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往年试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807700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往年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刑法学往年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刑法学往年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刑法学(1)往年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 刑法学(1)试题(2005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刑法,就是规定 、 和 的法律。2、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 和 相适应。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 及其 ,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 ,并对直接负责的 和 判处刑罚。6、为了犯罪, 、 的,是犯罪预备。 7、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 或 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8、刑罚适用的主体是 。 9、对犯罪的时候 的人和审判的时候 ,不能适用死刑。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 、 的犯罪分子。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 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 D、对前段的例外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 A、1997年3月14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 D、1998年1月1日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的明文规定 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 A、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行为犯 B、危险犯 C、结果犯 D、举动犯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劳改机关 D、公安机关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 A、吸收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 D、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客体 2、犯罪中止 3、剥夺政治权利 4、数罪并罚 5、刑罚执行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五、案例分析(16分)案情:徐某某,男,1984年10月21日出生,聋哑人,学生。徐某某是家中的独生子,由于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与校外一些“混混”建立了关系。2000年9月17日晚上,徐某某向母亲赵某提出自己明天不想去上学了,赵某见儿子又想逃学,顿时怒火冲天,抬手就打了儿子两个嘴巴。当晚,徐某某趁赵某熟睡之际,将一包鼠药(毒鼠强)放进了赵某每天必喝的中药里,并从赵某的钱包里找到160元钱后到一网吧上网玩游戏。次日早上,赵某喝下掺有鼠药的中药后中毒死亡。徐某某回家得知其母死亡,便向其父承认是自己所为,并在其父带领下到派出所投案,交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试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徐某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 刑法学(1)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05年7月)(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犯罪 刑事责任 刑罚2、所犯罪行 承担的刑事责任3、从旧兼从轻原则4、社会危害性 程度5、罚金 主管人员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6、准备工具 制造条件7、方法行为 结果行为8、国家审判机关9、不满十八周岁 怀孕的妇女10、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BC 2、ABD 3、C 4、B 5、BCD 6、C 7、ABCD 8、A 9、D 10、D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危害的社会关系。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 4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5、刑罚执行:简称行刑,是指法定的司法机关将生效的刑事裁判所确定的刑罚付诸实施的刑事司法活动。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第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法侵害的产生与存在。(1分)第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 第三,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即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实行。(2分)第四,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即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1分)第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即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分)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这是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2分)(2)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是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2分)(3)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是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2分) 3、简述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条件。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2分)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1)自动投案。即犯罪分子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前,出于其本人的意志而向有关机关或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并自愿置于有关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等待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裁判的行为。(3分)(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犯罪分子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自己实施并应由本人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3分)五、案例分析(16分)评分要点:1、徐某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分)3、徐某某故意以鼠药毒杀其母,致其死亡,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应当受刑罚处罚,且徐某某时已年满15周岁,已达到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因而其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4分)4、徐某某犯罪后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属于自首,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分)5、徐某某属于聋哑人,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分)6、徐某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且不能适用死刑。(3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 刑法学(1)试题(2006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 和 。2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 原则为基础,兼采 原则、 原则和 原则中的合理因素。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 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 处罚的行为。 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为 周岁 周岁。5精神病人在 或者 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 造成 ,因而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行为。7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包括 和 两个方面。8拘役的期限,为 以上 以下。9对于 ,不能适用缓刑和假释。10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之日起计算。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有( )。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强调 C、对前段的限制 D、是前段的例外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3在刑法理论上,以( )为划分标准,犯罪客体可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三种。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C、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D、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4、生理醉酒后犯罪的人属于( )。A、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B、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C、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D、减轻刑事责任能力人 5、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对某甲应当( )。A、免除处罚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免除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6、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 )全部罪行处罚。 A. 集团所犯的 B.他组织、领导的 C.他参与的 D.他指挥的7、某甲为迫使某乙还债,将某乙非法拘禁了10天。某甲的行为属于( )。 A、连续犯 B、牵连犯 C、继续犯 D、结果加重犯8、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 )决定罚金数额。 A. 犯罪性质 B. 犯罪情节 C.犯罪所得 D.家庭经济状况9、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 A.二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10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 )。 A.十年 B.十五年 C.二十年 D.二十五年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刑事责任年龄2、犯罪的过失3、共同犯罪4、自首5、时效中断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五、案例分析(16分)案情:王某,男,23岁,某厂工人。王某于2004年在江某开办的厂子里找了份临时工作。2005年4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由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2至4月份的工资。王某不服,几次与江某交涉,均因双方各执一词不欢而散。4月2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结果发生争执,双方扭打起来,人高马大的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感觉吃了亏的王某遂起意报复。4月24日中午,王某提着一桶汽油出现在江某家门前。江某开门发现是王某,便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还是工资的事儿,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没你好果子吃!”王某一边说一边晃了晃手中的汽油桶。江某一闻到汽油味,马上返身进屋并锁上门,然后打电话给保安员。王某则在门外高声叫骂并将汽油泼在江某的门口。保安员赶到时,正好听见王某说:“你再不出来,我就烧死你!”