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练习题答案旅游.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09914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练习题答案旅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统计练习题答案旅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统计练习题答案旅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练习题一、单项选择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B )。A社会经济现象的活动规律 B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C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特征 D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原理、原则与方法2被马克思称为统计学的创始人是(A)。A威廉配第 B阿道夫凯特勒C海尔曼康令 D约翰格朗特3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统计学派是(B)。A政治算术学派 B记述学派C数理统计学派 D社会统计学派4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C )。A同质性、数量性、差异性 B具体性、数量性、综合性C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 D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5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情况,那么统计总体是( D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每一台设备C该市每个工业企业 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6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A该企业的全部职工B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C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D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7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A总体全部单位在所有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B总体全部单位在某一个或几个标志上具有同类性质C总体单位各标志值不应有差异 D总体的各项指标都是同类性质的指标8( A )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是不能以数值表示的。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9某工人月工资500元,则“工资”是( B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10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B)。A学生的性别B学生的年龄C学生的专业D学生的住址11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A职工的年龄 B产品的等级C企业的产值 D学校的总资产12三名学生的英语成绩分别为90、85和80分,这三个数值是( D )。A变量 B数量标志C指标 D标志值13统计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 A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C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D基本指标和专题指标1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A )。A商品销售额 B人口密度C商品流转次数 D销售利润率15以下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C )。A出勤工人数 B生产的产品数量C产品合格率 D利润总额16将全部工业企业作为总体时,某一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为1850人,则这1850是(B)。A变量 B变量值C标志 D指标值17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A高等学校数 B国有企业数C工资总额 D在校学生人数18将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C)A能否取得全面资料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C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 D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19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B)。A统计调查组织工作B统计调查目的和任务C统计调查时间和地点D统计调查经费20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D )。A调查对象 B填报单位 C汇总单位 D调查单位21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之间( C )。A是完全一致的 B是完全无关系的两个概念C通常是有区别的,但有时也一致 D是完全不一致的22下面几种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A工业企业职工技术水平调查 B工业企业职工文化程度调查C工业企业工业调查普查 D工业企业普查23统计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时间是指(C)。A调查工作的起迄时间B搜集资料的时间C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D报送资料的时间24在对某些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时带有破坏性,一般宜采用( C )。A普查 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25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D )。A普查 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26统计调查中的专门调查有(C)。A统计报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B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C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27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D )。A确定合理的分组形式 B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分组指标C正确选择组数和组距 D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28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几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几部分C将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几部分 D将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异的几部分2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30分组标志一经选定(B)。A就掩盖了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 B就突出了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C就突出了总体在其他标志下的性质差异 D就使得总体内部差异消失了31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称为(D)。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C一次性分组 D复合分组32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叫(C)。A属性数列 B品质数列C变量数列 D分组体系33对下列哪一种资料适宜编制单项数列( B )。A连续变量且变量值较少 B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C连续变量且变量值较多 D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多34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 )。A重叠 B不重叠 C间断 D不等35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最后一组的组中值为( C )。A490 B510 C520 D53036在同一变量数列中,组距与组数的相互关系是(A)。A组数越多,组距越小 B组数越多,组距越大C组距大小与组数多少无关 D组数多少与组距大小成正比37频数密度是指(B)。