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针织学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46760 上传时间:2020-05-2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华大学针织学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东华大学针织学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东华大学针织学复习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1 第一章 针织:利用织针把纱线弯曲成线圈,然后将线圈相互串套和连接而成为针织物的一门纺织加工工艺。 分为 纬编 和 经编 。 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线圈由 圈干 和 沉降弧 ,圈干有 圈柱 和 针编弧 。 圈柱 覆盖 在前一线圈 圈弧 之上的一面为 正面线圈 , 圈弧 覆盖在 圈柱 之上的一面为 反面线圈 。 圈距 A:在线圈横列方向上,两个相邻线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圈高 B:在线圈纵行方向上,两个相应线圈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纬编针织物的特征 :每一根纱线上的线圈一般沿横向配置,一个线圈横列由一根或 几根 纱线的线圈组成。 单面针织物 VS 双面针织物: 单面针织物一面全部为正面线圈另一面全部为反面线圈,两面外观显著不同 双面针织物任何一面都显示有正面线圈。 织针:舌针,复合针,钩针。 复合针与普通针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针的动程减少,针织机速度提高,针织机的成圈系统数多,线圈结构均匀,使用寿命长,飞花尘削少 缺点:增加了三角针道,机 械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针芯头端易弯曲,针身槽中易堆积尘削飞花。 舌针成圈过程(编结法成圈)退圈 垫纱 闭口 套圈 弯纱 脱圈 成圈 牵拉 钩针成圈过程(针织法成圈)退圈 垫纱 弯纱 闭口 套圈 脱圈 成圈 牵拉 编结法成圈 弯纱 是在 套圈 之后并伴随着 脱圈 而继续进行,针织法成圈, 弯纱 是在 垫纱 之后。 针织 物 的主要参数和性能指标: 线圈长度测量方法: 1.根据线圈在平面上的投影近似的进行 计算而得。 2.用拆散的方法测得组成一只线圈的实际纱 线长度。 3.编织时用仪器直接测量喂入每只针上的纱线长度。单位: mm 为什么说线圈长度是最主要的物理指标之一? 线圈长度不仅决定针织物的密度,而且对针织物的脱散性,延伸性,耐磨性,弹性,强力,抗起毛起球性,缩率和勾 丝性也有重大的影响。 密度:纱线细度一定的条件下,针织物的稀密程度。分横密和纵密。 横密:沿线圈横列方向,以 5cm 内的线圈纵行数来表示。 纵密:沿纱线纵行方向,以 5cm 内的线圈横列数来表示。 总密度:横密 纵密 密度对比系数 C:横密与纵密的比值。 C 越 大,线圈形态越是瘦高; C 越小,线圈形态越是矮宽。 1-2-3-4-5 圈干 5-6-7 沉降弧 1-2 和 4-5 圈柱 2-3-4 针遍弧 7. 卷边性 8. 延伸度 9. 弹性 10. 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 11. 缩率 12. 勾丝与起毛起球 1. 线圈长度 2. 密度 3. 未 充满系数和紧度系数 4. 单位面积重量 5. 厚度 6. 脱散性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2 密度与未充满系数的比较? 纱线支数一样的情况下用密度表示计 比 较好,纱线支数不一样的情况下用未充满系数表示比较好。 未充满系数:线圈 长度和纱线直径的比值。表示针织物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细度对其稀 密程度的影响。线圈 长度越长,纱线越细,未充满系数值就越大,织物中未被纱线充满的空间越大,织物越稀松。 纱线越粗,线圈长度越短,紧度系 数越大,织物越紧密。针织物的实际稀密程度和紧度系数的关系正好与未 充满 系数相反。 单位面积重量(织物面密度) ,用 1m2 干燥针织物的重量( g)表示 缩率:横向收缩而纵向伸长,横向收缩为正,纵向收缩为负。 厚度与什么有关? 脱散性与什么有关? 起毛:针织物中的纤维或纱线被外界物体所勾出在表面形成丝环。 勾丝:当织物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摩擦而使纤维端露出在表面。 起球:这些纤维端在以后的穿着中不断及时脱落而相互缠结在一起揉成许多球状小粒。 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 ? 1. 使用的原料性质 2. 纱线与织物结构 3. 染整加工 4. 