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邓大松章节习题重点总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50312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7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险》邓大松章节习题重点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社会保险》邓大松章节习题重点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社会保险》邓大松章节习题重点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 论 社会保险邓大松 zhy一、简答题1、社会保险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社会保险从微观层次分析,是研究一定条件下,不同社会制度的社会保险各险种保障的对象、保险基金筹集、保险给付条件与标准和社会保险管理;从宏观层面上分析,是按照各种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研究社会保险过程的规律性,即研究社会保险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研究社会保险活动中各种社会保险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范围和表现形式;研究合理组织、规划和利用社会保险生产力发展,不断调整和发展社会保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促进社会保险生产力发展,保证社会保险保障目标的实现。2、社会保险研究的目的是什么?答:研究社会保险的目的就在于:(1)揭示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保险活动及其管理的性质、原则、意义以及其他一般原理,为社会保险决策提供理论依据;(2)揭示社会保险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要求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为实现社会保险资源优化组合提供科学依据;(3)揭示社会保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阐明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险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社会保险发展规模,合理制定社会保险给付条件和给付标准,以及正确确立社会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供实际依据;(4)揭示社会保险过程 中人们物质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性,为正确处理社会保险关系当事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提供合理依据;(5)揭示社会保险保障同其他经济保障范畴之间的关系(6)揭示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险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实践依据;(7)揭示外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特征与发展过程,为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险制度提供借鉴经验。第一章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形式,为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保持基本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安定而举办的保险。社会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保险,它是从商业性保险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残障、遗属、医疗(疾病和生育)、失业、工伤和家庭津贴等保险。 2、基尔特制度基尔特制度是指由职业相同的劳动者组成的相互扶助团体。其目的除了保护各劳动者职业上的利益外,对团体中的会员遭遇死亡、火灾、疾病、被窃等事件时,共同出资给予救济。以后在基尔特制度的基础上,成立了接近现代社会保险机构的救助组织,如英国的友谊社(Friendly Society),德国的扶助金库及火灾互助会等。3、公典制度公典制度是15世纪后半期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城市中实行的一种慈善性质的金融机构。其目的是为了对抗当时犹太人的高利贷,对下层工人、商人及一般平民,贷给低利资金。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答:事实上,社会保险若排除社会制度、阶级属性、政治和国别因素,纯粹从抽象的意义上揭示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那么,它不是别的,而人的自然本性与人的基本权利。然而,由于各种风险的存在,加之个人能力、家庭境况不同和社会制度安排上的缺陷,任何制度、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有相当部分人的基本生存权利无法获得保障。于是,部分思想家、政治家、文人学者和有志之士从人的需求本质和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出发,多角度地阐述了通过各种方式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条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形式影响或指导各个时代实施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伦理思想;空想社会理论,如孔子的大同世界学说、老子的小国寡民理论、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军的太平盛世论、柏拉图(Pla-ton)的理想国理论、闵采尔(Thnomas Munzer)的天国论、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的鸟托帮理论、康帕内拉(Tommaso Campanella)的太阳城学说以及圣西门(C.H.D.Saint-Simon)、傅立叶(Charles Fourier)和欧文(Robert Owen)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广义理论;过早死亡理论、老年理论、补偿学说、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论、市场失灵理论、持久收入理论、生命周期假说、有效需求不足论、国民收分配理论、新旧福利经济学说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需要本质论和再生产理论。Sb2、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和条件是什么?答: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是:(1)劳动者收的差别性,决定了各国必须举办社会保险。(2)为解决劳动者就业暂时中断的生活来源问题,需要举办社会保险。(3)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退休人员在职人员比例的变化,要求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条件:(1)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除了满足人们政党生活需要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这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基本条件。(2)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工资劳动者增加,是社会保险产生的关键条件。(3)政府重视是社会保险产生的重要条件。 3、社会保险发展经过了哪些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答:社会保险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社会保险的原始形式和社会保险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保险的原始形式:人类社会进入中世纪,即到了封建社会后,社会保险的形式得到了发展。最为典型的是13-16世纪欧洲盛行的基尔特(Guild,即行会)、公典和年金制度。