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讲解.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58655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南大学教育学作业答案讲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教育制度答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 的种种规范、规则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有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 社会教育机构等 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 各机构的任务、 组织管理等 它的设立主体 是国家 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 教育制度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 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总格局。是社会制度中的一种 与政治、 经济、文化、宗教、家庭制度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2、非指导性教学答 指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 命令性、 指示性”等特 征 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 间接性、 非命令性”等特征。 这种自我评价使学生更能为自 己的学习负起责任 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3、个案研究法答 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以单一的、 典型的个体为具体研究, 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 研究, 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制定并施行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 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4. 活动课程答 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 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有关 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类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 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 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 活动课程的思想可 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 这一思想 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首先,导向功能。教育的导向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 工作的最终归宿,它为整个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其次,选择功能。教育目的决定了 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上的选择。 再次,评价功能。教 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是检验、 衡量、 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 第四, 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 它立足现实并指向未来, 具有一定的理想性, 这决定了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激励功能。 最后,协调功能。在教育 活动内部,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更呈现为一种多层次、 多种类的复杂系统。 为了在教育者身 上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 应该把如上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 使之形成一种合 力。2.简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答 教育作为文化形式 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 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上的意义 一、保存文化、维持文化生存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维持 主要是通过选择、 整理和传递文化来实现的。 一般来说 教 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整理要依据两个重要尺度 一是社会需要 二是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 平 和年龄特征。教育主要依据这两个尺度 对文化作出肯定和否定的选择 即对符合社会 需要和受教育者心理状况的文化要素成为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样 对违背社会需 要又不符合受教育者心理状况的文化要素及以排斥、 弱化或消除其影响。 教育所选择的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化的精粹 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乃至核心的成分 教育把这些文化内容进行组织和重构 以受教育者最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传递 可 以使他 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得较多的文化 掌握社会文化的主体 从而使社会文化体系不致丧失。 二 教育可以传播外来文化 蕴育、创造新文化 促进文化变迁。创新是文化变迁的另一重要维度。 从一定意义上讲 教育过程就是创造文化的过程。 教 育在传递、传播文 化的过程中 从来就不是简单地复制文化 它或因社会变革、受教育者 不同的身心状况以及教育者自身价值观的差异 赋予已有文化椽以新的文化意义 或因融 合、汇综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使原有文化发生性质、功能 等方面的变化 衍生出新的文 化要素。 这些新的文化意义或文化要素往往会成为文化创造和革新的萌芽。 此外 教育的文 化创新功能还表现在它所培养的人才上。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结晶 没有人就 没有文 化可言 同样 没有创造性的人才 人类文化也就不能创新、变革和发展。人是在 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自己的。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创造精神、 创 造才能的主要力量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 人机体内的各种潜能 促使其成为创造性人 才 从而为文化创造提供原动力。三 教育可以整合、控制文化 使文化结为一体 增强文化自身的凝聚力。文化达到整合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一定社会政治、 经济的发展 要求有相应的文化 使得文化围绕社 会的政治、经济一步步协调起来 在各方面出现一种越来越和谐的外形 二是年轻一代在教育等活动中获得本民族已有的价值观念、 思想情感、 知识经验 与周围 的人共享一种文化 并因而获得认同感 以同样的社会文 化目的结成群体。文化一旦达成 整合 就会形成为一种文化模式有一种保持下去的倾向 它会凭借自身存在的各种自我组 织系统 是一种很强的文化控制力量 它对文化的产生、 发展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 对此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 教育传递和传播的社会价值规范 规定着受教育者的文 化行为。 教育从社会中心目的出发所传授的价值标准体系 深深嵌制着受教育者的言行。 第 二 学校、 班级作为社会群体 对文化有着一定的控制作用。 在学校及班级生活中 学生会 逐渐发展起自己的行为尽量为其它人接受。第三 教育对 文化的控制还表现在人才选拔制 度上。 远在商周时期 我国就出现了 “选贤贡士” 的制度 对受教育者 “考其德行 察其道 艺”。“德行”与“道艺”兼优者 入选“选士”“俊士”等 劣之者 则不得入选。在这 当中 就体现了十分明显的文化控制特点。如果说教育的文化变迁功能是倾向于促进文化进一步向前发展的话 那么 教育的文 化整合、控制功能则 是倾向于保持文化的延续和稳定。这也是教育在其文化功能发挥上的 一个明显的“悖论”。教育对文化是“促其行” 还是“固其步” 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来自政治压力 其次是文化背景以 及教育自身。就其一般来讲 教育因其性质所限 自觉或不自觉地注重的是文化的整合、 控制方面的作用。 当然 在不同 的历史时期 其表现不尽相同 对此不能一概而论。从以上对文化与教育的基本关系的 “泛论” 中不难看出 文化与教育是层层相因、 袭袭 相连的。没有文化 就不会有教育。如果抽去了文化 教育就不仅失却其内容 而且会失 却其作用 教育就无从谈起。 同样 抛却了教育 文化就成了不可思议之物 无由存在和发 展 .3. 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学原则。