成品的服用条件 针织物的结构单元:线圈,浮线,悬弧 纬编针织物分为:基本组织,变化组织,花色组织。 基本组织分为: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双反面 组织 纬编变化组织:变化平针组织,双罗纹组织 形成花色组织的几种方法: 1. 改变或者取消成圈过程中的某个阶段(集圈和提花) 2. 引入附加纱线或其他纺织原料(衬纬组织,添纱组织,衬垫组织,毛圈组织,绕经组织,长毛绒组织,衬经组织) 3. 对旧线圈和新纱线引入一些附加阶段(沙罗组织,菠萝组织,波纹组织) 4.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复合 纬编针织物结构的表示方法:线圈图,意匠图(结构意匠图和花型意匠图),编织图 结构意匠图与花型意匠图区别 ? 结构意匠图中“ x”正面线圈,“ O”表示反面线圈“”表示集圈悬弧,“”表示浮线 花型意匠 图中“ x” “ O” “”表示不同颜色的纱线。表示提花织物正面的花型和图案。 线圈图 结构意匠图 花型意匠图 从线圈图到花型意匠图 从线圈图到结构意匠图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3 什么是机号?机号与加工纱支的关系如何? 机号:每英寸长度内所具有的针数。 1 英寸 =25.4mm。 机号越高,针床上一定长度内的针数越多,针距越小。 E18 表示 针床上 25.4mm 内有 18 枚针。 常用纬编针织机:圆纬机,横机,圆袜机。 针织用纱有哪些基本要求: 1. 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延伸性,以 便能够弯纱成圈。 2. 捻度均匀且偏低。 3. 细度均匀,纱疵少。 4. 抗弯强度低,柔软性好。 5. 表面光滑,摩擦因数小。 络纱与络丝 的区别?目的 络纱 纱主要用于络取棉、毛及混纺等短纤维纱,络丝用于络取 长丝。 目的: 1。使纱线卷绕成一定形式和一定容量的卷装,满足编制时退绕的要求。 2。去除纱疵和粗细节,提高针织机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可以对纱线进行必要的辅助处理。 筒子的卷装形式,分别适用于什么 ? 圆柱型筒子(长丝化纤) ;圆锥形筒子(各种短纤维);三截头圆锥形筒子(各种长丝) 第二章 纬编基本组织与变化组织及圆机编制工艺 需要 掌握基本组织的 结构、性能、编织工艺特征及编织机件; 一些概念 1、【比较】 比较几 种基本组织 在其组织结构、性能方面的特点,并指出其成圈机件配置上的不同点。 平针 罗纹 双罗纹 双反面 组 织 结 构 是 单面 纬编针织物中的 基本组织。正面的每一 线圈具有与两根与线圈 纵行配置成一定角度的 圈柱,反面的每一线圈 具有与线圈横列同向配 置的圈弧。 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 线圈纵行以一定组合相 间配置而成的 双面 纬编 针织物。其结构特点是相 邻的正反面线圈纵行相 互靠近,彼此潜隐半个纵 行。 有两个罗纹组织彼此复合而成,即在 一个罗纹组织线圈纵行 之间配置了 另一个罗纹组织的线圈纵行。它属于 一种 双面 变化组织。 由正面线圈横列和反面线圈 横列相互交替配置而成的 双 面 。其结构特点是:正、反 线圈横列交界处,线圈倾斜, 圈弧突出在前,圈柱凹陷在 里,在织物正反两面看上去 都像纬平针组织的反面。 性 能 ( 1)线圈歪斜;( 2) 卷边性:纵向向工艺反 面卷,横向向工艺正面 卷;( 3)脱散性: 顺编 织和逆编织方向均可脱 散; ( 4)纵横向有较好 的延伸度。 ( 1)横向具有较大的弹 性和较好的延伸性;( 2) 只能逆编织方向脱散 ; ( 3)正反面线圈纵行数 相同的罗纹组织中,横向 无卷边;正反面线圈纵行 数不同的罗纹组织中,卷 边现象不严重。 ( 1)延伸性与弹性都较罗纹组织小, 尺寸比较稳定;( 2) 只可逆编织方 向脱散; ( 3)不会卷边。 ( 1) 顺和逆编织方向均可脱 散 ;( 2)纵向弹性和延伸度 较大;( 3)厚度增大;( 4) 卷边性随正面线圈横列和反 面线圈横列的组合的不同而 不同。 成 圈 机 件 配 置 ( 1)舌针;( 2)沉降 片;( 3)织针三角、沉 降片三角、三角座(开 启式和封闭式);( 4) 导纱器。 ( 1)两个针床相互成 90配置;( 2)上针盘 针槽与下针筒针槽呈相 间交错对位;( 3)上下 织针呈相间交错排列。 ( 1) 下针筒和上针盘成 90 配置; ( 2)需要用四种针,下针:高踵、 低踵,上针:高踵、低踵;( 3)上下 针的对位:上高踵对下低踵,上低踵 对下高踵;( 4)三角分高低两档,对 位:上高对下高,上低对下低。 ( 1)两个针筒的上下针槽相 对;( 2)双头舌针、导针片; ( 3)在一个针头上编织的是 正面线圈 ,在另一个针头上 编织的则是反面线圈。 双罗纹编织图 成圈,集圈,不编织和抽针符号,以及三角的配置图见 P11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4 2、【一些概念】 导纱器的安装与调节 :太大 -纱线难以垫到针钩下,引起漏针 太小 -导纱器可能撞针钩 :太大 -针难钩住纱线,引起漏针 太小 -闭口阶段,针舌可能将垫入纱线夹住,纱线被夹住甚至夹断 内外:若导纱器径向太靠外( b 偏大),则垫纱横角过大,纱线难以垫到针钩下面,从而造成旧线圈脱落即漏针。 