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遥感思考题.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89457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环境遥感思考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资源环境遥感思考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资源环境遥感思考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考题第一章知识点1. 遥感技术的特点宏观性、综合性:覆盖范围大、信息丰富。一景TM影像为185185平方公里;影像包含各种地表景观信息,有可见的,也有潜在的。多波段性:波段的延长使对地球的观测走向了全天候。多时相性:重复探测,有利于进行动态分析。2. 当前遥感发展主要特点与展望 1、多国发射卫星的局面已经形成 2、高分辨率小型商业卫星发展迅速 3、雷达卫星遥感日益受到青睐 星载主动式遥感的发展,使探测手段更趋多样化。 4、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未来空间遥感发展的核心内容。 高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是指既能对目标物成像又可以测量目标物波谱特性的光学传感器。 5、遥感应用不断深化 6、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动向。 GIS的概念 遥感手段获得的丰富信息GIS的科学管理 遥感应用有赖于GIS提供多种信息源进行信息复合及其综合分析。 因此,GIS是遥感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成为遥感发展的一个新动向。3. 遥感发展历程,包括哪三个发展阶段?遥感发展的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1839年,达格雷发表第一张空中相片; 1858年,法国人用气球携带照相机拍摄了巴黎的空中照片。 1882年,英国人用风筝拍摄地面照片; 1903年,采用信鸽拍摄航空相片。2、航空遥感阶段: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创造了条件。 1909年,意大利人首次利用飞机拍摄地面照片。 一战中,航空照相技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 一战后,航空摄影用于地形测绘和森林调查与地质调查。 1930年,美国开始全国航空摄影测量。 1937年,出现了彩色航空像片。3、航天遥感阶段: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意义重大。 70年代美国的陆地卫星 法国的Spot卫星 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中国,印度,巴西等。4. 遥感在地理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一、遥感已成为地理研究的重要信息源地理学研究的传统方法:地图及其特点遥感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遥感信息的实时性与及时性遥感信息的周期性:动态研究遥感信息的多样性:多波段信息;图像信息与数字化信息;二维平面信息与三维空间信息;从而使获得的信息形成多层次、多方式、多侧面全方位,拓宽了地理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二、遥感已成为地理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遥感方法改变了地理研究的工作模式遥感方法为地理分析提供了基础,也为地理分析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创造了条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为地理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5. 遥感应用的领域有哪些?遥感应用从内容上可以概括为资源调查与应用、环境监测评价、区域分析规划及全球宏观研究四大领域。1、 遥感在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1、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农、林土地资源调查、病虫害、土壤干旱、盐化沙化的调查及监测。 土地利用类型调查 精细农业 作物估产 “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2、遥感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 客观真实地反映各种地质现象,形象地反映区域地质构造,地质找矿工程地质、地震地质、水文地质和灾害地质。3.、在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应用 水资源调查、流域规划、水土流失调查、海洋调查等。 青藏高原水资源调查 三峡大坝的遥感监测2、 遥感在环境监测评价等方面的应用1、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污染物位置、性质、动态变化及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制图 长江三峡库区环境本底调查、环境演变分析、动态监测等2、在对抗自然灾害中的应用 灾害性天气的预报 旱情、洪水、滑坡、泥石流和病虫害 森林火灾3、 在区域分析及建设规划方面的应用1、区域性是地理学的重要特点2、腾冲、长春、三北防护林等都是遥感区域分析的典范。