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机工版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08120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机工版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机工版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机工版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第二版)选择题及计算题参考答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编 陈晋中) 第 2 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思考题 2-10 (1)A、 (2)C、 (3)B、 (4)C、 (5)D、 (6)B B B E、 (7)B、 (8)C、 (9)D、 (10)D 习 题 2-1 某办公楼工程地质勘察中取原状土做试验,用体积为 100 的环刀取样试验,3cm 用天平测得环刀加湿土的质量为 245.00g,环刀质量为 55.00g,烘干后土样质量为 170.00g,土粒比重为 2.70。计算此土样的天然密度、干密度、饱和密度、天然含水率、 孔隙比、孔隙率以及饱和度,并比较各种密度的大小。 解: 已知:V=100 cm3;M=245-55=190g;M s=170g;土粒比重 Gs=Ms/Vs=2.70; Mw= M - Ms=186-170=16g,w=1 g/cm 3;所以 Vw=16cm3; 土粒比重 Gs=Ms/Vs=2.70;所以 Vs= Ms/2.70=62.96cm3; V=100 cm3;Vs=62.96cm 3;Vw=16cm 3; 所以 Vv=V-Vs=100-62.96=37.04cm3;V a=Vv-Vw=37.04-16=21.04 cm3; 因此: 天然密度 =190/100=1.90 g/cm3;m 干密度 =170/100=1.70 g/cm3;/ds 饱和密度 =(16+170+21.041)/100=2.07 g/cm3;()/satsvwV 天然含水率 %42.91076%10sm 孔隙比 = 37.04/62.96=0.588/vse 孔隙率 %=Vv/V=37.04/100=37.04%10nV 饱和度 %=16/37.04=43.2%/rwvS 综上所述: sat d 2-2 甲、乙两个土样的物理指标见表 2-12,问:(1) 甲土与乙土中的粘粒含量哪个更多?分 别属于何种类型的土?(2)甲土与乙土分别处于哪种稠度状态? 表 2-12 习题 2-2附表 土样 ()w ()L ()Pw 甲 31 35 16 乙 12 22 10 解:对于甲土样:=31%、W L=35%、W p=16% 19635wIPp 7.0LIPp 因 17,0.75 1,所以该土为粘土,处于软塑状态。PI 对于乙土样:=12%、W L=22%、W p=10% 120wIPp 7.LIPp 因 10 17 ,0 0.25 ,所以该土为粉质粘土,处于硬塑状态。PI 又因塑性指数的大小反映了土体中粘粒含量的多少,而甲 IP乙 IP,故甲土样粘粒含 量更多。 2-3某住宅地基土的试验中,已测得土的干密度 =1.64 ,含水率d3/cmg =21.3 ,土粒比重 =2.65。计算土的 e、 n和 。此土样又测得wSGrS =29.7、 =17.6,计算 和 ,描述土的物理状态,定出土的名称。LPPIL 解: (1)根据换算公式求 e、 n、 值:rS 61.04.152 1)()(dsdwsws GG 38.en %64.91.0523ewGSsr (2)已知: =21.3、 =29.7、 =17.6LPw.27.2IPp 31.0.61LIwPp 因 10 17 ,0.25 0.75,所以该土为粉质粘土,处于可塑状态。PIL 2-4有一砂土样的物理性试验结果,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34,经筛分后各颗粒5.63N 粒组含量见表 2-13。试确定该砂土的名称和状态。 表 2-13 习题 2-4附表 粒径(mm) 0.01 0.010.05 0.050.075 0.0750.25 0.250.5 0.52.0 粒组含量 () 3.9 14.3 26.7 28.6 19.1 7.4 解: 由题意可知: (1)该土样没有大于 2mm 的粒径,粒径在 0.52.0mm 的含量占 7.4小于 50; (3)粒径大于 0.25mm 的含量占 26.5小于 50; (4)粒径大于 0.075mm 含量占 55.1,在 5085之间。 根据粒径分组含量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的规定,该砂土应定名为粉砂。 第 3 章 土中应力与地基变形 思考题 3-10 (1)B、 (2)A、 (3)C、 (4)A、 (5)D、 (6)A、 (7)A、 (8)C、 (9)B、 (10)C、 (11) D、 (12)B、 (13)C、 (14)C 习 题 3-1某工程地质资料如下:第 1层为 g=18 kN/m3,厚度 5.0m;第 2层为 =20.5 sat kN/m3,厚 6.1m;第 3层为 =19 kN/m3,厚 2m;第 4层为 =19 KN/m3,厚 1m。地下水sat sat 位为地面下 5.0m。试求各土层的自重应力,并绘制应力分布图。 【解】 第 1层土底 =185=90kN/m2cz 第 2层土底 =90+( 20.59.8)6.1=155.27 kN/m2z 第 3层土底 =155.27+(199.8)2=173.67k N/m2cz 第 4层土底 =173.67+(199.8)1=182.87 kN/m2z 土的自重应力分布图略。 3-2某基础底面尺寸为 2m3m,基底作用有偏心力矩 =450KNm, 上部结构传至基kM 础顶面的竖向力 =600KN,基础埋深 1.5m。