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电子幻灯(生本10级).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60965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1,0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电子幻灯(生本10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电子幻灯(生本10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电子幻灯(生本10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一、开设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的意义:1.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学生物学教材1)我国地域条件要求我们的中学生物学教材应具备多样化的特点;2)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改革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深化教材多样化的改革,提高教材科学性和适应性3)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指导下,我国中学生物学教材已有了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教材,供不同地区、各类学校选用(九年义务教育教材9套、普通高中生物学教材有5套),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从师技能1)开展生物学教材分析,能使教师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把握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选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关键。2)从优化角度:教材分析是实现过程优化的前提3)生物学教材分析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加深对教育理论理解的过程,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非常重要。,二、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的主要内容1.研究教材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教材分析的目的,教材分析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2.教材分析的主要方法:1)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起着知识媒介的作用,同时还担负着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善于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多种任务。单一的知识分析法已不适应需要2)采取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才能让教师全面系统把握教材,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实现上述教材功能成为生物学教材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3.具体教材的实证分析在掌握了生物学教材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后,对现行中学生物学各类教材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形式有整体分析和局部分析。1)整体分析:是现行生物学教材版本多样化和选择自由化对中学生物学教师整体了解每套教材、选择适合的教材,并为备好每一节课打好基础提出的要求。2)局部分析:是现行生物学教材使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对生物学教师的要求,以便于详细分析教材,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三、中学生物学教材分析的学习方法1.树立正确的教材观:1)传统教材观:教材是汇集人类知识精华的著作,具有学术性权威性和本源性,是学科的学术论著、权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的基本依据;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内容,是教师必须信守的教学依据。(单一的知识传递功能,师生绝对服从)2)新理念下的教材观:教材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专家-杨启亮教授)。也就是说师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3)只有树立新理念下的教材观,才能从容走出思想的禁锢,全面分析教材的优点和不足,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真正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要求。,2.转换角色,增强学习的迫切性转换角色:以教师的身份去听课、思考和参加教学实践。站在生物学教师的位置去分析生物学教材的优点和不足,探寻生物学教学的最优途径和方法。3.正确使用教材分析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是总结教学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每一种方法都存在优点和不足;每一种方法之间都存在差别和有联系学习运用时必须在明确目的、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灵活应用。,第一部分教材概述,教材:是课程与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用语;在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概念不统一、似是而非已成为教育对话与交流的障碍,影响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一)教材的概念(二)教材的功能(三)教材的特点(四)教材的评价;(五)教材的建设与变革,(一)教材的概念,1。教材概念的代表类型,2.教材概念的界定,辞海对教材概念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选编的材料。主要有教科书、讲义、讲授题纲等。遵循辞海的认识,教材概念界定如下:1)广义上:指在教学活动中有计划地应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如课程标准、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实验册、配套的音像资料等)2)狭义上:指依照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组织编写的教学内容,即教科书。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起着知识载体、教学指导作用。,3)素质教育理念下狭义概念的教材的内涵:教材是一种媒介:通过这种媒介认识人类文化遗产和知识财富;理解认识国家课程标准和内容;展开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教材是一种工具:学生利用其工具性体验学习过程,积累学习经验,获取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学会探究,形成对自然、社会的正确观念,促进自我发展;教师利用其工具性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评价。