3、城市化和城市遥感的兴起:城市土地利用、环境监测、道路交通分析、环境地质、城市规划等。四、遥感在全球性宏观研究中的应用1、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性研究(Global Study)2、人口问题、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等3、利用GPS监测和研究板块的运移;深大断裂活动;全球性气候研究和灾情预报;世界冰川的进退。五、遥感在其它方面的应用1、在测绘制图方面的应用 卫星遥感可以覆盖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不再有资料的空白区 重复探测,为动态制图和利用地图进行动态分析提供了信息保障 可以缩短成图周期,降低制图成本 数字卫星遥感信息可直接进入计算机进行处理,省去了图像扫描数字化的过程 改变了传统的从大比例尺逐级缩编小比例尺地图的逻辑程序2、在历史遗迹、考古调查方面的应用 通过航空或航天所获取的遥感信息 ,勘察地表 、地下和丛林中的考古遗迹。包括使用安装在飞机或飞船上的设施,进行空中可见光摄影,或感测人类肉眼及常规摄影所无法捕捉到的波长。如利用航空红外辐射摄影探知地下特征物的位置,从地表显示的色调和几何图形,找到古道路、古农田 、古遗址、古渠道等。 例如,肯尼亚的东图尔卡纳地区富含早期人类化石,在航天遥感图像上,富含人类化石的白色沉积层显示出独特的色调(波谱特性),迅速扩大了发掘化石的场所。 伦敦北面的一座古城堡在罗马帝国崩溃时毁于战火,被荒土掩埋在地下深处。航天遥感图像清楚地显示出此处植物反射红外的能力下降,使这座罗马凯撒大帝时代建造的古堡遗迹得以重现。 1978年用微波对危地马拉的浓密热带雨林进行遥感时,在经过增强处理的遥感图像上发现了密如蛛网的格子。经过地面调查,证实这个纵横交织的格子网原来是古代玛雅人建造的灌溉渠,为研究玛雅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遥感考古是非破坏性考古勘探,有很大发展前途。 3. 在军事上的应用 近红外遥感识别植被的伪装。 在夜间热红外遥感识别热源:人体、飞机坦克等 二战中微波雷达用于全天候识别人体、钢铁、水泥等军事目标第二章知识点1. 地物波谱测量的三大原因。 传感器波段选择、验证、评价的依据建立地面、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的关系 将地物光谱数据直接与地物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应用模型2. 环境对地物光谱特性的影响。 1、地物的物理性状 2、光源的辐射强度:纬度与海拔高度 3、季节:太阳高度不同 4、探测时间:时间不同,反射率不同。 5、气象条件3. 举例说明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植物的光谱特性。 规律性明显而独特。可见光波段(0.40.76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两侧有两个吸收带。这是因为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 在近红外波段(0.70.8 rn)有一反射的“陡坡”,至 1.l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这是由于植被叶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在中红外波段(1.32.5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是在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 植物波谱具有上述的基本特征,但仍有细部差别,这种差别与植物种类、季节、病虫害影响、含水量多少等有关系。为了区分植被种类,需要对植被波谱进行研究。4. 举例说明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水体的光谱特性。 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所以水体在遥感影像上常呈黑色。但当水中含有其他物质时,反射光谱曲线会发生变化。水中含泥沙时,由于泥沙散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这些都成为影像分析的重要依据。不同叶绿素浓度的海水反射光谱曲线5. 举例说明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土壤的光谱特性。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由于土壤反射波谱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所以在不同光谱段的遥感影像上,土壤的亮度区别不明显。不同质地土壤反射光谱曲线6. 举例说明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岩石的光谱特性。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无统一的特征,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都会对曲线形态产生影响。几种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7. 