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其主要教学原则有:1、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 采取预防措施。2、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要适 时而教。否则就会“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学”。3、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4、学习观摩原则:“相关而善之谓摩”,即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 集体中学习。(5、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 扬优点,克服缺点。6、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学要注重启发,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7、藏息相辅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计划的正 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4.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l.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3. 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4.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5. 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6. 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7.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三、论述题1. 运用课程原理评价新课程改革 .答:新课程不仅在目标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人格的健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明确的强调, 而且在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实施方式的安排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方面, 作了很大的调 整, 为新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使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了实现的基本条件 和现实可能性,其主要特征有 : (课程内容的生成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多方 面进行了变革, 随着课程制度由专注走向民主, 课程内容也从封闭走向开放、 由专家走向教 师、由学科走向学生。 课程实施的开放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转变教学观念上有 了重大突破,把教学看成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新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和 灵活性, 要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加强实际运用的训练等, 教学场所由课堂向课外更广阔的空间扩展。 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在新改革中,首先在评价 的价值取向上从只考虑目标取向转变为强调过程取向。 其次, 评价方式的改变顺应了当前课 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课程资源的广泛性: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它不仅是教材,也不仅限于 学校内部,它涉及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 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它弥散在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第二次一、名词解释1.课程“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其次,课程也涉及 到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 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 再次, 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 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据此, 可以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 标准 和进程的总体安排2.特朗普制特朗普制是本世纪 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它由教育学教授伊 德特朗普创立。 它把大班上课、 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 统一的上课时间。 首先, 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班进行集体教学, 然后在 1520人组成的小班里开展研究讨论, 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 作业。 这种形式把教学时 间进行了划分,大班上课占 40%,小班讨论占 20%,个人自学占 40%。3.潜在课程潜在课程是指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但属于学校 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 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 4.教育评价所谓教育评价是指以教育为对象 根据一定的目标 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 分析目标实现程度 从而做出价值判断。 组成教育评价系统 的要素包括价值目标、 人员组织、 实施程序、 方法技术与质量保证 其中价值目标包括价值、 目标、 指标三个基本因素 人员组织是对评价构成的规定 包括机构、 角色、 职能等基本因 素 实施程序是对基本过程的规定 包括评价的方式、 步骤和分工 方法技术是对评价的认 知过程与工作方式的规定 它包括方法论、 具体方法与操作技术三个层次 质量保证是对评 价科学性的规定二、简答题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特点。(1、复杂性。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首先表现在班主任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上。班主任的工 作对象是构成班集体的数十名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2、动态适应性和创造性。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才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班主任组织的激发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和管理活动, 必 须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征,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3、情感性。教育对人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组织管理,更应该有对学生心灵 的激励。班主任以育人为己任,应该重视情感作用。(4、艰巨性。学生的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也不是直线前进,一帆 风顺的,而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5、全面性。我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我们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 美、 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创新型人才。 班主任的存在就是为了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统筹协调中 得以实现。(6、集体性与个别性。班主任是整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班主任的 工作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但集体的存在也是为了个人能健康地成长, 因此, 班主任也 不能忽视对每个学生个别教育。2.简述新型课程管理的建构。答:这次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在课程管理政策上改变以国家过于集中管理 的方式,实行国家和地方两级课程管理的方式;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有“学科课”、 “必 修课”、 “活动课”等;推行了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多样化的方针,初步推动了 教材的多样化; 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 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 功与发展的经验,倡导了新的教育观念,激活了教育实践的改革。