在社会保险的发展阶段:(1)1883-1889年为德国创立社会保险时期;(2)1890-1919年为各工业国家仿效德国社会保险时期;(3)1920-1934年社会保险体系初步发展时期;(4)1935-1975年为社会保险迅速发展时期;(5)20世纪中后期至今为社会保险调整与改革时期。在社会保险调整与改革时期,为避免社会保险基金破产,保证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不得不对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进行调整与政革。其措施包括:(1)设法增大社会保险基金,同时控制社会保险给付。(2)建立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商业性储蓄保险等三大支柱社会保险体系,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强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3)建立高效、统一、专门化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同时分散社会保险管理权限,调动地方社会保险部门的积极性,提高社会保险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改革社会保险模式单一和大一统的保险格局,鼓励有条件并符合有关规定的地方、社区、法人单位和个人举办社会保险事业,以缩小政府负担的保险范围与项目,分散保险风险,增加社会保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4、当前社会保险有哪些新的形态和新的发展特征?答:在许多国家中,社会保险也产生了一些新形态:低收入者补助型的社会保险;社会赦助型的社会保险;普遍医疗服务型的社会保险;强制性储蓄型的社会保险。社会保险事业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调整和改革,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1)社会保险举办国不断增加;(2)保障范围逐步扩大;(3)退休年龄从降低向提高反弹;(4)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当事人应尽的义务有所改变。三、论述题1、如何认识社会保险发展的趋势?答:关于社会保险发展的趋势,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险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其一,社会保险制度的目标由单一的消除贫困、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目标向促进储蓄和经济增长、消除贫困等多重目标转化。其二,各国社会保障筹资渠道多样化,通过保险税、保险费、捐赠、福利彩票、国有资产变现、消费税、商品增值税等形式筹集,尽可能减轻政府负担。其三,项目体系多样化。其四,既有一个部门统一管理的,也有多个部门分工管理的;既有完全由官方管理的,也有私营机构参与管理的。其五,实施方式多样化,在各国的社会保险项目中,既有官方直接组织实施的第一支柱保障方式,也有企事业单位组织实施的第二支柱保障方式,还有由保险公司、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实施的第三支柱保险方式。(2)社会保险范围扩大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各国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多重保障机制的社会保险制度。二是指保障范围和内容将不断得到扩展。现在,许多国家已经不仅仅将人的生老病死作为防范对象,而且将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因素如环保、精神状况、教育和培训等也纳入了社会保险的内容。(3)社会保险私营化。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个人账户基础上,从规定受益制转为规定缴费制;第二,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集中性垄断管理转为分散竞争性管理;第三,鼓励社会机构参与社会保险或将某些社会保险项目委托社会机构管理;第四,社会保险基金依照商业化的原则运营与管理。(4)社会保险基金资本化。基金进入资本市场,一是可以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二是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是长期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对资本市场的稳定性、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效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三是可以为国家建设提供雄厚的资金。(5)社会保险产业化。(6)社会保险一体化。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冲击下,一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已不仅仅是一国内部的事务,它还影响着全球的资本和人员流动。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对象、目的、意义与特征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社会保险的对象?答:作为社会保险、其保险的对象与商业性人身保险的对象一样,是人而不是物。社会保险对象,就参加保险的资格而言,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1)被雇用的劳动者。一切被雇用的劳动者,不论是农、工、商、文、教、卫的工作人员,还是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也就是说,只要是以工薪作为其收入来源之一者,都被纳入强制性的社会保险范围。(2)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劳动者。(3)达到一定收入水平的劳动者。(4)从事特定职业的劳动者。(5)全体公民2、社会保险的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是什么?答:社会保险的一般目的是:与商业性保险不同,社会保险多由政府主办,并由政府财政负担部分责任,是一种带有福利性、救济性、强制性和垄断性的特殊保险。要达到的目的,一是在经济方面,通过社会保险给付,使广大劳动者及其家属在任何情况下,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保险人们才级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病有所医,鳏、寡、孤、独、残障者皆有所养;二是在政治方面,通过社会保险,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如就业政策、教育培训政策、国家安全政策、福利卫生政策和人口政策等等)得到贯彻实施,维持社会安定。社会保险的特殊目的是由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本质决定的。资本主义国家举办社会保险有其特定的目的:一是为了在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高度自动化条件下,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二是为了加快资本形态变换,提高资本利用率;三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社会主义国家积极举办和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其根本目的是保险人民生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广大劳动者谋利益,这同社会主义经济基本规律是相适应的。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富裕和防止两极分化的主要手段,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之一。3、1968年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宣言”所强调的社会保险的目标是什么?答:1968年3月1日和1969年1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分别召开会议,并发表“宣言”。从“宣言”的内容条文看,突出强调了社会保险问题:(1)建立社会安全制度,实施各种社会安全措施,保障国民最低文化生活标准,并运用财政制度,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再分配。(2)改善并推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举办各种不同类别的训练及再训练,培养和发展人力资源。(3)保障工作权利,促进城市和乡村的充分就业与自由择业,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4)推广社会福利措施,提高人民的生活和营养标准。