试确定基底压力及其分布。kF 【解】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回填土重 180kN5.230AdGk 偏心距 mFMek7.64 基底压力 kPalAGpk 20835.612801minax 基底压力分布如下图: 3-3某矩形基础轴心受压,基底尺寸为 4m2m,基础顶面作用荷载 =1000kN,基础kF 埋深 1.5m,已知地质剖面第一层为杂填土,厚 0.5m, g=16.8kN/m3;以下为粘土, g=18.5kN/m3。试计算: (1)基础底面下 的水平面上,沿长轴方向距基础中心线分别为 0、1、2mm0.2z 各点的附加应力值,并绘制应力分布图。 (2)基础底面中心点下距底面 =0、1、2、3m 各点的附加应力,并绘制应力分布图。z 【解】 要计算基础底面下任意一点的附加应力时,式 中 。0pczcz 为轴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即p kPa1524.10kk AdFGpG 基底附加应力为 kPa.8)5.8.6(150 cz (1)求基础底面下 的水平面上,沿长轴方向距基础中心线分别为 0、1、2mm.2z 各点的附加应力值。 求解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非角点下任意深度处的附加应力时,计算公式和过程都十分 简单,关键在于应用角点法,掌握好角点法的三要素。即:划分的每一个矩形都要有一 个角点位于公共角点下;所有划分的矩形面积总和应等于原有的受荷面积;查附加应 力表时,所有矩形都是长边为 ,短边为 。lb 计算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 ,如图所示:zO 作辅助线 和 ,将矩形荷载面积 ABCD划分为 4个相等小矩形EOFIJ OEAI、OJBE、OFCJ 和 OFDI。任一小矩形 , ,由表 3-1查得21blm21bzn =0.1202。则 O点下的附加应力为c (kPa)6.80.40pcz 计算 1m点处的附加应力 ,如上图所示:zK 作辅助线 和 ,将矩形荷载面积 ABCD划分为 2个长矩形 KGAI、KIDH 和 2个小GHIJ 矩形 KJBG、 KHCG。在长矩形 KGAI中, , ,由表 3-1查得31blm1bzn =0.1314;在小矩形 KJBG中, , ,由表 3-1查得c =0.0840。则 1m点处的附加应力为 (kPa)2.51804.13.2(20 )() pczK 计算 2m点处的附加应力 ,如上图所示:zJ 任一小矩形 , ,由表 3-1查得 =0.1350。则 2m点处的41blm1bnc 附加应力为 (kPa)6.328350.20pczK 由上可知,在地基中同一深度处(如本题中 z=2m),以基底中心点下轴线处的附加应 力值为最大(中心点 O下),离中心线越远,附加应力值越小(图略) 。 (2)求基础底面中心点下距底面=0、1、2、3m 各点的附加应力 附加应力计算见下表: z /m blm/bzn/c 04pczi /kPa 0 2 0 0.2500 128.1 1 2 1 0.1999 102.4 2 2 2 0.1202 65.6 3 2 3 0.0732 37.5 由上可知,在基础底面中心点下沿垂线的附加应力值,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图略) 。 3-4试求图 3-34中长方形基础 A中心点下 0m、2m、4m、6m、8m 深度处的垂直附加应 力。 图 3-34 习题 3-附图 【解】 计算基础 A 中心点下 =0m、2m、4m、6m、8m 深度处的垂直附加应力,相邻基础nz A、B 的荷载的影响可按应力叠加原理计算。总应力为 BCzA 表 3-2 附加应力计算表 基础 A 的荷载影响 相邻基础 A、B 的荷载影响 总应力/kPa 矩形 abhg矩形 abfez /m l/b z/b cpczAi4 l/b z/b )(cl/b z/b )(fcpabfec hgzABi)4(BCizAi 0 2 0 0.2500 250 2 0 0.2500 1 0 0.2500 0 250 2 2 1 0.1999 199.9 2 0.5 0.2384 1 0.5 0.2315 6.9 206.8 4 2 2 0.1202 120.2 2 1 0.1999 1 1 0.1752 24.7 144.9 6 2 3 0.0732 73.2 2 1.5 0.1563 1 1.5 0.1215 34.8 108.0 8 2 4 0.0474 47.4 2 2 0.1202 1 2 0.0840 36.2 83.6 注:为方便计算,建议将习题中基础的平面尺寸改为 4m8m。 3-5 如图 3-35 所示,一条形基础宽 6m,线形分布荷载 p=2400kN/m,偏心矩 =0.25m,试求 A 点的附加应力。e 图 3-35 习题 3-5附图 【解】 (超要求,可作为思考题)本题为基础受到单向偏心荷载作用,基础底面出现梯 形或三角形分布的基底压力时,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当基底压力为梯形分布时,可视 其为一个均布荷载和一个三角形荷载的迭加,即梯形分布荷载下的地基附加应力计算可通 过均布荷载和三角形分布荷载的计算结果迭加来获得。 条形基础平均基底附加应力为:2400/6=400KPa。偏心距=0.25m,小于 b/6=1m, KPa305)6.21(40)b6e1(Apmaxin 第一部分:考虑均布荷载 300KPa, , ,查表 3-3 得.19bzm16bxn ,则 A 点的点附加应力2.0s kPa3.6021.0psz矩 形 第二部分:考虑三角形荷载 P=200KPa, , (注:5.19bzm16bxn 上述 x 坐标有正负之分,由原点向荷载增大方向为正,反之为负) ,查表等 (超09.t 教材要求) 。则 A 点的点附加应力 kPa18209.0psz三 角 形 所以,A 点附加应力为: 18+63.3=81.3kPa 3-6 某工程地质勘察时,取原状土进行压缩试验,试验结果如表 3-11 所示。