教材是一种资源:一是通过陈述性文字展示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通过各种栏目介绍人类知识和经验;三是通过丰富的活动形式介绍程序式知识。,二、教材的功能,教材的功能取决于不同的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材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传递功能:即教材对知识、技能的传递作用,这是教材最基本的功能。课程标准确立的知识、技能的要求主要是通过教材实现。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在每一种教材的选编中都必须体现其有关知识。注意:一是不要认为传递知识和技能是教材主要或唯一功能;二是必须意识到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二)引导功能:过去教育教学中的错误认识-学习科学就是学习科学结论,熟悉科学概念、公式、原理、法则。这种认识实质上是教材选编忽视了引导功能。学习科学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即让学生了解科学工作者的工作过程,尤其是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材要体现引导功能。新课程改革下各类生物学教材充分表现了这一功能。,(三)育人功能: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外的教育因素,包括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养成教育等,这一功能由教材所选内容决定。新课程改革下各类中学生物学教材内容选编都明显体现了这一功能。(四)发展功能:现代教学论就是要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要求教材要能通过学生自学也能获取一定的知识信息,并培养其进一步自学的能力,养成一种优良品质。因此教材设计中都要将方法指导渗透到教材的编写理念中,使教材具有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功能。,三、教材的特点,教材具有两大属性:社会性和教育性社会性:主要指教材内容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科学性,这有着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色彩。教育性:这是教材的本质属性,又叫教学性,主要指教材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的知识传递作用和育人的功能。,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有如下特点:1)教材是课程编订的物化-体现课程设置和编订的指导思想;2)教材是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体现-必须符合课程计划和标准;3)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内容必须符合科学性;4)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工具”-要遵从教学的规律和原则;5)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四、教材的评价,教材评价的基础和依据:教育的社会性和教育性教材评价的维度:指从哪些方面或什么角度出发来对教材进行评价。每一个维度都反映了教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评价的维度类型1)知识维度2)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3)心理发展规律维度4)编制水平维度5)可行性维度6)特色与导向性维度,(一)知识维度:教材作为学生的知识资源和学习工具,以何种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去概括人类的知识宝库,即选取什么样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这体现了教材的质量和水平,是教材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叫知识维度知识维度衡量的问题:1)内容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必要性和典型性;2)内容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水平;3)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联系的程度;4)内容及组织、表达方式的科学性;5)内容与其它学科的配合协调度。,(二)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教材还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认同自己文化归属的资源和工具,教材包含思想文化内涵、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改善思想觉悟、文化涵养、道德风范,懂得尊重和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营养的能力。这同样也体现了教材的质量和水平。是教材评价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叫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衡量的问题:1)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境界2)体现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3)在激励学生的探索、创造和实践精神方面的水平4)对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倡导水平5)教材对中华文化和人类文化的认识,(三)心理发展规律维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在内容的选取和组织表达的方式上必须遵从人类认识事物和学习发展的规律,必须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水平。这也是教材评价的一个主要内容,叫心理发展规律维度。心理发展规律维度衡量的问题:1)能否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能否从多方面强化学生的感知和知识发展过程;3)能否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4)对学生起始程度要求和预定发展目标是否合适5)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成熟度、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四)编制水平维度: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材编写和制作水平,包括文字、照片、插图、地图、图表等同样是衡量教材质量的重要维度。叫编制水平维度编制水平维度衡量的问题:1)文字的编写水平;2)插图与文字的配合程度及制作水平;3)编写形式的丰富度和相互配合水平;4)版式设计水平;5)印刷工艺质量,(五)可行性维度:教材的重要功能是教学功能。这不仅与教材本身有关,还与教学环境、师资水平、学生情况有关。一本教材在难度定位上、对教学设备要求上、与当前环境适应上恰当与否,是反映教材质量的又一重要维度,叫可行性维度。可行性维度衡量的问题:1)教材与学生水平的适应度;2)教材与教师水平的适应度;3)教材与学校资源环境的适应度;4)教材与使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适应度;5)教材的教学设计与实际使用情况的符合度;6)教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实际中的达成情况。,(六)特色与导向性维度:特色是教材的生命,什么样的特色体现着什么样的教学导向。有否好的特色,是教材评价的重要着眼点,也是教材评价的重要维度,叫特色与导向性维度。