(5)扩展医疗设施,提高卫生标准,实施免费医疗,确保全民健康。(6)关注社会保护措施,根除贫穷和饥饿,消除成人及少年犯罪的因素与环境,以及消除一切社会罪恶及贫富悬殊的现象。4、社会保险的作用是什么?答:社会保险的意义除了体现在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重视外,更重要的还是体现在它的作用上。社会保险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点:(1)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社会制度;(2)改善就业机构,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促进就业;(3)保护劳动力,扩充劳动队伍;(4)通过社会财富再分配,促进经济发展;(5)保障儿童健康成长;(6)培养人们储蓄的观念;(7)为国家积累发展资金。5、社会保险的特征是什么?答:社会保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险是商业性保险进一步发展的产物;(2)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保险,所谓强制保险就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它要求凡是法律规定应参加某一社会保险项目的人们,必须一律参加,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税(费),享受规定的待遇;(3)社会保险税(费)通常由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负担;(4)社会保险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为标准。第三章 社会保险关系一、简答题1、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政府的职能与作用是什么?答: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政府的职能与作用则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维持市场竞争秩序。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虽然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起主导的和基础性的作用,但是市场调节也不是万能的。首先,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和失灵,它不能自动地反映社会需求和长期经济发展趋势,不能解决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问题;其次,市场机制不能解决产业结构优化的问题,很难实现重大经济结构及比例的协调与发展;第三,市场机制不可能控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难以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因此,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总量平衡,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干预和调控。(2)采取积极措施,限制或排除消极的外部经济性。(3)根据可能与需要,提供公共产品。(4)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组织收入或财富再分配。Sb2、在社会保险关系中政府与参保劳动者各扮演何种角色?答:在是社会保险关系中,政府的角色是:第一,构建社会保险体系,确定社会保险发展规划和筹集资金的模式与手段,规定社会保险的保障范围、给付条件、给付标准与水平;第二,建立社会保险预算制度,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基金,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第三,为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地运行提供政策和技术条件,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增值,增大社会保险的偿付能力;第四,采取合理公平的收入再分配措施,向广大劳动者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险,并承担社会保险最基本保障部分的财政责任;第五,制定和颁布社会保险法律,确保社会保险管理规范化和高效化。劳动者相对于政府应扮演的角色是:第一,按规定享受由政府提供的最基本的社会保险保障;第二,参加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第三,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国家、为社会提供更多有效的剩余劳动;第四,依法缴纳各种税(费),尤其是社会保险税(费),为社会保险制度稳健运行提供物质基础。3、如何理解社会保险机构、企业同参保劳动者的关系?答:社会保险机构是受国家政府委托,代表国家专门负责社会保险税(费)征缴、分配和管理的机关或单位。在国外,通常设有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总署、劳动和社会事务部等。我国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设置是:全国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地区和县市设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从社会保险行为产生的过程和结果看,社会保险机构与劳动者的关系类似保险合同关系中的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险机构作为社会保险关系一方当事人,享有受政府委托从事社会保险业的权利和履行社会保险职责的义务。在社会保险关系中,企业与劳动者各自作为一方当事人,双方应尽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可以作如下分析:(1)劳动者是企业生产与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剩余劳动的提供者;(2)劳动者是企业经营成果的享受者;(3)企业从法人的角度看,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和生产经营与管理的组织者和参与者;(4)企业、劳动者个人和政府三方共同构成尽社会保险缴税(费)义务的主体。4、狭义社会保险关系建立的依据和基础是什么?答:狭义社会保险关系建立的基础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必须具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就是说,社会保险关系的建立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一致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需要哪些条件,社会保险关系的建立同样需要那些条件。第二,社会保险关系中的各保险主体必须具有同一的社会保险利益。5、社会救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对那些因社会、自然、经济、个人生理和心理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以致无法正常生存的公民给予资金或物质帮助,使其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济的本质特征是:(1)社会救济同社会保险一样,具有较强的法制性和政策性,社会救济从救济的范围、对象、内容,到救济的形式和标准,均受各国政府制定的法律和政策调控。(2)社会救济因社会制度不同而富有不同的意义。在以剥削为基础的社会里,社会救剂被看做是国家对公民的恩赐,富者对贫者的施舍,接受救济者将丧失自己部分或全部社会权利,并且个人的名誉、地位和人格受到严重损害。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新型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因此,社会救济成为人们应得的社会帮助和应享的权利;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社会救济不是自上而下的恩赐,而是它们应负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义务。(3)社会救济虽然是每一个公民应享的权利,但是,社会救济的社会效用只是在公民因各种原因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才产生的,这就要求社会救济的管理部门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确定公民生活是否陷入困境的工作制度,以防止社会救济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社会负效应。