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主义思想》PPT课件.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759975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黑暗的中世纪,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等。,人文主义,humanism,广义: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概念:,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临沂市第二中学,雅典的民主政治经历了从_到_到_的时期,其中_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你还记得吗?,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伯利克里,公民,五百人,陪审,十将军,陶片,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_大会(最高的权力机构)_议事会_法庭(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_委员会放逐法,1、智者和智者学派,在政治民主、人文荟萃的雅典,人们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以及数学等知识,所以“智者学派”应运而生。他们以向人有偿传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才被称为一派。反对智者学派的人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一人是万物的尺度,2、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一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经济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2、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张,一人是万物的尺度,代表人物:,基本主张:,普罗泰格拉,安提丰,反对迷信,强调自由,探索的主题:,人和人类社会,人是万物的尺度,有一次,古希腊智者派诉讼师普罗泰格拉招收了一个叫欧提勒士的学生,教他学习法庭辩论之术。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格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欧提勒士以后打赢了第一场官司再付,如果第一场官司打输了,则证明普罗泰格拉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欧提勒士剩下的另一半学费就可以免去不交。欧提勒士毕业后并不出庭打官司,也不去交剩下的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格拉等得不耐烦了,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普罗泰戈拉轶事,在法庭上,普罗泰格拉的理由是:“如果你欧提勒士这次官司打赢了,那么按照合同,你应付我另一半的费用;如果你输了,那么按照法庭的裁决,你也应该付给我另一半学费。这次官司或者打赢,或者打输,你都得付我另一半学费。”谁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欧提勒士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如果我打赢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法庭裁决,我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如果我打输了,那么按照合同规定,我也不必付给你另一半学费,不管是赢还是输,我都不必付给你学费。”,普罗泰戈拉轶事,4、智者学派的影响,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他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2、起到了思想启蒙解放的作用3、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勇于探索,敢于否定传统的精神4、他们思想中的人文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人是万物的尺度,每个人都有其判断是非的标准,这其实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也就没有了统一的道德标准,导致社会公德开始沦丧。,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二.“美德即知识”,(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1.背景:,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隐士与熊的故事,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克雷洛夫评论道:“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没有人自愿做恶,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没有知识,甚至无法去道德-认识你自己,知识来源于教育-知识就是道德(或道德就是知识,或知德合一),“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作恶是出于无知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内心已有的美德,2、主张:,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可以说是古代希腊哲学的一个分水岭。在他之前,古代希腊的哲学家都偏重对宇宙起源和万物本体的研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等,对于人生并不多加注意。苏格拉底扩大了哲学研究的范围,他将哲学引到对人心灵的关注上来。他认为:研究物质世界的构造和法则、探索外界事物的本质不能够说没有意义,但对于哲学家来说,应该有比树木、石头和星辰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心灵问题,道德问题,知识问题。,二.“美德即知识”,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哲学开始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3、影响,合作探究,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有何异同,同,研究领域:,人和人类社会,思想本质:,人文主义,异,智者学派否定对人的约束,认为个人所有需求都是正确的,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前前年),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1、柏拉图,研究主题:人类社会;代表作:理想国主张:理性思考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他鼓励人们独立思考问题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意义,2、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约前384年前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他更以学识渊博著称。他不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处处皆有超过的成就,还对柏拉图的唯心论进行了批判,“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便是他的名言。他强调理性,但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认为如果没有感觉,人们就不能理解任何东西。,他以科学调查的方法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他还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许多领域展开深入研究,据说他一生著述达400至1000卷之多,包括逻辑、伦理、政治、经济、文艺理论和自然科学中的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学、物理学等方面,长期被西方学术界奉为各学科的经典之作。,亚里士多德,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亚里士多德,成就:,科学以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强调自然界中人类史最高级的,主张:,在很多学术领域都取得卓越成就,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是最高级的主张科学调查,根据智慧品德分工理性思考理念是万物的本原,“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小结: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练习,1.