试计算土 的压缩系数 和相应的侧限压缩模量 ,并评价该土的压缩性。21a21sE 表 3-11 习题 3-6 附表 压力 kP/50 100 200 300 孔隙比 e0.964 0952 0.936 0.924 【解】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压缩系数值 按 p1100kPa 和2a p2200kPa 时相对应的孔隙比计算。即 1-212 a6.095.36.0MPpea 侧限压缩模量 21sEa2.16.09521Paes 因 ,故该土为中压缩性土。215.0.0MPPa 3-7 某柱基础底面尺寸为 3m3m,埋深 1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为 =1500kN。地基为粉土,地下水位深 3.5 m,土的天然重度 =16.2 ,饱和重度kF 3m/kN =17.5,土的天然孔隙比为 0.96,土的压缩曲线如图 3-36 所示。试求柱基中心点的沉降sat 量。 图 3-36 习题 3-7 附图 【解】 (1)求基底附加压力。 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为 kPa67.1820315dAFGp 基底附加压力为 kPa4.67.80m (2)确定分层厚度。分层厚度应小于基础宽度的 0.4 倍( m) ,因为是2.bhi 均质土,且地下水位在基底以下 2.5m 处,考虑到查表方便,故第一层厚度取 1.5m,以下 各层厚度取 1m。 (3)求各分层面的自重应力(注意从地面算起)并绘制分布曲线(略) 。kPa2.16.0dcka5.40.1h75.402c2 P2.61).(733 .64c4ka.90.155h78)5(2.9c6 (4)求各分层面的竖向附加应力并绘分布曲线(略) 。该基础为矩形,故采用“角点 法”求解。为此,通过中心点将基底划分为 4 块相等的计算面积,每块的长度 l=1.5m,宽 度 b=1.5m。中心点正好在 4 块计算面积的公共角点上,该点下任意深度 处的附加应力为iz 任一分块在该点引起的附加应力的 4 倍,计算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1 附加应力计算成果表 位置 )m(izbzi/bl/ca)k(40PapczO 0 0 0 1.0 0.2500 170.47 1 1.5 1.0 1.0 0.1752 119.46 2 2.5 1.67 1.0 0.1069 91.12 3 3.5 2.33 1.0 0.0673 45.89 4 4.5 3 1.0 0.0447 30.48 5 5.5 3.67 1.0 0.0315 21.48 6 6.5 4.33 1.0 0.0234 15.96 (5)确定压缩层厚度。从计算结果可知,在第 6 点处有 ,所以,2.0184.6cz 取压缩层厚度为 6.5m。 (6)计算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将计算结果列于表 2 中。 (7)由图 3-23b 根据 和 分别查取初始孔隙比和压缩稳定后的siip1zisii2 孔隙比,结果列于下表 2 中(部分数据略) 。 表 2 各分层的平均应力及相应的孔隙比 层次 平均自重应力 siip1平均附加应力 zi加荷后总的应力 zisiip2初始孔隙比 ie1压缩稳定后的孔 隙比 ie2 28.35 144.97 173.32 由土的压缩曲线 得到 由土的压缩曲线 得到 (8)计算地基的沉降量。分别计算各分层的沉降量,然后累加即得 inihes12 3-8某独立柱基础底面尺寸为 4m2m,埋深为 1.5m,传至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 , 地表层为粘土, , ,厚度 ;第kNF190k 31/5.9mkNMPaEs5.41mh21 二层为粉质粘土, ,厚度 ;第三层为粉砂,31/8.9kPaEs2h2 ,厚度 。试用规范法计算该基础的沉降量。31/mkMPaEs05h40.3 【解】 (1)求基底附加压力 中心荷载作用下的基底压力为 kPa75.1824.019kk AdFGpG 基底附加压力为 kPa.95.7.80m (2)求变形计算深度。根据地基规范法规定 m,取 4.5m4.)2ln.0(2)ln4.52( bzn 由上可知,计算深度等于基底第一、二层土的厚度(4.5m) ,因此,本例可取第一、二 层土为主要压缩层。 (3)按照表格,分步骤计算沉降,查表 3-7 得平均附加压力系数。iz (m) bi/l-1iiZA)Z(S1-ii0siEP (mm) niS1 (mm) 0 0 2 1 0.5 0.5 2 0.9872 0.4936 16.3 16.3 4.5 4.5 2 0.5040 1.7744 58.95 75.25 注:平均附加压力系数按角点法计算,将基础底面划分为 4 个相等的小矩形, , ,则2l1b 。小 矩 形a4 (4)求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压缩模量当量值 )(956.41.75.49360MPaEAsiis (5)求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假设 ,按照压缩模量当量值 =4.956MPa 查表akfp0 sE 3-6,内插得 s=1.37 24.1)3.(47956.1s (6)最终沉降量 )(.0.20. ms 3-9某饱和粘土层厚 =8m ,压缩模量 =3MPa,渗透系数 ,地表作用HsEscm/10k6 大面积均布荷载 q=100kPa,荷载瞬时施加,问加载 1年后地基固结沉降多大?若土层厚度、 压缩模量和渗透系数均增大 1倍,问与原来相比,该地基固结沉降有何变化? 【解】 (1)已知 =8m, =3MPa、s scm/0k6HEqss 7.283.ycm/156.0/1k6 ymkaeCwsV /608.94013.)