A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数 B单位组距内分布的频数C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 D组距除以次数38统计表从内容上看,主要由( A )构成。A主词和宾词 B各标题和数字资料C总体及分组 D标志和指标39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是(B)。A职工平均工资 B国内生产总值C出勤率 D人口密度40不同时点上的指标数值(B)。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41产品库存量和产品入库量这两个指标( D )。A都是时期指标 B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C都是时点指标 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42将对比的分母抽象化为10计算的相对指标表现形式是(C)。A系数 B倍数C成数 D百分数43下列分子分母能互换的相对指标有( C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44下列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C)A人均粮食产量 B积累与消费的比例C产品合格率 D人口出生率45下列相对指标中,属于不同总体数值对比的是( D )。A结构相对指标 B计划完成程度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46某厂女工人数与男工人数对比的相对数是(B)。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47某企业今年计划产量增长8%,实际增长了10%,则产量超额完成计划( B )。A2% B1.85% C101.85% D25%48某企业2005年计划规定商品销售利润率为12%,实际商品销售利润率为15%,则商品销售利润率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式为(B)。A B C115%112% D15%12%49某企业计划产值比去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则产值计划超额完成( D )。A150% B5% C104.5% D4.5%50某企业今年计划单位成本降低8%,实际降低了10%,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C )。A125% B101.85% C97.83% D98.18%51以下属于平均指标的是( C )。A人均国民收入 B居民家庭人均生活费收入C职工平均工资 D人均粮食产量52在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小,而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B )。A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 B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C接近于中间的标志值 D不受权数的影响53假定把各组标志值所对应的次数都扩大1倍,则算术平均数(C)。A也扩大1倍 B缩小1倍 C不变 D无法判断54各个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B)。A为最小值 B为零C等于各变量值平均数之和D等于各变量值之和的平均数55在不掌握各组单位数资料,只掌握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标志总量的情况下,宜采用( B )。A加权算术平均数 B加权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和众数56假定把标志值所对应的次数都缩小1/2,则众数( C )。A也缩小1/2 B扩大2倍 C不变 D无法判断57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则( B )。A众数为零 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C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下限 D众数在众数组内靠近上限58在计算中位数时,符号等于( A )。A1 Bfm CMe D59总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标志值是(C)。A算术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 C众数 D中位数60已知某总体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为94,中位数为96,众数为100,则该总体为(B)。A正态分布 B左偏分布 C右偏分布 DU形分布61标志变异指标是综合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及其分布(B)的指标。A平均程度 B差异程度 C集中程度 D相对程度62标志变异指标越小,则( B )。A反映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小B反映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大C反映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小D反映变量值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大63标志变异指标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64两个相同性质的总体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B)。A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D无法判断65甲、乙两数列的性质相同,其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12.8和3.7,则(A)。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C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66要比较两个不同总体平均水平又不同的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低时,需用( D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67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的( D )。A连续性 B一致性 C可加性 D可比性68计算其他时间数列分析指标的基础是( B )。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C平均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水平69以下具有可加性的时间数列是( A )。A人口出生数时间数列 B居民储蓄存款时间数列C资金利润率时间数列 D耕地面积时间数列70把各个时期的人均收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这样形成的数列是( C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71下列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D )。A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72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 A )。A连乘积 B总和 C对比值 D差值73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2%、3%、4%、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D )。A2%3%4%5% B(2%3%4%5%)-100%C102%103%104%105% D(102%103%104%105%)100%74平均增长速度是( C )。A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平均发展速度减去百分之百 D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75某产品产量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235%,则2000年至2010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C )。A B C D76某企业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20062008年为105%,20092010年为103%,则2006201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D )。A BC D77对表明2000-2005年某企业某产品产量(吨)的时间数列配合的方程为y=200+15t,这意味着该产品每年平均增加( B )。A15% B15吨 C215吨 D200吨78狭义指数是反映( D )数量综合变动的特殊相对数。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C简单总体 D复杂总体79编制综合指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C )。A选择基期问题 B选择报告期问题C选择同度量因素问题 D选择计算单位问题 80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C )作为同度量因素。A基期数量指标 B报告期数量指标C基期质量指标 D报告期质量指标81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 B )作为同度量因素。A基期数量指标 B报告期数量指标C基期质量指标 D报告期质量指标82拉氏价格综合指数的公式是( B )。A B C D83公式的经济意义是( C )。