如导纱器径向太靠内( b 偏小),则垫纱横角过小,可能发生针钩与导纱器碰撞,引起针和导纱器损坏。 高低:若导纱器位置偏高( h 偏大),则垫纱纵角过大,易使针从纱线旁边滑过,未钩住纱线,造成漏针。若导纱 器位置偏低( h 偏小),则垫纱纵角过小,在闭 口阶段针舌可能将垫入纱线夹持住,使纱线被轧毛甚至断裂。 左右:在确定导纱器的左右位置时,除了要保证正确垫纱外,还要兼顾两点:一是要能挡住已开启的针舌,防止 其反拨;二是在针舌打开(退圈过程中)或关闭(闭口)阶段,导纱器不能阻挡其开闭。 弯纱深度 针钩内点低于沉降片片颚线的垂直距离 弯纱形式: 影响最大弯纱张力 MT 的一些因素 舌针的运动轨迹 弯纱角度 尖底与平底弯纱三角(尖底的 MT 小) 弯纱深度 x 给纱张力 T1 摩擦系数 牵拉张力 Td 单式弯纱 针一次弯成所需的线圈长度 复式弯纱 先隔针弯成双倍长度的圈状线段,然后再分纱,形成大小一致的线圈 非夹持式弯纱 第一针结束弯纱后,第二针才开始弯纱 夹持式弯纱 同时弯纱的针数超过 1 枚 无回退弯纱 形成一只线圈所需纱线全部由导纱器供给 有回退弯纱 形成线圈的一部分纱线由已弯成的线圈中转移过来 垫纱纵角 :纱线在针平面上 的投影与握持线之间夹角 垫纱横角 :纱线在水平面 上的投影与片颚线(旧线圈 配置线)之间的夹角 1:真实纱线 2:握持线 3:纱线在针平面内投影 4:纱线在水平面内投影 、 的调节可通过导纱 器高低、左右、前后位置 改变来实现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5 舌针的运动轨迹是以舌针的针钩内点在针筒展开平面上的位移图来表示,它由舌针三角的廓面形状所决定。 ab:舌针上升,退圈阶段,至 b 点达退圈最高点; bc:退圈后停顿阶段; cf:舌针下降,开始垫纱、闭口、套圈、脱圈、弯纱和成圈。 其中: e 点为脱圈, f 点为弯纱最低点。 fg:无回退弯纱 沉降片双向(相对)运动技术 重点掌握其有哪些优点 传统:沉降片 随针筒转动 作径向运动 双向运动:沉降片 随针筒转动 作径向运动、垂直运动 双向运动目的:减少织针动程,提高机速 沉降 片双向运动技术的特点 沉降片在垂直方向与针的相对运动,使得织针在成圈过程中的动程相应减小 。 弯纱张力减小,使得对所加工纱线的质 量要求相应降低 。 使织针等机件在成圈过程中受力减小,磨损降低,使用寿命提高 单面复合针圆纬机的编织工艺掌握其优缺点 优点:织针动程短 提高了织物质量 飞花尘屑减少 可采用低质量的纱线进行编织 缺点:需要增加三角针道,机械制造精度要求很高,成本较高 针的形状与结构还不完善,针芯头端容易弯曲 针身的槽中容易堆积尘屑飞花,造成针芯运动不顺畅等 【补充】 第二章 一、 单面四针道圆纬机编织工艺 1、 成圈机件 P25 图 2-5 针筒、舌针、织针三角座、沉降片、沉降片三角座、三角座(开启式和封闭式)导纱器 舌针 沉降片作用:沉降、握持、牵拉 导纱器作用: a.固装在针筒外面,以便对针垫纱 b.在单面圆纬机上一般用导纱器来防止针舌反拨 2、 成圈过程:退圈、垫纱、闭口、套圈、弯纱、脱圈、成圈、牵拉 二、罗纹 机上下针的成圈配合分析 上下针三种成圈方式: ( 1)滞后成圈 指下针先被压至弯纱最低点完成成圈 辅助退圈 辅助牵拉 通 过 沉 降 片 三角,控制沉降片 的水平进出运动 弯 纱成 圈 的搁 持面 退圈 垫纱 闭口、套圈、弯纱 弯纱、脱圈、成圈、牵拉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6 优点:弯纱张力较小,线圈均匀性好,用于编织较紧密织物。 ( 2)同步成圈 指上下针同时到达弯纱最里点和最低点形成新线圈 主要用于上下织针不是规则顺序编织成圈的情况,例如:生产花式罗纹和提花织物等。 ( 3)超前成圈 是指上针先于下针弯纱成圈 较少采用,一般用于在针盘上编织集圈或密度较大的凹凸织物,也可编织较为紧密的织物。 三、课后习题 6 圆纬机实际编织时,如何改变线圈长度,调整弯纱三角位置的作用是什么? 答 :( P31) 对于采用消极式给纱的纬编机,线圈长度主要由弯纱深度决定。因此,调整弯纱三角的目的是为了改变 线圈长度,即织物的密度。对于采用积极式给纱装置的机器,线圈长度主要由该装置的给纱速度(单位时间内的输线 长度)来决定,因此改变线圈长度必需要调整给纱装置的输纱速度;此时调整弯纱三角高低位置的目的是使织针能按 照给纱装置的给纱速度吃纱弯纱,从而使弯纱张力在合适范围。 课后习题 14、 如要在双罗纹机上编织下列图示的花色双罗纹织物(一个完全组织的花型),试画出编织图,作出相应 的织针和三角排列以及色纱配置。 