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2663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动物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原始的多细胞动物一、名称解释1、 逆转发育;动物极细胞内陷形成内层,植物极细胞形成外层;2、 皮肌细胞:上皮组织占优势,在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3、 弥散神经系统或网状神经系统: 存在于体壁的两极或多极神经细胞互连成网状,称为神经网。具有传导无定向,传导速度慢等特点,又称为扩散(弥散)神经系统4、 辐射对称体制: 通过中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无数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俩部分二、填空题1、海绵动物体壁有两层细胞构成,从外到内为皮层由(扁细胞)和(孔细胞)组成;中胶层是没有细胞形态的胶状物质,含有4种变形细胞分别是(骨针细胞),(海绵质细胞),(原细胞),(芒状细胞);胃层由(领细胞)组成。1、 腔肠动物的体型分为(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它们的(生活方式),(结构形态),(生殖方式)不同。2、 海绵动物的生殖细胞来源于(原细胞),腔肠动物的生殖细胞来源于(间细胞)。3、 腔肠动物世代交替中水螅型为(无性)世代,水母型为(有性)世代,其受精卵发育为具纤毛的(浮浪幼虫)幼虫。4、 腔肠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5、 腔肠动物的上皮细胞既有(上皮)的功能,又有(肌肉)的功能,因此称为(皮肌)细胞6、 腔肠 动物为真正的(两)胚层动物,首次出现了()消化7、 腔肠 动物可分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三个纲 10腔肠动物的海产种类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历的幼虫阶段为(浮浪)幼虫,河蚌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历的幼虫阶段为(钩介)幼虫11水螅的消化方式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12水螅体壁的外皮肌 细胞收缩可使水螅身体变(短),内皮肌细胞收缩可使水螅身体变(细)三、判断题1、 海绵动物是两胚层动物。(F)2、 腔肠动物是两胚层动物。(T)四、选择题五、问答题1、根据什么说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古生物学的证据,形态学证据,胚胎学证据2、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原始性:体制不对称;无组织器官分化,细胞水平的多细胞动物;无消化腔和神经系统,发育中只有两层细胞。3、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侧生动物?侧生性:发育逆转,具有水沟系,领细胞,骨针等特有的结构。认为是由群体领鞭毛虫发展来的一个侧枝。4、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有几种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的学说郝克尔的原肠虫学说:球形单细胞群体的一边内陷形成类似于原肠胚结构,是有两胚层和原口的多细胞动物的祖先。梅挈尼可夫的吞噬虫学说:由一层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动物群体,个别细胞摄食后内移到群体的内部形成内胚层,形成两胚层动物,起初为实心的,后逐渐形成消化腔。此学说更符合结构和功能统一的原则。合胞体学说:多核原生动物胞质分裂形成多细胞动物。5、比较腔肠动物中水螅型和水母型的异同。水螅型 水母型生活方式 营固着生活 营漂浮生活形态 圆筒形,口向上,中胶层薄 圆盘形,口向下,中胶层厚生殖方式 无性出芽生殖 有性异配生殖,性细胞有中胶层的间细胞生成。有些类型在囊胚形成原肠胚时发育为体表长满纤毛能游动的浮浪幼虫。5、 为什么腔肠动物是高等多细胞动物发展的起点?如何理解腔肠动物在动物进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出现辐射对称体制;出现两胚层;出现网状神经系统;出现原始的消化循环腔6、在进化史上海绵保持其构造上原始性的关键原因是什么?第三章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和原腔动物一、名词解释1、 皮肤肌肉囊: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织与表皮相互紧密结合成体壁,称为皮肌囊,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2、 梯形神经系统:由前端的“脑”和脑向后分出的几条纵行神经索以及各神经索间相连的横神经组成,神经纤维联系身体各部分3、 实质组织:实质组织存在于肌体中,包埋器官,储存水分和养料,可抗干旱和饥饿,为从水生生活向陆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封闭的体腔,为无体腔动物4、 假体腔:由囊胚腔发展形成的内边界,外边界是中胚层,中胚层衍生为体壁肌肉,体腔无体腔膜,起到了流体静力骨骼的作用并能容纳生殖器官。5、 尾感器:位于尾部具有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器官,是分类依据6、 左右对称体制:只有通过身体正中的矢状切面才能等到相似的两部分是最高等的。7、 合胞体:是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为了适应寄生生活而出现的结构 。表皮细胞本体下沉到实质组织,细胞质融合成一体。 具有保护、气体交换、代谢物排泄和利于氨基酸的摄入等作用。 