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技能实践题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90146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技能实践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针灸技能实践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针灸技能实践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 技能尺泽:手太阴肺经穴,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主治:胸胁胀满,咳嗽,哮喘咯血,鼻衄,咽喉肿痛,腹痛,吐泻,小儿惊风,上肢瘫痪,肘臂挛痛等。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直刺1-1.5寸孔最:手太阴肺经穴,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1.呼吸系统疾病:肺结核咯血,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衄;2 痔血;3 系统疾病:肘臂痛,手关节痛。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前臂部放散。列缺: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简便定位法,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至的凹陷处,主治;偏正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半身不遂,口眼涡斜,齿痛,手腕无力。斜刺0.3-0.5;可灸。鱼际:在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发热,失音,寸挛,掌心热。直刺0.5-0.8可灸。少商:在拇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处取穴。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鼻衄,手指挛痛,发热,中风昏迷,癫狂。浅刺0.1-0.2寸点刺出血可灸。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颔肿,手指麻木,热病汗不出,中风昏迷。浅刺0.1-0.2,或点刺出血可灸。合谷: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两手交叉,以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食指尖下是穴。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渊,耳聋,口眼涡斜,牙关紧闭,痄腮,滞产,经闭,痛经,便秘,痢疾,高热,抽搐,热病无汗,多汗,小儿惊风,疟疾。直刺0.5-0.8寸,或向劳宫,后溪穴透刺;可灸。手三里: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主治;齿痛颊肿,上肢不遂,手臂麻木,腹痛,腹泻。直刺0.8-1.2,可灸。曲池: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发热咽喉肿痛齿痛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瘰疬,瘾疹,腹痛吐泻。直刺1-1.5寸或透刺少海穴;可灸。肩髃: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迎香:鼻翼旁开0.5寸处。斜刺或横刺0.3-0.5寸;禁灸。地仓:在面部,口角旁4分,上直对瞳孔。主治;口眼涡斜,流涎,唇吻润动。斜刺或横刺0.5-0.8寸;可灸下关: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刺灸法】:直刺0.5l寸。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主治】: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刺灸法】:平刺0.5l寸。天枢:在任脉神阙穴旁开2寸处,主治:绕脐腹痛,腸鸣,腹胀,痢疾,泄泻,便秘,肠痈,月经不调,痛经,水肿。直刺1-1.5寸;可灸。梁丘:在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的凹陷处。主治:胃痛,膝肿,下肢不遂,乳痈。直刺0.8-1.2寸,可灸。犊鼻: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主治:屈伸不利,脚气足三里: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条口: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丰隆: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1寸,内庭:在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公孙:在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三阴交: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地机: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与阳陵泉相对,当胫骨内侧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部上方。血海: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通里: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神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后溪:微握拳,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听宫:正坐或仰卧位,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穴。攒竹: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天柱: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肺俞: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至阳(督脉)旁开1.5寸处。胃俞: 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肠俞:该穴位于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疾病:腹胀,泄泻,便秘,腰痛。次髎: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2骶后孔中。委中:委中穴位置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秩边: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承山: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至阴: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处取穴。涌泉: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太溪: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照海: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大陵: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中冲:中冲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支沟:支沟在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翳风:在耳垂后,当乳突与下颌骨之间凹陷处。风池: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肩井: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悬钟:小腿外侧部,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凹陷处。或定于腓骨后缘与腓骨长、短肌之间凹陷处。行间:行间在足背部,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正坐或仰卧位,于足背第一、二趾趾缝端凹陷处取穴。太冲: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期门:属足厥阴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腰阳关:仰卧位。腰阳关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命门:俯卧位。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百会: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神庭: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左右,感觉有个凹下去的地方。水沟:该穴位于人体的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点。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中极: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关元: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气海: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神阈;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取法: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四神聪: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原名神聪,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开1寸处,因共有四穴,故又名四神聪。神聪穴名最早见于银海精微,原载在百会四边各开25寸。现在的定位源自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载“神聪四穴,理头风目眩,狂乱疯痫,针入三分”。太阳:太阳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印堂: 印堂在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定喘: 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夹脊;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十宣;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个穴位。仰掌,十指微屈微取穴。 2.针灸的急症处理 一;晕针【1】;【原因】 初诊病员体质虚弱,精神过于紧张,或当劳累,空腹,大泻,大汗出,大出血后;或针刺手法过重,体位不当等均可引起。2;症状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头晕,眼花,出冷汗,胸闷,心慌,恶心欲呕,面色苍白等,严重者可出现晕厥,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细欲绝等症。【3】;处理 迅速出针,使患者平卧,头部稍低,给以温开水或糖水,一般静卧片刻即能恢复。重症晕厥者,可以拇指掐水沟,或针刺水沟,足三里,内关,灸百会,关元等穴。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4】预防 对初次针刺,精神紧张的患者,针刺前要认真的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选穴不宜过多,手法不宜过重,并尽量采取卧位针刺,。对劳累,体弱,病后食少和重病以后的患者,针刺前应先休息片刻再行针刺,。针刺过程中,医生应随时观察病人的表情面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以便尽早发现晕针先兆,及时处理,切不可远离病人。二 滞针【1】原因病人精神紧张而致肌肉强烈收缩,或操作时捻转幅度过大,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2】现象针刺入后捻转提插滞涩,困难,甚至不能提插捻转,也不能出针。【3】处理对精神紧张的患者,应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嘱其放松肌肉,按摩腧穴四周,即可将针退出,如肌肉仍不能放松时,可在该穴位附近再刺一针,以缓解肌肉紧张状况。如因单项捻转幅度过大,可轻轻将针向相反的方向捻转,待针松动后即可出针。【4】预防对初诊病人针刺前做好解释工作,同时针刺手法要轻,捻转幅度不要太大,更不宜单项年赚过紧。三 弯针【1】原因多因病人在留针时移动体位,或操作时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所致。【2】现象真身弯曲在病人体内,可见针柄改变了原来的刺入方向或角度,捻转,出针均感困难,病人感觉疼痛。【3】处理如因体位改变造成的,应先纠正体位,然后顺弯势将针退出。切忌用力猛拔或捻转,以免断针。【4】预防针刺前应嘱病人采用舒适而又能耐久的体位,针刺后嘱其不要变动体位,同时操作手法要熟练,不要猛力提插或突然强刺激。四 断针 (即折针)【1】原因均因针刺使损伤皮下小血管。【2】症状出针后见针孔出血,或腧穴局部皮肤呈青紫色,甚至肿胀疼痛,【3】处理针孔出血者,可用干棉球揉按腧穴片刻,即可止血。若皮肤青紫面积较大,局部肿胀疼痛者,需在按压局部的同时,采用冷敷以止血,数小时在热熬,促使其吸收消散。【4】预防针刺前认真检查针具,针刺时尽量避开血管,为了避免内出血,在针刺眼球周围,大血管所在部位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所在部位时,均不宜采用提插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