垂直测量和非垂直测量野外光谱的区别与联系。P42垂直测量:为使所有数据能与航空、航天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一般情况下测量仪器均用垂直向下测量的方法,以便与多数传感器采集数据的方向一致。由于实地情况非常复杂,测量时常将周围环境的变化忽略,认为实际目标与标准板的测量值之比就是反射率之比。非垂直测量:在野外更精确的测量是测量不同角度的方向反射比因子,考虑到辐射到地物的光线由来自太阳的直射光(近似定向入射)和天空的散射光(近似半球入射),因此方向反射比因子取两者的加权和。8. 影响样本光谱的三大因素。我们将对样本光谱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了三类,分别是大气因素、周围物体的散射因素和物体自身反射特性因素。如图:其中,大气因素和周围物体的散射因素都属于影响样本光谱的环境因素。1 大气因素对观测的影响大气干扰地物光谱测量的因素主要包括:(1)大气中各种气体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气体分子吸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非常强烈,阳光通过大气层的路径越长,其吸收作用就越强。水蒸气(H2O)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所有气体中最强的,它对进入大气窗口的所有波段都有一定的影响,且随着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二氧化碳(CO2)在2000-2200nm范围内有强烈的吸收性,这增加了对碳酸矿物质和溶解性有机盐的研究难度。但是和水蒸气相比,二氧化碳的吸收特性非常稳定,是容易掌握的。大气中其它气体对太阳辐射都有一定的影响但特征和影响程度都不及这两种气体。(2) 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 测量过程中云层的出现会使得大气中水蒸气的吸收特征变化得更快。大量水蒸气的出现,会对测量参考光谱和样本光谱的太阳辐射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样本反射率出现错误。尽量缩短采参比和采样本光谱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减小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误差。 当云层过厚时,云层本身便可以遮挡太阳的辐射,降低大气散射光强。此时采集的光谱的准确性很低,应当尽量避免在阴天进行外业光谱采集。 (3)风对被测物体的物理状态的影响。 在采集样本光谱的过程中,因为风的影响被测物体的位置和姿态发生了改变,同样会产生测量误差。在光谱仪积分时间和光谱平均采样次数的参数设置过大时,因为风产生的误差就更加严重。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测量植被冠层和水面时。因此,在应当尽量避免在风力过大的天气进行外业测量;在有风的情况下测量时,应当尽量缩短采样的时间间隔。2 周围地物对观测的影响 在外业光谱测量中,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测量环境至关重要,因为周围环境对样本光谱的影响程度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精度。 除了太阳辐射以外,人和测量仪器是样本的重要光源之一,所以在测量时测量人员应当按照顺序进入采样区域,并着深色服装,避免对样本光谱的干扰。当然周围的地物也有可能对被测物体产生影响。例如在水面光谱测量的过程中,由于波浪造成的水面不平整,会使周围的地物的倒影通过镜面反射被光纤采集从而影响测量结果。3 物体自身的物理特性 物体表面的纹理和结构会影响其反射光强的能力。和一个平滑的表面相比,粗糙的表面能够散射更多来自太阳和周围其他地物的能量。物体散射能量的能力随着角度的不同亦不同。所以选择一个能够代表物体自然状态的样本,采用一个固定的观察角度是十分重要的。9. 测量时如何消除环境对样本光谱的影响。尽量缩短采参比和采样本光谱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减小由于大量水蒸气的出现,会对测量参考光谱和样本光谱的太阳辐射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了样本反射率出现错误造成的误差。应当尽量避免在阴天进行外业光谱采集。应当尽量避免在风力过大的天气进行外业测量;在有风的情况下测量时,应当尽量缩短采样的时间间隔。在测量时测量人员应当按照顺序进入采样区域,并着深色服装,避免对样本光谱的干扰。第三章1. 主要遥感平台是什么,各有何特点?地面平台:高度在050m范围内,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和遥感船等与地面接触的平台称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它通过地物光谱仪或传感器来对地面进行近距离遥感,测定各种地物的波谱特性及影像的实验研究。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飞机按高度可以分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低空平台:2000米以内,对流层下层中。中空平台:2000-6000米 ,对流层中层。高空平台:12000米左右的对流层以上。低空气球:凡是发放到对流层中去的气球称为低空气球;高空气球:凡是发放到平流层中去的气球称为高空气球。可上升到12-40公里的高空。填补了高空飞机升不到,低轨卫星降不到的空中平台的空白。