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重点整理答案版.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5048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重点整理答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城市规划重点整理答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城市规划重点整理答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重点整理1、 城市的定义与特征(3个)?P3 定义:非农业活动人口多于农业活动人口的数量。特征: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2、 城市与农村的区别(3个)?P3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在产业构成上不同与村庄,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和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此以外,城镇一般还具体有如下特征: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村庄,城镇一般拥有相对于村庄更为完备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3、 城镇化概念与特征?P12 4.5.6题都一起概念: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特征:一:人口职业的转变 二:产业结构的转变 三: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4、 城镇化水平是指?P12 4.5.6题都一起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5、 世界城镇化历史过程(诺瑟姆曲线)P13 简答题S型曲线(诺瑟姆曲线)A.。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B.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稳定的60%或以上。C.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6、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田园城市,永续发展)P28-321898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城市规划的开端(P29两个图考到要全画出来) 很可能作图题1922卫星城市追随者(昂温)1933城市规划大纲就是雅典宪章指出了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进行。居住;建议居住区要用城市中最好的地段,规定城市中不同地段采用不用的人口密度。工作:建议有计划地确定工业与居住的关系。游憩:建议新建居住区要多保留空地,旧区已坏的建筑物拆除后应辟为绿地。要降低旧区的人口密度。在市郊要保留良好的风景地带。交通:道路的局部放宽,改造道路并不能解决交通恶化的问题,应从整个道路系统的规划入手,街道要进行功能分类,车辆的行驶速度是道路功能分类的依据,要按照调查统计的交通资料来确定道理的宽度。大城市中办公楼、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过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地区,也是造成市中心交通过分拥挤的重要原因。文物:城市发展中应保留名胜古迹及历史建筑。4位现代建筑主义大师:1、密斯凡德罗 2、柯布西耶 3、赖特 4、格罗皮乌斯沙里宁 与 荣格 卧城,这些城市除了居住建筑外,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尚需去巴黎解决。赖特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1978.12马丘比丘宪章是1933雅典宪章的进一步完善。7、 城规发展趋势(4点)P411、 城市全球化 二、区域一体化 三、信息网络化 四、全球城镇化8、 城乡规划体制(4部分)P49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系统、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1、 规划法规系统:1、主干法 2、专项法 3、相关法2、 规划行政系统3、 规划技术系统4、 规划运作系统9、 城市规划任务、目标、价值观概念P64任务:通过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目标:1、健康 2、公共安全 3、交通 4、公共设施的提供 5、财政健康 6、经济目标 7、环境保护 8、再分配的目标。价值观:永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概念:1、“需要”的概念 2、“限制”的概念10、 和谐城市(柱锥模型)P74-75柱锥模型: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直接的冲突,永续的状态就来源于冲突之间的平衡。和谐城市的价值观:1、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 2、人与人的社会和谐 3、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11、 城市生态系统(概念、特点、运行)P83概念: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特点: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他的脆弱性。12、 城市的维系和成长(集聚经济)P93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是城市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城市的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集聚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原因,因此城镇化水平才能代表发展水平的高低。13、 城市经济的衡量P93 简答题1、 地区生产总值(GDP)2、 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上。3、 城市总就业人数的增长和福利水平的提高。14、 城市与经济(4点)P93-941、 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2、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生地。3、 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4、 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15、 城市的经济产业的发展模式(4点)P1021、 增长极模式2、 点轴开发模式3、 梯度模式与反梯度模式4、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模式16、 人口和社会要素对城市规划影响P116人口要素的影响:1、人口规模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 2、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3、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社会要素的影响:社会要素对城市规划最本质的影响,就是城市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活品质的提高。17、 城市规划模型的类型(3类)P1431、 宏观模型2、 微观模型3、 基于GIS模型18、 城市规划工作特点(P169,5点)1、 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 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 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 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 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19、 城市规划层面(P173两个层面结合P556理解) 论述题20、 城市用地属性P1831、 自然属性2、 社会属性(包括权力表征、经济表征、法律表征)21、 地形条件对规划设计影响(P202结合竖向设计,当然竖向设计更重要)1、 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2、 地面的高程和用地各部分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用、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及洪水的防范等方面的设计依据。3、 地面的坡度,对规划与建设又有多方面的影响。4、 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分析不同地形及与之相伴的小气候特点,有利于可更合理地布局建筑、绿地等设施。22、 城市用地分类(P214) 觉得选择或者判断应该要考用地代码 用地名称 范围R 居住用地 住宅和响应服务区设施的用地。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 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各类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不包 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以及公共管理 与公共服务用地内的事业单位用地。