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密尔目的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2724665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威密尔目的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威密尔目的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威密尔目的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简述威密尔-翻译行为的目的和委任翻译目的论的贡献与不足,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与语言学并肩发展。翻译理论家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在60、70年代盛行的是尤金奈达的对等理论70年代和80年代西方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翻译目的论产生背景,翻译目的论产生背景、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赖斯:文本类型和语言功能理论(workontexttypeandlanguagefunction)曼塔利:翻译行为理论(theoryoftranslationalaction)威密尔:目的论(skopostheory)以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基础诺德: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plusloyalty),翻译目的的分类,译者的目的挣钱生存如:傅雷译文的交际目的为读者提供信息,启蒙读者如:严复天演论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使直译方法展示原文让读者了解原作的语言特色,翻译目的论遵循的三原则,目的原则-首要原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连贯原则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具有可读性与可接受性,便于译语文化中的读者理解(语内连贯)忠实原则原文和译文之间应存在语际连贯。译文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语际连贯),三原则的关系,忠实原则连贯原则,目的原则,服从,翻译评价的标准,等值equivalence充分adequacy,词、短语、句法结构风格或交际效果,译文文本适合翻译目的的要求,完成其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实现预期目标,威密尔目的论的基本观点,1、翻译并不是一个转码过程,而是人类一种具体形式的行动。凡行动皆有目的,因此翻译也是由目的支配。2、在目的论的支配下,翻译的立足点在目标读者和翻译任务委托者身上,特别是放在目标文本在其所属文化中的功能上,译者必须根据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所要承担的功能来决定在翻译中应当采用何种方法和策略。,3、在目标文本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忠实”、“对等”理论中所规定的原文,也不是原文在原文读者身上产生的效果或原作者赋予原文的功能,而是目标文本的功能,也就是目的,它是根据翻译发起者(委托人)的要求来决定的。委托人要求目标文本达到的目的,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目标文本的使用者,即读者或听者,以及使用者的环境和文化背景,4、从译者的特定目的来说,源文本是翻译委托的一个组成因素,也是影响最终译品形成的众多因素的基础,但源文本的措辞对翻译的重要性来说是第二位的。源文本在翻译中占据何种地位,它必须由译者这个专家决定,而译者做出决定时的关键因素则是特定情景中的交际目的,而不是源文本本身的地位。,威密尔-翻译行为的目的和委任,提要目的与翻译反对目的论的观点翻译的委任,反对目的论的观点,异议1:不是所有的行为都遵循着一个目标,有些行为是没有目的的如:某些文学作品。变体:就文学而言,只有艺术作品才称得上文学,而艺术是无“目的”和“意图”可言的。能赋予其目的、功能、意图的东西就不是艺术,费密尔的回答:,不是行为自身具有目的,而是行为者或行为所涉及的对象赋予行为一种目的。根据对行为的定义,只要是行为,就总是可以赋予其目的。一件事如果没有赋予其目的的可能性,也就不应视其为行为。异议1认为文学作品是没有目的的,也就是假设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不能赋予其目的,功能或意图,而这显然是不对的。如:一个韵律跳入脑海(不是行为)写下韵律(行为)十四行诗(行为)为艺术而艺术实际上也表明了一种意图,想让自己的艺术独立存在区别于别的艺术,翻译目的概念的应用方式及其意义,翻译的过程翻译的目的(目标)翻译的结果译文的功能翻译的方式采用翻译方式的意图,异议2:不是在每一次翻译时都存在着一个目的、功能或意图,也就是说翻译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以某一目的或目标为依据的。,异议2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看法和批评:,1)在翻译时,译者并没有想到某个特定的目的(功能或意图),译者只是“照翻”原文2)特定目的(功能或意图)会限制翻译方法的多样性,并且同原文的理解范围相比,也会缩小译文的理解范围3)在翻译时译者不会顾及到某个特定读者或读者群,针对1):一般的应用文(如广告、使用说明书、报刊的消息报道等)总是可以赋予其一个目的、一种功能或一种意图,它们的翻译也是如此。即便是那些“照翻”原文的人,翻译时也是依据着一个目的,是为了实现一种功能或出于一种意图,即为了“忠实”地再现原文。而这也恰恰是得到许多文学翻译家证实的文学翻译的目的,针对2)在分析一篇文章时,对特定目的的考虑自然会排除另一些与这一目的不符、然而却是可能的理解方法。为了在译文中保留一篇原文的理解范围,翻译过程中力求一丝不漏,顾及到原文的方方面面,也完全是一个可能的翻译目的。,针对3):很多情况下,文章的作者或译者在进行写作或翻译时脑中并没有对特定读者(“张三”、“李四”)或读者群(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不同的接受者或对象需要不同对待的经验。人们通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作为衡量事物的尺码。也就是说,问题不在于有没有特定的受众或受众群,而在于这一受众或受众群往往是潜在的、模糊不定的,而不是显而易见、明明白白的。,翻译委任,即应该由译者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也就是说,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翻译委任构成,目的委任目的的具体说明委任条件预设目标达成的条件,如:截止日期,翻译费用,翻译目的或委任的重要性,1.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及方法Eg.法语课本中继承遗产的法律诉讼achacundeuxcentmillefrancs二十万法郎achacundeuxcentmillefrancs十万法郎,法律案件翻译目的:译者为了使法官明白其中的模棱两可翻译策略:documentarytranslation译为:二十万法郎,十万法郎小说中的小事件翻译目的:译者不需再现每个细节,只需达到同等功能翻译策略:instrumentaltranslation译为:2000或200000法郎,2.翻译目的决定译本的文本体裁Eg.HomersOdysseyepicnovelaparticularskopos,翻译目的论的贡献,把翻译置于跨文化交际的范畴研究,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费米尔的目的论对传统的翻译理论中的“原文至上”、“形式对等”、“语言学为基础”等理论进行了突破,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探索道路,即目的论下的文本预期功能的重要性,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不足,威密尔过于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会使译者缺少对译作的客观衡量威密尔强调翻译作为一种行为的发生就是交际条件改变下的一种交际行为,这样就会使译文文本完全符合译语的文化背景,使译文过于“归化”,那么译文读者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对原语文化的背景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