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地理考试题.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70304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地理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口地理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口地理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A卷4分填空,B卷4分填空)1、人口地理学是介于地理学和人口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2、人口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3、人口地理学的学科属性有边缘性、多学科的交叉性、宏观性和区域性4、人口自身而言,人口由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四个方面构成,其中数量和规模是一切人口现象和人口过程存在的基础。5、拉采尔于1882年出版的名著人类地理学第一次提出生存空间概念,并提出了自然环境决定论,白兰士则提出了人地相关论的思想,其学生白吕纳指出人口分布、劳动地理是人文地理应予研究的重要的研究内容。6、人口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9世纪以前,19世纪到一战,一战到1953年,1953年(人口地理学蓬勃发展的标志,召开了了美国地理学会年会)到现今,特里瓦萨提出把人口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7、我国胡焕庸的中国人口之分布提出的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龙江黑河云南滕冲第二章(A卷一道论述15分,判断1分;B卷论述一道15分,判断1分)1、 两种生产所指的是什么?理解并论证两种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答:(1)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人口再生产)。物质资料生产是人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财富的生产活动,它通过劳动加工使自然界原有的物品适于人类需求;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为了世代延续即为了自身的增殖或种族的繁衍所进行的生产,是原有人口生命的生产和新一代人口生命生产的统一。(2) 两种生产的在社会生产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两种生产相互依赖,两者不能孤立的存在和发展;它们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物质资料生产依赖于人类自身的生产。 两种生产相互渗透,物质资料生产中有人的因素,人类自身生产中有物质的因素,人类自身的生产渗透到物质资料生产中,物质资料生产也渗透到人类自身的发展中。 两种生产相互制约,两者相互作用于对方,制约着对方的发展;物资资料生产作用于人类自身的生产,制约着人类自身生产的发展,人类自身的发展也反作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发展。 两种生产存在相互适应的规律,即两种生产存在着不为人类意志转移的关系。2、 可持续持续发展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结合实际,论述可持续发展包含的含义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至少包含以下几层意思。第一,可持续发展首先是指作为地球的主人翁的人类的永续发展。第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只有一个。第三,必须重视社会经济发展在现在和将来之间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第四,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配置,不仅要求实现社会产品的合理分配与优化分配,而且要求实现人口与经济(包括生产与消费)的合理规模和优化规模。正因为地球只有一个,而且并不增长,它的负载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有限的,人类必须把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限制在地球生态环境负载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来求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不可能无节制地膨胀下去,为避免资源环境危机和生态灾难,人类必须自觉控制自身的生产,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继续膨胀,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而言,控制人口数量具有头等的重要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在人口与资源、环境方面面临着日益严峻的问题:人口规模继续膨胀、资源日益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加速灭绝、土地退化、沙化、水污染和缺水问题日益严重、能源短缺、粮食安全问题仍然面临威胁等。对我国而言,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继续把控制人口增长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尽快改变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节能、节水、节地、节电;加大环境教育力度,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立法、执法力度;反对奢侈浪费之风,节俭办事;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等等。