(4)由社会救济特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所决定,社会救济的资金与实物来源,主要由政府提供,同时接收各社会团体、各经济单位和国际组织与个人的资助,以充实救济基金。(5)社会救济的形式与种类,各国没有统一的规定,通常依据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贫困原因、贫困性质及贫困持续的时间来划分。二、论述题1、如何理解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的关系?答: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对那些因社会、自然、经济、个人生理和心理等原因而造成生活困难,以致无法正常生存的公民给予资金或物质帮助,使其克服困难、摆脱困境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救济的涵义、内容与特征看出,它同社会保险有某些近似的地方,突出表现在:(1)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共同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们遭遇事故、收入中断时的基本生活条件,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生产。(2)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都具有较强的法制性和政策性。社会救济同社会保险均为社会震动的“减震器”阶级统治的“稳定器”与“安全网”,都是统治集团实施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所必须利用的工具。(3)社会保险同社会救济一方面由生产决定,即社会救济的规模、范围、形式和救济水平受制于一定生产力水平,另一方面,社会救济对生产具有反作用。(4)社会保险也部分地贯彻了社会救济的原则。社会保险,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险,一方面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即劳动者领取的社会保险金数量与他们过去扣除的必要劳动量相等。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保险又部分地贯彻了“互助共济”原则。人们常说的社会保险基金统筹使用,实际上是指社会保险基金由投保劳动者共储,由政府在全体投保劳动者之间相互调剂使用。对于每一个被保险人来说,他们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与他们承担的义务并不是绝对相等的。有的被保险人享受的权利可能大于所承担的义务;相反,有的被保险人享受的权利可能小于所承担的义务,等等。这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发扬了社会主义国家劳动者之间互帮、互助、互济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新型的合作互利关系。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是具有不同性质与特征的两种社会保障形式,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有:(1)产生的历史不同。(2)保障所体现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3)保障对象不同。(4)保障资金来源不同。(5)保障水平确定的依据和标准不同。(6)保障提供的物质内容不完全相同。(7)保障行为方式不尽相同。可见,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阐明两者这种关系,目的在于区别两个概念,加深认识两个范畴各自的本质规定性,以利于有关部门根据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不同的发展要求与需要,制定不同的法规和政策,防止将社会保险救济化,而助长人们只求索取不尽义务的观念,加重国家和社会的负担。2、如何理解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答: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需要与可能,通过一定形式向人民提供的物质利益。社会福利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从广义上说,它包括所有维持、改善、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保障措施,如消费品分配、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以及一切公共消费等,都可称之为社会福利。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是指除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以外的其他所有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措施与公益性事业。这里分析的是狭义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共性主要体现在:(1)社会福利同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共同构成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直接目的都是为了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丰富人们的消费内容和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与消费质量。(2)社会福利同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都是国家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3)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一样,同生产关系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首先,一国的社会福利提供的形式、内容,以及福利的水平和质量,是由该国的经济水平和财政实力决定的,一般来说,在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谁经济水平高,财力雄厚,谁的福利水平就高。其次,社会福利对生产又有反作用,它表现在:第一,人们福利水平提高,能增强社会的凝聚力,调动人民群众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生产性福利措施,直接扩大了社会再生产。第二,由于社会福利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普遍存在的“搭便车”现象,于是,当社会福利水平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加强人们的依赖心理,削弱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对提高社会生产力产生不利影响。(4)社会福利水平同社会保险保障水平一样,对经济水平缺乏弹性。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差异性表现在:一是保障的对象不同;二是经费来源不完全相同;三是分配原则不同;四是满足需要的层次不同;五是保障提供的物质内容不完全相同。3、如何理解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的关系?答: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劳动能力或人身健康作为保险对象(保险标的)的一种保险。按照保险合同规定,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因意外事故而致伤残、死亡,或保险期满后,由保险人按约给付保险金。人身保险从社会意义上说,它是人类社会以合作互助的方式,共同分担风险的一种社会活动;从保险经营者方面来说,它又是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经营活动。人身保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可以看出,在保障人民生活安定、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经济繁荣这个最终目的上,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是一致的。但是在其性质、举办方式、保障范围、保险责任和法律范畴等方面,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主要有:(1)性质不同,主要表现在保险保障功能依靠的力量不一样;保险保障功能辐射的面不一样;保险保障基于的责任范围和尺度不一样;举办的主体不同;保险的保障实施的形式和采用的手段不一样;保险直接目的的二重性偏向不一样。