特色与导向性维度衡量的问题:1)教材体现出理念的先进性及对课程标准落实程度2)教材在选材、组织、编写、呈现等方面的特色是否有利于学习方式转变、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反思和自我评价、是否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五、中学生物学教材的建设与改革,(一)中学生物学教材建设发展历史1.学习前苏联阶段(1949-1958)2.独立探索阶段(1959-1965)3.“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6)4.恢复阶段(1977-1996)5.发展阶段(1990-1999)6.面向21世纪的改革(1999-至今),(二)第八次课程改革与教材变革1.起始时间及指导思想:2001年6月,以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2.对教材改革的要求:改革教材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倾向,深化教材多样化的改革,提高教材科学性和适应性放开教材编写制度。,3.课程改革导致的教材观念变革:1)教材实现多样化: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内容、模式不断变革,防止了思想的禁锢和教材的滞后,利于促进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了中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对中学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的研究,使教师教学手段不断提高。2)形成了教学中“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这是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不同决定的,新指导思想淡化了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强化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只规定某一学段知识的最低标准,留给教学极大的选择空间。3)不断出现:“材料式”教材观:教材只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资源,教师能对资源自主设计和重新组织,能主动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第二部分: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与教学要求基本的出发点学科体系生物学的知识结构富含生物思想和方法影响其他学科发展影响人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国中小学总的教育目标: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二、教材分析的直接依据:课程标准(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三、教材分析的内容:整体分析:出发点:从生物教材的整体内容:时代背景、整体结构、外部联系过程目的:了解生物教材的目的、特点和功能局部分析:出发点:从生物教材中的某一知识单元内容:知识、功能、外部联系、教学分析目的: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教材整体分析与局部分析的关系:首先整体把握教材胸中有全局整体为整体和局部的相对性背景其次局部教材的要求和特点实现教材功能,四、教材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知识分析法心理分析法方法论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各种方法比较:,知识分析法:一、概念:以分析知识为主,在全面阅读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进行知识分析。确立知识类型,依据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明确编写意图;确立内容地位、作用和特点;了解教材体系及逻辑结构;明确重难点;挖掘思想教育、能力培养因素,二、知识分析法的作用:(一)教材分析的首要工作:课程目标、编写意图、教材功能主要由知识内容体现(二)教材分析的最基本方法:传授知识是教学最基本的功能教材选择最基本、直接手段其他教材分析方法开展的前提,三、知识分析的内容及步骤:分析教材知识体系-章节安排次序体现出的知识主干体系(知识点类聚特点体系特点)分析教材结构-知识逻辑结构知识点编号定位箭头标识形成结构图分析教材重难点-教材性质和功能、教材特点和学生思维规律分析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问题解决联系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知识体系分析案例:高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层次,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发展和变化,从生物圈到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内的分工合作-细胞器,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教材结构分析案例:,细胞,多样性,统一性,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差异性,结构的相似性,形态结构功能的差异性,结构的相似性,论证:细胞学说,心理分析法:一、概念:从学生学习生物的心理过程入手,挖掘教材与教学中的心理因素-实现教材的多种功能,提高效率。心理因素: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对学生新认知结构的影响;科学概念与日常经验的差别;学生的认知障碍等,二、心理分析法的作用:更好发挥教材多种功能挖掘教材各种功能相关因素作用三、心理分析具体应用:从分析教材心理因素入手从学生学习具体环节中的心理因素入手例:人教版七册上种的萌发,方法论分析法:一、概念: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生物学发展史料为线索,运用基本研究方法对比剖析找出教材中的方法论因素生物学方法论因素:研究生物学所应用的各种基本方法(重点是生物学思想和方法)。如观察、实验、逻辑思维、数学思想等方法,二、方法论分析法的作用:挖掘教材中的方法论因素,为进行生物科学方法教育提供素材三、具体应用:从知识类型分析:不同类型蕴含不同方法论因素如:概念-分析类比;规律-归纳和演绎;实验-程序和操作规范。从教材逻辑程序分析:编写顺序、传授知识的逻辑程序(一一对应,不遗漏),如水分进入植物的途径:,结构分析法:一、概念:结构方法:通过分析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内部结构与外部表现,从而解释其功能的方法。生物教材结构分析法:用结构分析法来分析生物教材的各种结构的方法生物教材结构:教育目标结构、教材内容结构(阶段、分布、组成)、教材认知结构、教法学法结构、教学流程结构等,二、结构分析法的应用:1、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一般逻辑结构、认知结构、教学流程结构、阶段结构、分布结构、组成结构等2、教育目标结构分析(如下),三、结构分析法具体应用:结构分析图示找出结构成分分析本质联系作出简明图示,生物教材分析各种方法比较,五、教材分析的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2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入手,贯彻始终3教材的知识、方法、能力分析要有机结合4与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注意挖掘育人因素,六、课程标准解读(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基本框架:四大部分:,前言:课程性质、理念、课标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总体、具体内容标准:十个一级指标实施建议:教学、评价、开发利用、编写,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生物学课程性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一门学科。