3.简评罗杰斯的教育思想。(一教学目的罗杰斯认为, 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 这种人具有主动性和责任 感,具有灵活地适应变化的能力,具有创造性。(二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是罗杰斯教育思想的核心。 按照罗杰斯的设想, 教学活动应把学生放在居 中的位置上,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服从“自我”的需要,而且也要围绕着“自我”进行。 “非指导性教学”具有如下特点:1、在课堂中创 造一种接受的气氛; 2、 围绕着发展个人的和小组的目标而进行; 3、 教师的角色应不断变化。 为了实现“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提出了完整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教师应对自己坚信不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当体现出一种对学生独立思考及 自学能力的根本信任。2、教师应同其他人(学生,可能的话也包括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负起对学习过程的 责任。3、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从他们自己的经验、书本或其它材料以及社会活动中 提供这些资源。4、学生探索自己所爱好的事物,根据这些资料,每个人就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出选择, 并对这些选择所产生的结果负责, 据此形成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 无论是个人计划, 还是若 干个人的合作学习计划。5、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6、学生重心集中在促进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虽然也非无足轻重,但却是居 于第二位的东西。7、 达到学生自己目标所需要的训练是自我训练, 学习者将训练看成是他们自己的责任, 并承担这种责任。8、对学习水平及意义的评价,主要由学习者进行自我评价,小组成员或促进者的善意 反馈也会影响以及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9、在这种促进成长的气氛中,学习是以一种比传统课堂更快的速度向纵深发展,并且 扩散到学生的生活和行动中。罗杰斯给老师起了一个专门术语促进者, 对促进者提出的要求有以下 3个方面:1、 真诚。 2、接受。 3、理解。4.现代社会教育的差异性。答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性。 首先、资本主义教育的特殊性。一是教育的目 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 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 知识。二是建立了体系比较完备的现代学校制度。三是不断推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此 外 资本主义教育还有不断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 不断地推出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方法、 产 生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等特征。 其次 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性。一是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 会主义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 二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是教育科学的研究有 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三、论述题1.结合现实试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影响?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观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包含:教育自身 的可持续、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三层。 通过教育立法促进教育自 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通过教育立法,促进教育持续、稳定、平衡、协调地发展。包 括完成教育立法、 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则、 选择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 确定可行的教育培 养目标、构建合理的教育结构体系、 安排合理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 建立可持 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教育过程实施依法治教等方面。 学校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 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设计,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轴, 根据 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 特别是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学校、 学会生活、 学会生存、 学会享受、学会工作、学会交往、学会做事;通过教育使得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够 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发展自己; 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全面的发展基础, 教育学生学会学 习,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使得学生能够为适应职业的需要、享受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地学习。第三次一、名词解释1.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 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 使每一班级有固 定的学生和课程 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2.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成为自我管理、 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3.教育测量教育测量就是对教育的特征、 属性及其运动、 发展规律的定理描述, 它主要用于对学生的精 神特性进行数量化测定4.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育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近 代以来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它大体可分为五个组成部分: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制系统 及课程论、实现教育改革计划的呼吁,奠定了近代以来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二、简答题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答: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教育本质的看法,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 改造”。(2在课程方面,杜威以其经验论哲学为基础,提出了“做中学”和从经验中学习的课程 理论。为了使教学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杜威主张教材心理化。(3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非常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他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科学思维的方法。 他所强调的思维方法也叫思维五步法或探究五步法。 杜威所强调的从做中 学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教学的特点:首先, 注重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其次, 注重发现 式的学习方法;再次,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4 在道德教育理论方面, 道德教育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杜威把学生民主素质的养成视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他主张用新个人主义替代旧个人主 义,强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一致。