在全社会倡导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逐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二、 判断题1、在世界各国之间,人口密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完全成正相关。()(第2章)2、人口运动是指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的过程。()(第2章)第三章(A卷判断2分,名词解释4分,简答5分;B卷填空1分,判断1分,名词解释4分,简答5分)一、简答题1、简述一下蒙古人种、赤道人种、欧罗巴人种的特征及主要分布地1)蒙古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白色,黄褐色,面部扁平,鼻梁高度宽度中等,嘴唇适中,胡须和体毛不发达。集中于亚洲东半部。(2) 赤道人种:皮肤呈黑色或深棕色,头发为黑色卷发,鼻梁宽扁,嘴唇厚而突出,体毛发达程度中等,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南亚、东南亚部分地区(3) 欧罗巴人种:皮肤颜色浅,头发为柔软的波状或执法,皮肤多呈金黄、亚麻、灰褐等色,嘴唇薄,鼻尖突出,眼睛颜色淡,多为蓝色,分布于欧洲、北非、西亚、中亚及南亚部分地区。2简述一下世界上公认的语系(至少6种)(1)印欧语系(2)汉藏语系(3)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4)南岛语系(5)非亚语系(6)达罗毗荼语系(7)阿尔泰语系(8)南亚语系(9)尼罗撒哈拉语系(10)乌拉尔语系(11)高加索语系3、世界上的国家按照主要的民族可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每种列举出两个国家(1)多民族国家:中国,俄罗斯,尼日利亚(2)单一民族国家:蒙古,日本,朝鲜(3)两大民族并立的国家:加拿大,比利时,塞浦路斯二、名词解释1、 民族:指的是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广义上讲,包括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共同体;从狭义上讲,紧指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2、 人种:又称种族,是按照人体自然形态上的特征而划分的人群。(第三章)三、填空题1、 民族发展的四个阶段是古代民族、原始民族、近代民族、现代民族。(第三章p55页2、 在公元8世纪的时候又分为什叶派和逊尼派(第三章p64页)3、 世界上教徒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基督教在公元1054分为东正教和公教,公教又在16世纪可以分为天主教和新教4、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印欧语系,民族最多的国家是尼日利亚四、判断题1、蒙古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第3章)2、印度教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第3章)3、赤道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第3章)4、犹太教是世界性宗教。()(第3章)5、欧罗巴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第3章)6、蒙古人种皮肤呈黄色或黄白色,黄褐色,头发为黑色直发。()7、佛教是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第3章)第四章(A卷:填空4分,判断1分,名词解释4分;B卷:填空2分,判断1分,名词解释4分)一、填空题1、 出生人口的指标一般包括出生人口的指标和育龄妇女生育率(第四章p68页)2、分析死亡人口主要有以下指标:人口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和标准化死亡率。(第四章p84页)3、 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提出的人口转变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高位静止阶段、早期扩张阶段、后期扩张阶段、低位静止阶段、绝对衰减阶段。(第四章p106页)二、名词解释1、 人口再生产:指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得以延续 和发展的过程。(第4章)2、 一般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 为1年),出生的活产婴儿数与同期全体育龄妇女数的比率。 (第4章)3、 人口出生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地区活产婴儿数与周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第4章)三、判断题1、一般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一个地区活产婴儿数与周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2、欧洲的人口转变属于社会自发转变模式。()3、人口再生产过程是生物学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第五章(A卷:论述题10;B卷:填空1分+判断2分+简答5分)一、论述题1、 影响出生率和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经济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任何社会中,人口的再生产都取决于物质生产方式对人口的经济要求,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对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物质生活水平高低的影响。 赡养老人社会程度的影响。 妇女就业程度的影响。 妇女职业差异的影响。