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复习.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38138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4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总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体制3.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4)教育可以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5.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1)教育能传承文化(2)教育能改造文化(3)教育能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4)教育能更新和创造文化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2)环境(3)学校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7.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且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8. 教育目的功能(1)导向作用(2)激励作用(3)评价作用91. 教育目的确立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人的教育理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0.建立学制的依据(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3)人口发展(4)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11.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1)双轨制。(2)单轨制。(3)分支制。12. 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3)学科知识及其他发展的需要13.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14.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教师要热爱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15.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基本理念教师要把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学生能力,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实践,并不断反思。16.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教师的成长的历程(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17.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要求(1)确立现代教育观(2)关爱、尊重和信任学生(3)采取公平民主(4)主动与学生交往,善于做教育沟通(5)提高自我修养,以人格塑造人格 18.怎样算是一个好的研究课题(1)选题必须有价值(2)选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3)选题必须明确具体(4)选题必须新颖,有独创性(5)选题必须有可行性19.教育观察法的一般步骤(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20.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1)教育观察法的优点: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获取教育事实数据可获得客观、真实的数据可以对同一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2)教育观察法的不足:取样小所获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观察缺乏控制,不能说明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因果关系。21. 教育实验法的一般步骤(1)提出实验的假说(2)设置变量(3)选择实验被试,选择适当(4)对实验组实施干预,同时严密控制无关变量(5) 进行实验(6)检验课题假说能否成立22. 教育实验法的优缺点(1)优点:能确立因果关系研究结果客观、准确、可靠能对变量进行控制,提高研究的信度能为理论的构建提供佐证和说明能将实验变量和其他变量的影响分离开来具有严密的逻辑性(2)缺点:应用范围有限,有些问题难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实验的结果不一定就是现实的结果,缺乏生态效应。23 教育行动研究的一般步骤(1)计划。这一阶段要完成的任务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订计划。(2)行动。实施计划。(3)观察。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察。(4)反思。对自己的实践和行动作出思考。24. 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缺点(1)优点:灵活,能适时做出反馈和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2)缺点: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25.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特点(1)强制性(2)普及性(3)免费性(4)公共性 (5)基础性26简述课程的三种文本形式(1)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3)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27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活动中心课程的基本观点:(1)经验论(2)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 (3)主动作业(4)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28.简述知觉的特征(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29.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2)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3)加强个别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写出观察报告(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汇报观察成果30.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1)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2)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3)小学生注意的品质逐渐提高(4)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31. 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是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有一定的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丕再遗忘了。32.如何依据遗忘规律如何合理地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7)掌握复习的量。33.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系列位置效应(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过渡学习)(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5)识记的方法(6)时间因素(7)情绪和动机34.提高记忆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4)运用组块化策略,合理组织材料。(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6)有效运用记忆术。(7)适当过度学习。(8)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35.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丰富小学生的感性知识经验。(2)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4)加强对思维品质的训练。(5)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6)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36.小学生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37.影响能力(智力)发展的因素(1)先天因素(2)早期经验(3)教育与教学(4)社会实践(5)主观能动性38.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别:(1)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2)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而能力的发展是有一定局限的。(3)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39每种气质类型特点及教育措施(1)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教育指导: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培养其自制力。(2) 多血质。活泼好动、热爱交际、适应性强;情绪不稳定、耐性差。教育指导: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3) 黏液质。安静、稳重踏实、自制力强;可塑与灵活性差、有些死板。教育指导: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工作踏实的优点。、(4) 抑郁质。敏锐、温柔;多愁善感、孤独、不善交往、反应迟缓、容易疲劳。教育指导: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40. 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6)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4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 (02岁) 感知运动阶段(2) (27岁)前运算阶段(3)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4) (11岁成人)形式运算阶段43.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1)“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2)实质与“内化说”(3)最近发展区(4)内化学说44.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2)保持(3)复现(4)动机45.什么是有意义学习有意义学习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46.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客观条件,是指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要具有逻辑意义。(2)主观条件,是指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47.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知识观知识是动态的,是一种解释,不是最终答案。(2)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3)建构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4)建构主义教学观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确定的组成知识,而是激发学生原有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经验的增长与建构。48.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包括以下八种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智力(人际交往智能);自知智力(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力。49. 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1)建立充分的心理准备状态(2)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教师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4)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0.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 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51. 耶克斯多德森定(1)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曲线(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3)中等动机水平,效率最高(3)任务较难时:动机水平低,效率最高(4)任务较易时:动机水平高,效率最高5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暗示(4)情绪唤醒53.