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运动把握规律》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724659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7.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什么叫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斗转星移,海陆变迁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人类社会也是不停运动的,结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人类的认识也是不停运动的,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1、运动的概念,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原文:“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解释: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运动和物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运动,运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想一想到底什么在运动呢?,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机械运动的主体,化学运动的主体,生物运动的主体,社会运动的主体,思维或精神运动的主体,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宏观物体,原子、离子,生命有机体,生产方式,人脑,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此话错在哪里?,它只看到了相对静止,而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1.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二)静止,刘德华还是刘德华,不是梁朝伟,也不是周杰伦,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平常的事情。这位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儿在飞行,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把它抓过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制的子弹!这位飞行员为什么能轻而易举地伸手把子弹抓住呢?这是因为,一颗子弹并不是始终以每秒800米一900米的初速度飞行的。由于空气的阻力,速度逐渐降下来,而在它的射程终点(跌落前)的速度只有每秒40米。这个速度是普通飞机也可以达到的。因此很可能碰到这种情景:飞机跟子弹飞行的方向相同,速度相等。这样,虽然子弹和飞机都处在运动中,但这颗子弹对于飞行员来说,则是静止的,或者只是略微有些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把它抓住自然没有丝毫困难了。,(1)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子弹?,(1)静止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材料中“飞机跟子弹飞行的方向相同,速度相等”,这样虽然子弹和飞机都处在运动中,但这颗子弹相对于飞行员而言,则是静止的,因而飞行员能够抓住飞行中的子弹。,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火车上的男孩相对于行驶的火车,他的位置有没有动?,组成他人体的各细胞、各器官有没有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刻舟求剑者在静止和运动的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静止否定运动,古希腊有一个叫欧布里德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长时间不还,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邻居很生气,向他要账。他却振振有词地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再是当初向你借钱的那个我了。所以我没欠你的钱。”邻居气得打了他一顿。二人闹到法庭,法官问欧布里德:欠债还钱,乃天经地义,你为什么借钱不还?他把他的理由又陈述了一遍。法官听了觉得很在理,又问邻居,为什么要打人?邻居说:“一切皆变,一切皆流,现在的我已不再是打他的我了,我没打人。”法官无言以对,只好不了了之。,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物质,运动,固有属性存在方式,主体承担者,静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根本性质不变,空间位置不变,小结:,运动,物质,静止,载体,固有属性,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对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的正确理解:,1、承认运动。,2、承认物质在运动。,3、承认物质世界在绝对运动的同时还存在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反对错误的观点:,1、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2、否认物质在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3、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观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议一议,赫拉克利特,克拉底鲁,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错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不能正确认识事物。,三.运动是有规律的,说一说,哲学上所讲的规律与各门具体科学所揭示的规律不同,它是对各种具体事物运动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中学教材中学到的具体规律,各类具体事物发展规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含义:,二、运动是有规律的,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2、新陈代谢3、价值规律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注意1:,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例: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成为社会发展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事物的固有联系,不是外部强加,不是主观意识赋予的,不是上帝或神创造的,规律是事物的固有联系,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注意2:,2、水往低处流,3、苹果落地,4、万有引力定律,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水往低处流,真象从正面如实表现本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晚的月亮好亮哦!原来月亮也会发光啊?,电闪雷鸣是先闪电后打雷吗?,假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真象和假象,现象按其表现本质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真象和假象。,真象从正面如实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现象客观范畴本质表现,万有引力定律本质,苹果落地现象,万有引力定律,价值规律,遗传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1、守株待兔,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注意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联系,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哲学所讲规律的含义关键词:,固有的:本来就有的。非人主观创造,更不是上帝创造;本质的:非现象、表象。(苹果掉地),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透过现象看本质;必然的:不是偶然的,这种联系必须是确定不移,一定会发生的联系才是规律;稳定的:形成规律之后,不是多变的,很快消失的;,太阳系模式图,大雁南飞北返,青蛙冬眠,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低,高,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义的文字为识记材料,对人们学习时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的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9小时后遗忘64%,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这一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要想保持和巩固所学知识,必须趁热打铁,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及时巩固。例如,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量当堂消化巩固一次,晚自习或做作业时再巩固消化一次,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下次上课之前再挤时间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巩固一次,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系系统复习,这样多次重复,看似烦琐,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益处。,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运动也都是有规律的,人的认识运动也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违背规律,就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揠苗助长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但现代科学却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法国科学家曾将耳机套在番茄上,让它每天欣赏3小时音乐。结果番茄长到几公斤重。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声音是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节奏和音量放出,易被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促进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则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规律具有条件性,由于人类对地震规律的认识,人们根据地壳运动的状况,推算出可能发生地震的危险区域,大致发生的时间和震级的大小,并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作出大致的地震预报。,由于人类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人们就可以治理水患,兴修水库,建造水渠,引水上山,变水害为水利,为人类造福。,地震预报,三峡工程,()红灯停,绿灯行,(2)新陈代谢,规则,人制定的,强加的,规律,生物体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上述哪些属于规律,为什么?,回答问题:,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客观的、普遍的、有条件的,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废止,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正确、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材料分析:文革时期,马路上的红绿灯,原来用红灯表示停止,绿灯表示通行,红卫兵认为不妥,因为红色表示革命,应作为“通行”的标志,绿色才表示停止。以上这些“改动”造成很大的混乱,尤其人们不习惯红绿灯的“新规定”,造成交通事故迭起,及至周恩来总理出面过问,和红卫兵讨论。经过专家论证,表明红色对于人的神经刺激作用强,对人们有警示作用。而绿光,比较柔和,所以用作安全通行。而黄灯由于在大雾中穿透力强,用作转换作用。在周恩来的坚持下,才纠正了这一荒唐的做法。材料中,红卫兵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哲学启示?,(l)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应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正确、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小结:,运动,物质,静止,主体,固有属性,存在方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规律,普遍性,客观性,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l)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3)不能把规则当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而规则、守则则是主观的。(4)规律的客观性,说明规律无好坏之分。(5)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6)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特殊的。(7)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关于规律的几个误区:,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本质联系,真象和假象,现象按其表现本质的不同方式,可分为真象和假象。,真象从正面如实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错觉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启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必须借助理性思维排除迷惑,屏弃错觉,揭露假象,透过现象抓本质使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现象客观范畴本质表现,主观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