【上下针三角的排列及色纱的配置】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7 第三章 花色 组织 结构 特征 种类 花色效应 编织机件 编织工 艺特征 提花 组织 线圈, 浮线 单面:均匀 , 不均匀 双面: 均匀(完全,不完全) 不均匀(完全 , 不完全) 正面:各种花色组织 ; 反面: 横条纹(完全) 纵条纹小芝麻点大 芝麻点(不完全) 有选针功能的针织机 罗纹配针 ; 同步成圈 集圈 组织 线圈, 悬弧 单面 : 单针集圈 双面: 畦编 双针集圈 半畦编 多针集圈 凹凸小孔效应 ; 图案效应 ; 闪色效应 ; 有选针功能的针织机 集圈的针上升 到不完全退圈 旧线圈与新线 圈同时成圈 添纱 组织 一个线圈 重叠在另 一个线圈 上 全部线圈添纱 部分线圈添纱: 绣花添纱 浮线添纱 (即架空添纱) 两面不同色彩与服用性 能 ; 网孔消除针织物的线圈 歪斜 特殊的导纱器 ; 氨纶用专用导纱器 ; 特殊的指针 ; 辅助沉降片(两纱位置 交换用) 垫纱角影响覆 盖效果 衬垫 组织 线圈,悬 弧, 浮线 平针衬垫 添纱衬垫 花纹效应 ; 增厚保暖 ; 形成绒类织物,用于拉 绒 双片颚沉降片 添纱衬垫: 先垫衬垫纱 ; 再垫面纱 ; 最后垫地纱 ; 衬纬 组织 纱不成圈 被夹持在 双面织物 中间 用弹性纱可增加横向弹 性 ; 结构精密厚实保暖 专用导纱器 喂入上下织针 背面,不成圈 毛圈 组织 线圈, 拉长 的沉降弧 普通: 正包 , 可做两面 不同效应 反包 , 可做两面起绒效应 ; 花式:提花毛圈组织 两种不同高度的毛圈组织 满地, 剪毛后可形成天鹅绒 非满地, 可形成凹凸花纹 双面起绒(一面长毛绒, 一面磨毛起绒) ; 天鹅绒 ; 凹凸花纹 ; 两个导纱孔的导纱器 正包(双沉降片) 反包(特殊设计沉降片) 双面(两片沉降片) 提花(选针,双沉降片, 预弯纱) 两个导纱孔的 导纱器喂入纱 线,地纱低, 毛圈纱高,沉 降片片鼻的高 度决定毛圈的 长度 调线 组织 ; 横向 连接 组织 彩横条 凹凸横条 多个导纱指 剪线器 剪刀 绕经 组织 ; 吊线 织物 线圈, 浮线 为单面织 物 纵条 纹 凹凸纵条纹 绕经纱装置 (吊线装置) 三路成圈系统 完成两个花纹 横列 长毛 绒组 织 毛条喂入 式: 普通 毛纱割圈 式 : 花色 仿天然毛皮 (毛条喂入式) 毛条梳理喂入装置 吸风管 (毛纱割圈式) 刀针(没有针舍,不能 成圈)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8 移圈 组织 沙罗组织(移线圈针编弧): 单面 双面: 针床移针床,针床移针筒 菠萝组织(移线圈沉降弧) 孔眼,凹凸,纵行扭曲 弹性扩圈片(沙罗组织) 专门的扩圈片或钩子 (菠萝组织) 沙罗组织,针 上升高度比一 般高度高 双面复合组织有:罗纹型和双罗纹型 罗纹型有:罗纹空气层组织,点纹组织, 罗纹网眼组织,胖花组织,衍缝组织 双罗纹型有:双罗纹空气层组织,双层织物 图片: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9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10 需 要 掌 握 第四章 圆纬机的选针与选沉降片原理及应用 1、 掌握直接式、间接式和电子选针(片)装置的特点。 2、 重点掌握 多针道、提花轮、拨片式 三种装置,要会做其工艺题。 3、 了解电子选针(片)装置 4、 掌握双面提花织物的反面设计与上三角排列(主要为两色、三色提花组织的反面意匠图与织针及上三角排列) 选针(片)两种分类方法 直接式选针(片) 通过选针机件(三角、钢米)直接作用于针踵 来进行选针。 如分针三角、多针道变换三角、提花轮选针 间接式选针(片) 发出信息的选针元件与执行选针信息的工作机件之间有传递信息的机件。 如拨片式、推片式、竖滚筒式等 机械式选针(片) 直接式与间接式选针(片)装置都属于机械控制。 电子式选针(片) 通过电磁或压电元件来进行选择,分多级式和单级式两类。变换花纹快,花型大小和变化不受 限制,但机器价格较贵。 (一) 多针道变换三角选针原理与应用 一、 选针原理 多针道变换三角选针 采用几 种不同高度针踵的织针(又称不同踵位织针),配以几条高低档的三角针道,每一 档三角又有成圈、集圈和不编织三种变换来实现选针。 应用 :单面四针道变换三角圆纬机双面 2+4 针道变换三角圆纬机 四种织针在针筒里排针 步步高“ / ” 步步低“ ” 对称形式“ / ” 或根据花纹要求排成其它的形式 三功位选针 二、 花型大小 1、 不同花纹的纵行数 B0 与最大花宽 Bmax 需 要 掌 握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11 不同花纹的纵行数 B0 取决于踵位数 B0=n 凡同一踵位的织针编织的纵行完全相同 二针道 n=2 三针道 n=3 四针道 n=3 若踵位排列为步步高 或步步低,则最大花宽 Bmax=B0=n 若踵位对称排列,则最大花宽 Bmax=2B0=2n 将 4 档针踵织针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不成循环,则最大花宽 Bmax N( N 为针筒总针数) 2、 不同花纹的横列数 H0 与最大花高 Hmax 对于某一路三角,每一档均有成圈集圈和浮现三种变换,若有 n 档三角,则 H0=3 -1;若为四跑道 H0=3 -1=80;假 如花纹横列重复出现,且不成循环,则完全组织花高可扩大,但 Hmax M(M 为成圈系统数 ) 通常: B 为总针数的约数 H 为成圈系统数的约 数 B 与 H 的比例要适当,使花型 美观 (二) 提花轮选针与选片原理及应用 一、 选针与选片原理 1、 选针原理 提花轮 安装在每一成圈系统三角的外侧 钢片,组成凹槽,与针踵啮合 针踵带动提花轮绕自身轴芯回转 每一凹槽:高钢米、低钢米、无钢米 