱼类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草、青鱼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当年草鱼和一龄的草、青鱼最易得病。死亡率很高,一般可达50左右。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各地的流行季节和发病程度,随气候的变化和饲养管理水平有所差异。在一年中,此病有两个明显的流行季节,56月主要是12龄草、青鱼的发病季节,89月主要是当年草鱼的发病季节,同时,该病往往与细菌性烂鳃病并发,流行地区十分广泛。,2020/5/26,10,6.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1.毛细线虫病病原毛细线虫病是由毛细线虫寄生于鱼的肠中而引起的鱼病。虫体线状,肉眼可见。卵生,卵随寄主粪便排入水中,沉入水底,或附在水草及碎屑上,被鱼吞食后感染。病症:虫体以头部钻入宿主肠壁的粘膜层内,破坏肠壁组织,引起发炎,严重时可致死亡。少量寄生,不显症状,感染4条以上虫体,鱼体即消瘦,体色变黑,离群独游,长度1766厘米的草、青鱼种,平均感染强度达75条时,能引起大量死亡。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种,鲢、鳙、鲮鱼也有感染。2.头槽绦虫病病原头槽绦虫病是由九江头槽绦虫、马口头槽绦虫等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九江头槽绦虫主要寄生于草、青、鲢、鳙、鲮等鱼肠道内,马口头槽绦虫主寄生于青鱼、团头鲂、赤眼鳟等鱼肠道内。头槽绦虫为扁带形,由许多节片组成,头节略呈心脏形,顶端有顶盘,两侧有两个深沟槽,无明显颈部。每个体节片内均有一套雌雄生殖器官,睾丸不球形,成单行排列在髓层。卵巢块状双叶腺体。卵黄腺散布在皮层。成熟节片内充满虫卵。头槽绦虫卵随着粪落入水中,孵出钩球蚴,为鱼类误食后,即在鱼肠道中发育为裂头蚴,并陆续长出节片发育成成虫。病症:病鱼黑色素增加,口常张开,但食量剧减,故又称“干口病”。严重的病鱼,腹部膨胀,剖开鱼腹,可见肠道形成胃囊状扩张,破肠后,即可见到白色带状虫体聚集在一起。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草鱼种。流行地区主要在广东、广西,越冬草鱼种死亡率达90,是主要鱼病之一。,2020/5/26,11,3.变形虫病病原:为鲩内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营养体淡灰色,运动活泼,胞质分内外两层,内质比较浓密,具细小空泡,外质透明,能不断伸出叶状伪足,使虫体向前推进。细胞核透明、圆形。当环境不良时,伪足消失,体积变小,不活动也不摄食,分泌一层薄膜把身体包围,形成胞囊,随寄主粪便排出体外,被鱼吞食而感染。病症:鲩内变形虫寄生在肠内,由于肠粘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粘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病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的其他症状。常与六鞭毛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形成并发症。流行情况:鲩内变形虫主要寄生在2龄以上草鱼的后肠,长江中下游和西江流域各养鱼地区都有分布,但以两广地区流行最普遍,69月为流行季节,且常与细菌性肠炎病同时暴发。兽药厂家兽药代理,2020/5/26,12,7.细菌、真菌性鳃病,1.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的鱼病,菌体细长,粗细基本一致,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曲,有时弯成圆形、半圆形、V形、Y形。较短的菌体通常是直的。菌体长短很不一致,大多长224微米,个别长37微米,宽08微米。菌体无鞭毛,通常作滑行运动或摇晃颤动。病症: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耻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在显微镜下观察,草鱼鳃瓣感染了粘细菌以后,引起的组织病变不是发炎和充血,而是病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性”出血。另外有人观察到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过程,并且分为慢性和急性两个类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由于病程短,炎性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流行情况: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12龄草鱼发病多在45月。,2020/5/26,13,2.鳃霉病,病原是由鳃霉菌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鱼病。国内发现的鳃霉有两种类型。寄生在草鱼鳃上的鳃霉,菌丝体比较粗直而少弯曲,通常是单枝延长生长,分枝很少,不进入血管和软骨,仅生长在鳃小片的组织,菌丝直径为2025微米,孢子的直径为7496微米,平均为8微米。另一种寄生于青、鳙、鲮鱼鳃上,它的菌丝常弯曲成网状,较细而壁厚,分枝特别多,分枝沿着鳃丝血管或穿入软骨生长,纵横交错,充满鳃丝和鳃小片。菌丝的直径为66216微米,孢子的直径为4884微米。病症:感染鳃霉病急性型的病鱼,出现病情后几天内大量死亡,表现为鳃出血,部分鳃丝颜色苍白,鱼不摄食,游动缓慢。慢性型发病的病鱼,死亡率稍低,坏死的鳃丝部分腐烂脱落,鳃丝贫血,呈苍白色。鳃霉病必须借助显微镜确诊。剪少许腐烂的鳃丝,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鳃霉菌的菌丝。流行情况:现已发现鳃霉病的地区有两广、两湖、江浙、上海及辽宁等地。鲮鱼种对此病最为敏感,发病率可达7080以上,且死亡率很高。每年510月为流行季节,尤以57月间为最甚。鳃霉病的流行,除地理条件以外,池塘的水质状况是主要因素,一般都是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又脏又臭的池塘,最易流行鳃霉病。鳃霉病的发生,在广东与采用茶粕清塘和用大草培水的培育苗种方法有关,因为大草在池中发酵腐烂,水中有机质突然增多,水质恶化,所以池中容易爆发鳃霉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