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杜威反对空洞的道德说教, 主张 道德教育必须给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5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提出教育无目的论。他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教育过程在他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 没有别的目的。”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论。2.简述布鲁纳的教育思想。答 布鲁纳 (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 :教育过程 (1960、 论认知 (1962、 教学论探讨 (1966、 教育的适合性 (1971等。 布鲁纳认为 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 学会什么 更重 c 要的是 知道怎样处理” 即 学会如何学习 。 他指出 我们 教一门科目 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 馆 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 而不是结果。 在布鲁纳看来 学 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 他强调说 :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 它像 发现一样 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 因此 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 以 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 去掌握学科的结构。 关于发现学习 布鲁纳指出 用自己的 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 再发现 。 其实质就是 把 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 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 从而获得新的领悟 包括寻我正确 结构和意义。 总之 在布鲁纳看来 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 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 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 发现学习的方法 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 布鲁纳认为 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 因 此 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 自己的头脑 去思考、 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 在动机。 布鲁纳认为 内在动机 特别是能力 是儿童学习的推动力 应启发儿童把学习与 日后的生活联系起来 以发现为奖励 自主地学习 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行为和习惯。 三 是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 布鲁纳认为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 促使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把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 成为自己 的知识。四是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 操作的发现技能。布鲁纳认为 培养学生发现的技 能 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 有助于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现发现学习。3.简述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必然性及局限性。答 必然性 社会本位论的存在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社会本位论的鼎盛时期是在 19世纪 的后半期 此时 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寻求的是社会政权的巩固与秩序。 另外 当时西方各 民族国家的兴起及相互之间的竞争 使国家整体的利益得以凸显出来 于是 与此时代背 景相适应的社会本位论应时而生。 20世纪以来各民族国家的生存竞争 尤其是“冷战”时 期两大阵营的竞争 更是为社会本位论提供了历史舞台。 局限性 对于社会本位论来说 教育目的直指社会的需要并把其臵于完全决定的地位。 他们看不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实 体 致使在制定和施实教育目的时无视个人的因素4.现代教师职业任务的变化。答 在现代教育中 由于学校教育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如从重知识的传授到重学生 智能的培养 教育活动从关注教师的 “教”到重学生的“学” 教育任务的完成更多地有赖 于学生主动、 积极的参与。 这些变化对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方面提出了更多的素质要 求。 首先、在教学方面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展。 其次、在育人方面 教师职业的 示范作用将更加明显。 第三、在自我发展方面 要养成更高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 三、论述题1.论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教学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教学中心地位的确立不是一句空话, 它有实际的含义, 可 以根据以下几点看出来: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 经常研究教学工作, 并能深入教学一 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是否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与其他工作 的关系; 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是否处于优先地位, 并有稳定的来源; 各职能部门是否都能围绕 育人进行工作,并能主动为教学服务;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是否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 在对教师的考核中, 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 育人工作是否已成为学校的舆论中 心等。以上工作关键在于落实。第四次一、名词解释1.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2. 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所做出的 一种总的设想与规定。狭义的教育目的, 即学校教育的目的, 它规定了社会对学校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所造就的社会 个体或群体的质量规格,是教育者对教育活动所培养的人的规格的总预期。3.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亦称学校课程, 是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 它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和办学指导 思想而设计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4. 道尔顿制道尔顿制是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方法。又称“契约式教育” 全称道尔顿实验室计划 (Dalton laboratory plan。由美国 H.H. 帕克赫斯特于 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创 行 因此得名。其目的是废除年级和班级教学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各自主动地在实验室 (作业室 内 根据拟定的学习计划 以不同的教材 不同的速度和时间进行学习 用以适 应其能力 兴趣和需要 从而发展其个性。 实行道尔顿制的主要措施 要布臵各科作业室用 以代替传统的教室。 室内按学科性质设臵参考图书 实验仪器 标本等教学和实习用具 并 设教师 1 2人指导学生学习。 将学习内容分月安排 各科教师与学生按月订立“学习工 约” 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 指定学生做某一个月的作业 并把它公布在作业室内。 学生 根据自己的能力 自由地掌握学习的速度和时间 并可与教师和同学研究讨论 学生完成 本月的工约 须经教师考试 及格后才能学习下一个月的工约。 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度 登记在学习手册上。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答:教育属性是在教育本质基础上对 什么是教育”进一步认识,是对教育本质是什么的进 一步阐述。 