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北省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学四)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2.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A.学科课程论B.实质教育论C.活动课程论D.现代课程论3.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4.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5.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1-5:BBADA6.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7.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8.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9.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6-10:DBDDA11.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12.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育家是()。A.皮亚杰B.赞科夫C.维果茨基D.苏霍姆林斯基14.“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布鲁纳D.洛克15.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指的是()。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育方针D.培养目标11-15:DDCAC16.在教学中,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贯彻()原则的要求。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性D.巩固性17.儿童中心论的主要代表是()A.夸美纽斯B.凯洛夫C.赫尔巴特D.杜威18.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19.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B.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C.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D.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20.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A.“六艺”B.“七艺”C.四书五经D.论语16-20:ADBCC二、名词解释(共5个,每个4分)1.教育(狭义)2.活动(经验)课程3.研究性学习4.社会本位论5.班主任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1.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2.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德育原则?4.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基本作用试什么?四、论述题(共1题,每题10分)1.试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五、案例分析(共1题,每题10分)1.下列案例中的数学教师违反了哪几条德育原则?请做具体分析。初三的时候,我(台湾作者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考题,都是吧课本里面的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距的的小孩怎么会功课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坐了十分钟后,我对老师说我不会做。下一堂课开始,她当着全班同学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然后在我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凉凉而已。”画完后老师又对我说:“你转过身去让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我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下课后,老师命令我到学校里走一圈。教室外面挤着很多同学,他们看着我奇怪的样子都哈哈大笑。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BADA6-10:DBDDA11-15:DDCAC16-20:ADBCC二、名词解释1.教育(狭义)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2.活动(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而组织的一种社会活动。3.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认为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目的在于吧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4.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5.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各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三、简答题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3.(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3)知行统一的原则;(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4.(1)遗传因素。它是指人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它是围绕在人周围的,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3)学校教育。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发展的一种活动,它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学校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们的发展的现实。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得到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四、论述题1.(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五、案例分析1.三毛学生时代的这种经历对其性格会产生消极影响。这位数学老师的荒唐做法,对一个孩子造成了不良后果,我们应该从这位教师所犯的错误当中汲取教训。(1)教师的做法违背了疏导原则。当学生的情况与往常不同时,该教师不是实事求是地去了解原因,而是故意为难学生,用初三的试题来考察初二的学生,期待学生失败、出丑,来印证自己的主观判断。(2)教师的做法违背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应该尊重学生,注意方式。合情合理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他一生受益,而错误的批评或惩罚则常常会毁灭一个人的信心、自尊和前途。三毛的数学老师一直以一种怀疑、轻视、嘲讽的态度来对待她。这次考试不仅故意刁难,恶毒讽刺,而且用侮辱人格的方法来摧残孩子的心灵,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3)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三毛是一位性格内向,感情细腻,自尊心极强的女孩。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是,生理发育成熟,心理特别敏感,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教师对一个完全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初中小女孩做上述行为是很残忍的,摧残了一位小女生稚嫩的心。老师必须视学生为活生生的人,具备人格的人,充满希望的人,以可塑的、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是最重要的教育原则,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永远成不了一个好老师。教师考编教育法规试题师德、教师法、教育法、教师必读考试题一、填空题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二、单选题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A、学校管理条例B、教师法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A、“双赢”协作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B、三至五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起开始施行.(B)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二、单选(5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A、1990年9月1日B、1995年9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A、国务院令B、主席令3、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教师资格B、教师竞聘上岗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中国公民B、世界公民三、双选题(5分)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B)制定本法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A.学费B.杂费C.书费D.住宿费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CD)A、耐心B、个性C、平等D、个体差异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CD)A、靠教师B、靠社会C、靠法制D、靠制度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BC)A、学历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C、职业道德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四、多选题(5分)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ABCD)A、教育方针B、政策 C、法律法规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BCD)A、共产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社会主义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A、宪法B、教育法C、劳动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专家命题预测试卷一 教育理论综合(中学部分)(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A.杜威B.巴甫洛夫 C.华生D.斯金纳2.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保罗朗格朗B.罗杰斯C.索尔蒂斯 D.布鲁纳3.苏格拉底法又称为()。A.问答法B.发现法C.讲授法D.雄辩术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新行为主义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练习 B.学习C.强化D.巩固6.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霍尔B.高尔顿 C洛克 D.华生7.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凯洛夫的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8.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弃仁绝义”C.“道法自然”D.“化性起伪”9.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中学教育目的B.中学教育目标C.中学教育原则D.中学教育内容10.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B.演示法 C.实验法D.发现法11.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D.幻想12.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某生测验得60分,则该生的智商为()。 13.