二、填空题1、中胚层的出现使动物体的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分化,达到器官系统水平,扁形动物的中胚层分化为(生殖系统),(肌肉组织),(实质组织)三部分。2、蛔虫的上皮细胞向内突起成脊,于身体两侧形成侧线,内含(排泄管和侧神经索);于身体背腹侧形成背线和腹线,内含(背腹神经)。3、扁形动物生体的分化使得前端司(定向),后 端司(生殖),背部 司(保护),腹部 司(运动)。4、原腔动物消化管分化简单,是(不完全)消化系统。5、扁形动物两侧对称出现使动物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使(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向虫体前端集中。6、扁形动物体壁由(表皮)和(肌肉)紧贴在一起形成,称为(皮肤肌肉囊 )7、蛔虫的(内胚层)和(中胚层)之间有一个空腔,由(囊胚腔)发展来的体腔,所以叫原体腔8、在扁形动物门中比较常见的自由生活的有(涡虫),寄生生活的有(吸虫)和(绦虫)等三、判断题1、 扁形动物具有皮肌细胞。(F)2、 原体腔是真体腔的前身,随着动物的进化逐渐变为真体腔。(F)四、选择题五、问答题1、为什么说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 扁形动物门比腔肠动物门高等的主要理由如下:由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两胚层三胚层;外胚层皮肤肌肉囊;无肠具肠;无排泄系统原肾管;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2、归纳并说明无脊椎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中胚层出现分化出实质组织,储存水分和养料,可以抗干旱和饥饿;两侧对称体制出现,使身体平衡性加强,运动方向由不定向向定向发展,从漂向游泳和爬行转变;3、为什么说更换宿主的现象是动物对寄生生活的一种极其重要的适应?寄主的进化,有利于生存;减轻对寄主的危害,使寄生虫本身有更多的生存机会。4、中胚层分化成为哪些组织、器官,有何意义?中胚层的出现使动物体的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分化,达到器官系统水平:分化出:生殖系统、肌肉组织和实质组织5、原肾型排泄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原肾管:由焰细胞、管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通过焰细胞纤毛的摆动形成负压收集体液中的代谢废物。后肾管:是一条迂回曲折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为肾口,带具有纤毛的漏斗;另一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称为肾孔6、说明血吸虫的结构和生活史特点。 血吸虫的成虫雌雄异体,体为长圆柱型。雄成虫粗短,口吸盘、腹吸盘各一个,体部有抱雌沟,雌成虫停留其中,呈合抱状态。雌成虫细长。 生活史: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肝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成熟交配后的雌成虫产卵,卵可穿透血管壁、肠壁而进入寄主的消化道中被排出体外。卵在合适的水中可孵化出毛蚴,当毛蚴在水中游泳时如遇到钉螺就可侵入其体内,在钉螺体内进行幼体生殖,毛蚴发育为母胞蚴,母胞蚴再发育为子胞蚴,子胞蚴再发育为尾蚴而离开钉螺在水中游泳,尾蚴一般密集在水面上,当接触人、畜的皮肤(或粘膜)时,借其头腺分泌物的溶解作用及其虫体的伸缩作用而侵入皮肤,然后在寄主的血液中随血液移动到肝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在此发育为成虫。7、假体腔的形成及其形成的意义。原体腔:由囊胚腔发展形成,它的内边界是内胚层,外边界是外胚层,中胚层衍生为体壁肌肉,体腔无体腔膜;意义:假体腔起到液体静力骨骼的作用,并能容纳生殖腺等器官。8、分析蛔虫的生活史,说明其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成虫生活在肠道内,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土壤中发育,食入含有胚胎的卵可以导致再度感染。卵在新寄主小肠内孵化后钻入肠壁,幼虫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循环,游经心脏和肺,还可以穿过肺泡进入支气管、气管、咽进入食道,再次回到消化道。在肺内的幼虫可以引起肺炎,在肠壁的成虫可以产生神经毒素(neurotoxin),也可以引起肠道的机械性梗阻。9、说明人蛔虫的生活史及其预防原则。 人蛔虫是人类肠道寄生虫。其生活史如下: 成虫受精卵具卵壳的幼虫感染性虫卵人误食入十二指肠,破壳入血液、淋巴经胸管、门静脉心脏肺泡内发育咽经食道、胃到小肠发育成成虫。 人蛔虫主要寄生于小肠吸取养分,也可以寄生于胆管、肝脏、胃等部位引起不同症状。因此对人类健康具有很大危害,应积极预防。预防原则:1. 注意个人卫生2. 积极治疗病人3. 作好粪便管理9、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具有原体腔,完整的消化系,体表被角质膜,原肾型排泄系,雌雄异体等特征。10、为什么说扁形动物门的出现是动物发展史的一次飞跃?而环节动物是扁形动物之后又一次大发展? 扁形动物出现:两侧对称体制使身体出现功能分化出现中胚层使动物达到组织器官水平神经系统为梯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发达;环节动物出现:身体同律分节;次生体腔出现后肾管式的排泄系统;闭管式循环系统;链(索)状神经系统;海产种类生活史中有担轮幼虫阶段。11、轮虫的世代交替有何特点?试述其生活史 ?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环境条件好时营孤雌生殖,卵为2N,不需受精(非受精卵)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称为非混交雌体。