选针 高钢米 成圈 低钢米 集圈 无钢米 不编织 选针特点 结构简单 花纹有明显的螺旋形外观(相邻两个花型之间有横向和纵向位移) 三功位选针 提花轮呈倾斜配置,占空间小,有利于增加成圈系统数 2、 选片原理 提花轮水平配置安装在沉降片圆环的外侧 钢片,组成凹槽,与沉降片的片尾啮合 选沉降片 原理 有钢米:将沉降片向针筒中心推进,使地纱和毛圈纱分别搁在沉降片的片颚和片鼻上弯纱 未装钢米时:沉降片不被向针筒中心推进,使地纱和毛圈纱都搁在沉降片的片颚上弯纱,不形成毛圈 二、 矩形花纹的形成与设计 提花轮槽数 =T 针筒总针数 =N N=Z T+r Z:正整数 r:余数 ( 1) 总针数 N 可被提花轮槽数整除,余数 r=0 此时,针筒转一圈,提花轮自转 Z 转 花纹的最大宽度: Bmax=T 花纹的最大高度: Hmax=M/e M:成圈系统数(即提花轮数); e:色纱数 特点: 花纹一个接一个,平行排列,垂直重叠 花纹没有纵移和横移 若要增加花高,即路数要增加 ( 2) 余数不为 0 形成花纹能力的分析: 完全组织的宽度 B 和高度 H 完全组织的宽度 B 为了保证针筒一周编织出整数个花型,完全组织的宽度 B 应取 N、 T、 r 的公约数 Bmax=N、 T、 r 的最大公约数 完全组织的高度 H H=M/e T/B=M/e A 试中 M:采取系统数 e:色纱数 T:提花轮槽数 B:完全组织宽度 A:段数 B 确定后 H 也唯一确定 段的横移 段 将提花轮的槽数分为几等分,且使每一等分中的槽数等于完 全组织的宽度,这个等分称为段。 n 4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12 提花轮中的段数 A A=T/B 段的横移 当 r 不为 0 时,针筒每转过一圈,开始作用的段号就要变更一次,这叫段的横移。由于段的横移,针筒 每转开始时,开始作用的段号就要变更一次。 X=r/B 由于段的横移,针筒每转一圈,起始的段号就要更改一次, 设针筒某一转开始作用的提花轮段号为 Sp(p 为针筒第 p 转 ) Sp=(p-1) X+1-KA 其中: p 为针筒第 p 转 X 段的横移数 A 提花轮槽的段数(等分数) K 正整数,保证 Sp 段数 A 段号 每一段依次编号 花纹的纵移 两个相邻的完全组织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称为纵移,以 Y 表示。 在同一横列中,花纹的第 I 段总是跟着最后一段,若要计算后一完全组织比前一完全组织上升多少,只要知道前一完 全组织中,最后一段比第一段上升多少横列即可。 当机器上有一个提花轮,针筒每一转编织一个横列时,第 P 横列就是针筒第 P 转 。 P=A(K+1)-1/X+1 两个完全组织纵移为 Y=P-1=A(K+1)-1/X 当机器上有 M 成圈系统和 e 种色纱时,则针筒一转编织 M/e 横列,则纵移 Y 为: Y=H(K+1)-M/e/X (三) 拨片式选针原理与应用 一、 选针原理 1、 选针原理 ( 1) 针筒中自上而下插:织针 挺针片 提花片 ( 2) 提花片有 39 档齿,每片保留一档齿, 137 自由选针 ( 3) 选针器上有 39 档拨片,每档可拨至左、中、右三个位置 ( 4) 选针器上的 39 档拨片 提花片的 39 档齿 2、 三功位选针:完成成圈、集圈、不编织三种状态 左:不编织 中:成圈 右:集圈 二、 花纹的大小 拨片的档数 成圈系统数 总针数有关 1、 完全组织宽度 B 因为留齿高度不同的提花片,运动规律可不同,所以不同花纹纵行数 B0=37 当提花片步步高或步步低排列 Bmax=37 通常取 Bmax=36 当提花片对称排列 Bmax=72 当提花片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且不成循环,则 Bmax=N 通常花宽 B 取 N 的约数 2、 完全组织高度 H Hmax=M/e 实际设计中 当 Hmax/H 为整数时,编织整数个花型 当 Hmax/H 不为整 数时,可将余数的成圈系统设置成不编织 第六节 电子选针与选片原理 电子选针(片)圆纬机的特点 ( 1) 花型完全组织的大小及图案不受限制 单针选针:不同花纹纵行数 =总针数 N 不同花纹横列数不限 ( 2) 设计与花型准备速度大大提高,调整修改花型方便 第七节 双面提花圆机的上针成圈系统与上机工艺 一、 上针成圈系统 织针 高、低踵针 三角 二条针道,活络可以调节 配置 上下针呈 1+1 罗纹配置 二、 工艺设计 1、 双面提花组织 织物正 面:由选针机构控制下针编织 提花花型 织物反面:由上三角控制上针编织 小芝麻点花纹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13 上下针的成圈配合以及弯纱三角的对位一般采用同步成圈方式 双面两色提花组织的反面 双面三色提花组织的反面 例题整理: 图 4-24 图 4-25 画出与编织图 3-84 和 3-90 相对应的织针与三角排列图,并说明这两种组织在什么织针机上编织。 3 90 3 84 可在单面四针道变换三角圆纬 机或具有选针机构的圆纬机上 编织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14 做出图 4 16( 2)对应的第 11 14 选针装置上各拨片的位置设置 第五章 袜品的分类? 