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会题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54316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197 大小:77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大会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成语大会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成语大会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语大会题库历史类1、 完璧归赵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2、 围魏救赵解释: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3、 退避三舍解释: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4、 毛遂自荐解释: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5、 负荆请罪解释: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6、 纸上谈兵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7、 一鼓作气解释: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 讳疾忌医解释: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9、 卧薪尝胆解释: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10、 杀妻求将解释: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11、 惊弓之鸟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12、 指鹿为马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13、 焚书坑儒解释: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14、 四面楚歌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15、 约法三章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16、 背水一战解释: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17、 破釜沉舟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18、 金屋藏娇解释: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也指取妾。出处:汉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19、 暗度陈仓解释: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20、 十面埋伏解释: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21、 投笔从戎解释: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22、 马革裹尸解释: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23、 多多益善解释:越多越好。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多多益善耳。”24、 老当益壮解释: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25、 鞠躬尽瘁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26、 三顾茅庐解释: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27、 刮目相看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8、 乐不思蜀解释: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处: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29、 七擒七纵解释: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30、 一身是胆解释: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31、 封金挂印解释: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32、 单刀赴会解释: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出处: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33、 望梅止渴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34、 闻鸡起舞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35、 东山再起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36、 草木皆兵解释: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37、 凿壁偷光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38、 精忠报国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39、 东窗事发解释:比喻阴谋已败露。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倖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40、 萧规曹随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出处:史记曹相国世家这:“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陈平出奇,功若泰山,响若坻隤。”41、 图穷匕见解释: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出处: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42、 煮豆燃萁解释: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法,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43、 初出茅庐解释: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44、 按图索骥解释: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出处: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45、 后来居上解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出处: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46、 邯郸学步解释: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出处: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47、 如火如荼解释: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出处: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缯,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丹甲,朱羽之缯,望之如火。”48、 曲突徙薪解释: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出处: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49、 投鞭断流解释: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50、 分道扬镳解释: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出处:魏书河间公齐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51、 井底之蛙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52、 望洋兴叹解释: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53、 掩耳盗铃解释: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54、 请君入瓮解释: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兴曰:此甚易尔!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55、 唇亡齿寒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出处: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56、 闻鸡起舞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57、 不寒而栗解释: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58、 鸡鸣狗盗解释: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59、 枕戈待旦解释: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60、 嗟来之食解释:“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出处:礼记檀弓下记载:春秋时齐国闹饥荒,黔敖在路旁施舍食物,对一个饥民说:“嗟!来食。”饥民说,我正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61、 三令五申解释:多次命令和告诫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汉张衡东京赋:“三令五申,示戮斩牲。”62、 对牛弹琴解释: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出处: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63、 囫囵吞枣解释: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出处:朱子语类论语十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64、 敝帚自珍解释: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出处:汉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一量放兵纵火,闻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宋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微亦自珍。”65、 杯弓蛇影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出处: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66、 夜郎自大解释: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出处: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67、 盲人摸象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68、 庖丁解牛解释: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出处: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69、 一字之师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70、 揭竿而起解释: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71、 暴殄天物解释: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72、 怒发冲冠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73、 韦编三绝解释: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74、墨守成规解释: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出处: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75、东施效颦解释: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76、口蜜腹剑解释:嘴上说的很甜美,凡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77、泰山北斗解释:。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78、程门立雪解释: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79、司空见惯解释: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80、梦笔生花解释: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81、赤膊上阵解释: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82、黄袍加身解释: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出处: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83、秋毫无犯解释: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84、举一反三解释: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85、陆海翻江解释:比喻文才很大。