A反映销售量变动的绝对额 B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C反映价格变化而使消费者多(或少)付的货币额D反映销售量变化而引起的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84平均数指数是( B )。A是对总指数进行加权平均 B是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C是对平均指标指数进行加权平均 D是对总量指标进行加权平均85平均数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另一形式,其计算的基础是( B )。A总指数 B个体指数C综合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86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一般是以( A )为权数。A B C D87因素分析法的方法论基础是( D )。A总指数 B个体指数C平均指数 D指数体系88若今年比去年商品物价指数上涨8%,则同样多的人民币比去年要少购商品( C )。A8% B2% C7.4% D6.8%89某厂今年比去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出厂价格提高了( C )。A10% B100% C9.09% D30%90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C )。A随意原则 B可比性原则 C随机原则 D准确性原则9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C )。A广泛运用数学的方法 B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C用样本指标来推算总体指标 D修正普查的资料92是非(交替)标志的标准差为( D )。Ap Bpq Cp(1-P) D 93抽样调查按抽取样本的方法不同,可分为( B )。A大样本和小样本 B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C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D纯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94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C )A实际误差 B实际误差的绝对值C平均误差程度 D可能的误差范围95抽样平均误差,确切地说是所有样本指标(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成数)的( C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96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 A )。A前者总是大于后者 B前者总是小于后者C两者总是相等 D不能确定大小97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必须(C)。A扩大误差 B缩小误差C扩大极限误差 D缩小极限误差98当提高抽样推断的可靠性时,则推断的准确性将( B )。A保持不变 B随之缩小 C随之扩大 D无法确定99抽样平均误差和允许误差的关系是( D )。A抽样平均误差大于允许误差B抽样平均误差等于允许误差C抽样平均误差小于允许误差D抽样平均误差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允许误差100纯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允许误差扩大一倍,则抽样单位数n( B )。A只需原来的1/2 B只需原来的1/4C只需原来的1倍 D只需原来的倍101根据抽样的资料,一年级优秀生比重为10%,二年级为20%,在抽样人数相等的条件下,优秀生比重的抽样平均误差( B )。A一年级较大 B二年级较大C相同 D无法比较102根据抽样测得100名4岁男孩的平均身高为95cm,标准差为4cm,由此估计全体4岁男孩平均身高在93.8cm到96.2cm之间的概率为( D )。A68.27% B95.00% C95.45% D99.73%二、判断1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值汇总而来的。( )2质量指标和品质标志一样,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 )3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 )4区分质量指标还是数量指标的关键是看指标的具体表现是用数字还是文字表示的。( )5指标体系是对许多指标的总称。( ) 6统计调查中,调查对象可以同时又是调查单位,调查单位可以同时又是总体单位。( )7在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大量观察法,就必须要对研究对象中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 )8填报单位是指负责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填报单位与调查单位两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要根据调查任务来确定。 ( )9一次性调查是指对现象仅作一次调查,以后永远不再调查了。 ( ) 10将总体按某个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就是变量数列。 ( )11连续型变量的分组,只能是组距式的。( )12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的分组一样,既可用单项数列,也可用组距数列。 ( )13总量指标根据其说明的现象内容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 )14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数值大于百分之一百为超额完成。 ( )15强度相对指标全部都是用复名数表示的。 ( )16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都是用有名数表示的,因此都可以计算它的正指标和逆指标。( )17各个变量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 ( )18加权算术平均数是以总体标志总量为权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是以总体单位总量为权数。( )19众数的大小取决于相邻组次数的大小。 ( )20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平均指标。 ( ) 21标志变异指标是说明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离散程度或差异程度的指标。 ( )22如果甲数列标志值的标准差小于乙数列标志值的标准差,则说明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 )23两个企业比较,若 ,甲 乙 ,可以断言乙企业生产的均衡性比甲企业好。 ( )24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2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其相应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26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取决于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的水平高低。( )27平均增长速度是环比增长速度的平均值,它是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计算的。( )28如果某现象是以大致相等的二级增长量增长,则可判定该现象呈指数曲线发展。( )29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其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一般固定在报告期。 ( )30某市2010年与2009年相比,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了8%的商品,则物价上涨了8%。( )31如果商品销售量增长10%,价格下跌10%,则销售额与基期持平。 ( )32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有可能比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小。 ( )33样本容量的大小与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成正比。 ( )34扩大抽样误差的范围,则会降低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 ( )三、填空1统计学中对现象进行计量或测度的计量尺度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2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随 研究目的 的转变而发生变换。3可变的数量标志和全部的统计指标被称为变量。4由若干个从不同角度反映总体特征并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叫做 统计指标体系 。5统计调查按 登记时间的连续性 ,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6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调查单位 。7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 标志值 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8在典型调查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通常有解剖麻雀法、划类选典法和抓两头三种选典方法。