( 247825.160.922HtT VTteU4281%87.947825.12t 一年后的沉降量为: )(1.6.0cmSUtt (2)若土层厚度、压缩模量和渗透系数均增大 1倍,即 =82m, =32MPa、HsE 。则scm/10k6 cmHEqss 67.28031.yc/5.2/10k6 ykaeCwsmV /608.9410326.)( 24785.)28(60.942HtTV VTteU421 %87.98147825.12eUt 一年后的沉降量为: )(1.6.0cmStt 有上可知,若土层厚度、压缩模量和渗透系数均增大 1倍,该地基固结沉降没有变化。 第 4 章 土的抗剪强度与地基承载力 思考题 4-9 (1)C、 (2)C、 (3)D、 (4)A、 (5)B、 (6)C、 (7)D、 (8)B、 (9)D、 (10)B 习 题 4-1已知某土的抗剪强度指标为 c=15kPa, 。若 =100 kPa,试求253 (1)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大主应力 ;1 (2)极限平衡面与大主应力面的夹角; (3)当 =300 kPa,试判断该点所处应力状态。1 【解】 (1)已知 、c、 ,求 。由式(4-8 )得31 kPa65.19)245(tan0)245(tan22 (2)土体剪切破坏时,破裂面发生在与大主应力的作用面成 的平面上,故极4 限平衡面与大主应力面的夹角为 .7 (3)由上述计算可知,该点处于极限平衡时,最大主应力为 196.65kPa。若 =300 1 kPa196.65kPa,故可判断该点已破坏。 4-2某高层建筑地基取原状土进行直剪试验,4 个试样的法向压力 p分别为 100、200、300、400kPa,测得试样破坏时相应的抗剪强度为 分别为f 67、119、162、216kPa。试用作图法,求此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c、 值。若作用在此地基 中某平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分别为 225kPa和 105kPa,试问该处是否会发生剪切破坏? 【解】 (1)由题意作图(Excl 图) 由图可得: ,则5.1849.0tancf =18.5kPa c 26 (2)若 =225kPa 和 =105kPa,根据抗剪强度公式 ,则cftan kPa kPa7.25tacf 105f 故该处未发生剪切破坏。 4-3已知地基中某一点所受的最大主应力为 1=600kPa,最小主应力 3=100kPa。 (1)绘制摩尔应力圆; (2)求最大剪应力值和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与大主应力面的夹角; (3)计算作用在与小主应力面成 30的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解】 (1)由 1=600kPa、 3=100kPa,绘制摩尔应力圆为: 100 200 300 400 600 KPa 100 200 300 KPa 1 3 max 2 max (2)最大剪应力值即应力圆的半径值: kPa250)160(2)(213max 因 ,故90f4f (3)若作用面与小主应力面成 30,则作用面与大主应力面夹角 ,该作用面上的正应力 和剪应力 为:690 kPa2510cos26012cos)(21)(331 kPa5.in06sin2 4-4某地基为饱和粘土,进行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测得 4个试样剪损时的最大 主应力 、最小主应力 和孔隙水压力 u的数值如下表。试用总应力法和有效应力法,13 确定抗剪强度指标。 表 4-6 习题 4-4附表 /kPa1145 218 310 401 /kPa360 100 150 200 /kPafu31 57 92 126 【解】: 总应力法:采用四组 和 ,以( ,0)为圆心,以 为13231231 半径,作摩尔应力圆,四个应力圆包线即为所求极限抗剪强度线。据此线确定总应力法的 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有效应力法:采用四组 、 ,以( ,0)为圆心,fu1fu331 以 为半径,作摩尔应力圆,四个应力圆包线即为所求极限抗剪强度线。据此线确231 定有效应力法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作图略,参考答案: = 13kPa, =17.1, = 3 kPa, =34.2cucu 4-5 根据某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可以得到下表关系,试求与这个土样有效应力相 关的粘聚力 、内摩擦角 。c 表 4-7 习题 4-5附表 围压 3 /kPa 主应力差 / kPa 最大应力差时的孔隙水压力 fu / kPa 100 57.1 49.0 200 110.1 94.5 300 193.8 28.2 【解】:解题方法同 4-4。 由围压 、主应力差 ,求得最大主应力 ( ) ;再由三组313 、 数据作摩尔应力圆,绘出有效应力强度包线。据此线确定土fu1fu3 的有效粘聚力 、有效内摩擦角 。c 4-6某条形基础基底宽度 b=3.00m,基础埋深 d=2.00m,地下水位接近地面。地基为砂 土,饱和重度 =21.1kN/m3,内摩擦角 =30,荷载为中心荷载。sat (1) 求地基的临界荷载; (2) 若基础埋深 d不变,基底宽度 b加大一倍,求地基临界荷载; (3) 若基底宽度 b不变,基础埋深加大一倍,求地基临界荷载; (4)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解】:(1)已知 , ,=30。由于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部以上,m0.3d.2 接近地表,故基础埋深范围内的土体重度取浮重度 =21.1-10=11.1kN/m3。wsat 则 kPactgdtbdpoo mm4.1620.2180/3/0)4.1.