按原料分:锦纶丝袜,棉线袜,棉 /氨纶袜,羊毛袜,丙纶袜 按袜子的花色和组织结构:素袜,花袜 按袜子的形式分:双层平口袜,单罗口袜,双罗口袜,橡筋罗口袜,橡筋假罗口袜,花色罗口袜 按穿着对象和用途分:宝宝袜,童袜,少年袜,男袜,女袜,运动袜,舞袜,医疗用袜 按袜筒长短分:连裤袜,长筒袜,短筒袜, 船袜 袜品的结构? 长筒袜:袜口,上筒,中筒,下筒,高跟,袜跟,袜底,袜面,加固圈,袜头。 中筒袜没有上筒,短筒袜没有上筒和中筒。 已 知 提 花 轮 选 针 圆 纬 机 , N=470, T=50,M=9,e=3。试在 H*B 的范围内任意设计三色提 花图案,并作出提花轮排列顺 序,色纱配置,段号排列顺序及 与针筒转速的关系,以及第 5 提 花轮上的刚米排列 花宽 B: N/T = 470 / 50 = 9 余 20 。 即 r = 20 N、 T、 r 三者 的最大公约数为 10, 取 B=10 花高 H: T M / B e =( 50/10)( 9/3) =15 段数 A=T/B=5; X=r/B=20/10=2 【花纹可以自选】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15 袜口结构要求? 不脱散,不卷边 ; 能贴紧在身上,方便穿着 ; 有较好的弹性和延伸性 。 袜筒结构要求? 袜筒的形状必须符合腿型 ; 应以腿型的变化来改变各部段密度 。 高跟部段的要求? 编织时加入一根加固线,增加耐磨性 。 袜根结构要求? 袜根要织成袋形,以符合脚跟形状 ; 穿着中不易脱落 ; 织袜根时必须加固增加耐磨性 。 袜脚要求的结构? 袜面应与袜筒有相同的花纹 ; 袜底不织花纹必须加固 ; 袜品的大小尺寸应符合脚的尺寸。 袜机上双向针三角座的作用是 : ( 1)实现袜跟、袜头的袋形结构成形编织( 2)适应针筒正、反向往复回转的编织要求。 袜机特点: 袜筒 (leg)、袜脚 (foot) 针筒单向回转 袜跟 (heel)、袜头 (toe) 针筒往复( reversible)回转 双向针三角 衬垫双层袜编织过程分为:起口挂圈,双层衬垫,扎口转移 双片扎口针的起针和扎口与单片扎口针的起针与扎口的区别 双片扎口针在编织第三列时一隔一选针上升吃纱, 所有扎口针受三角 1 作用向外伸出,伸入一隔一针的空档中, 扎口针勾住第三横列 浮线纱线,在三角座圆盘边缘和三角 2 的作用下缩进针盘,握持线圈至袜口结束 单片扎口针一隔三选针上升吃纱,扎口针上升垫上长浮线。 袜口编织到一定长度后,将扎口针上的线圈转移至袜针针钩上,将所织袜口长度对折成双层,这个过程称为 扎口 袜头和袜跟的结构与特点: 1、结构:袜跟应编织成袋形,其大小要与人的脚跟相适应。 2、特点: ( 1)袜面部分织针停止工作 (整体持圈收针)。 ( 2)编织袜跟的针先以一定次序持圈收针,当达到一定针数后再进行放针。 ( 3)编织袜跟部分针筒做往复回转。 跟缝的类型:有单式跟缝和复式跟缝 单式跟 缝 如果收针阶段针筒转一转收一针,而放针阶段针筒转一转也放一针,则形成单式跟缝。 复式跟缝 如果收针阶段针筒转一转收一针,在放针阶段针筒转一转放两针收一针,则形成复式跟缝。 跟缝的特点: 单式跟缝的特点:双线线圈是脱卸在单线线圈之上,袜跟的牢度较差。 复式跟缝的特点:是由两列双线线圈相连而成,跟缝在接缝处所形成的孔眼较小,接缝比较牢固。 袜跟和袜头的编织原理 ( 1)前半只袜跟的编织过程中进行单针收针,直到针筒中的工作针数只有总针数的 1/5 1/6 为止。 ( 2)后半只袜跟的编织利用放两针收一针的方法来使工 作针数逐渐增加。 袜头 在针筒总针数的一半(袜面针)上织成的。 埋藏走针法 袜针的插法:以键槽为中心的半周针筒上插长踵针 编织袜底;另半周针筒上插短踵针 编织袜面。 开始编织袜跟时:左、右弯纱三角和左右活动镶板都退出一级,只对长踵针起作用,对短踵针不作用,短踵针在三角 内侧运动。 第六章 横机织物与产品的编织工艺 1、【比较】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16 针织圆纬机与横机在编织部分及产品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编织部分 产品方面 针织圆机 以圆形编织为主,针筒或针盘作旋转运动,可以是 单面或双面编织,上、下针槽可以间置或 对置 以坯布为主,无缝内衣圆机、袜机可 以编织成型或半成型产品。 针织横机 以平行编织为主,可以是单面编织或双面编织,前、 后针床的针槽可以间置或对置 以衣片为主,电脑横机可以编织坯布、 衣片或全成形产品 普通横机与圆纬机比较 优点: 1、结构变化多 2、翻盖品种方便 3、可以编织半成形。全成形产品,节约原料 缺点: 1、成圈系统数少 2、生产效率低(路数少) 2、 三级花式横机的三角结构与作用 ( 1) 三角:在二级花式横机三角的基础上,将挺针三角分为三块,分别为上挺针三角 1(活动的)、下挺针三角 2(活 动的)和横档三角 3(固定的)。 ( 2) 织针:长踵针、短踵针、短踵长舌针 ( 3) 三级花式横机的三角的几种走针轨迹 当上挺针三角退出工作时, 长踵针:成圈 短踵针:成圈 长踵长舌针:集圈 当下挺针三角退一半,上挺针三角全部进入工作时, 长踵针:成圈 短踵针:集圈 长踵长舌针:成圈 特点:花式三角系统的走针轨迹变化较广。 