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学科的基础。课程是由国家统一规定、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核心(2)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为一切学生发展(3)倡导探究性学习养成科学探究精神,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知识目标: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能力目标: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基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十个一级指标(1)科学探究;(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构建出“人与生物圈”课程新体系,构建“人与生物圈”课程新体系的意义:A、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B、利于学生树立生态学观念,学会健康生活;C、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利于学科内综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特点,1、突出了生物圈中重要的两个成员-绿色植物和人,突出了人与生物圈及其相互关系;2、强调了科学探究;3、册去了许多不必要学的知识。,(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生物学课程性质:科学教育,以适应学生身心特点、人生规划和终身发展生物学课程理念:增加了“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课程目标:总体和具体(六个方面,突出知识的应用,突出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生物课程标准制定依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知识目标:获得关于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知识,以及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应用能力目标: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养成良好的生理卫生习惯,提高身体、心理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必修:三个模块分子与细胞:五部分遗传与进化:六部分稳态与环境:六部分选修:三个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理工方向生物科学与社会-人文社科方向现代生物科技-生物科学方向,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制定依据:,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精神2、生物课标组对国内外生物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3、我国生物课程发展及师资水平现状,第三部分:教材选择及整体分析,一、教材选择的依据二、教材选择的方法三、教材整体分析的意义四、整体分析的内容五、教材分析各部分联系,一、教材选择的依据根本依据: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其它依据:教育的总体目标使用对象的要求地区特点和学校条件教学规律:注意打好基础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规律:注意教与学相结合,教材类型:1.基本教材:三多(地区、学校、学生)2.较高层次教材:三好(基础、条件、师资)3.开放地区教材:经济好,文化发达4.老少边穷地区教材:经济、文化不发达,教材有弹性5.不同学制教材:6.3.3;5.4.46.综合理科教材:物化生相结合,生物学基础知识:常见生物现象、概念、规律;现代生活、科学技术必需;升学、从业必需。,符合心理、认知规律:生物知识:表述要清楚,表达要完整,思路要连续;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难度要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知识体系呈现:要先现象后本质从简单到复杂,先宏观后微观,先定性后定量。,教与学如何结合:,内容呈现利于师生阅读;内容选择新颖、生动有趣,富有先进性和启发性注意五结合严肃认真与生动活泼、科学与美观、理论与应用、学习与生活、技术与技巧,二、教材选择的方法,(一)科学评估鉴定选择由专门机构成立专家组来完成(二)凭经验定性选择: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生物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再参考教材各项选择依据,对生物教材进行的初步选择。包括:微观特色分析教材试教实验最后作出选择结论,凭经验定性选择的步骤,对比筛选:(二元对比筛选)一是形成总体印象二是找出各自差异特色分析:处理章节具体内容,找出教材局部特点和微观优越性试教论证:找出可行性论据,最后决策,总体印象的考查教材类型-与使用对象相符知识的层次-科学、合理章节知识点-分布与要求恰当重点知识-不能过于集中实验编排-符合操作规程文图设计清楚醒目,趣味性和启发性版式装帧精美等,不同教材异同:相同: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的要求是相同的,知识点的总数和知识点的下限数基本是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是统一的差异:教材编写的类型和使用对象不同,知识的上限要求不同,体系结构、编排方式、叙述方法不同,选择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仪器使用、步骤程序不同,教材的教法、学法指导不同,微观特色考查内容:知识结构,课题引入,生物概念和规律的处理,生物过程的分析,文字图表的处理方法,插图和内容的联系,演示和实验的处理方法,解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生物现象、事实和故事与中心内容的配合,三、教材整体分析的意义,1、有利于选择教材2、有利于参考教材(互补)3、有利于全面充分地备课利于教材总体目的、功能和特点掌握利于教学设计中具体知识定位,四、整体分析的内容,1、分析教材编写的时代背景2、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特点3、分析教材的外部联系4、分析教材的思想文化内涵即挖掘教材的教育功能5、分析教材的特色,时代背景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时代的产物教材要为时代服务分析时代背景包含的内容:一是教材编写时的时代背景二是教材使用时的时代背景,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特点:分析教材的编写结构:教材编写体例,反映教材结构知识结构:知识-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构-内容的排列顺序和组织方式(明确知识逻辑关系、认清教材功能)认知结构:与认知规律的适合度.