(2/41 (2)若 ,其它条件不变。则mb.kPactgdtbdpoo mm6.20 0.2180/32/)4.61.1(/41 (3)若 ,其它条件不变。则md.4kPactgdtbdpoo mm6.280.4180/32/0).1.41(/41 (4)由上可知,地基的临界荷载随基底宽度与埋深的增大而增大;相比之下,随埋深 的增大,临界荷载的增大更显著。 4-7条形筏板基础宽度 b=12m,埋深 d2m,建于均匀粘土地基上,粘土的 18kN/m 3,=15,c15kPa,试求 (1) 临塑荷载 Pcr和界限荷载 P1/4值; (2) 用太沙基公式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 Pu值; (3) 若地下水位位于基础底面处( 19.7kN/m 3),计算 Pcr和 P1/4值。sat 【解】:(1)临塑荷载 Pcr和界限荷载 P1/4值: kadcdpmmcr 26.158205cot)cot28(2ot)t( kPabmm36.25 818ct )cot41(ct)t41(41 (2) 用太沙基公式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 Pu值。根据内摩擦角 =15,查表 4-4 得太沙 基承载力系数为 1.8, 4.45, 12.9NqcNkPacdbpmu 1.589.2145.218.18221 (3) 若地下水位位于基础底面处( 19.7kN/m 3),则 18kN/m 3, satm =19.7-10=9.7 。P cr和 P1/4值:wsat 3k/ kPadcdpmmcr 26.1582105cot)cot8(2ot)t( kPabmm97.12 88ct )cot7.94(ct)t4(4 4-8 已 知 某 拟 建 建 筑 物 场 地 地 质 条 件 , 第 1层 : 杂 填 土 , 层 厚 1.0m, 38kN/ ; 第 2层:粉质粘土,层厚 4.2m, 38.5kN/m ,e=0.85,I l =0.7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130 kPa,试按下列基础条件分别计算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当基础底面为 4.0m2.5m 的矩形独立基础,埋深 d=1.2m;当基础底面为 9.0m42m 的箱形基础,埋 深 d=4.2m。 【解】 (1)已知 b2.5m3m,按 3m 考虑,d1.2m, 。由 e=0.85,查表 4-6,得 =0, =1.0,将指标值kPa08.12.581m b 代入式(4-26) ,得 )5.0()3(dbfmak =130+0+1.018.08(1.20.5) =142.7kPa (2)已知 b9m6m,按 6m 考虑,d4.2m ,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kPa38.12.4581m 由 e=0.85,查表 4-6,得 =0, =1.0,将指标值代入式( 4-26) ,得bd)5.0()(fmak =130+0+1.018.38(4.20.5) =198.0kPa 4-9 某建筑物承受中心荷载的柱下独立基础底面尺寸为 3.5m1.8m,埋深 d=1.8m;地 基土为粉土,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17.8kN/m , k2.5Pac, k30,试确定持 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解】按规范推荐的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 30 o,查表 4-5,得k 1.9、 = 5.59、 = 7.95。bMdcM 由式(4-25)得 cabdmkfr =1.917.81.8+5.5917.81.8+7.952.5 =259.85kPa 第 5 章 土压力与土坡稳定分析 思考题 5-8 ( 1) D、 ( 2) D、 ( 3) C、 ( 4) D、 ( 5) B、 ( 6) A、 ( 7) B、 ( 8) D、 ( 9) D、 ( 10) C 习 题 5-1 已 知 某 挡 土 墙 高 5 米 , 其 墙 背 竖 直 光 滑 , 填 土 水 平 ,r=18kN/m3, =20,C=12kPa。 试 求 主 动 土 压 力 及 其 作 用 点 位 置 , 并 绘 制 分 布 图 。a 【 解 】 墙 背 竖 直 光 滑 , 填 土 面 水 平 , 满 足 朗 肯 土 压 力 理 论 , 又 由 于 墙 后 填 土 为 粘 性 土 , 故 沿 墙 高 的 土 压 力 强 度 可 按 修 正 后 粘 性 土 的 表 达 式 (5-8)计 算 其 中 49.0)245(tan)245(tan22 K 离 填 土 面 深 度 m时.19.080acza 墙 底 处 kPa3.2749.01249.05182aaKcz 取 单 位 墙 长 计 算 , 则 粘 性 土 主 动 土 压 力 aE kN/m3.).(3.72aE 主 动 土 压 力 的 作 用 点 离 墙 底 的 距 离 为a m0.139500zHc 5-2 已 知 某 挡 土 墙 高 4.5 米 , 其 墙 背 竖 直 光 滑 , 填 土 水 平 , 并 作 用 有 均 布 荷 载 q=20kPa, =20kN/m3, =30O, C=16KPa 试 求 主 动 土 压 力 及 其 作 用 点 位 置 , 并 绘 制 分 布 图 。 【 解 】 墙 背 竖 直 光 滑 , 填 土 面 水 平 , 满 足 朗 肯 土 压 力 理 论 。 主 动 土 压 力 系 数aK 3.0)245(tan)245(tan22 K 当 填 土 表 面 作 用 有 均 布 时 , 对 于 粘 性 土 , 临 界 深 度 m78.13.060 qcza 故 土 压 力 为 三 角 形 分 部 。 临 界 深 度 处, 。