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86、举案齐眉解释:。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87、前倨后恭解释: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88、呕心沥血解释: 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89、老骥伏枥解释: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90、有勇无谋解释:只有勇气,没有计谋。指做事或打仗只是猛打猛冲,缺乏计划,不讲策略。出处:唐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王)武俊蕃种,有勇无谋。”91、阮囊羞涩解释:比喻经济困难出处:宋阴时夫韵正群玉阳韵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92、奇货可居解释: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93、拔山盖世解释: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94、侧目而视解释: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出处:史记汲郑列传:“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95、神机妙算解释: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出处: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96、胯下之辱解释:。从胯下爬过的耻辱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97、家徒四壁解释: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98、囊萤映雪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出处: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99、东拉西扯解释: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指说话条理斋乱,没有中心。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100、名正言顺解释: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101、离题万里解释: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要讲得主题距离很远,毫不相干。出处:朱自清论废话:“有些人说话爱跑野马,闹得游骑无归。有些人作文下笔千言,离题万里。”102、锦囊佳句解释:指优美的诗句出处: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巨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103、伶牙俐齿解释:形容人机灵,很会说话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104、自知之明解释: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105、害群之马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出处:宋刘安世尽言集应诏言集:“恣其毁誉;如害群之马,岂宜轻议哉!”,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106、死于非命解释; 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出处: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107、滴水不漏解释: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三:“又要说得极密处无缝罅,盛水不漏。”108、头角峥嵘解释: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露头角。”109、安时处顺解释: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110、钳口结舌解释: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出处:汉王充潜夫论:“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挌囊共默而已者也。”111、揠苗助长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112、弃甲曳兵解释: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113、安堵如故解释: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出处: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114、投井下石解释: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115、文恬武嬉解释: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116、笃近举远解释: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出处: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117、勃然变色解释:突然生气,变了脸色。出处: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118、一岁九迁解释: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出处:唐韩愈上张仆射书:“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119、秦越肥瘠解释:比喻疏远隔膜,各不相关。出处:唐韩愈争臣论:“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120、好善乐施解释:指喜欢做善事,乐意施舍。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二:“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121、目无全牛解释: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出处:庄子养生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122、以邻为壑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出处: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123、百舍重茧解释:形容走远道的辛苦出处:战国策宋策:“公输盘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盘。”124、独行其是解释: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125、待人接物解释:指跟别人往来接触。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126、驰马试剑解释:跑马舞剑。形容人骑马练剑习武。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127、丢盔弃甲解释: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128、骑虎难下解释: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出处: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唐李白留别广陵诸公诗:“骑虎不敢下,攀龙忽堕天。”129、来者不拒解释:对于有所求而来的人或送上门来的东西概不拒绝。出处:孟子尽心下:“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130、根深蒂固解释: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出处: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131、仰首伸眉解释: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耶?”132、以身殉职解释: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出处: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133、转败为胜解释:变失败为胜利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134、鸡犬升天解释: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135、刻舟求剑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36、滥竽充数解释: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37、南辕北辙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138、惊弓之鸟解释: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出处: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139、画蛇添足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140、鹬蚌相争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141、黔驴技穷解释: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出处: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142、杞人忧天解释: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出处: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143、狐假虎威解释: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44、买椟还珠解释: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145、画饼充饥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出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146、自相矛盾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147、量体裁衣解释: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出处:墨子鲁问:“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148、亡羊补牢解释: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149、庸人自扰解释: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出处: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150、痴人说梦解释: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也。”151、夸父逐日解释: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出处: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152、含沙射影解释: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南朝宋鲍照苦热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153、精卫填海解释: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54、海市蜃楼解释: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出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155、闭口藏舌解释: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出处:五代冯道舌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156、心服口服解释:心里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出处: 庄子寓言:“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157、引首以望解释: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新五代史唐臣传郭崇韬:“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158、负隅顽抗解释: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出处: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159、别开生面解释: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出处:唐杜甫丹青诗:“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160、当务之急解释: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出处: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161、五尺之童解释: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出处: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162、奔逸绝尘解释:形容走得极快。