(指导学习方式)表述结构:信息传递方式-文字、图像、练习系统,教材与外部哪些有联系:,高中生物教材,初中生物教材,相关学科,生产生活,分析教材与外部联系的原因:(1)适应不同类型学校、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需要,需要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2)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趋势,需要在生物学教材中扩大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教材产生后是静态的、而科学技术、教育理论、政治经济是动态的,在使用中需要加以更新和完善,五、教材分析各部分联系:只有明确背景、确定目的,才能分析、评价知识的结构与功能;只有认识了知识的结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与外部的联系;外部联系又能使教材结构完善、功能有效,实现时代职责,全面把握育人功能,第四部分、教材比较研究,有利于教材的选择有利于融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1)使课堂教学的结构定位更准确(2)使课堂教学的流程设计更合理(3)使课堂教学的知识运用更科学,一、教材比较研究的意义,二、教材比较研究的内容,专题结构特征章节内容呈现特征学习方式的引导特征总结、探究及评价特征不同国家课程标准,三、教材比较研究的目的、原则,目的: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减少教学随意性、提高教学科学性遵循的原则:科学性基础性适应性先进性,四、案例:现行四套教材的比较,1、人教版生物学朱正威、赵占良2、北师版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刘恩山3、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汪忠4、济南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赵彦修,四套教材的比较内容,1、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比较-研究其编排方式和知识呈现的特点2、阅读资料丰富,教材具有弹性:3、栏目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4、课后习题开放性强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5、突出人文精神与科学理念的结合:6、教材资源多样化:教与学的设计和引导7、教材的创新点:,第五部分:人教版课标教材整体分析,一、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物学教材整体分析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教材整体分析,一、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生物学教材整体分析,1、时代背景2、编写体例3、具体内容4、主要栏目5、特色分析,时代背景:总体指导思想:、根本依据:课程标准基本出发点:三个需要、三种关系主要突破口:学习方式转变,编写体例,章编写体例:章题名引言题图第一节第二节节编写体例:本节标题正文练习课外阅读资料,教材内容:整体设计:突出“人与生物圈”知识体系教材组成:四册,共八个主题。对课标主题有调整处理(基于三个考虑)1、实现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知逻辑一致2、体现课标突出“人与生物圈”思路3、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特色线索,内容选择特点;编写方式特点;教育功能特点;版面设计新颖、活泼、美观;教材资源丰富。,内容选择特点:1。注重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适当删减记忆知识;2。注重生物学知识新进展和与技术、社会的联系;3。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性,事例一:植株的生长-根是如何生长的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适于吸水特点茎:茎与枝条的关系;茎的运输结构叶:光合作用、蒸腾作用诉意义及适应功能的特点。,事例二(生物新进展知识介绍)结合讲解病毒、血液、神经系统组成通过课外阅读介绍:朊病毒、克雅病、疯牛病,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研究,神奇的CT-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等。事例三(与科技、社会联系)七年级上册:“科学、技术、社会”11篇;“科学家故事”3篇;“与生物有关的职业”2篇,编写方式特点:1、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避免从理论到理论;3、作业强调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4、设置课外阅读,拓展学生视野;5、有单元说明和单元小结;6、插入较多学生生活图片,引导主动探究:,作业设计特点:1、加强知识迁移引导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思维品质2、体现学习策略指导,帮助对知识加工,使之条理、结构化;3、与社会生产、生活、发展联系;4、体现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突出精神领域的发展。,事例四(单元小结特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单元小结:1、小结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基本目标;2、小结科学过程、方法及由此达到的技能和能力要求;3、加深有关生物学观点、知识和应用的理解。,教育功能的特点:1.注重探究能力的梯度培养(活动安排、技能训练)2.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4.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探究能力梯度培养表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表现:事例一:设置栏目如“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生物学与艺术”、“生物学与文学”提升科学素养。事例二:在了解相关知识后以不同形式介绍或提要求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要求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介绍试管婴儿、介绍代孕母亲涉及的社会论理问题。,一是教材选用了近200幅生活图片二是设计了计算机网页三是配套了多种类型的教辅资料:教师用书;探究活动报告册;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投影片和挂图等,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教材分子与细胞整体分析,教材编写思想或时代背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编写体例:教材知识体系:教材的外部联系:(体现在地位和作用中、教材特色里)教材特色:,教材编写思想或时代背景:纲要:全面、终身发展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未来全面发展需要、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与社会联系,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决定:加大探究学习力度,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和实践精神。,教材的地位,基础性地位:1、是其它必修模块的基础(1)知识基础:生命的化学基础、生命的结构基础、生命自我更新的生理基础、生命自我复制的遗传信息传递基础、个体生长发育的演变基础。(2)能力基础:课标提出了三方面的能力要求,而实现能力目标的实验、探究活动在本模块占了近一半。