(2)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略有不同。(3)保险人的保险责任不同。(4)保险受益人的资格界定不同。(5)立法范畴不同。 但是,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是同一社会保障项下的两大不同险种类别,两者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1)社会保险是人身保险进一步发展的产物。(2)相互补充,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3)此消彼长。社会保险与人身保险由于具有同一的经济保障作用,所以,从长远看,它们之间的合作、相互补充和共同发展是有一定界限的,即人身保险的发展以社会保险只能保障人们的最基本生活水平为条件;同样,社会保险的发展也只能以人身保险仅仅保障那些具有投保资格的人们为条件。第四章 社会保险基金与社会保险预算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社会保险征税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征集的、用于社会保险事业开支的专项基金,它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二、简答题1、由被保险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三方负担的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形式是什么?答:社会保险基金,是指社会保险征税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征集的、用于社会保险事业开支的专项基金,它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社会保险基金中国家所承担的那部分基金,是社会保障的投入之一,也是重要的投入。这种投入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国家财政预算直接投入一定量的基金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国家对经营社会保障事业者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用给予充分的自由权和自主权,社会保险基金能够在国家宽松的宏观政策下充分地实现增值等等。企事业单位承担那部分社会保险基金,即企事业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障资金是构成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个人承担的那部分社会保险基金,显然来源于必要劳动。总体来说,社会保险基金来源于整个社会。由于社会是由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三个层次组成,因此,社会保险基金是劳动者个人、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政府(政府在这里作为社会保险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三方面负担的。这是由社会保险的性质和特征决定的。2、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形式有哪些?答: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形式有三类:(1)固定金额的形式。这是最普遍的形式,它既适合无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又适合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的保险项目。比如,城乡困难户救济、生育津贴、保健津贴、医疗补助、价格补贴等,按照固定的金额进行社会保险项目的支付,因此这种方式的给付不将收入与其挂钩。(2)定率形式。这种方式适用于享受社会保险前有劳动收入的社会成员,项目包括养老、失业等。采用这种方式时,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的保险项目,确定各个保险项目的保险金支付的比率,然后根据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前的收入情况,计算出具体的保险金支付水平。公式为:Y=RX (式中Y保险金;R支付率;X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前的收入水平。(3)保证基本生活的定率。有的国家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社会保险对象,先确定一个保证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水平,高于基本生活水平的部分,按一定的支付比率计算保险津贴。公式如下:Y=P+R(X-P),当XP时,R=O(式中Y社会保险金;X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前的收入水平;R支付率;P保证基本生活的收入水平)。3、社会保险预算模式有哪些分类?答:从主要国家的情况来看,社会保险预算有四种类型:(1)基金预算。美国等国的社会保险事业的财务状况以基金的形式来反映,不包括在政府公共预算之内。社会保险是其最大的信托基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项目。(2)政府公共预算。英国、瑞典等福利国家,将社会保险资金全部内入预算内,同政府其他收支混为一体,国家全面担负起社会保险事业的财政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存在名副其实的社会保险预算。(3)“一揽子”社会保险预算。这种预算把来自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和来自政府公共预算安排的收支合为一体,全面反映社会保险收支、结余、投资及调剂基金的使用情况。(4)政府公共预算下的二级预算。这是指在编制政府公共预算时把社会保险收支单独划出来,编制一个子预算。这种预算模式较政府公共模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能够相对完整地反映社会保险资金收支情况。缺点是:由于没有完全独立,造成社会保险预算管理权限不明,未根本触动政府公共预算管理体制的弊端,使社会保险预算的编制流于形式。4、建立社会保险预算的意义是什么?答:建立社会保险预算的意义在于:其一,建立社会保险预算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客观要求;其二,建立社会保险预算是健全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手段,它可使社会保险资金收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三,建立社会保险预算是规范政府收支,加强宏观调控能力的现实需要;其四,建立社会保险预算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主要选择。5、社会保险预算编制的原则是什么?答:社会保险预算的编制应遵循四项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即社会保险预算必须反映所有与社会保险事务有关的收支,以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与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要求将现行各部门掌握的社会保险收支统一归并到社会保险预算之中。二是统一性原则,即任何社会保险收支都要以总额列入预算,而不应以收支相抵后的净额列入预算。三是专款专用原则,即社会保险资金只能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开支,不得挪作他用。四是适度结余原则,社会保险支出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编制预算时难以测算的,为了不给经常性预算造成太大的压力,年度社会保险预算收支相抵应适度留有结余。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保险资金的投资和调剂。第五章 社会保险给付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险给付。社会保险给付是指被保险人因保险事件发生后,保险人(指社会保险机构或社会保险组织,下同)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与标准,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或提供医疗服务。二、简答题1、社会保险给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社会保险给付是指被保险人因保险事件发生后,保险人(指社会保险机构或社会保险组织,下同)按照事先规定的条件与标准,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金或提供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给付的基本原则是:(1)社会保险给付意味着被保险人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2)社会保险给付所规定的条件,是被保险人领取给付金的依据;(3)社会保险给付的标准,是以能维持被保险人及其家属的最低生活水平为原则。