781z0a 墙 底 处 kPa9.173.623.)5.420()( aaaKcqz 取 单 位 墙 长 计 算 , 则 主 动 土 压 力 aE kN/m5.0)1.(9.172a 主 动 土 压 力 的 作 用 点 离 墙 底 的 距 离 为E m9.378.400zHc 主 动 土 压 力 强 度 沿 墙 高 分 布 图 略 。a 5-3 已 知 某 挡 土 墙 高 5 米 , 其 墙 背 竖 直 光 滑 , 填 土 水 平 , 并 作 用 有 均 布 荷 载 q=10kPa,墙 后 分 两 层 土 , 上 层 厚 2m, 1=19.2kN/m3, 1=30, C1=16kPa; 下 层 土 厚 3m , 2=16.8kN/m3, 2=20, C2=12kPa。 试 求 主 动 土 压 力 及 其 作 用 点 位 置 。 【 解 】 墙 背 竖 直 光 滑 , 填 土 面 水 平 , 满 足 朗 肯 土 压 力 理 论 , 故 可 以 按 照 式 (5- 5)计 算 沿 墙 高 的 土 压 力 强 度 aaKcz2 其 中 3.0)45(tn)45(tan21 K492a22 当 填 土 表 面 作 用 有 均 布 时 , 地 面 处 0 kPa08.153.1623.010 aaKcq 第 一 层 土 上 上 kPa41.23.62.).9()(111 aaach上 第 一 层 土 下 下1a kPa91.64.01249.0)2.10(2)(21 aa Kchq下 第 二 层 土 上 ( 墙 底 处 ) 上 kPa6.3)( 2212 aaa c上 当 填 土 表 面 作 用 有 均 布 时 , 对 于 上 层 粘 性 土 , 临 界 深 度 m238.190.1910 qKza 因下层土顶 ,故取临 界 深 度 为 2m。2顶a 总 主 动 土 压 力 aE kN/m78.50.37.)91.63(219.6 主 动 土 压 力 的 作 用 点 离 墙 底 的 距 离 为 m1.2.078.50c 5-4 已 知 某 挡 土 墙 高 6 米 , 其 墙 背 竖 直 光 滑 , 填 土 水 平 , 土 重 度 =19kN/m3, 内 摩 擦 角 =30O, 粘 聚 力 C=0kPa, rsat=20kN/m3。 试 求 主 动 土 压 力 及 其 作 用 点 位 置 , 并 绘 制 a 分 布 图 。 【 解 】 墙 背 竖 直 光 滑 , 填 土 面 水 平 , 满 足 朗 肯 土 压 力 理 论 。 主 动 土 压 力 系 数aK 3.0)245(tan)245(tan22 K 依 题 意 , 该 土 为 无 粘 性 土 , 水 面 处 主 动 土 压 力 强 度 1a kPa8.3.0191aah 墙 底 处 主 动 土 压 力 强 度 2 kPa02.31.2)1(4)(12 aaK 静 水 压 力 kPa0whp 主 动 土 压 力 aE m/k26.194.56.01.5 2)08.5.3(82N 主 动 土 压 力 的 作 用 点 离 墙 底 的 距 离 为a m86.13294.5.0)3(.2.0 c 沿 分 布 图 略 。a 5-5 知 某 挡 土 墙 高 6 米 , 上 部 受 到 均 布 荷 载 作 用 q=15 kPa, 其 墙 背 竖 直 光 滑 , 填 土 水 平 且 填 土 分 两 层 并 且 含 有 地 下 水 : h1=3m , 1=18.6kN/m3, 1=24o, C1=12KPa; h2=3m; 2=19.5kN/m3, 2=20o, C2=8kPa。 试 求 主 动 土 压 力 及 其 作 用 点 的 位 置 , 并 绘 制 分 布 图 。a 【 解 】 墙 背 竖 直 光 滑 , 填 土 面 水 平 , 满 足 朗 肯 土 压 力 理 论 。 主 动 土 压 力 系 数 42.0)45(tan)245(tan221 K92 当 填 土 表 面 作 用 有 均 布 时 , 对 于 第 一 层 粘 性 土 , 临 界 深 度 3m18.6542.06.1810 qKcza 临界处的土压力为零。 第 一 层 土 上 上1a kPa18.42.0142.0)36.185(2)(11 aachq上 第 一 层 土 下 下1a a9.7.9.).()(221 aa Kc下 第 二 层 土 上 ( 墙 底 处 ) 上kPa56.49.01249.0)35.16.815(22 aaa chq上 静 水 压 力 kPa3wp 主 动 土 压 力 aE m/k6.1540.87539.12 3)90.1756.4(2 1907)(4N 主 动 土 压 力 的 作 用 点 离 墙 底 的 距 离 为a m39.10.8237.5)38.(9.26.40 c 沿 分 布 图 略 。a 第 6 章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 思考题 6-9 (1)D、 (2)D、 (3)D、 (4)A、 (5)D 、 (6)A 、 (7)C 、 (8)C、 (9)C、 (10) C、 (11)A 习题 6-1 甲地区,地基上层软下层硬,在一幢三层楼近旁新建一幢六层住宅,建成后原有 三层楼没有因新建六层楼而下沉开裂。设计者根据这一经验,在地基为上层硬下层软的乙 地区,新建六层住宅(楼房、荷载、尺寸都与甲地区相同 ),却引起了附近三层已建住宅的 开裂。问原因何在?试加以分析。 甲地区 乙地区 上层 粘土、流塑 Es=3MPa 卵石 Es=30MPa 下层 卵石 Es=30MPa 粘土、流塑 Es=3MPa 【 解 】 造 成 上 述 结 果 的 原 因 是 甲 乙 两 地 的 土 层 构 成 完 全 相 反 , 所 选 用 的 持 力 层 及 下 卧 层 也 不 相 同 。 原因分析:依题意,甲地区上层土压缩模量小,下层土压缩模量大,说明上层土压缩 性高、下层土压缩性低,因此甲地区将下层土作为新建六层住宅的持力层,不会产生较大 的降低沉降,也不会造成原有三层楼开裂;而乙地区土层情况与甲地区完全相反,乙地区 只能将上层土作为新旧建筑物的持力层,而持力层下又存在软弱下卧层,因此建造荷载较 大的六层住宅,必然产生较大的沉降,从而引起了附近三层已建住宅的开裂。 