2、是选修模块学习的基础(1)知识方面:如“酶与代谢”与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等有关;“细胞全能性知识”与克隆技术、胚胎干细胞移植有关(2)能力方面:在本模块实验和探究活动中习得的技能能助于生物技术等知识的学习,教材的作用,1、促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2、为学习其它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奠定基础3、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4、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更好为现实生活服务(章引言、问题探讨、栏目设置、作业选择等都体现了这一作用),促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1、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命物质的特殊性2、理解生命系统有许多层次,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3、理解生命系统的开放性,即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4、理解细胞的生命历程,领悟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普遍规律,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1、精选重大生物科学发现的历史支撑:如“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与邹承鲁院士一席谈”、“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等2、科学过程没有终点,现代科学生机勃勃:如“组装细胞”、“国际人类蛋白组计划”、“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等3、科学的前进也依赖于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如介绍“显微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荧光显示技术”等,又如“系统分析方法”、“模型法”、“变量法”、“对比实验法”等的介绍4、理解科学过程,最重要的是亲历实验和探究:本模块设置9个实验、4个探究、1个模型构建、1个课外制作,所需条件简单、且配有提示、讨论等利于强化,教材编写体例:章编排体例:章题名题图第一节第二节-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节编排体例:问题探讨本节聚集正文练习课外阅读,知识体系分析:高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层次,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发展和变化,从生物圈到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内的分工合作-细胞器,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1章走进细胞概念图汇编,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概念图汇编,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概念图汇编,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输出概念图汇编,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概念图汇编,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概念图汇编,教材特色:1.内容选择特点;2.编写方式特点;3.教育功能特点;4.彩图形象生动,表格对比鲜明。,内容选择特点:(目的是构建主线突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1.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2.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3.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激发求知欲,驱动知识构建4.强调引导性和开放性,促进探究性学习,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明白如何或为什么(研究表明:内容与概念、原理、规律的相关性和内容迁移的可能性、时效性成正相关)事例:“关于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不罗列每种细胞的具体结构,而是通过观察和讨论细胞的结构得出结论: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先进性事例:酶不局限于蛋白质范畴(P82:RNA也具活性);通过“科学前沿”“科学、技术、社会”“网络链接”等栏目介绍:通道蛋白、人类蛋白组计划、DNA技术、基因治疗等基础性表现:一些较难的新知识不在正文介绍,而是通过课外阅读、小号字体形式了解,如通道蛋白的认识(P74:通道蛋白;P68:糠皮),联系生活实际事例:第一章走进细胞的引言:植物细胞在培养瓶中悄然长成幼苗;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诞生了克隆动物;不同生物细胞间DNA的转移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和产品;病危的生命期盼着干细胞移植的救助,教材编写特点呈现:1.以科学家访谈代序:(明确了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2.正文编写以”问题、情境”驱动学习3.正文旁栏设计独特4.不同字体表示,层次分明:黑体字重要概念宋体字认真阅读理解楷体或旁栏了解,问题、情境的创设:1.由引言+图片+名言组成的章首页2.以问题探究导入每节的学习3.每节设有“本节聚焦”和引导主动探究、思考的栏目(如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4.科学史的写法(发现新问题再研究再发现)5.实验和探究的写法(提供背景资料、思路提示、参考案例等,结论同时也配反思和讨论),问题探究栏:1.组成:图片+情境描述+讨论题2.问题来源:生活科、学实验、科学史3.特点:切合学生生活为主,有一定的难度,第一章第1节本节聚焦:3个问题1.为什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2.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分为哪几个层次?3.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正文旁栏设计的类型和功能,教育功能特点呈现:1.重视探究能力培养,探究氛围浓厚2.突出生物科学的过程与方法,重视科学方法教育3.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4.改进作业设计,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教材探究氛围营造、设置丰富探究活动:如资料分析、资料收集和分析、思考与讨论、模型构建、课件制作、探究活动、技能训练活动、设置驱动性问题:问题探讨、本节聚焦、介绍科学家探究历程的素材:如在光合作用细胞膜学说中分别介绍其探究过程。,科学方法内容:教材主题渗透的科学方法:观察和实证;教材重视思维、方法训练:注重: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逻辑思维结合;注重:引导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模型方法介绍和应用科学方法途径:科学探究活动;介绍科学史和现代科学的发展;鼓励思考和讨论,教材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式:1.通过资料搜集和分析、思考和讨论、调查、评价等活动进行教育;2.设置“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有关的职业”“与社会的关系”3、结合生物学内容进行自然科学观培养4.作业设置相关练习,教学设计的概念:1、教学设计(ID)又叫教学系统设计(ISD)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特征、环境条件、教与学的原理;服务对象: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目的: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1。