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和 确定分组界限 。10当变量是一个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小时,应编制单项数列。11组距式分组中,用组中值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是以假定各组中的标志值在组内 均匀分布 为前提的。12编制组距数列时,如资料中存在少数特大或特小变量值,往往采用开口组形式处理。13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有着特殊的次数分布类型,主要有钟型分布、U型分布和J型分布三种。14总量指标按其 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15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4%,实际降低了5%,则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9896%。16平均指标可以用来测定次数分布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 集中趋势 。17利用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时,变量值次数的多少,对算术平均数的大小有权衡轻重的作用,故次数又称为 权数 。18各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19几何平均数是计算平均比率和平均速度最适用的一种方法。20 标志变异 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好坏。21当MeM0时,则次数分布为 左偏 分布。22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现象所属的时间,另一是反映现象的 统计指标数值 。23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要保证各项指标数值的 可比性 。24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累积增长量。25统计指数中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数和 平均数指数 两种。26综合指数中的同度量因素,不仅起媒介作用,而且具有 权数 作用。27如果零售价格上涨10%,销售量下降10%,则销售额的变化为减少1% 。28抽样调查必须按照 随机 原则来抽取样本单位。29从总体N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在重复抽样的条件下,样本的可能数目为 。30抽样推断中,判断一个样本估计量是否优良的标准是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四、名词解释1统计设计: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被研究现象的性质特征,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做的全局性的考虑和安排。2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的整体,简称为总体。3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从不同侧面(角度)反映总体特征并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4统计调查: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运用各种调查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5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用于搜集重要的国情国力的全面资料,为政府制定规划、方针政策提供依据。6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总体中选择个别或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7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划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组成部分。8分配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也称次数分布数列。9总体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表明总体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达到的总水平。10平均指标:是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数量标志值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一般水平或代表值,其表现形式为平均数,可以用来反映标志值的中心位置或集中趋势。11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也就是总体中最常见的、带有普遍意义的标志值。12标志变异指标:用来测定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指标。13时间数列:是指将同类现象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年、月、日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而形成的数列,也称动态数列或时间序列。14季节变动:是指时间数列中受自然季节变换和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15同度量因素:是在用综合指数方法计算总指数时,为了解决现象的量不能直接相加时而使用的一个媒介因素,它具有同度量作用和权数作用。16指数体系:在经济上有联系,在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形成的一个整体。17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样本平均数或样本成数)的标准差,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差异程度。18区间估计:是根据抽样调查获得的样本指标,同时考虑抽样极限误差,并以一定概率来保证总体指标的估计范围的方法。五、简答1统计有哪几种涵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统计有三种涵义:(1)统计工作,即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活动;(2)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3)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科学。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活动过程和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 什么是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有哪些基本特征?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的整体。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1)大量性,即总体所包含的单位数要足够多;(2)同质性,即总体中各单位最少在某一方面具有共同性质;(3)变异性,即总体中各单位存在多方面的差异。3 简述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即反映对象不同; (2)标志既可以用数字也可用文字表示,而指标全部用数字表示,即表现形式不同。联系:(1)汇总关系,即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表现汇总而成; (2)转化关系,即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两者可以相互转化。4 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方法;(5)拟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5 什么是典型调查?有何作用?典型调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在对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借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果关系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用:(1)研究尚未充分发展、处于萌芽状况的新生事物或某种倾向性的社会问题;(2)分析事物的不同类型,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别和相互关系。6 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包括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等方面;(2)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分组汇总并计算总体指标;(3)将汇总结果制成图表以备分析之用;(4)对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积累。7 什么是分组标志?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要求有哪些?所谓分组标志,是指作为统计分组依据或标准的标志,可以是品质标志,也可以是数量标志。