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高度在150km以上。航天飞机240350km高度。卫星:低轨:150300km,大比例尺、高分辨率图象;寿命短,几天到几周(由于地心引力、大气摩擦),用于军事侦察;中轨:7001000km,资源与环境遥感;高轨:35860km,地球静止卫星,通信、气象。航天平台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2. 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什么特征?原理:传统摄影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过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影像。图象特点:投影:航片是中心投影,即摄影光线交于同一点。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像片比例尺。平均比例尺:以各点的平均高程为起始面,并根据这个起始面计算出来的比例尺。 主比例尺:由像主点航高计算出来的比例尺,它可以概略地代表该张航片的比例尺。像点位移: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正比,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也越大。当高差为正时,像点位移为正,是背离像主点方移动;高差为负时,像点位移为负,是朝向像主点方向移动。位移量与像点距离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即距像主点越远的像点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像主点无位移。位移量与摄影高度(航高)成反比。即摄影高度越大,因地表起伏的位移量越小。3. 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扫描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别?扫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象。与摄影图像区别:乳胶片感光技术本身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它所传感的辐射波段仅限于可见光及其附近;其次,照相一次成型,图象存储、传输和处理都不方便。光/机扫描成像利用光电探测器解决了各种波长辐射的成像方法。输出的电学图象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十分方便。固体自扫描成像具有刷式扫描成像特点。探测元件数目越多,体积越小,分辨率就越高。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图象是多达数百个波段的非常窄的连续的光谱波段组成,光谱波段覆盖了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区域全部光谱带。可以收集200或200以上波段的收据数据。4. 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1、 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地面分辨率取决于胶片的分辨率和摄影镜头的分辨率所构成的系统分辨率,以及摄影机焦距和航高。2、 图象的光谱分辨率: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传感器的波段选择必须考虑目标的光谱特征值。3、 辐射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某个波段遥感图像的总信息量与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有关。四、图象的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时间分辨率对动态监测很重要。第四章1. 引起遥感影像位置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影像有什么问题?如果作了几何校正,又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原因: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 航高、航速、俯仰、翻滚、偏航。地形起伏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一是像点位置的移动;二是像元对应于地面宽度不等,距星下点愈远畸变愈大,对应地面长度越长。大气折射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地球自转的影响:产生影像偏离。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图像则有在几何位置上发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有时根据遥感平台的各种参数已做过一次校正,但仍不能满足要求,就需要作遥感影响相对于地面坐标、地图投影坐标系统的配准校正,以及不同类型或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响之间的几何配准复合分析,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2. 