教学设计包括两个方面:教的设计-教师教的资源和教的过程;学的设计-学生学的资源和学的过程。2。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的决策过程:课前教材分析(钻研与处理)、学生分析(学习目的、态度、方法,已有知识、能力水平)教学目标分析(科学性、操作性、检测性,合理调整)教学各阶段评价、课后反思。,1、使师生知道要学什么,学习者将要出现什么行为,并为此确定教学目标;2、使师生能选择有效教学模式、适当的教学媒体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3、教师能准确掌握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学习后的状态,利于控制教学过程;4、实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绩效。,坎普(Kemp)教授认为:1.教学项目是为谁开发的(学习者特征)2.想让学习者学到什么或能够做什么(目标)3.课题内容或技能怎样才能最好地被学习(教与学的方法或事件)4.怎样确定学习所达到的程度(评价程序)以上四个关键因素构成了教学设计的基础。这一理念指出了两个教学设计的依据:一是:学生学习的特点二是:学习内容,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设计的主根任务就是根据学习条件设计教学事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他提出了学习条件的概念。指出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学习条件。学习条件:某种学习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包括外部条件-指来自外部的刺激;内部条件-学生携带到学习任务中来的心理状态(习得并能加以运用的心智、动作技能和态度)加涅观点忽略了教学设计的另一重要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理论还认为:教学设计还要考虑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所用的材料、器材等。教学设计的依据有: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得以发生的条件、学习内容、学习资源,目标模式:,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分析,确定初始行为胶特征,操作目标,设计及进行终结评价,修正教学,完成检测项目的参考标准,开发教学策略,开发选择教学材料,设计及进行形成性评价,特点:直线型以目标为起点,以达成目标为目的.系统性强,环环相扣,易于操作,过程模式:,提供辅助服务及计划时间,评价,目的课题,学生特点,修改,教学活动及资源,预估,主题内容,学习目的,特点:圆环型灵活实用,能从任一起点出发前后走,能侧重选择,设计的基本内容:1.学习需要分析总体目标2.学习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及任务3.学习目标阐明-目标细化4.学习者分析-特点、能力、预测5.学习策略制定-活动过程、教学方法6.媒体选择和利用资源选择与开发7.设计成果评价评价与反馈,教学设计的过程:(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阶段(二)学习目标的设计及阐明阶段(三)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四)教学设计修改和评价阶段,(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阶段:确定教学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广度、确定教学的起点。1.学习需要分析-总目标2.教学内容分析-深广度3.学习者分析-起点,(二)学习目标的设计及阐明阶段:明确学习结果或标准,阐明具体教学目标,编制测试题。1、目标制定指向操作:一是体现完成目标的条件二是具体完成目标的质量2、目标内容明确具体:词语表述体现学科特点,便于理解和操作,(三)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对教学过程的教学顺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相应媒体进行合理的选择的过程。教学顺序:内容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呈现顺序;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示范-模仿法等。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授课、小组讨论、个别化自学等。教学媒体:,教学方案设计中几个主要环节:1.结构设计:课的开始、课的中心、课的结尾2.问题设计:启发性、探究性3.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基础性、针对性4.板书设计:科学、形象直观、艺术性,教学设计修改和评价阶段:包括评价和修改两个环节一、评价:1、确定判断质量的标准;2、收集有关信息;3、使用标准来决定质量。二、修改:对前三个教学设计阶段工作的修正和完善。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学情分析三、教材分析1、作用及地位;2、主要内容;3、重难点;4、课时要求。四、教学理念五、教学策略六、教学方法与媒体选择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八、学习评价九、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的要求:(一)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1、从学生角度来设计教学;2、设计中关注学生知识背景和经验;3、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二)教学设计的结构要合理: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最多;教师单边活动的时间最少;课堂教学质量水平最高(三)教学设计应该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主动质疑的内容积极研讨的内容积极动手的内容,教材局部分析的意义:1、利于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两种形式的转化:教材储存知识传输-学生大脑储存2、利于弄清楚教材或挖掘教材的功能:隐蔽性3、教材局部分析是一个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的工作:分析的深广度直接影响教学过程设计质量,教材局部分析的内涵及方法(一)地位及作用分析(二)知识及其功能的分析(三)外部联系的分析(四)心理分析(五)教学分析,知识及其功能的分析:1、划分教材的知识组成:(1)划分教学因子:(2)分析各教学因子的内部联系2、分析知识的表述形式:一般有四种表述形式3、分析知识的能力培养功能:4、分析知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功能:显露式隐蔽式互补式,稳态与环境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本章内容包括植物生长激素的发现、植物生长激素的特性及应用、其他植物激素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之一。突出了探究实验中重要的方法:比较实验法;第二部分介绍了生长素的特征及在生产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应用。也是重点内容之一;第三部分介绍其他植物激素理解植物生长发育是受多种激素相互协调的,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知识结构图,植物各处,运输,茎:形成层本质部:导管,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吸水,根内导管,根、根毛,稳态与环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养保护生物、爱护生物的观点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点辩证认识生物、基因、生态多样性价值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外部联系的分析内容:与上下章节的联系;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生产有关的联系。