课本 P143 表格 【 三角工作状态与织针的编织情况 要掌握】(没有注明退出工作的三角全部进入工作) 局部编织或休止编织 概念:通过使持有线圈的某些织针暂时停止工作,待需要时再使其重新进入工作的一种编织方法。 特点:可以进行局部编织和持圈收放针的编织 形成立体结构等特殊结构和花式效应 3、成圈工艺 ( 1)成圈过程:与圆纬机相似,分为退圈、垫纱、闭口、套圈、弯纱、脱圈、成圈和牵拉 ( 2)特点(三个同步) 前后针床织针同时开始退圈,并同时到达退圈最高点 两针床的织针直接从导 纱器得到纱线 压针时,前后针床织针同时到达弯纱最低点 【 它属于无分纱同步成圈方式 】 4、横机成形产品与编织工艺 衣坯的起口 在无旧线圈的空针上直接垫纱编织第一横列线圈的过程称之为起口。 在空针上起头的方式:毛起头和纱起头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17 毛起头 直接采用衣片所用纱线编织起口横列 纱起头 在起口时用废纱,并用它编织一定横列后再换用正式纱线进行编织,衣坯下机后将废纱段拆除,形成罗 纹光边 改变织物幅宽的方法 1、 组织结构变化 织物幅宽:集圈 平针 罗纹 2、 改变织物密度 密度小,幅宽大 3、 增减工作针数 收针、放针(收针、放针需要掌 握的内容见下) 减针 减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参与编织的织针针数,从而达到缩减编织物宽度的目的。 减针的方法:收针(移圈式收针)、拷针(脱圈式收针)和持圈式收针。 1、 收针 : 是将要退出工作的针上的线圈转移到相邻针上并使其退出工作,从而减少参加工作的针数,缩短织物宽度。 收针的类型:明收针、暗收针 明收针 移圈的针数等于要减少的针数,在织物边缘形成由退出工作的针上的线圈和原来针上的线圈重叠的效果。 缺点:织物边缘变厚,不利于缝合,也影响缝合处的美观 暗收针 移圈的针数多于要减少的针数。 优点:边 缘不形成重叠线圈,便于缝合,边缘更加美观 2、 拷针 : 把线圈直接从针上脱下,织针退出工作。 特点:方法简单、效率高,但线圈易脱散 3、 持圈式收针: 织针退出工作,线圈既不转移也不脱掉,仍保留在针钩里 特点:收针缝合处平滑,没有收针花 用途:用于局部编织和形成立体结构 放针(加针):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参加工作的针数,以达到使编织物加宽的目的 1、 明放针:直接使需要增加的织针进入工作(常用) 2、 暗放针:所增加的针进入工作后,将织物边缘的若干纵行线圈依次向外转移(效果好但复杂) 【补充】第三节 常用横机织物与编织工艺 一、 纬编基本组织在横机上的编织 纬平针组织 编织方法: a.在一个针床上编织 b.在两个针床上轮流编织,可形成圆筒形织物 罗纹组织 1、 类型 :1+1 罗纹(分满针罗纹或一隔一抽针罗纹); 2+2 罗纹组织等 2、 编织方法: 满针罗纹:前后针床针槽交错,所有针均参加工作 1 隔 1 抽针罗纹:前后针床针槽相对,织针 1 隔 1 交错 双反面组织 1、 编织方法:在横机上编织双反面组织是前后针床织针上的线圈相互转移来实现的 2、 类型 席纹组织、桂花针组织 双罗纹组织 在横机上很少编织双罗纹组织 二、 纬编花色织物在横 机上的编织 空气层类织物 类型:四平空转织物(罗纹空气层组织) ; 三平织物(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等 1、 四平空转织物编织方法及特点 ( 1) 编织方法:是由一个横列的满针罗纹(四平)和一个横列的前后针床轮流编织的平针(空转)组成。 ( 2) 特点:织物厚实、挺括,横向延伸性小,尺寸稳定性好,表面有横向隐条。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18 2、 三平织物形成方法与特点: ( 1) 形成方法:是由一个横列的四平和一个横列的平针组成 ( 2) 织物特点:织物两面具有不同的密度 与外观 集圈类织物 1、 分类:单面和双面 2、 特点: 单面集圈织物形成各种凹凸网眼结构,有凸起的悬弧效果(又称胖花) 双面集圈织物形成畦编(双元宝针)和半畦编(单元宝针) 在电脑横机上,利用沉降片的握持作用,可进行连续多次集圈和局部编织,形成褶裥效应和凹凸花纹 移圈类织物 1、 类型:双面移圈织物 单面移圈织物 -相邻纵行线圈之间的转移(移圈网眼织物) -相邻纵行的线圈相互交换位置(绞花效应,或组成菱形、网格等) 2、形成方法 ( 1) 手摇横机:利用移圈板来进行前后针床织针之间和同一针床的相邻纵行之间的线圈转移 ( 2)电脑横机:利用移圈针进行前后针床织针之间的线圈转移,而同一针床的相邻针之间的线圈转移则是通过与横移 针床相结合来完成 波纹组织 (横机上编织的特有结构) 1、 定义:由倾斜线圈形成波纹状花纹的双面纬编组织 2、 形成方法:通过前后针床织针之间位置的相对移动,使线圈倾斜,在双面地组织上形成波纹状的外观效应 嵌花织物 (横机上编织的特有结构) 1、 定义:是由几种不同种类(粗细、颜 色)的纱线轮流编织同一横列线圈的织物组织 2、 形成方法 每个成圈系统必须配置几只嵌花导纱器。