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275601 上传时间:2019-10-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字经教案二十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_第1课时一、内容: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如果懒惰不教育,那么就会偏离圆满的本性。教育最好的方法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才可以学有所成。否则样样通,样样不精。并且养成浮躁的习气。)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故事。6作业:默写课文。教后记:第2课时一、内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二、目标和要求:1,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 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 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默写课文。教后记:第3课时一、内容: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默写课文。教后记:第4课时一、内容: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默写课文。教后记:第5课时一、内容: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6课时一、内容: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7课时一、内容: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8课时一、内容: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9课时一、内容: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怒,悲伤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欲望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0课时一、内容: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1课时一、内容: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2课时一、内容: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3课时一、内容: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4课时一、内容: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5课时一、内容: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四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3 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6课时一、内容: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7课时一、内容: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8课时一、内容: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二、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三、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后记:第19课时内容:课文第19课。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第20课时内容:课文第20课。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2理解并掌握意思。过程设计: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3齐读意思。4齐背课文。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可编辑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