环境条件恶化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时,减数分裂产生卵为N的需精卵,受精后发育成混交雌体。N的需精卵未受精,则发育成雄性个体。代表动物有旋轮虫。12试述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夺取寄主营养和生活所需物质;化学性作用;机械性破坏;传播微生物,引发病变。13为什么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试详细述之1、 体制为俩侧对称或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制就是通过虫体的纵轴可以将身体分为左右相等的俩部分,使动物有了前后背腹之分,体制的分化与机能分化对应。背部司保护,腹部司运动;前部最先接触外界,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向前集中,使运动由不定向变成定向;利于平衡,使游泳向爬行转变,为上陆地爬行创造了条件。2、 三胚层动物(中胚层出现的意义)1) 中胚层的出现使动物体的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分化,达到器官系统水平:生殖系统、肌肉组织和实质组织。2) 高新陈代谢水平,肌肉组织的出现加强了动物的运动技能和速度,利于逃避敌害和摄食,加强了消化的机能;排泄机能;快速的运动加强了神经系统的发展。3) 生殖系统:为雌雄同体,异体或自体受精,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由中胚层形成,附性腺将生殖细胞通到体外,进行体内和体外受精;无性生殖是将身体分裂成两部分,各自生成新个体,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有些进行孤雌生殖,即雌体不与雄体受精而独自产生的雌性后代。4) 实质组织存在于肌体中,包埋器官,储存水分和养料,可抗干旱和饥饿,为从水生生活向陆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没有封闭的体腔,为无体腔动物。3、 皮肤肌肉囊:(与皮肌细胞的区别)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组织与表皮相互紧密结合成体壁,称为皮肌囊,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4、渗透压调节和排泄系统:原肾管系统。由焰细胞,毛细管,排泄管组成。5、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由前端的“脑”和脑向后分出的几条纵行神经索以及各神经索间相连的横神经组成,神经纤维联系身体各部分。14简述寄生吸虫和绦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消化系统趋于退化或完全消失;生殖系统高度发达;形成合胞体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形成皮棘,抵抗寄主分泌的酶对寄生虫的降解。14 简述轮虫的生活史,及其经济价值 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环境条件好时营孤雌生殖,卵为2N,不需受精(非受精卵)直接发育成雌性个体,称为非混交雌体。环境条件恶化时,种群达到一定数量时,减数分裂产生卵为N的需精卵,受精后发育成混交雌体。N的需精卵未受精,则发育成雄性个体。代表动物有旋轮虫。轮虫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轮虫与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节肢动物中的枝角类和桡足类共称为浮游动物(zooplankton)。轮虫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饵料。在污水处理方面,轮虫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5、试述轮虫动物生殖发育的特殊性轮虫的发育有显著的固定形式,每个物种或器官的细胞数目通常是恒定的,称为恒定性。即卵孵出后,细胞核不再分裂,受损后也不能再生。轮虫的各器官组织均为合胞体结构,细胞核的数目恒定。一个个体约有1000个细胞16、简述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更换寄主:寄主的进化,有利于生存;减轻对寄主的危害,使寄生虫本身有更多的生存机会。17、试述人蛔虫的形态结构及生活史特征?形态结构:三胚层假体腔 (原体腔)动物; 完全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段; 排泄器官为原肾细胞或排泄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在前端有环绕着咽的围咽神经环和与其相连的背腹神经等; 为雌雄异体;蛔虫的生活史;发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1成虫寄生在肠道2卵随粪便到体外,土壤中发育成感染卵。3卵在新寄主小肠内孵化后钻入肠壁,幼虫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循环,经心脏和肺,穿过肺泡进入支气管、气管、咽进入食道,4再次回到消化道。18、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特化的地方有哪些?三胚层假体腔 (原体腔)动物; 完全消化管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段; 排泄器官为原肾细胞或排泄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在前端有环绕着咽的围咽神经环和与其相连的背腹神经等; 发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