导纱器在编织一个横列时相继进入工作,按照花型要求分别将各自的纱线 垫放到相应的针上,各只导纱器引导的色纱所编织的线圈形成了色块花型 把一个横列中的各导纱器引导的色纱所编织的线圈(即各个色块之间)连接起来,可采用缠绕、集圈、添纱和双线 圈等方式加以连接 楔形编织(又称局部编织)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19 横凸条织物 提花类织物 在电脑横机上 编织,其编织原理与提花圆纬机相似 第七章 给纱的工艺要求 纱线必须连续均匀地送入编织区域; 各成圈系统之间的给纱比应保持一致 送入各成圈区域的纱线张力宜小些,且要均匀一致 如发现纱疵,断头和缺纱等应迅速停机; 当产品品种改变时,给纱量也应相应改变,且调整要方便; 纱架应能安放足够数量的预备筒子,毋须停机换筒,使生产能够连续进行;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给纱机构应该简单,且便于操作和调节。 消极式 (Negative feeding)给纱 定义:借助于编织时成圈机件对 纱线产生的张力,将纱线从纱筒上退下并引导编织区域的过程。 特点:根据需要抽取纱线 应用:耗纱量不规则的针织机 缺点:成圈系统的给纱张力有波动,各个成全系统间的给纱张力也难以做到均匀一致,影响到编织线圈的长度和织 物的质量 影响退绕纱时线张力的因素 1.退绕阻力 2.气圈产生的张力 3.纱线行进中的惯性力 4.摩擦力 5.纱线自重 6.张力装置 储存消极式给纱装置 工作原理:纱线从纱筒上引出后,先均匀地卷绕在圆柱形贮纱筒上,再根据编织时耗纱量的变化,从贮纱筒上引出 送入编织系统。 优点:可消除因纱筒容量不一、退 绕点不同而引起的退绕纱线张力的波动。该装置离编织区域较近,最大限度地改 善由于纱线行程长形成的纱线附加张力及张力波动 积极式 (Positive feeding)给纱 定义:主动向编织区输送定长的纱线,也就是不管各瞬间耗纱量多少,在单位时间内给每一编织系统输送一定长 度的纱线。 当一个针床握持线圈,另 一个针床连续编织若干横 列时,就可以形成凸起的 横条效应 编织时,有些编织针暂时 退出编织,但针上的线圈 不从针上退下来,当需要 时再重新进入编织 针织 学( 1)复习资料 20 特点:连续、均匀恒定地供纱 应用:各系统耗纱速度基本一致的针织机 优点:可以连续、均匀、恒定供纱,使各成圈系统的线圈长度趋于一致,给纱张力较均匀,从而提高了织物的纹路 清晰度和强力等外观和内在质量,能有效地控制织物的密度和几何尺寸。 弹性给 纱装置 优点:( 1)可尽量减少对氨纶裸丝的拉伸力和摩擦张力,使输纱速度和纱线张力保持一致;( 2)送纱量通过驱动条 带的无级变速器调整。 无极变速装置的调整 原理:改变圆盘的传动半径 R,达到无级变速,从而调整传动比和给纱装置的输纱速度,最终改变织物的密度。 第八章 纬编机的其他机构与装置 纬编机组成:给纱系统 ; 编织成圈系统 ; 牵拉卷取机构 ; 传动系统 ; 辅助机构 ; 第一节 牵拉卷取机构 一、针织机的牵伸与卷取 :将形成的针织物从成圈区域中牵引出来,给织物一定的张力后卷绕成一定形式和容量的卷装 A.工艺要求 1.牵拉与 卷取应能连续不断地和及时地进行 2.作用在每一线圈纵行的牵拉力要稳定、均匀、一致 3.牵拉卷取的张力、单位时间内的牵拉卷取能量能根据要求调节,最好是无级地,在机器运转状态下调整 B.牵拉方法的分类 利用定幅的梳板下挂重锤牵拉织物,适用于普通横机 通过牵拉辊对织物的夹持以及辊的转动牵拉织物,适用于绝大多数圆纬机以和电脑横机 利用气流对织物进行牵拉,用于袜机 二、牵拉对织物的影响 A.在平型纬编织机上 ,针织物在针床口和牵拉梳板处,由于横向受到制约,不能收缩,而在针床口与梳板之间横向收 缩较大,因而经过这种牵 拉后的针织物从针床口至梳板之间各个线圈纵行长度不等,边缘纵行长度要大于中间纵行, 造成了作用在边缘纵行上的牵拉力不够而退圈困难,影响正常的成圈过程。 B.在采用牵拉辊的圆纬机上 ,在针筒与牵拉辊之间的针织物呈一复杂的曲面。由于各线圈纵行长度不等,所受的张力 不同造成针织物在圆周方向上的密度不匀,出现了线圈横列呈弓字形的弯曲现象。 在针筒和牵拉辊之间 加装扩布装置 后可以很明显地改善线圈横列的弯曲现象 原理:利用特殊的扩布装置,对在针筒与牵拉辊之针织物线圈纵行长度比较短的区域进行阔别,使其长度接近 原来较长的线圈纵行 三 、圆纬机的牵拉卷曲机构(了解其分类) 1.硬撑 主轴的动力通过一系列传动机传至牵拉辊,针筒回转一周,牵拉辊总是转过一定的转角,即牵拉一定量的织物。 2.软撑 主轴动力通过一系列传动机件传至一根弹簧,只有当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对牵拉辊产生的转动力矩大于织物对牵 拉辊产生的张力矩时,牵拉辊才能转动牵拉织物。 3.由直流力矩电动机驱动牵拉辊而进行牵拉。 第二节 传动机构 传动机构的作用 将电动机的动力传递给针床 (或三角座 )以及给纱和牵拉卷取等装置机构 传动机构的要求 传动平稳,能够在适当范围内调整针织机的速度 启动应慢 速并具有慢速运行和用手盘动机器的功能 当发生故障时 (如断纱、坏针、布脱套等 ),机器应能自动迅速停止运行 第三节 辅助装置 漏针与坏针自停装置 粗纱节自停装置 断纱自停装置 张力自停装置 电脑横机上的其他自停装置 加油与除尘装置 自动加油装置 除尘清洁装置 检测自停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