便立即将王某扑到在地,并从其衣袋中搜出一只打火机。请分析并说明理由:王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只答处理原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 刑法学(1)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06年7月)(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文理解释 论理解释2、属地 属人 保护 普遍3、严重危害 刑罚4、已满14 不满165、不能辨认 不能控制6、超过必要限度 重大损害7、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8、一个月 三个月9、累犯10、裁定减刑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ACD 2、C 3、B 4、A 5、A 6、A 7、C 8、B 9、C 10、B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2、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3、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4、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5、时效中断: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的制度。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4分)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具有如下三个特征:(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分)(2)犯罪构成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1分)(3)犯罪构成由刑法加以规定。(1分)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这是刑法总则对于适用死刑所作的条件性规定。(2分) (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 即对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2分) (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 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分) (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 即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2分)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2分)(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2分) (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2分)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2分)五、案例分析(16分)评分要点:1、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3、本案中,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为实施犯罪而事先准备好汽油并且带到现场泼洒在地,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被保安员扑到制服而未能着手实施放火的实行行为,因此,其行为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属于犯罪预备而非犯罪未遂。(7分)4、根据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对于王某的行为,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分)(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 刑法学(1)试题(2006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根据解释的方法划分,刑法解释可以分为 和 。2我国刑法解决空间效力的原则是以 为基础,兼采 、 和 中的合理因素。3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 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 处罚的行为。4刑法上所说的因果关系是指 与 之间的因果关系。 5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为 周岁 周岁。6、犯罪的故意有两种类型,即 与 。7对于教唆犯,应当 处罚。教唆 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8、管制的期限为 以上 以下。9、数罪并罚时,拘役最高不能超过 。10、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不得少于 。 二、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但是”表示的是( )。 A. 对前段的限制 B. 对前段的强调 C. 对前段的补充 D.对前段的例外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 A.从旧原则 B. 从旧兼从轻原则 C. 从新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3、按照( )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C、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D、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4盲人犯罪后可以( )。 A.不负刑事责任 B.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减轻处罚5、某甲故意用言语挑逗某乙,诱使其对自己进行不法侵害,然后对某乙实行“防卫”而造成某乙损害的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为( )。 A. 提前防卫 B. 事后防卫 C. 防卫过当 D. 防卫挑拨6某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了犯罪,没有造成损害。对某甲应当( )。 A.减轻处罚 B.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D.免除处罚7、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 )全部罪行处罚。 A. 集团所犯的 B.他组织、领导的 C.他参与的 D.他指挥的8、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 )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 B.犯罪性质 C.犯罪情节 D.犯罪人经济状况9、某甲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其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应为( )。 A.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B. 一年以上八年以下 C. 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D. 与主刑期相等10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为( )。 A.十年 B.十五年 C.二十年 D.二十五年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构成 2、刑事责任年龄 3、共同犯罪 4、减刑 5、时效中断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五、案例分析(16分)案情:王某,男,25岁。1995年5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8年4月刑满释放。王某于2002年12月在江某开办的工厂找了份临时工。2003年3月中旬,江某以王某偷拿单位东西为名开除了王某,并拒绝给其发放1至3月份的工资。王某不服,几次与江某交涉,均不欢而散。3月23日,王某再次找江某商谈,结果发生争执,人高马大的江某还打了王某一拳。3月24日中午,王某抱着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心理,揣着一把剔骨刀(刃长15cm)出现在江某家门前。江某出门时与王某碰个正着,他问王某有什么事,王某说:“还是工资的事儿!今天你得给我个满意的答复,不然就别怪我对你不客气了!”听到江某很不客气地说出“没门”二个字后,王某一下子火了,大叫一声:“好,你有种!”从怀里掏出刀来就刺向江某的胸部。江某躲闪了一下,但还是被刺中腹部。江某随即与王某展开搏斗,并抓住王某的手将刀夺下。保安员闻讯赶来协同江某将王某制服。搏斗中,江某的胳膊和手指又被刀划伤。经鉴定,江某的伤情属于轻伤。请运用刑法总论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并说明理由:对于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和处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 刑法学(1)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06年1月)(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文理解释 论理解释2、属地原则 属人原则 保护原则 普遍原则3、严重危害 刑罚4、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5、已满14 不满166、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7、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不满188、三个月 二年9、一年10、一年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A 2、B 3、C 4、B 5、D 6、D 7、A 8、C 9、C 10、B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2、刑事责任年龄(简称责任年龄):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3、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4、减刑:是指对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现,而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5、时效中断: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犯罪分子又犯新罪而使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的制度。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4分)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分)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1分)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分)2、简述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这是刑法总则对于适用死刑所作的条件性规定。(2分) (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 即对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2分) (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 即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分) (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 即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2分)3、简述适用假释应遵守的条件。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1)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是假释的对象条件,即对假释适用范围的限定。(2分)(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了一定期限的刑罚。这是假释的限制条件,也是前提条件。(2分) (3)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假释的实质条件,也是关键性条件。(2分) (4)犯罪分子不是累犯或者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这是假释的排除性条件,即假释对象条件的例外。(2分)五、案例分析(16分)评分要点:1、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分)(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2、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3分)3、王某出于报复心理,以刀刺杀他人,欲致其于死地,只是由于被害人的反抗这一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其犯罪行为,未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犯罪结果,其行为完全符合刑法关于犯罪未遂的规定,因此,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7分)4、王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在前罪刑满释放后5年以内又故意犯罪,且根据其犯罪情节,所犯新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完全符合累犯的构成条件,因而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