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考点23免疫调节课件.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2731482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考点23免疫调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考点23免疫调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专用2019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考点23免疫调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23免疫调节,第一篇专题七人体的稳态及调节机制,静悟提纲,核心点拨,1.关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及有关的4点提醒,(1)关注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浆细胞。唯一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2)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形成,两种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3)吞噬细胞和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4)浆细胞的3大产生途径:吞噬细胞(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原B细胞浆细胞。抗原记忆B细胞浆细胞。2.三看法确认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3.图解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1)结构基础:记忆细胞。(2)过程: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的患病程度很低或不患病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4)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效应细胞的来源不同:初次免疫:B细胞或T细胞;二次免疫:B细胞或T细胞,记忆细胞。4.快速界定三类免疫失调病(1)免疫错误:错将“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自身免疫病。(2)免疫过强:将“非病原体”即“过敏原”作为“抗原”过敏反应。(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缺失免疫缺陷病。,题组特训,题组一免疫调节的基础、过程及特点,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造血干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淋巴细胞C.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D.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和分裂分化能力,答案,解析,1,2,3,4,5,6,7,8,9,解析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故A项错误。,2.右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Th细胞(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答案,解析,1,2,3,4,5,6,7,8,9,A.图中、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和C.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d、e、f、g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解析据图分析,为吞噬细胞、为T细胞、为效应T细胞、为记忆T细胞、为B细胞、为记忆B细胞、为浆细胞,其中吞噬细胞可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作用,A错误;当记忆细胞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为记忆B细胞,B正确;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d、e、f)和抗体(g),C正确;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D正确。,1,2,3,4,5,6,7,8,9,3.(2018泰兴一中质检)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是一种蛋白质,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痉挛毒素与抑制性递质竞争受体从而引起肌肉痉挛B.破伤风杆菌及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中分别属于抗原和抗体C.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全部来自B细胞D.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答案,解析,1,2,3,4,5,6,7,8,9,解析痉挛毒素会使感染者的突触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肌肉痉挛,A错误;破伤风杆菌及产生的痉挛毒素在免疫中都属于抗原,B错误;预防破伤风时,第二次注射疫苗产生的浆细胞来自记忆B细胞或B细胞,C错误;对于感染者,尽早注射抗毒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D正确。,1,2,3,4,5,6,7,8,9,1,2,3,4,5,6,7,8,9,填充下列原因及目的:(1)带状疱疹患者痊愈后一般不易复发,原因是_。(2)寨卡病毒和其他RNA病毒一样,很难制作其疫苗,原因是_。,抗体和记忆细胞可在人体,内存在较长时间,单链RNA,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使其抗原发生变化,答案,(3)目前,针对HPV已经研制出预防效果较好的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我国普遍使用四价疫苗,为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三次注射疫苗,其原因是_。(4)患者初次感染登革热病毒时,14天后可以在体内检测到IgM抗体,再次感染时第2天就检测到IgM抗体。请简要解释再次感染时IgM抗体迅速出现的原因:_。(5)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1,2,3,4,5,6,7,8,9,初次免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再次免疫会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进而使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再次感染时受到病毒刺激后,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或不利于)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答案,题组二免疫调节的异常分析4.如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答案,解析,1,2,3,4,5,6,7,8,9,A.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细胞甲为B细胞B.激素乙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垂体发挥调节作用C.细胞甲的分泌活动越旺盛,激素乙的分泌就越多D.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二者具有竞争性,解析细胞甲能分泌抗体,则细胞甲是浆细胞,A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不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只能特异性地对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B项错误;图中细胞甲分泌的抗体与甲状腺细胞上的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激素乙(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故C项错误;据图可知,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说明二者具有竞争性,D项正确。,1,2,3,4,5,6,7,8,9,5.某同学将一定量双黄连注射液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小鼠表现正常。若干天后,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一定量的双黄连注射液,小鼠很快发生了皮肤红肿和心跳加快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小鼠表现正常。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双黄连注射液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注射液中含有毒素,导致小鼠皮肤受伤B.注射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C.注射液中含有神经递质,使小鼠心跳加快D.