(2) 社会因素的影响 医疗卫生失业水平 育龄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影响,育龄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生育率水平越低,反之育龄妇女受教育水平程度越低,其生育率水平越高。 婚姻习俗的影响,早婚,晚婚,不婚,结婚率和离婚率的高低,都会对生育水平产生影响。 不同家庭结构类型的影响。 伦理观念和风俗习惯(包括宗教信仰)的影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 生育政策。(3) 人口内在因素的影响 人口年龄和性别对一般生育率的影响。 婴儿死亡率高低的影响。二、简答题:1、影响人口性别比的因素有哪些?(第5章)(1) 出生婴儿性别比。(2) 两性保存几率的差异。(3) 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和育龄妇女生育率。(4) 人口迁移(5)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如:经济水平,经济结构,战争,卫生保健条件等也会对人口性别比产生影响。二、判断题1、如果年龄金字塔的塔形为下宽上尖,是典型的金字塔状,可以判断该人口年龄结构属于老年型。()2、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多属老年型。()(第5章)三、 填空题1、度量和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主要指标有人口比重、老少比、抚养比、年龄中位数和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第五章p124页)2、任何时期人口的年龄结构直接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第五章p124页)第六章(A卷:名词解释4分+简答5分;B卷:填空2分,简答5分,判断1分)一、简答题1、简述一下反映人口素质的主要指标(第六章p135页)(1)关于身体素质素质:用于分析人口死亡状况的各项指标用于分析现存人口生存质量的各项指标反映体质和体格发育形态的各项指标(2) 关于科学文化素质文盲率大、小、中学入学率成年人中不同文化教育程度所占比重人类发展指数2、简述一下当今世界人口身体存在的问题和困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六章p138页)(1)疾病及次健康状态(2) 某些身体素质指标正朝消极方向演化(3) 不良生活方式和环境污染的危害(4) 人口素质的逆淘汰和不良遗传基因的积累二、名词解释1、人口素质的逆淘汰现象:是指高素质人群自然增长缓慢,而相对的低素质人群则增长迅速。(第六章)2、人口素质:指人口本身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也就是具有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认识和改造自己的条件和能力。人口素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第6章)2、 人口的质量: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简尔言之,它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三方面的内容。4、文盲率: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定义的文盲或半文盲是指大于或等于6岁,不识字或识字少于15002000个,不能阅读通俗书报,不能写便条的人。5、HDI:即人类发展指数,它由3个指标组成,出生时平均预期寿命,获得教育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用以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或发展水平。是衡量人口素质的综合性指标。三、简答题1、 人口质量包含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方面。(第六章p134页)2、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文化素质指标有文盲率、大中小学入学率、成年人中不同文化教育程度者所占比重及其他指标。3、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4、 反映人口身体素质的指标有:发病率、残疾率、体重及其他指标四、判断题1、HDI是衡量人口素质的一个综合性指标()第七章(A卷:填空1分+判断2分+名词解释4分;B卷:判断2分+填空2分+名词解释4分)一、名词解释1、 劳动力人口或劳动力资源人口:指总人口中具有劳动力能力的那一部分人口,而不涉及其参加劳动与否。(第7章)2、 经济活动人口:指在某一年龄下限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由从业就业在业人员和失业待业两部分人口组成。(第7章)二、判断题1、 单一从事家务劳动者不属于经济活动人口。()(第7章)2、 大学生不属于经济活动人口。()(第7章)3、 在劳动年龄人口中,靠社会救济或依附于他人为生者不属于经济活动人口。()三、填空题1、实际的劳动人口为劳动年龄内参加劳动的人口和不在劳动年龄内参加劳动的人口。2、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及建筑业。3、各行业经济活动人口的特征指标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4、经济活动人口产业结构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人口素5、质与经济发展相互适应的程度、其他历史、地理和经济结构因素第八章(A卷:填空1分+判断1分+名词解释4分+简答5分;B卷:论述题10分)一、名词解释基尼指数: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第8章)二、判断题1、人口学因素是造成地区人口分布差异的直接因素。()(第8章)2、热带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是高原和山地。()(第8章)3、自然环境是人口分布的客观自然基础。()4、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特点决定人口分布。()5、出生,死亡和迁移等人口学因素是直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三、填空题1、 人口分布的属性为不均匀性、稳定性和均衡变动性。