根据对现有的研究材料总结发现, 人们从教育的历史事实、 现实存在中抽象出诸 多教与发展。育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指的是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会永远存在。 2、教 育的生产性。指的是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活动,它是关于人类智能与人类文化的再生产。 3、 教育的历史性。 指的是教育总是发生在具体时期的教育, 在每一具体历史时期的教育有历史 相统一的表现,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4、教育的继承性。指不同时 期的教育都存在前后相继、 后一历史教育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 5、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6、 教育的长期性。 指无论从一个教育活动的文采, 还是以个个体的教育生长, 其时间周期都比 较长。 7、教育的性。指教育都是在具体的民族或国家中进行的,无论是在思想还是在 知道、 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方法手段等都有其的特征。此外, 在阶级社会中, 教育具有 阶级性。2. 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答:现代教师的素质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三大方面的内容。(1思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养,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 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 。 我国人民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表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强 烈的爱国之情以及勇于坚持真理等内容。(2教师的职业素养应主要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心理 学知识;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3能力素养。教师应具备如下基本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3. 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育者为调控进程必须通过教育评价找出问题 关键只所在。(2指导功能。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指导,领导者对教师进行 指导, 其恰当的指导必须依据教育评价。 (3 通过教育评价可以使教育者知道自己的功过, 使教育者和学生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使上级领导了解学校的成绩和不足, 所以教育评价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具有激励功能。(4导向功能。学校都要实现国家规定的培养 目标。 教育评价方案中的指标体系都有明确的指标项目和评价标准, 指出了学校工作的目标 和方向。因此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4. 简述教育学的特点 。答 1 、综合性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 大多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思想 都是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 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吸取材料 加以消融、 综合和统一 构成其理论基础的。 不少人物的 教育思想就是他的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中国的孔子、孟 子 西方的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等。 这种情况造成了教育学理论具有综合的、 跨学科的主要 特性 并呈现出内涵丰富、多元的特色。2 、实践性教育学理论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直接 来源于人类教育实践需要 第二、 教育学理论构建的目的是直接指向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第 三、已经形成的教育学理论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 并得以丰富和发展。3 、层次性教育科学是一个内部结构具有层次递阶性的有序的独立系统 随着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 的进一步深入 这种特性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 教育学理论的层次性从综合性这个特点而来 教育学理论的综合性的特点表明教育学理论内容的丰富性、 多样性 而教育学理论的层次 性则表明其内在结构的系统性、有序性及其不同的功能。三、论述题1.论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从广义上说, 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 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 这就决定 了它的特殊地位,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 育,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按照一定的方向, 选择适当的内容, 采取有效的方法, 利用集中的时间, 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 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 质。 第二, 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 的, 它保证了教育、 教学的良好的秩序, 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地投入到 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 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 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 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接受能力。 这样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第三, 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 它是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 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 因而, 它对人身心发展 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 第四,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 地发挥其长处, 弥补其不足, 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 教师通过有 意识地鼓励神经类型弱、 反应迟缓、 胆怯、积极主动性差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回答提 问,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变得活泼、主动。第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 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它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克服 和排除那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因素。学校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 以使他们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 可见, 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因如 此,有人提出了 教育万能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 17世纪英国教 育思想家洛克、 18世纪德国的思想家康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 高度评价, 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但是, 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 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 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 而是各种条件综 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 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 没有 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