注射液中含有激素,使小鼠心跳加快,答案,解析,1,2,3,4,5,6,7,8,9,解析如果提取液中含有某种毒素,第一次注射就会使小鼠皮肤受伤,A错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经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消灭过敏原,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所以小鼠未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但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现象,如皮肤红肿、心跳加快等症状,B正确;如果提取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第一次给小鼠注射时就会出现小鼠心跳加快现象,C错误;如果提取液中含有某种激素,第一次注射就会使小鼠心跳加快,D错误。,1,2,3,4,5,6,7,8,9,6.(2018江苏兴化三校联考)据报道,一种寨卡病毒疫苗已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试验使用的是一种DNA疫苗,科学家将寨卡病毒蛋白基因与质粒结合后注入人的肌肉细胞,以期被试验者获得对寨卡病毒特异性免疫的能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疫苗在肌肉细胞中表达出的病毒蛋白,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B.病毒蛋白从肌肉细胞中分泌到内环境,才能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C.试验者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标志是产生特异性抗体或效应T细胞等D.试验疫苗能够整合到人的肌肉细胞染色体DNA中,并遗传给后代,答案,解析,1,2,3,4,5,6,7,8,9,解析DNA疫苗在肌肉细胞中表达出的病毒蛋白,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A正确;病毒蛋白在肌肉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只有从肌肉细胞中分泌到内环境,才可能被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从而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试验者获得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标志是机体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在机体中能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或效应T细胞等,C正确;肌肉细胞是体细胞,不是生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发生的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D错误。,1,2,3,4,5,6,7,8,9,题组三免疫调节相关实验分析7.(2018扬州模拟)高剂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被B细胞表面受体识别并结合后,会杀死该B细胞。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X,结果小鼠不产生相应的抗体,且再注射未标记的抗原X也不发生免疫反应。此时若再给该实验动物注射未标记的抗原Y,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上述实验结果能支持的观点是A.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B.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C.只有标记的抗原才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D.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由相应抗原诱导产生的,答案,解析,1,2,3,4,5,6,7,8,9,解析在科学家给小鼠注射大量高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原X后会被B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杀死了该B细胞,所以再次注射未被标记的抗原X后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但此时又注射了未标记的抗原Y,发现动物能产生相应的抗体,这说明了每个B细胞表面仅带有一种抗原受体,所以杀死了识别X的B细胞,但识别Y的B细胞并没有被杀死,A正确;机体受抗原X刺激产生的抗体不识别抗原Y,但该实验结果无法支持该观点,B错误;不被标记的抗原也能诱导B细胞合成抗体,C错误;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基因表达的产物,而不是相应抗原诱导产生的,D错误。,1,2,3,4,5,6,7,8,9,8.(2018靖江一中质检)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DNA病毒,人感染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癌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1,2,3,4,5,6,7,8,9,A.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A1组,可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B.B2与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感染后使用疫苗效果不明显C.乳头瘤病毒DNA在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D.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解析,1,2,3,4,5,6,7,8,9,答案,1,2,3,4,5,6,7,8,9,解析A组接种前未检出HPV,B组接种前检出HPV,因此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A1组,可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A正确;B2与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感染后使用疫苗效果不明显,B正确;DNA复制过程中,解旋时氢键断裂,以母链为模板形成子链时存在氢键的形成,C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9.大多数抗原引起免疫反应需要T细胞的协助,这种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抗原。但有些抗原不需要T细胞的协助,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这种抗原称为胸腺非依赖抗原。为了研究H7N9禽流感病毒上的抗原对于小白鼠是属于哪一种抗原,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实验室配有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1,2,3,4,5,6,7,8,9,(1)实验步骤:将生理状态相同的未感染过H7N9的小白鼠平均分成A、B两组,测定两组小白鼠血液中抗H7N9的抗体含量。切除A组小白鼠的_(填器官名称),B组不做处理,培养一段时间。_。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抗H7N9抗体的含量。,1,2,3,4,5,6,7,8,9,胸腺,向A、B组小白鼠注射适量且等量的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答案,解析,解析抗原分为胸腺依赖抗原和胸腺非依赖抗原,实验探究H7N9禽流感病毒对于小白鼠是属于哪一种抗原,则自变量为是否有胸腺,因变量为抗体的含量。实验步骤:取材编号: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小白鼠平均分成A、B两组,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抗H7N9的抗体含量。分别作不同的处理:切除A组小白鼠的胸腺,B组不做处理。向A、B组小白鼠各注射适量且等量的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A、B两组小白鼠血液中的抗体的含量。,1,2,3,4,5,6,7,8,9,(2)实验结果及结论:若A组小白鼠的抗H7N9抗体含量_(填“不变”“增加”或“减少”),B组小白鼠的抗H7N9抗体含量_(填“不变”“增加”或“减少”),则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胸腺依赖抗原。,1,2,3,4,5,6,7,8,9,不变,增加,解析实验结果及结论:若A组小白鼠的抗H7N9的抗体含量不变,B组小白鼠的抗H7N9的抗体含量增加,则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胸腺依赖抗原。,答案,解析,若A组小白鼠的抗H7N9抗体含量_(填“不变”“增加”或“减少”),B组小白鼠的抗H7N9抗体含量_(填“不变”“增加”或“减少”),则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胸腺非依赖抗原。,1,2,3,4,5,6,7,8,9,增加,增加,解析若A组小白鼠的抗H7N9抗体含量增加,B组小白鼠抗H7N9抗体含量增加,则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胸腺非依赖抗原。,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