6-2 某柱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 , ,已知地基土为均质kN750Fmk80M 粉土, , , , ,基础埋深 1.2m,试确定该基3kN/m18kPa190af.3b1.d 础的底面尺寸。 【 解 】 ( 1) 求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f 假定基础宽度 b0.5m,故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需进行深度 修正,则由 4-26公式得 )5.0()3(dbfmbak =190+0.318(3-3)+1.518(1.2-0.5) =204.1kPa (2)用试算法确定基底尺寸。不考虑偏心荷载,按中心荷载作用计算 2k0 m16.4201.475dfFAGa 考虑偏心荷载时,面积扩大为 A1.2A 01.24.164.99m 2。取基础长度 和基础宽l 度 b 之比为 b1.25,取 b2m, =2.5m, b5.0m 2。这里偏心荷载作用于长边方l ll 向。 (3)验算地基承载力。因 b=2m3m ,不考虑宽度修正, 值不变。af 基底压力平均值为 174kPa2.057k dlbFpG f 基底压力最大值为 1.2 =1.2204.1=244.92kPa.68142kmaxWMaf 故基础底面尺寸可确定为 2m2.5m。 6-3 某基础底面尺寸为 2m3m,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 ,基础埋深kN10kF 。地基土质情况自上而下为:杂填土厚 1m, ;粘土厚 2m,.51d 3/m5.6 , , , , ;淤泥质土厚 3m,3kN/m28MPa10sEkPa190f8e7LI , , ;以下为密实砂土层。试验算基础底面尺寸是72s8ak 否满足要求。 【 解 】 ( 1) 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依题意基础埋置在粘土层中,由于 和 均小于 0.85,查表 4-6,得0.e.75LI , 。因基础宽度 b=2m0.5m ,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只需进行0.3b.6d 深度修正,由 4-26公式得 )5.0()3(dbfmbak =190+0+1.618.2(1.5-0.5) =219.12kPa 基底压力平均值为 196.7kPa5.2031k dlbFpG f 基础底面尺寸满足要求。 (3)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0、 =1.0,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bd 力特征值 af kPa83.126)5.03(2.185.680)5.( dfmbakz 由 ,zb1.520.750.5,查表 6-5 可知, 。软弱3210/s1E 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为 kPa43.68)25tan.13)(25tan.1( 08.679)tan)(ta(ckz zlbpp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压力为 kP.2.185.6cz 由计算结果可得 kPa ,基础底面尺寸满足要求。319543czpzf 6-4 某学生宿舍楼设计采用无筋扩展基础。承重墙厚 240m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 面的轴心荷载 ,从室外地面算起基础埋深 ,室内外高差 0.3m,场地土kN20F.0m1 层从上而下为:第一层填土 1.0m厚, ;第二层粘土厚 2m,3kN/6. , , , , ;第三层淤泥质土,3k/m6.18MPa1sEPa185kfb.d , 。试设计该墙下无筋扩展基础。Pa02sE8kf 【 解 】 ( 1) 求 条 形 基 础 宽 度 依题意基础埋置在粘土层顶面,假定基础宽度 b0.5m,故计算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时只需进行深度修正,则由 4-26公式得 )5.0()3(dbfmbak =185+0.318(3-3)+1.016.6(1.0-0.5) =193.3kPa 因 为 室 内 外 高 差 为 0.45m, 故 基 础 自 重 计 算 高 度 1231H 基 础 宽 度 2k m17.5.0.9dfFbGa 取基础宽度 b=1.2m。 (2)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0、 =1.0,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bd 力特征值 af kPa26.13)5.03(15.32688)5.0( dfmbakz 基底压力平均值为 9.7kPa.20.1k lFpG 由 ,zb2210.5,查表 6-5 可知, 。软弱下卧3510/2s1E 25 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为 kPa67.)25tan.(1.6789)tan(ckz pp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压力为 kP.15.6cz 则 kPa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满足要求。02397.zpzf (3)确定基础剖面尺寸 采用 MU10 砖和 M5 砂浆, “二一间隔收”砌法砌筑砖基础,砖基础的台阶允许宽高 比 1:1.5,基底做 100mm 厚素混凝土垫层。则基础高度 m7205.1)420(tanbH 6-5 某框架柱采用钢筋混凝土工程独立基础,柱子截面尺寸为 450mm450mm,基础底 面尺寸按地基承载力条件确定为 2.5m3.5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设计值为 , ,基础采用 C20混凝土和 HPB235级钢筋,基础埋深 1.5m,kN75Fk135M 试设计该基础并绘制基础平面图。 