(2009广东)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2.(2009福建)“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3.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A.自然界的现象B.人类的伦理道德C.上天神意的安排D.法律规范和习俗,4.古希腊最博学的人是A.柏拉图B.普罗泰格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5.公元前5世纪,希腊学者将研究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本身的主要原因是:A.希腊城邦开始形成B.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C.希腊社会矛盾尖锐D.学者们对研究自然失去兴趣,6.关于苏格拉底名言“知识即美德”的正确理解应当是A.美德是获得知识的前提B.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而知识又是美德存在的充分条件C.美德就等同于知识D.知识能充实美德,7.比较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的异同点,苏格拉底,孔子,比较,两人生活的年代差不多,他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当时社会秩序混乱,孔子提出“仁”,要求人要爱人,希望恢复社会秩序。而苏格拉底生活的古代希腊城邦,智者学派的思想比较兴盛,人们都贪图无节制的个人自由和个人享受,造成社会公德缺失,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于是苏格拉底开始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希望重建城邦公德,挽救日益衰颓的城邦制度。针对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倡导人应该具备美好的道德,而美德来自于知识,于是他进一步提出“美德即知识”。,他与孔子一样都没有著作,他的言行和思想是靠他的弟子记述流传下来的。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所以,有人将苏格拉底比作“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作“希腊的孟子”。,1、所处的时代很相似2、都强调道德的价值3、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4、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孔子侧重在社会方面;苏格拉底侧重在个人方面,B.C.469-B.C.399,B.C.551-B.C.479,异,同,3.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基础奠定,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顶峰,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形成发展衰落,公元前4世纪,渐衰,人的地位提高,3、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及观点,普罗泰格拉是主要代表人物,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第一层:万物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第二层: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在社会生活中,人为自己立法,判断规则,确立制度。唯有人才有资格对这些人定的法则进行评估、修改和裁断。这句话的核心是万物存在与否在于人的感觉,人是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从积极意义来看,它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但是,它在将人置于世界的社会中心的同时,却忽视人的包括节制性在内的道德理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在当时来看,就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今天来看,更要引起警觉:在自然和社会面前,人不能过于自以为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泰格拉命题”,2、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1)人的本质是理性,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这就确立了人的理性主体的地位。(2)人的灵魂(理性)是至善,德行即智慧,智与德是合一的。(3)一切罪恶都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即使像勇敢、节制之类的优良品性,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因此一切使人德行完善的只有知识,因此,“美德即知识”。(4)人之所以要求知,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5)人要在理性的支配下去追求和生活。,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美德即知识”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作恶是出于无知教育使人认识灵魂内的美德,“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苏格拉底的一些故事,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其父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燿:他家在雅典附近有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地。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後说:“麻烦你指路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裏?”这个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这大大片全是。”苏格拉底又问:“很好!那麼希腊在哪裏?”这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的确是太小了。苏格拉底又问“雅典在哪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雅典,这更小了,好像是这儿。”然後,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再指路给我看看,你家那块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地在哪裏?”学生急得满头大汗,当然找不到。他家那块一望无际的肥沃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也没有。他很尴尬又很觉悟地回答:“对不起,我找不到。”,据记载,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位性情非常急躁的人,喜欢唠叨不休,动则破口大骂,经常当众给这位著名的哲学家以难堪。有一次,苏格拉底在同几位学生讨论某个学术问题时,他的妻子不知何故,冲进教室对苏格拉底叫骂起来,震撼了整个课堂。续而,他的妻子又提起一桶凉水冲着苏格拉底泼了出去,致使苏格拉底全身湿透。当学生们感到十分尴尬而又不知所措的时候,只见苏格拉底诙谐地笑了起来,并且幽默地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着下雨的”。这一忍让的幽默话语,却使妻子的怒气出现了“阴转多云”到“多云转晴”的良性变化。大家听了都欣然大笑起来,更敬佩这位智者明哲的高招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和坦荡胸怀。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苏格拉底名言警句录,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德性就是知识或: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起初,普罗泰戈拉默默无闻。后来他流浪到雅典,埋头沉思了几年,然后,冲出门对人们大喊:“人是万物的尺度”。你们与其把时间耗在争论真理上,不如用来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正巧啊,那会儿雅典的老百姓正为战争造成的缺吃少穿愁苦着。而老普的实用主义,恰对众人的心思。人既然是万物的尺度了,那么,咱就不管是非曲直,只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因此,老普一炮走红,四面八方的小青年们,纷纷揣着银子投奔到老普门下求学。老普开始职业教师的生涯。,普罗泰戈拉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