在作几何较正时,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估计几何校正后这一角的位置畸变将缩小还是增大?为什么?在做几何校正时,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几何校正后这一角的位置畸变将增大。变换过程中控制点的位置保持不变,局部失真被有效修正。然而,由于遥感图像的角在处理时要被修正,如果在角没有任何控制点的话,其他控制点离角太远而又会产生新的失真。所以,必须有足够多的控制点均匀分布在整个图像上,包括图像的角,才能获得更精确的变换结果 。3. 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植被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可见光波段(0.40.76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两侧有两个吸收带。这是因为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0.70.8 rn)有一反射的“陡坡”,至 1.l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在中红外波段(1.32.5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是在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比值运算可以检测波段的斜率信息并加以扩展,以突出不同波段间地物光谱的差异,提高对比度。该运算常用于突出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类型或估算植被生物量。4. 根据陆地卫星Landsat的TM影像和SPOT卫星的HRV影像的波谱特征和空间分辨率,分析TM与SPOT影像复合的优越性,说明复合方法。来自不同传感器的信息源有不同的特点。例如TM影像有7个波段,光谱信息丰富,特别是5和7波段。SPOT数据就没有,但SPOT数据分辨率高,全色波段可达10m,比TM的30m和SPOT多光谱传感器的20m都高,两者复合既可以提高新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又可以保持较丰富的光谱信息。方法:将TM与SPOT复合,选取TM三个波段4,3,2和SPOT全色波段共4个波段,复合时:方法一:每幅TM图像均与SPOT图像作逐点运算,如相加、相减或相乘,或其他运算方案,生成三幅图像,进行彩色合成,生成复合图像;方法二:设LRTM、LGTM、LBTM分别为TM4,3,2波段的亮度值,LSPOT为SPOT全色波段的亮度值,A为权函数,则生成三幅新图像亮度值L复为:LR复=A*LSPOT*LRTM/(LRTM+LGTM+LBTM)LG复=A*LSPOT*LGTM/(LRTM+LGTM+LBTM)LB复=A*LSPOT*LBTM/(LRTM+LGTM+LBTM)将新生成的图像LR复赋予红色,LG复赋予绿色,LB复赋予蓝色,彩色合成后生成复合图像。方法三:代换法。1、对TM的所有波段进行主成份变换,然后用SPOT的高分辨率全色波段代换变换后的TM第1主成分。将代换后的所有波段再做一次主成分变换的反变换。这种处理方法既保持了原有TM数据的光谱分辨率,又增加了SPOT的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数据质量。2、对假彩色合成的任意三个波段实行HLS变换,然后用SPOT的高分辨率全色波段代换变换后的明度成分,将代换后的三个波段再做HLS到RGB的反变换,生成新的彩色合成图大大提高了空间分辨率。实际复合时方法还很多,有时通过找两幅图像活动窗口内的亮度相关值和平均值,以此调整原来三个波段的灰度值,还有其他方法不再列举。第五章1. 对照一幅实际图像,指出目标地物识别特征在该图像中的表现,并说明你指出的特征是什么地物特征?目标地物识别特征:1.色调:全色遥感图像中从白到黑的密度比例叫色调(也叫灰度).2.颜色:是彩色图像中目标地物识别的基本标志。3.阴影:是图像上光束被地物遮挡而产生的地物的影子。据此可判读物体性质或高度.4.形状:目标地物在 遥感图像上呈现的外部轮廓。5.纹理:也叫内部结构,指遥感图像中目标地物内部色调有规则变化造成的影像结构。6.大小:指遥感图像上目标物的形状、面积与体积的度量。7.位置:指目标地物分布的地点。8.图型:目标地物有规律的排列而成的图形结构。9.相关布局:多个目标地物之间的空间配置关系。目标地物的特征:1.色: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颜色,包括色调、颜色和阴影。2.形: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形状,包括形状、纹理、大小、图形等。3.位: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的空间位置,包括目标地物分布的空间位置、相关布局等。分析请根据具体图就上述特点描述即可。2. 选择一幅遥感影像,按照课程中介绍的基本步骤,试做遥感影像解译并作图,体会整个解译过程中的关键点。解译:1、目视解译准备工作阶段 明确解译任务与要求; 收集与分析有关资料;选择合适波段与恰当时相的遥感影像。 2、初步解译与判读区的野外考察初步解译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解译区域特点,确立典型解译样区,建立目视解译标志,探索解译方法,为全面解译奠定基础。野外考察:填写各种地物的判度标志登记表,以作为建立地区性的判度标志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影像判度的专题分类系统,建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 3、室内详细判读统筹规划、分区判读,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去伪存真、静心解译。 