【 解 】 ( 1) 设 计 基 本 数 据 如 图 , 假 设 采 用 锥 形 基 础 , 边 缘 高 度 为 200mm, 基 础 高 度 500mm, 则 基 础 有 效 高 度 。根据构造要求,在基础下设置 100mm厚的混凝土垫层,45m-0h 强度等级为 C10。 从规范查得:C20 混凝土 1.1N/mm2,HPB235 钢筋 210 N/mm 2。tf yf (2)计算地基反力 kPa38.54.135.203.15. AdG (kPa)62.1054.207.195.32615.328472mink WMAGFpax ( 3) 基 础 高 度 验 算 kPa0.48.maxja p 偏心荷载作用下,冲切破坏发生于最大基底反力一侧,如图所示。基础矩形宽度 b=2.2m,柱截面边长 , ,则45.0ttb bm36.145.2.0 hat 2221 .08).(.).2.53( )( hlAtt m45.27136015max1 pFj 0.9).(4.bt kN7.31.7.030hp fmt 满足 的条件,故选用的基础高度合适。1aFt (4)基础板底配筋 设计控制截面在柱边,则 m53.12/4.0-531)( ba kPa4.1325.)62.0.(6.)(1minxmin lpp mkN26.31 5.2)4135.(.35284.15.)4.05( )(221maxax bpAGbaM 260 .894219.3. hfAys 选用 1416( ) ,沿长边方向设置。84s mkN54.1 5.32846.1052.)4.0532()0-(81minax2 AGpblaM 260 m.9)145(209.)(9. dhfAys 选用 1810( ) ,沿短边方向设置。214s 基础板底配筋图略。 6-6 已知某厂房墙厚 240mm,墙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荷 载设计值 , ,基础底面宽度 b已由地基承载力条件确定kN/m265F/mk6.10M 为 2.2m,基础埋深 d=1.5m。试设计该基础并绘制基础剖面图。 【 解 】 ( 1) 材 料 选 用 根据构造要求,在基础下设置 100mm厚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为 C10。从规范查得: C20混凝土 1.1N/mm2,HPB235 钢筋 210 N/mm 2。tf yf (2)计算地基净反力 (kPa)31.0764.15.02.61.562mink bMFpax 验算截面距基础边缘的距离 m98.0)4.(1b 验算截面的地基净反力 kPa87.12.902)31.076.(31.7)(1inmaxin1 bppj 和 的平均值maxjj kPa.2)8.6.(2)(21axjjj ( 3) 基 础 截 面 高 度 确 定 初 选 基 础 高 度 ,根 据 构 造 要 求 , 取 边 缘 高 度 200mm, 基 础 保 护 层 厚m350h 度 400mm, 则 基 础 有 效 高 度 。3104 墙与基础交接处由基底平均净反力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kN8.259.7312bpVjS 由式 6-19可知,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则基础的有效计算高26.1)0(4/hs 度 m129.67.085.hs0 tfV 满足要求。 (4)基础板底配筋 计算截面选在墙边缘,则 98.1bakPa1.895.2035.1AdG ().47.1.76minkinpaxx 3162.098-24)-(147.8PkPa 底板最大弯矩 =59.8 /m)12.897.42(98.06)32(6max1 AGpM mkN 底板配筋 20 m6.103.59. hfys 因此,受力钢筋选用 12110( ) ;根据构造要求,分布钢筋选用28sA 8300。 基础剖面图略。 第 7 章 桩基础设计 思考题 7-5 (1)D、 (2)B、 (3)A、 (4)C 、 (5)C、 (6)A、 (7)D、 (8)B、 (9)D、 (10)B 习 题 7-1 某工程为混凝土灌注桩。在建筑场地现场已进行的 3 根桩的静载荷试验( 直径 377 的振动沉管灌注桩),其报告提供的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分别为: 380kN,375kN、395kN。要求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 解 】 根 据 规 定 , 参加统计的试桩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 30%时,可取其平 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本题试桩极差: ,故按取其平均%307.539 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kN.835780uR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 6.192.Kua 7-2 已知柱底面尺寸 500mm600mm,计至地面处的柱底荷载 kN, =200kNm, =600kNm,拟采用 500mm500mm 钢筋混凝土80kFxkMyk 预制方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a=1500kN。初选承台布置形式与埋深如图 7-13 所示, 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钢筋采用级)。 【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