2、不同社会保险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答: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形成的社会保险制度大体可分为四种模式:“自保公助”型社会保险模式;“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模式;“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险模式。“自保公助”型社会保险模式的特点是:对不同的社会成员选用不同的保险标准,并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责任;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以劳动者和雇主的社会保险缴费为主,国家财政给予适当支持,即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与社会保险缴费的义务相联系,享有的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社会保险缴费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联系;社会保险缴费中只记录个人缴费情况,不建立以给付为目的的个人账户,社会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间调剂使用,充分体现互助互济、共担风险的原则;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长期项目以代际转移方式运行,即长期项目当期所需资金主要由在职职工和雇主分摊缴纳保险费。“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险模式的特点是:(1)保障范围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2)社会保险按统一标准缴费,统一标准给付;(3)保障水平是以维持正常生活水平为准;(4)保障基金主要由国家解决;(5)保障业务由国家设立机构统一管理。 “储蓄积累”型社会保险模式是一种个人缴纳保险费的社会保险制度,以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为代表。这种制度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并记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会员所享受的待遇,只在其账户的公积金额以内支付。因此,公积金制度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第六章 社会保险管理 一、名词解释1、社会保险管理。社会保险管理是指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对社会保险业务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的过程。因此社会保险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组织、指挥、调节和控制五项。2、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是指对社会保险业务正常运转所必须经过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规范管理。依据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与流向,社会保险业务管理大体上分为缴税(费)核定、税(费)征集、缴税(费)记录处理、待遇支付、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六个环节。3、社会保险人员覆盖面。社会保险人员覆盖面是一种比率,反映的是推进社会保险覆盖计划的进展程度。例如,参加社会保险职工覆盖面的计算公式为:职工覆盖面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人数应;参保职工人数100%;又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覆盖面的计算公式为:基本养第保险离退休人员覆盖面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人数全部离退休人员人数100%4、社会保险负担系数。社会保险负担系数是已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人员人数分别与参加各项保险的职工人数之比。该指标反映了参加社会保险的职工负担程度,系数越大,说明职工负担程度越重;反之,则越轻。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险负担系数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人数已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人数.5、基金收缴率。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是指社会保险基金实际征缴额与计划收缴的社会保险基金之比率。社会保险基金欠缴率是指社会保险基金本期欠缴金额与应收缴的社会保险基金之比率。该指标反映基金征激情况,基金收缴率越低,欠缴率就越高,说明缴税(费)单位和个人欠税(费)情况越严重计算公式为: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社会保险基金实际征缴额社会保险基金法定征缴额100%社会保险基金欠缴率=社会保险基金实际征欠缴额社会保险基金法定征缴额100%6、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是指报告期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同离退休前一定时期或当期在职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之比,反映的是同一劳动者的养老金平均水平与在职时或与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较是否合理的指标。计算公式为:养老金替代率=报告期离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报告期职工平均工资100%二、简答题1、试述社会保险管理的必要性。答:社会保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正常运转无疑也是一种社会性的经济活动,同样是一种大规模的社会劳动,从而也必须要有管理。同时,社会保险又是一种保障性、负债性和广泛性的特殊活动,从这种意义上说,更需要加强管理。所谓保障性,是指社会保险通过保险金给付行为,无论在什么经济条件下都能使社会保持一定的购买力,保障人们生活安定和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所谓负债性,是对一国政府而言的。社会保险是政府对劳动者保障权益的一种承诺,社会保险基金是要随时支付出去的。如果因管理不善造成资金浪费,或为获得高收益提高冒险投资造成投资失败,或因外界原因使该回收的资金未能按时收回等等,必然会严重地损害社会保险对象的经济利益。所谓广泛性,是指社会保险的对象多,活动影响的范围大,几乎包括所有劳动者,几乎同每一个家庭生活都息息相关,一旦社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国家财力又不能解决的话,势必引起社会动乱,甚至还会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显然,社会保险较之一般工商企业和服务行业经营,更需要严密而又科学的管理。此外,社会保险必须加强管理还因为:一是通过管理可以把社会保险生产力的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二是通过管理可以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保险生产力;三是通过管理可以完善社会保险活动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促进社会保险生产力发展;四是通过管理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努力降低社会保险成本,提高效益。2、社会保险管理的职能是什么?如何理解各职能的内容与特点?答:社会保险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职能、组织职能、指挥职能、调节职能和控制职能。各项职能的内容和特点是:(1)规划职能。社会保险规划是指从事社会保险活动以前,事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行动步骤,这反映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方向和可能发展的规模。一般包括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计划和基金支付计划等。