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要求:(1)应根据研究目的与任务来选择分组标志;(2)要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3)要根据现象所处的历史条件及经济条件来选择分组标志。8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有何区别?时期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累计总量水平的指标,而时点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在某一时刻状态下总量水平的指标。区别:(1)指标数值的可加性不同; (2)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单位的关系不同; (3)指标数值的来源不同。9 什么是相对指标?其作用有哪些?相对指标是将两个有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比值用来反映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综合指标。作用:(1)说明总体内部的结构特征,为深入分析事物的性质提供依据;(2)将现象的绝对差异抽象化,使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量可以直接比较;(3)可以表明现象的发展过程和程度,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10 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有何作用?标志变异指标是用来测定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主要作用:(1)可以用来评价平均指标的代表性;(2)可以用来表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和稳定性;(3)可以用来揭示总体变量分布的离中趋势和离散程度。11 编制时间数列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是指将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同类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形成的数列。作用:(1)可以反映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描述现象的发展特点,从而把握现象的动态变化趋势;(2)是计算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资料,可为预测提供依据;(3)把不同的时间数列列在一张统计分析表上进行对比分析,是进行动态数量关系分析的重要方法。12 简述动态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的异同。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将研究现象的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来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不同之处:(1)性质不同,动态平均数是对时间单位求平均,而静态平均数是对总体单位求平均,前者是动态意义上的平均数,后者是同一时期或时点意义上的平均数;(2)资料条件不同,计算动态平均数要具备时间数列,而静态平均要具备变量数列。13 什么是统计指数?有何作用?统计指数是指用来测定不能直接加总的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综合变动的特殊相对数。主要作用:(1)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方向和程度;(2)可以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3)可以测定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标志水平和总体构成变动的影响。14 简述平均数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资料要求不同,即综合指数需用全面资料,而平均指数既可用全面资料也可用非全面资料; (2)编制方法不同,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平均指数是先对比后平均。联系:(1)性质相同,都是总指数,都具有相对数与绝对数分析意义; (2)在一定的权数资料条件下,两者存在变形关系。15 什么是指数体系?其主要作用是什么?指数体系:在经济上有联系,在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形成的一个整体。作用:(1)它是进行因素分析的依据; (2)可以进行指数之间的相互换算16 什么是抽样调查?有什么特点?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并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统计方法。主要特点:(1)遵循随机原则,调查部分单位; (2)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指标; (3)存在抽样误差,但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基本作用:(1)有些事物在测试时有破坏性,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必须采用抽样调查;(2)有些总体从理论上讲可以全面调查,但实际上办不到,也只能用抽样调查;(3)和全面调查相比,抽样调查能节省人力、费用和时间;(4)在某些情况下,常用抽样调查的资料检验、补充、修正全面调查资料。17 什么叫抽样误差?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抽样误差是由于样本的随机性带来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一种误差。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是:(1)总体的标志变异程度;(2)抽样单位数目;(3)抽样方法以及抽样的组织形式.18影响抽样数目多少的因素有哪些?(1)总体本身的标志变异程度;(2)允许误差(也可);(3)把握程度(概率度也可);(4)抽样的方法和组织方式。六、计算1现有某班组工人按日产量分组资料如下:日产量(件) 工人人数 20以下 2030 3040 4050 50以上 2 4 5 6 3 合计 20计算:(1)工人平均日产量;(2)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3)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系数。 xf xf 15 25 35 45 552456 3 30 100 175 270 165 968 576 20 384 972合计 20 740 2920 2某企业甲乙两车间工人数及产量分组资料如下:日产量分组(件)甲车间工人数(人)乙车间各组工人数占全部工人数比重(%)35454555556565以上1630241020304010合计80100要求:(1)分别计算两个车间工人的平均日产量;(2)乙车间工人平均日产量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1)(2)3已知甲企业工人数和工资资料如下表 月工资(元) 工人数 450 540 670 860 900 20 105 110 20 15 合计 270又知乙企业的平均工资为653元,工资标准差为127.50元,试分析比较哪个企业的平均工资更具代表性。 x f xf450540670860900 20105110 2015 9000 56700 73700 17200 13500-180-90 40 230 270 648000 850500 176000 1058000 1093500合计270170100 -38260004现有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情况及一级品率资料如下: 企业计划产量(件)实际完成(%)实际一级品率(%) 甲 乙丙 500 340 250103101 98 96 98 95合计 1090 计算:(1)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2)平均一级品率。企业计划产量(件)实际完成(%)实际产量(件)实际一级品率(%)一级品量(件) 甲 乙丙 500 340 25010310198 515.0 343.4 245.0 96 98 95494.40336.53232.75合计 1090 -1103.4 -1063.68(1)(2)5某商店商品销售额、库存额资料如下:(单位:万元)1月2月3月4月商品销售额月初库存额110.760.8116.067.50115.067.0117.465.2计算:(1)一季度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提示:商品流转次数=商品销售额平均库存额)(2)一季度的商品流转次数。(1)一季度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 (2)一季度的商品流转次数6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月份1234月初工人数组装产品件数1601250180136017013501901360计算:(1)第一季度平均每人每月组装产品件数(2)第一季度平均每人组装产品件数。 7某厂某产品产量资料如下:年份产量(吨)200620072008200920102022242730 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2011年的产量。年份t y t2 ty2006200720082009201021012 20 22 24 27 30 4 1 0 1 4 402202760合计 0 123 10 25则2011年的预测值为:8某地区2005年GDP为50亿元,计划2006年至2010年5年中增长60%,求年平均增长速度。如果该地区GDP2006年比2005年增长7.1%,2007年比2006年增长7.8%,问该地区2008年至2010年的GDP年平均增长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