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课件湘教版.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804938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课件湘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课件湘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课件湘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最新考纲】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地球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权威解读】1.掌握经纬线的特点及应用,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断方向、计算球面距离及时差等。2.学会用经纬网为背景,通过提供关键性点、线和面的信息,综合各要素进行区域空间定位。,2地球仪根据上图,可以把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对比如下:(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2万,半圆,变短,南、北两极点,平行,赤道,处处相等,南北,东西,赤道,(2)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本初子午线,愈大,愈大,东半球,西半球,赤道,愈大,愈大,赤道,(3)经纬网及其意义概念: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而成的网格。意义:经纬网在确定地理位置、两地之间方向和量算距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名师助学经纬线是人们虚拟定义的刻度线,既可用来划分地球表面区域,也可用来表示球面位置。它是一个理论设想线,线无粗细,点无大小。根据这个特点可知,一些界线和坐标点不能绝对化,如时区分界线上各点到底属于哪个时区,日界线上各地到底属于哪一天等类似问题不必深究。,误区警示南北方向与东西方向的区别南北方向是绝对的,是有限方向,地球上最南点是南极点,最北点是北极点;而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是无限方向,地球上没有最东点和最西点,定向时采用劣弧定向法。,规律总结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经度数值增大的为东经度,经度数值减小的为西经度。东经度数增大的方向(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同一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度数和为180,东西经相反(0和180经线除外)。,考点一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要领【图解考点】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要领,【融会贯通】经纬网图的判读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的判断是高频率出错的地方,可抓住以下三点进行突破:(1)同在东经度:经度值;(2)同在西经度:经度值;(3)若分别在东西经,则有以下两种情况:,大者在东,大者在西,【对点演练】1下图表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中三条纵线表示经线,三条横线表示纬线,a、b相交于点O。读图完成(1)(2)题。(1)如果图中的经纬度差都是5,则()。A图中四个方块所表示的面积一定相等B图中的三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长度一定都相等C图中的三条经线长度一定相等D图中O点一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2)如果纬线b刚好是北温带和热带的界线,则在O点上空俯视,所见的地球可能为下图中的()。,解析(1)由于地球仪上所有经线的长度均相等,而图中三条经线所跨的纬度也相等,故这三条经线的长度相等。(2)北温带和热带的界线是北回归线,因此从北回归线上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北极圈的全部、北半球的大部分、南半球的小部分。答案(1)C(2)A,考点二经纬网应用【图解考点】定“方向”理论依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B、C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定“最短航线”地球上最短航线要选择大圆劣弧。(1)可以利用现成大圆,如经线圈、赤道圈、晨昏圈。(2)没有现成大圆,做大圆劣弧。北半球两点的大圆劣弧如下图左图所示,应是向高纬(或者向极点弯曲),所以若从E到F,则先东北东东南,若F向E,则西北西西南,南半球的大圆也应向高纬弯曲,如下图中G到H,先东南东东北,H到G,则西南西西北。,【融会贯通】地球上对称点的计算方法(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纬度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B()。(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和为180;纬度相同。如A(40N,20W)与()。,相同,40S,20W,相对,40N,160E,(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相对,和为180,纬度南北相反,数值相等。如A(40N,20W)与D()。,40S,160E,2(2010天津文综改编)读下图,回答(1)(3)题。,(1)图中的北京、新加坡、纽约和巴西利亚四个城市中位置完全符合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三个条件的是()。A北京B纽约C新加坡D巴西利亚(2)图中的北京(3954N,11623E)位于纽约(4043N,74W)的()。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3)新加坡(122N,10345E)与我国北京南北相距约为()。A4300千米B1500千米C4500千米D2800千米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四城市中北京与纽约均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只有纽约在西半球。第(2)题,比较北京与纽约的纬度可知,北京在纽约南方;比较两地的经度可知,北京在纽约的西方,因此北京在纽约的西南方。第(3)题,题中所问的是新加坡与北京的南北距离,因此求出两地的纬度差,再乘以111千米即可。答案(1)B(2)A(3)A,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判读方法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是解决区域问题的基础与前提,区域图是地理知识考查的有效载体。复习时要善于利用经纬网及其他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要熟记主要经纬线穿过的主要地理单元和地理事物,为进行区域特点分析和比较奠定基础。,(1)世界区域经纬度空间定位法就世界地图而言,我们可以整合为下面的知识,作为头脑中的知识储备。要牢记各大洲东、西、南、北四个边缘大致经纬度。,西半球南北美,六九十、河入海。南北美洲都处在西半球,60W大致穿过南美洲的中部,90W大致穿过北美洲的中部,且经过两河河口附近,一个是拉普拉塔河的河口附近,一个是密西西比河的河口,分别对应两个重要的城市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美国石油化工和造船为主的城市新奥尔良。北纬30大致通过四条河流的河口,如下图:,四条河流分别是A.埃及尼罗河河口(30N,30E)、B.西亚两河河口(30N,50E)、C.中国钱塘江河口(30N,120E)、D.美国密西西比河河口(30N,90W)。(2)中国区域经纬度空间定位法画图定位三个矩形(具体画法见下图)。,棋子定位8个棋子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是:吐鲁番盆地南面、河西走廊附近、河套平原南部、秦皇岛、拉萨附近、横断山脉、巫山、杭州(作为定位的标杆)。四至定位:最北端53N,最南端4N,最东端135E,最西端73E。南北分界线定位:34N34N。依据框图定位。定位不求十分精确,大致即可。考试中不要被图中不熟悉的经纬度“牵着鼻子走”,要将不熟悉的经纬度转化成自己熟悉的经纬度来定位。,【例】(2012新课标文综)读下图,完成(1)(2)题。,(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审答流程】(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答案(1)A(2)C,(2011海南地理,3)读图,完成12题。,考向一利用经纬网定方向和位置(3年5考),1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A南北B东西C东北西南D西北东南2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解析第1题,首先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以判断山脉的位置,然后据经纬网确定山脉的走向。第2题,依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岛屿所处的气候区为热带气候区。甲河流域面积广,集水量更大,流量要比乙河大。答案1.B2.D,3(2010北京文综,3)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题。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A3B5C8D10,考向二利用经纬网确定两地距离(3年2考),解析该图为中国省级行政中心经纬网图。由图判断,位于最南方的城市为海口,其纬度为20N,北京为40N,可推知纬线间距为5。答案B,4(2011北京文综,5)读下图,回答下题。,考向三利用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3年8考),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A主要能源矿产产地B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C自然和文化遗产地D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解析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图中各点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答案D,52012四川文综,39(1)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下图)。,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的分布特点可直接从图中获取,形成的自然原因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答案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原因:甲地形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热量,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好,故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制约种植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故种植业沿盆周山麓地带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