(2)组织职能。社会保险管理的组织职能,是指为实现社会保险活动的规划目标和方案,合理设置经办和管理机构,建立管理体制和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社会保险职能机构的分工和职责,将社会保险活动中的各要素、各部门、各环节、各方面从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上,在劳动的分工和协作上,在对外来关系上,以及空间和时间的联系上合理地组织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社会保险人力、财力和物力应有的作用。(3)指挥职能。社会保险管理的指挥职能,是指各级管理者或领导机构为保证社会保险活动连续地、均衡地、协调地进行和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颁布文件和下达指令,使社会保险系统内部各缓和类人员的行为服从管理者的统一意志,将规划和管理者的意图变成全体人员的统一行动,使全体人员在同一目标下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4)调节职能。社会保险管理的调节职能或协调职能,是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职能。它以计划目标为核心,安排和部署所有活动,使各部门、各环节的活动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和配合,保证保险经营活动有序和高效率地进行。社会保险管理的调节可分为纵向调节与横向调节、内部调节与外部调节。(5)控制职能。社会保险管理的控制职能或监督职能,是指对社会保险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分析和处理。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社会保险活动的测定,与计划目标和实现计划目标的原则相比较,发现偏差,找出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使社会保险活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3、社会保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内容有何特点?答:社会保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社会保险行政管理。社会保险行政管理的特点是:政治性、服务性、科学性、法制性。社会保险行政管理活动主要是通过行政执法来实施的。社会保险行政执法是指各级社会保险行政管理部门或法定授权组织为了执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规范性文件,直接对社会保险特定的对象或具体事务,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采取措施,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实现行政管理职能的活动。(2)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是指对社会保险业务正常运转所必须经过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规范管理。依据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与流向,社会保险业务管理大体上分为缴税(费)核定、税(费)征集、缴税(费)记录处理、待遇支付、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六个环节。(3)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包括: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和考核工作,反映基金收支真实状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监督与检查,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保险基金纳入单独的财政专户管理;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分账核算。(4)社会保险偿付能力管理。所谓偿付能力,一般而言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主体的到期债务偿付能力。从整个社会保险的发展来看,其基本方向是逐步加大个人和用人单位的作用,推行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体制,与此相适应,建立和探讨社会保险偿付能力管理已日显重要。而且,即使在现收付的模式下,加强社会保险偿付能力管理,对于社会保险的正常运转,乃至国家财政的预算平衡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保险基金?答:正确理解社会保险基金应把握三点:第一,社会保险基金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强制征收的。凡在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都要履行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税(费)的义务。第二,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缴税(费)单位依据其缴税(费)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的社会保险税(费);二是缴税(费)个人依据其个人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的社会保险税(费)。此外,还包括一部分通过其他合法途径筹集的社会保险专项资金,如财政补贴、利息收入、国有股减持筹集等。第三,社会保险基金是专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保险基金正是为此而设立的,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待遇,因此不得挤占挪用,必须专款专用。5、社会保险管理需要坚持哪些原则?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险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按经济规律办事原则。在社会保险管理中,需要遵循的主要经济规律有以下五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规律;价值规律。(2)管理现代化原则。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概念。就现阶段来说,社会保险管理现代化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管理人员现代化和管理方法科学化。6、如何理解社会保险管理的二重性?答: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的二重性原理也适用于社会保险管理性质的分析。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保险活动以机器生产和高新技术生产的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要求社会保险管理必须按照生产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组织、指挥和调节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协作劳动,促使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劳动设备之间、劳动者与经营技术之间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保险,其目的是通过某些改良措施,保证劳动者必要的生活水平,缓和劳资关系,以便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于是,社会保险管理成为资本家对劳动者控制与剥削的重要间接手段之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险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为基础,加强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社会保险金能足额及时地支付,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相应提高,这同人民的利益是相一致的。同时,在社会保险管理活动中,领导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直接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因而不存在资本主义社会那样的剥削性。