4、野外验证与补判野外验证包括:检验专题解译中图斑的内容是否正确;检验解译标志.疑难问题的补判:对室内判读中遗留的疑难问题的再次解译。 5、目视解译成果的转绘与制图一种是手工转绘成图;一种是在精确几何基础的地理地图上采用转绘仪进行转绘成图。制图:常规制作遥感影像图影像地图的设计遥感影像的选择、处理和识别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一般选地形图作为地理基础底图。 影像几何纠正制作线划注记版遥感影象地图的制印 计算机辅助制图 1、遥感影像信息选取与数字化选取合适时相、恰当波段与指定地区的遥感图像。对航空像片与影像胶片需要数字化。 2、地理基础底图的选取与数字化底图数字化前的准备工作: 图面质量检查:地图变形情况、图面的清晰程度; 按类别进行分要素标描,以免漏掉要素。 多幅相邻底图内容检查:成图时相、内 容等;图面要素分类编码。底图数字化。 3、遥感影像几何纠正与图像处理几何纠正应尽量选取永久性地物;图像处理的目的是消除影像噪音。 4、遥感影像镶嵌与地理基础底图拼接遥感影像镶嵌原则:镶嵌的影像投影相同、比例尺相同,有足够的重叠区域;图像的时相保持一致。多幅图像镶嵌时,以中间一幅为准进行几何拼接和灰度平衡;有必要时应进行局部区域二次几何纠正和灰度调整;镶嵌后的影像应是一幅信息完整、比例尺统一和灰度一致的图像。地理基础底图拼接利用GIS提供的拼接功能进行。 5、地理基础底图与遥感影像复合将同一区域的图像与图型准确套合,目的是提高遥感影像地图的定位精度与解译效果。 6、符号注记图层生成注记是对地物属性的补充说明,可以提高影像地图的易读性。 7、影像地图图面配置影像地图:放在图的中心区域;添加影像标题:常放在影像图上方或左侧;配置图例:放在地图中的右侧或下部;配置参考图:放在图的四周任意位置;放置比例尺:放在影像图下部右侧;配置指北箭头:放在影像右侧;图幅边框生成;配置结果可单独保存在一个数据图层中。 8、遥感影像地图制作与印刷数字图像与数据底图、符号注记图层、图面配置数字图层精确配准。最大误差不得大于1个像元。遥感影像地图的制作:喷墨打印机、热转移打印机、色升华打印机、彩色喷墨绘图仪、洗印制作遥感影像图等。第六章1. 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利用训练场地来获取先验的类别知识。监督分类的关键是选择训练场地。监督分类法优点是:简单实用,运算量小。缺点是:受训练场地个数和训练场典型性的影响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大,随机性大。训练场地要有代表性,样本数目要能够满足分类要求。此为监督分类的不足之处。非监督分类优点是:事先不需要对研究区了解,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减少时间,降低成本。不需要更多的先验知识,据地物的光谱统计特性进行分类。缺点是:运算量大。当两地物类型对应的光谱特征差异很小时,分类效果不如监督分类效果好。2. 最大似然比分类法在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中的异同。P198假设条件:数据符合多维正态分布。如果不符合,分类的精度也将下降。计算每个像元属于各个类别的似然度(likelihood),该像元分到似然度最大的类别中。似然度是像元数据X 属于类别k 的后验概率。 如果类别k中X的条件概率为P(x/k), 则似然度 Lk的计算公式为:3.计算机解译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1、抽取遥感图像多种特征 对高分辨率卫星图像的自动解译来说,一般分别对目标地物采用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特征抽取和表达。 低层次的对象是像素,每个像素对应的 数值是该地物波谱特征的表征; 中层次主要抽取和描述目标的形态、纹理等空间特征; 高层次主要抽取和描述识别目标与相邻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2、逐步完成GIS各种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利用GIS数据减少自动解译中的不确定性 GIS数据库在计算机自动解译中发挥以下重要作用:(1)对遥感图像进行辐射校正,消除或降低地形差异的影响;(2)作为解译的直接证据,增加遥感图像的信息量;(3)作为解译的辅助证据,减少自动解译中的不确定性;(4)作为解译结果的检验数据,降低误判率。 3、建立适用于遥感图像自动解译的专家系统,提高自动解译的灵活性 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工作:建立解译知识库和背景知识库。 解译知识库是遥感图像解译认识和经验经形式化后记录在贮存 介质上的。背景知识库是有关遥感解译背景知识与经验的集合,以地学知识为主。 根据遥感图像解译的特点来构造专家系统。 4、模式识别与专家系统相结合 既可以发挥图像解译专家知识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模式识别提供经验性的知识,又可以利用数字遥感图像本身提供的特征,有助于提高计算机解译的灵活性。 5、计算机解译新方法的应用(1)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在遥感图像识别中的应用。(2)小波分析在遥感图像识别中的应用。(3)分形技术在遥感图像识别中的应用。(4)模糊分类方法遥感图像识别中的应用。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