在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发展中,要求他用新近学到的知识技能对原来的知识技能加以补充、改组,或者矫正,最后,使新的知识技能与已有的知识技能融为一体,这是()。A.早期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C.发展社会化D.再社会化14.“教学相长”的思想来源于以下哪本著作?()A.论语B.荀子C.孟子D.学记15.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学生 B.人和动物 C.动物 D.儿童1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二、多项选择题17.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有()。A.客观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8.脑由()等部分组成。A.脑干B.间脑 C.大脑D.小脑1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20.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A.能力B.气质 C.性格D.感知2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是()。A.转化B.获得C.评价D.同化22.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有()。A.执行成分B.认识成分 C.情感成分 D.意志成分三、填空题23.最先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_。24.京师大学堂创办于_年。2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_、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_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26.讲授法主要是以_的形式向学生传授。2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_和_的反映。2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_和_。29.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_或_状态。30.同化是人的一种_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_中,构成自身的新的知识系统。31.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_、_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32.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_和_两种形式。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33.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法国。()3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韩愈提出的。()3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36.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37.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38.当问题存在着多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就会有集中思维。39.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40.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41.课程42.道尔顿制43.想象44.同化六、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45.请列举提高学生记忆力的策略。46.发现学习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7.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48.简述男孩和女孩表现在心理方面的性别差异。49.简述班级教学的主要特点。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50.早读铃声响了,初二(1)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分钟的“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窃窃私语。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51.小张老师是初一(1)班的新任英语老师,第一次登上初一(1)班的讲台。学生在台下的反应很活跃,让小张很受鼓舞。她决定按原备课计划进行互动,就请了十位同学上讲台抢答表演会话。可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被请上讲台的同学参差不齐,一些同学反应快,另外一些由于听不懂开始做小动作、扮鬼脸。台上台下一片混乱。请试用备课的有关知识分析张老师的失误。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解析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通过观察狗的唾液分泌得出经典性条件反射。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解析强化是联结学习理论的核心。解析高尔顿的典型论调为“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解析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弃仁绝义”和“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化性起伪”是由荀况提出的。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即中学教育目的就是国家规定将中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10.B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11.B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加上一定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再造出事物的形象的过程。12.C解析该生测验得60分,他的智商IQ=15(X-X)S+100,代入上述公式,智商是85。13.C解析发展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个体产生的新的期待和要求他承担新的任务、扮演新的角色等。14.D解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学记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中,“教学相长”蕴含着早期教育心理学的萌芽。15.B解析根据学习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可见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和动物。16.D解析根据普里马克原理,当我们运用强化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必须是先有行为,后有强化,排除A;D选项是用儿童喜欢的“看电视”来刺激他原本不喜欢的“完成家庭作业”,符合普里马克原理。二、多项选择题17.ACD解析直观性原则为教学原则。18.ABCD解析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大脑也称为端脑。19.ABCD解析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20.AB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21.ABC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22.BCD解析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体验即为情感成分,自我调控即为意志成分。三、填空题23.维果斯基24.189825.性别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6.语言间接经验 27.延续性顺序性 28.分析综合 29.缺乏不平衡 30.适应认知结构 31.加工组织 32.概念命题四、判断题33.解析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34.解析见韩愈的师说。35.解析应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36.解析略37.解析略38.解析只有当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才会有集中思维。39.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40.解析负强化是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这是一种负强化。五、名词解释41.课程:课业及其进程,是实现教育目的或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科目(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42.道尔顿制: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按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完成之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该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生能力和创造能力。但它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视了班集体作用,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放任自流。43.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44.同化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同化于己”。六、简答题45.答案要点提高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效率;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提高对记忆内容的兴趣;让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记忆活动;养成自我检查,提高正确再认和回忆的能力。46.答案要点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47.答案要点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的。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其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48.答案要点第一,女孩的言语能力比男孩更强。第二,10岁以后,男孩比女孩数学能力更强。第三,10岁以后,男孩逐渐显示出更高的“空间视觉”能力。第四,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更强。49.答案要点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第二,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第三,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七、案例分析题50.答案要点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都要用同一的标准对待学生。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还没有被教师发现或被教师忽视。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服务于全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降,也会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51.答案要点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备课是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教师备课的内容有:备教材;备学生;备自己。张老师在备教材上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张老师的问题出在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即备学生这一环节没有做好,导致上讲台参与互动的学生不能好好配合,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备自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张老师作为新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而她所设计的互动场面太大,以至于失控。总之,张老师的这堂课没有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