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保险经济关系中还存在着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个人、社会保险机构与用人单位及个人之间的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正确处理诸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必须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采用有利于调动企业与个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保险事业的方法和手段,对社会保险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这是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社会保险管理的社会属性。7、社会保险宏观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宏观管理主要是指中央政府对社会保险模式的选择和社会保险政策的制定及其贯彻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其目标是(1)保证社会保险体制与经济体制相配套;(2)保证社会保险金按时足额支付;(3)保证社会保险有足够的偿付能力;(4)提高社会保险的经济效益。社会保险宏观管理内容是:(1)社会保险制度设计;(2)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建设:(3)社会保险的发展规划:(4)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监督。三、论述题1、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有哪些?答:所谓偿付能力,一般而言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主体的到期债务偿付能力。从整个社会保险的发展来看,其基本方向是逐步加大个人和用人单位的作用,推行市场化运作的管理体制,与此相适应,建立和探讨社会保险偿付能力管理已日显重要。而且,即使在现收付的模式下,加强社会保险偿付能力管理,对于社会保险的正常运转,乃至国家财政的预算平衡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现收现付模式。现收付模式指的是以支定收,即根据当年养老金支出的需要确定养老保险税(费)率,从而保证保险税(费)收入与保险基金支出的财务平衡。其偿付能力表达式如下: SCEWPRW(式中S偿付能力;E在职职工人数;C保险税(费)率;W社会平均工资;P工资替代率;R受益人数)。这种模式是通过代际间的债务转换来实现的,在理论上S值为0,所以又称之为零积累模式,也就是说能够保证S值不小于0,就称之为具有偿付能力,使S值不小于0可能性越大,则潜在的偿付能力越大。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使得制度赡养率(R/E)不断攀升,要维持零偿付能力,势必要不断调高保险税(费)率C,而C又不能无限制地上升,否则会阻碍整个经济的发展。由此不难看出,现收现付模式下的偿付能力呈不断减弱趋势,需要从制度外(政府财政)不断注入持续扩大的资金锗能维持社会保险正常运转。(2)完全积累模式。完全积累模式是指以个人账户为基础,所有保险税(费)及其收益完全归个人所有,退休时根据个人账户积累基金量按月或按年领取养老金的模式。那么在任一时点t时的偿付能力可用下式表示:S=SA-SP (式中S偿付能力;SA保险基金累积额;SP保险金支出累积现值)。当且仅当S0时,完全积累的养老保险模式具偿付能力。(3)部分积累模式。它是指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其偿付能力可以用现收现付制下的偿付能力和完全积累条件下的偿付能力相加求得。(4)影响养老保险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利率、人口结构、人口预期寿命。第七章 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一、简答题1、早期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早期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主要特点是:(1)社会保险主要作为政府的应急措施推出,还没有成为国家长期的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2)社会保险的范围尚不广泛。此时的社会保险保障对象主要是受雇劳动者,以解决其失业、工伤和退休时的生活来源问题;(3)社会保险体系不完整,不少国家虽然建立了某种或某几种社会保险项目,但还没有形成按照劳动者或全体公民可能遭遇的风险设计一套社会保险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完成了社会保险的体系建设;(4) 社会保险的功能侧重于“治疗”。此时的社会保险作为社会的安全政策,主要为遭遇风险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给付或向失业者提供失业救济等,属于善后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险功能逐步发展到“治疗”与“预防”并举。2、在欧美国家社会保险重建过程中,社会保险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答:在欧美国家社会保险重建过程中,社会保险从单项保险向总体保险转变,形成一套相互联系,共同保障的社会安全网;保险范围扩大;由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转变;保险水平提高。3、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内容包括哪些?答:社会保险体系包括的内容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归纳。如果根据社会保险提供社会保障的方式,社会保险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保险制度,也称“与收入相关联的保障制度”,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取决于是否有雇用关系,个人禽的保险待遇标准,通常也受保险职工在事故发生前的收水平有关。第二,普遍保险制度,也称“人头补助制度”,国家对已在该国居住的公民一律按统一的标准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第三,以经济调查为基础的社会保险制度,通常是根据最低生活需要,制定一个最低生活标准,以此衡量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来源,以判断是否应该享受补助金。第四,储蓄保险基金制度。依法要求雇员与雇主各缴纳等额的保险税(费),作为专款专门记入每个雇员账户下,当雇员发生法定保险事故时,连同利息一次支付其账户下的全部保险金。根据社会保险的性质,社会保险体系由四个方面内容组成:老年、遗属、残障保险;疾病、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4、发达国家从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主体上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答:发达国家从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政府成立一个专门管理社会保险的机构,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集中统一管理);(2)由政府的几个部门横向管理和监督一种或多种社会保险项目(分散管理);(3)由政府设立统一协调机构进行全面监督,并分别由各有关部门协会管理各项保险业务(集中统一管理和分散管理相结合);(4)以企业主及劳动者为主体,政府派代表参加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管理社会保险的体制。二、论述题1、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改革措施是什么?答:发达国家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1)立法较早。发达国家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普遍早于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各国实施的所有保险项目和具体做法都创始于发达国家。其中疾病、残障、养老、生育和工伤保险最早出现在德国。强制性失业保险如失业救助制度由英、法两国创建。家庭津贴是由新西兰于1926年创建的。(2)保障全面。同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比较全面,覆盖面广,包括的项目多,顾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员和社会需求的各个领域。在某些发达国家,如英国、瑞典,保障项目囊括了社会保险各大险种,保险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