M 工业用地 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 用地,包括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 不包括露天矿用地W 物流仓储用地 物资储备、中转、配送、批发、交易等的用地 ,包括大型批发市场以及货运公司车队的站场 等用地(不包括加工) S 交通设施用地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用地U 公用设施用地 供应、环境、安全等设施用地G 绿地 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等开放空间用地,不包括 住区、单位内部配建的绿地23、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我猜的= =)P221城市通过人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与外围区域发生多钟联系,通过对外围腹地的吸引作用和辐射作用,成为区域的中心,外围区域则用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24、 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目标、重点、措施)P261内容:包括确定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目标:1、经济发展指标 2、社会发展指标 3、城市建设指标重点:1、城市竞争中的优势领域。 2、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性建设。 3、城市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4、城市空间结构和拓展方向。措施:基本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的改变、空间开发的顺序、重大工程项目的安排,其中政策研究占有重要地位。25、 城市的经济活动分类 P221可以分为基本和非基本活动两部分,前者是为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后者是为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会随着前者的发展而发展。26、 城市职能构成(特殊与一般、基本非基本、主要辅助)P2631、 特殊职能和一般职能2、 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3、 主要职能和辅助职能27、 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系P272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城市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是紧密相关的,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城市结构的调整必然促使城市功能的转换,催生新的功能与之相配合,两者相互促进,推动城市的发展。从城市形态的变化则可以看到城市发展轨迹的缩影。28、 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集中、分散两大类)P2751、 集中式布局的城市(网格状、环形放射状)2、 分散式布局的城市(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29、 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原则(4大点,论述题)P278 应该是必考的论述题1、 立足区域、讲求整体2、 节约紧凑、强化结构3、 近远结合,弹性生长4、 保护环境,突出特色(内容很多,自己看书拓写)30、 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览表(P304)31、 城市交通特征及布局要求P366特征:高效率布局要求: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按照绿色 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 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 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想结合的要求32、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P479)33、 邻里单元基本原则(6条)P492、1、 邻里单位周围由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2、 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3、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支撑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4、 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师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结合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布置。5、 邻里单位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800M6、 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34、 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P4881、 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2、 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3、 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户数)和用地的大小4、 拟定居住建筑的布置方式5、 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6、 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辆和停泊方式7、 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8、 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9、 拟定隔巷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10、 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工总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要求。35、 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P497) 简答题 1、 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组织住区2、 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住区3、 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36、 居住区道路分级(4级)P5261、 第一级 居住区级道路(不小于20M)2、 第二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6-9M)3、 第三级 组团级道路(3-5M)4、 第四级 宅前小路(不小于2.5M)37、 居住区技术经济指标(P541说要考住区建筑密度)1 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底总面积(层)2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3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h)4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住宅总建筑面积/居住用地面积(/h)5 人口净密度(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人/h)6 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用地总面积(人/h)7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38、 城市设计(请看P556和P557与城市规划关系)39、 城市空间设计理论(图底、连接、场所)P559 论述题 1. 图底理论2. 连接理论3. 场所理论(内容很多,自己拓写)40、 文化遗产保护基本原则和意义(P617-619)原则:1、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 2、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性原则 3、文化遗产保护的永续性原则意义:1、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的见证与记忆 2、文化遗产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资源 3、文化遗产保护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基础 4、文化遗产保护是城市永续发展的需要41、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行政行为(5点,统一原则分点要背)P692A、城市规划管理应遵循的行政法制原则 简答题 1、 行政合法原则2、 行政合理原则3、 行政效率原则4、 行政统一原则(行政权统一、行政法制统一、行政行为统一)5、 行政公开原则42、 城市开发的概念和类型P658 P660概念:以城市土地使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型活动,主要以城市物业、城市基础设施为对像,通过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空间品质,并通过直接提供服务,或经过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的目标。1、 按原有土地属性的不同分:新开发与再开发2、 公共开发和商业性开发3、 按功能区开发分类:城市生活区开发、城市产业区开发、城市中心区开发。4、 按城市开发过程分类:土地开发和建筑物业开发42、总体规划中四线(绿紫黄蓝P297)绿色:绿化紫色:文物黄色:基础设施蓝色:水黑色:高压线橙色:铁路、轨道红色:建筑、道路43、人工环境3大元素道路、绿地、建筑44、城市绿化建设考核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45、 国际公约(书上没有国际公约,只有世界遗产公约 P625)文化遗产:1、纪念物 2、建筑群 3、古迹遗址自然遗产:1、46、 城市整体结构的控制原则 P285 简答题 1、 土地使用与交通系统的整合2、 城市分区与组合关系3、 城市中心体系与城市形态的关系4、 各类保护区与城市布局的关系5、 空间资源配置的时序关系自行补充,错字应该不少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