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2)设置合适的目标(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提供明确、及时的反馈(5)合理运用奖赏与表扬(6)进行归因训练(7)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竞争54.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55. 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56.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57.心智技能的训练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5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2)探究学习(3)合作学习59.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60.小学德育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4)因材施教原61.疏导性原则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62.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贯彻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3)处理好衔接工作63.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要求 (1)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 (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64.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贯彻要求(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65. 小学德育的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 (6)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6.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7.简述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品德修养指导法(6)品德评价法68.实施说服教育法的基本要求(1)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69.教师运用品德评价法时要注意的问题(实施品德评价法的基本要求)(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注重宣传与教育(4)奖励为主,抑中带扬70.美育的功能第一,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第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第三,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第四,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71. 美育的实施途径(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4)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72.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73.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开设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6)开展小组辅导(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74. 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建设(2)班级制度管理(3)班级活动的管理(4)班级教学管理75. 班级管理的模式(1)常规管理(2)平行管理(3)民主管理(4)目标管理76.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原则(5)冷处理原则77. 突发事件处理的办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78. 如何做好后进生工作(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79.简述操行评定的含义及一般步骤(1)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2)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如下: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80.班主任做好操行评定应注意的问题(1)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评定要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2)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3)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的情感。81.简述家校合作的途径(1)家校互访。 (2)家校通信。 (3)举办家长学校。(4)建立家长委员会。 (5)召开家长会议。 (6)举办家长沙龙。82.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建立学档案(4)个别教育(5)组织班会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力量(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83、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心班主任工作;(3)品行端正,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教育思想端正,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5)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84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1)确定班级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85.课外活动的意义(1)课处活动有利于开阔眼界(2)课外活动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3) 课外活动利于发展学生个性86.简述班级管理的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2)说理法(3)目标管理法(4)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 (9)自我管理法。87. 教学的一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 (3)发展学生体力(4)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个性心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88.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 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2)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传授性(4)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5)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89.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90.简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1)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3)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91.简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3)贯彻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92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力)的关系(1)传授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传授知识的重要条件。(3)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要防止两种倾向。93.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其次,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94. 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量力性原则95. 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4)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5)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96. 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直观性原则(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97. 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启发性原则(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3)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98. 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1)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2)了解学生(3)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99.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的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10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能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2)班级授课制的不足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之问真正的交流和启发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101. 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3)作业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02.教师备课的要求(1)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专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103.教材处理的基本要求(1)目的适宜(2)全面统筹,确定重点(3)化难为易,分散难点(4)拾遗补缺,消除盲点(5)适当增删,权衡轻重得失(6)安排要有序,教学要独具匠心104.上好一节课的标准(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105.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内容准确(3)教学结构合理(4)教学方法适当(5)讲究教学艺术(6)板书有序(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8)态度从容自如106.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自律品质107.布置作业的要求 (1)作业要有目的、有重点,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量适宜、难度适度,作业形式与内容要多样化(3)要求明确,规定作业完成时间 (4)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力求理论联系实际 108.批改作业的要求(1)应及时检查和批改作业,将作业情况反馈给学生 (2)注意发现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错误 (3)仔细评定、给出成绩,写上简短评语 (4)对大多数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找到机会进行辅导,重点讲解109. 小学课堂教学导入方式(1)直接导入(2)经验导入(3)故事导入(4)直观导入(5)设疑导入(6)活动导入110.小学课堂教学导入遵循的原则(1)紧扣学习目标和内容重点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 (3)从课型需要入手,凸显教学导入针对性与有效性(4)用语要短小精悍 (5)形式要新颖多样111.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112. 课堂提问的要求(1)问题要清晰、精练、具体明了。(2)提问后等候3-5秒,给学生思考问题、组织答案的时间(3)保证每个学生有尽量多且均等的回答机会(4)学生回答不同,教师的理答策略也应不同113.小学课堂总结的常用方法(1)复述法(2)口诀法(3)图表法(4)悬念法(5)呼应法 (6)比较法 (7)延伸式(8)游戏法(9)自然法(10)归纳法114.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0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二,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115.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116. 教师观角色上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行为上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