也形容人才十分出众,无人企及。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其后矣。”163、神工鬼斧解释:形容艺术技艺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出处: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忧鬼神。”南史谢惠连传:“此语有神工,非吾语也。”元吴莱大食瓶诗:“晶荧龙宫献,错落鬼斧镌。”164、轻诺寡信解释:轻易答应人家要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出处; 老子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165、染丝之变解释: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出处:墨子所染:“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166、指挥若定解释: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167、白云苍狗解释:。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出处: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168、不平则鸣解释:指受到委屈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出处: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169、饱食暖衣解释: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170、地丑德齐解释:比喻彼此条件一样。出处:孟子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171、拖泥带水解释: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出处:宋碧岩录卷一:“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宋释道元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172、亦步亦趋解释: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出处: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173、不动声色解释: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品格类1bi b w ch卑鄙无耻成语解释: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例句:一些势力小人卑鄙无耻,惯会兴风作浪,挑拔离间。2德才兼备d ci jin bi成语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3浑金璞玉hn jn p y成语解释: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例句: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4聪明正直cng mng zhng zh成语解释: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成语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例句:那包爷(拯)自小聪明正直,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5刚毅木讷gng y m n成语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成语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描写品质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描写品质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6薮中荆曲su zhng j q成语解释: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7蕙心纨质hu xn wn zh成语解释: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8苍松翠柏cng sng cu bi成语解释: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9良金美玉ling jn mi y成语解释: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成语出处:旧唐书杨炯传:“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例句:卿如良金美玉,浑厚无瑕。(宋史黄洽传)10龙生九子lng shng ji z成语解释: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成语出处: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11璞玉浑金p y hn jn成语解释: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描写品质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文章描写品质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出自http:/www./article/1385217040.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例句: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12淑质英才sh zh yng ci成语解释: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成语出处: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13卑鄙龌龊bi b w chu成语解释: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例句:他们里面的坏人,的确是天地间最坏的东西。背信弃义,杀人放火,横抢武夺,卑鄙龌龊,什么都干得出来。(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14岁寒知松柏su hn zh sng bi成语解释: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例句:岁寒松柏当朝选,忠臣要剖葵心献。(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十六出)15偷工减料tu gng jin lio成语解释: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例句:做工作要认真负责,决不能偷工减料,马马虎虎。16以貌取人y mo q rn成语解释: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成语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例句: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郭沫若涂家埠)17遇人不淑y rn b sh成语解释: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成语出处: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描写品质的成语及解释有哪些?】成语大全http:/www./article/chengyu.htm。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18真金不怕火炼zhn jn b p hu lin成语解释: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例句:真金不怕火炼,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更加英勇无畏了。19金玉其质jn y q zh成语解释: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例句: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20冰魂雪魄bng hn xu p成语解释: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宋陆游北坡梅诗:“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21词目:金玉其质发音:jnyqzh释义: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示例:不惟,亦且冰雪为心。(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22词目:聪明正直发音:cngmngzhngzh释义: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示例:那包爷(拯)自小,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23词目:冰魂素魄发音:bnghnsp释义: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24词目:以貌取人发音:ymoqrn近义词:表里如一反义词:量才录用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释义: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示例: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郭沫若涂家埠)25词目:淑质英才发音:shzhyngci释义: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出处: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26词目:浑金璞玉发音:hnjnpy近义词:浑金白玉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未加修饰的天然美质释义: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示例:灵芝继起殊寻常,其器良。(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27词目:蕙心纨质发音:huxnwnzh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品行高洁释义: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出处: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28词目:苍松翠柏发音:cngsngcubi释义: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29词目:卑鄙龌龊发音:bibwchu释义: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示例:他们里面的坏人,的确是天地间最坏的东西。背信弃义,杀人放火,横抢武夺,什么都干得出来。(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30词目:德才兼备发音:dcijinbi近义词:德高望重、又红又专反义词:德薄能鲜、德薄才疏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释义: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出处: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31词目:琨玉秋霜发音:knyqishung释义: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32词目:冰魂雪魄发音:bnghnxup近义词:冰清玉洁、冰壶秋月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形容人品纯洁释义: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宋陆游北坡梅诗:“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33词目:良金美玉发音:lingjnmiy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释义: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出处:旧唐书杨炯传:“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示例:卿如,浑厚无瑕。(宋史黄洽传)34词目:不磷不缁发音:blnbz释义: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出处: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示例:赵公得罪,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如赵公在时。宋叶適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35词目:卑陋龌龊发音:biluwchu释义: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36词目:狐鼠之徒发音:hshzht释义:比喻品质低下的人。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37词目:材德兼备发音:cidjinbi释义: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出处: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38词目:薮中荆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