(第八章p183页)2、人口地域分布的度量指标中衡量人口密度的指标有有人口密度、广狭度和接近度。(第六章p183页)2、 人口地域分布的趋向性主要包括趋向暖湿地区、趋向低平地区和趋向岸边(第八章p194页)3、 世界上四大人口稠密区至的是亚洲东部、南亚、欧洲和北美洲东部四、 简答题1、中国人口分布有哪些特点?(第8章)(1) 人口分布西疏东密,但东南地区密中有疏,西北地区疏中有密。(2) 人口分布明显地趋向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少。(3) 人口主要分布于较低平的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高程呈负相关。2、沿海,沿江,沿线形成若干人口集聚带和集聚中心,构成中国人人口地域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第8章)(1) 人口分布主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2) 人口分布是扩散和集聚的对立统一。(3) 人口分布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3、人口分布的趋向性是如何体现的?(第8章)(1) 趋向暖湿地区。(2) 趋向低平地区。(3) 趋向沿海(岸边)。(4) 趋向城市。(4) 口分布的基本框架。第九章(A卷:填空3分,简答5分;B卷:判断1分,简答5分,填空1分)一、填空1、联合国统计处提出了划分城乡人口的5条原则,即:行政区、人口规模、建制、城乡特色和占优势的经济活动。(第九章p226页)2、目前世界上各国城镇人口下限最高的是韩国,最低的是挪威和冰岛。(第九章p226页)3、城镇是人口和非农业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聚落类型,其人口规模或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的标准,在所在地区起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4、1867年西班牙学者赛达在城镇化基本理论一书中率先提出城镇化一词5、霍普.蒂斯达尔把城镇化定义为人口集中的过程,这一过程沿着两个方向演进:集中场所的增多和各个场所规模的扩大6、在经济水平相似的国家之间,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差异除了统计口径造成的扭曲之外,还有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超前;二是城镇化滞后。7、人口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相铺相成,关系密切,世界各国城镇人口比重与以人均GDP为指标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正相关。二、简答1、逆城镇化出现的原因:(1) 生产力高度发达,城乡之间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已没有实质性差异(2) 第三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绝对优势,其生产特点和生产布局条件与前一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有很大差别,生产发展对人口集中的需求度大大减小(3) 信息产业和高速交通的大发展,显著缩小了空间距离,特殊地理区位和集聚效应的意义有所降低(4) 人们开始追求更高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5)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2、新中国城镇化的几个阶段:(1) 建国初到1960年,城镇化发展迅速,国家刚建立,经济计划合理,发展健康(2) 19601978年,城镇化出现了倒退和停滞,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影响(3) 1978年至今,城镇化受改革开放影响,发展飞速3、城镇人口的实质性变动通常有4条途径:(1) 新城镇的建立,或某些老城镇撤销建制(2) 城镇辖区范围变动(3) 城镇人口自然增长(4) 乡村人口通过迁移途径转化为城镇人口(5) 统计口径的改变三、判断题人口运动是指人口的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的过程。()第十章(A卷:填空1分+判断2分+简答5分;B卷:填空1分+名词解释4分+简答5分)一、填空题1、人口迁移和人口再生产并列为影响人口分布及其结构的两大因素,其中人口再生产是最基本的因素(第十章p264页)2、各种类型的人口迁移除了主要受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外,有时还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第十章)3、中国历史人口迁移的因素由:经济和人口原因、社会原因和自然原因,其中“闯关东”是由经济和人口原因引起的二、名词解释人口迁移:(通常以1年为单位)指的是人的居住位置发生了跨越某一地区界线的空间移动。(第10章)三、判断题1、经济型人口迁移往往以男性为主。()(第10章)2、拉文斯坦提出了人口迁移的流转理论。()(第10章)3、马克思认为古代的强迫移民的性质是生产力压迫人口。()(第10章)四、简答题1、简述一下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和分布(2) 影响人口结构(3) 对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4) 对人口素质的影响2、简述一下推拉-理论及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英国人口地理学家拉文斯坦提出的,着眼于研究迁移原因,即迁出地的消极因素和迁入地的积极因素对迁移者的影响。这一理论认为:迁出地必有种种消极因素形成的“推力”把当地居民推出原居住地;而迁入地必有种种积极因素所形成的“拉力”把外地居民吸引进来。当然,迁出地也有一些吸引人的积极因素,同样,迁入地也有一些排斥人的消极因素。迁移者总是在迁出和迁入两地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多寡大小的比较中,在迁移后的正负效益利弊得失的权衡之中,做出是否迁移的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