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第二讲).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2714736 上传时间:2020-05-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第二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第二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第二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词鉴赏,第二讲鉴赏诗歌的形象、意境,高考专题复习之,【形象概述】,所谓“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意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鉴赏指导】,具体要求(1)把握形象的特征(2)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3)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2)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形象的作用和效果)。,一、鉴赏人物形象,提问方式:1、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3、诗中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1、简析下面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注辽西,为唐朝东北边境军事要地。,【例题分析】,【参考答案】闺中少妇。(步骤一)时值春日,怀念远方的征夫,以至于埋怨黄莺的啼叫惊扰了她与丈夫相见的美梦。(步骤二)写出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和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步骤三),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常见人物形象举例】,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6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常见人物形象举例】,9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二、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是指咏物诗中描写的形象。,怎样把握事物形象(1)抓物象的特点。(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知人论世,关注背景。)(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松坚贞高洁,二、鉴赏事物形象,提问方式:1、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3、诗中塑造的形象是怎样的?4、诗中塑造的的寓意是什么?5、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2)找到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3)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形象的作用和效果)。,练习10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点。2、衬托、对比,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例题分析】,问什么,答什么,练习10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耐寒、清高、报春的梅花。(步骤一)诗中白梅开花于冰天雪地之中,衬托出梅花耐寒、有毅力的特点。同时诗人用桃李作对比,表现出白梅独特的清高的气质。(步骤二)诗人借白梅来表达自己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步骤三),【例题分析】,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形象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8安徽卷)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小孤山挺立在长江之中,面对狂风巨浪毫无畏惧,(步骤二)借此作者表达自己面对南宋危局,挺身而出,希望力挽狂澜,抗击元军的一腔豪情。(步骤三),【例题分析】,三、鉴赏意境,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提问变体: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案构成:(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两个双音节词)(3)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例题分析】1,(04福建卷)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后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参考答案: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步骤一),共同营造出孤寂冷清的意境(步骤二),表达了浓郁的离愁别怨(步骤三)。,【例题分析】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08天津卷)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例题分析】3,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步骤一)的清新自然之景(步骤二),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步骤三)。,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09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高考试题】1,参考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步骤一)的凄迷冷清的景致(步骤二),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步骤三),(09全国1)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高考试题】2,参考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问什么,答什么,(09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4分),【高考试题】3,参考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09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高考试题】4,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步骤二)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步骤一),(09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6分)【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高考试题】5,参考答案:通过“百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09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蔡家亲:表亲。(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高考试题】6,参考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答:夜晚,疏雨飘飞,树叶枯黄,烛光微弱,灯下人两鬓斑白(步骤一),营造出一幅凄凉冷清的雨夜图(步骤二)。这两句诗景中含情,表现作者内心的悲凉(步骤三)。,再见!,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雄奇、辽阔、高远、壮阔、深远、浩渺细腻空寂、清幽、幽静、优美、宁谧、婉转、朦胧、恬静繁复绚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灿烂、明丽、明净清冷暗淡、萧瑟、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孤寂、冷清、凄凉,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时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雄浑壮阔、优美恬静、繁华喧闹、萧条冷清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1)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例: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在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例题分析】,(2)乐景衬哀情谢亭送别谢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例题分析】,分析下面这首诗的画面美。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答题指导:A、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B、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可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分析。C、概括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思想情感。,分析:A、这首诗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B、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C、也表现作者陶醉在春光中的怡然之情。,【例题分析】3,可放在14页之后,【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核按钮P46)客中夜坐(袁凯)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一声新雁三更雨”表现了怎样的情和景?,分析:这句诗中有两个意象:雁、雨,这两个意象在古诗中有着特定的含义。“雁”意象有两种含义: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在古诗中,“雨”通常跟哀、愁、怨联系在一起。诗人选用这两种景物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联系全诗不难解释。参考答案:诗人客居他乡,深夜难以入眠,听到外面归雁的鸣叫声和雨声,触景生情,勾起了诗人漂泊羁旅的愁苦和思乡之情。,【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核按钮P46)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到欲来相问询,西楼望月几回圆。请结合诗中五六句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塑造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身多疾病思田里”既申述了自身的困难,又表达了思念友人或归隐田园之心;“邑有流亡愧俸钱”表达出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解除人民疾苦的惶惑之心。,【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核按钮P46)柳枝词(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诗歌首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结合全诗说说这幅画面的抒情作用。,其作用是以乐景写哀情,用乐景反衬出送行者和行人内心的纷乱和离别的伤感。,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画面。,华美的小船在岸边的杨柳树下,静静地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上;,【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核按钮P46)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什么形象,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比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形象的特点,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形象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