原则:与该教学因子相关;与学生知识水平相关;有利于形成教学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方法:(1)比较外联:(2)加深外联:(3)应用外联:,教学分析:1、教学目标的分析及确定:2、教学重点分析:从知识的性质出发从系统论出发3、教学难点分析:难点知识的表现特征:与已有的知识不一致,一些概念学生难以接受;与实际经验不一致或难以观察得到;与知识水平有直接关系,教材局部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弄清分析的局部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内容结构。建立教材的知识体系;2、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外部联系。完善教材的知识体系;3、在教材知识体系形成中,完善教材知识教学中的各项功能;4、在明确教材知识组成、教育功能后,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以节为单位的教材局部分析的内容:教学因子的确定及其价值分析“活动”的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因子的确定及其价值分析知识要求的分析知识的类型:重点知识、重要知识、一般知识重点知识确定的依据:考虑知识在整个生物学中所占的地位看知识应用的广泛程度看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价值的分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分析,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知识本身和教学情况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处理好重点和非重点之间的关系。难点分析:难点知识的形成原因:三点难点知识的突破: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进行难点知识的分解,设计时教材内容的处理:体现领悟力、经验、技巧从全局出发把握把握教材结构体系;从学习迁移原理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学目标为依据处理好教材的主次与详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处理:一般是从简到繁,从直观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把传授知识与学生实验、实践结合起来。弥合学生与教材:一是注意吃透教材和学生;二是注意讲授过程的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处理好教学中的主次:突出重点-时间上,教学方法上,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要能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对知识懂和会的需求要能吸引学生注意,促使学生认真学习与领会(与实际结合,用问题呈现)要能利于学生智力应用和积极思维,不要一切由教师包办。注重方法的训练与培养;重视学生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案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分析与设计1、地位与作用2、内容及功能3、活动分析4、学习目标分析5、学习重难点分析6、学情分析7、初步教学设计(设想)8、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2)课堂教学(四要素),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从教材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从学生认知符合度,外部联系从在生物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的编写体例和学习的主要内容从教材特色:从活动、图片、栏目等进行说明。,单元局部分析分析地位和作用:从研究对象、生物课标和编者指导思想、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知识分析:分析了各章知识因子和逻辑联系,分析了各章知识内容的呈现形式和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按三维目标依次进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活动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及相互关系;(2)了解生态系统类型,理解生态系统是生物共同家园;能力目标:尝试方法(观察、调查、资料分析、变量控制、对照实验设计、测量数据及其分析处理)、体验过程(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初步情感(爱护生物)、意识(保护生物)、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学重点:知识方面的(了解生态系统组成及类型);能力方面的(尝试方法、体验过程)教学难点:能力培养(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接受训练,与已有经验和知识基础不一致),活动分析:本单元活动基本情况:六种类型共15个活动(观察与思考2、资料分析5、探究2、调查1、进一步探究2、技能训练3)活动安排特点:从简单的开始,慢慢到复杂、抽象的活动的重点:2个(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分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情感教育。生物圈这个家为生物提供了基本条件;家里有许多成员,相互影响,处于动态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家”,这个家更需要人类保护;人类活动对“家的影响很大。,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认识、识别、理解;能力目标:规范使用显微镜;能制作临时装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进步与科学家的关系;明白细胞的研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第二章内容的学习。因为微观、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远。,活动分析:若干个实验和一个模拟制作,实现能力培养,让内容具体化,拉近与学生的生活距离。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素材多,特别是丰富的栏目,重视挖掘栏目中的教育功能。,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认识(植物类型);了解(植物的一生);理解(从植物参与水循环、制造有机物、维持碳氧平衡等理解植物重要性)能力目标: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尝试独立完成探究活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目标:知道(成员相互影响的关系);理解(所学知识在生产、环保里的价值);形成(爱护植物,生态环境。自觉参与植树造林的情感)。重难点:有关实验。,活动分析:活动丰富:数量多(30多个)、类型齐(每种类型都有);活动难度:有梯度,利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选择。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注重科学素养培养(通过优美诗句反映生物理论、现象)科学精神、美好情感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